- 杨德森语录??精神科医生的10...
- 一些不良后果与药物类别有关
- 抑郁症治疗实用指南(美国精神病...
- 美国Kellner教授答电休克...
- “心脏病”还是“心理病”?
- 老年痴呆症简介 (转帖)
- SLEEP2012:抑郁与肥胖...
- 加强心理堤坝从“好习惯”开始
- 春困时节话失眠
- 杨德森语录??精神科医生的10...
- 柴静的博文--如果他在沉默中挣...
- 抑郁症病人和家属教育手册
- 有关精神病、精神病性症状的一点...
- 有关抑郁症患者子女患病的研究结...
- 第三方介入精神病收住问题的建议...
- 精神病人非自愿住院中的非法拘禁...
- 精神病非自愿医疗真的那么可怕吗...
- 抗抑郁药物换药该如何选择
- 孕妇服“托吡酯”产下裂唇儿风险...
- 如何合理使用安眠药
- 沟通理解关爱 心理和谐健康
- 情感性心境障碍有哪些表现及如何...
- 关于遏制自杀/他杀传染给新闻媒...
- 安眠药的种类及其简介
- 精神分裂症病人吃有讲究(转帖)
- 9种食品有助抵抗抑郁
- 系统治疗精神分裂症,争取最佳的...
- 我好了,为什么还要服药? (精...
- 关于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去出不...
- Reset人脑,要不要?{转帖...
- 有关专家指出电休克治疗有助于治...
- 研究显示我国精神病患超1亿 重...
- 氯氮平的药物相互作用
- 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可使性格趋于外...
- 一种特殊机制的抗抑郁药??阿戈...
- 把感情放在哪里
- 自卑心理测试题
- 关注睡眠(二)??“鬼压身”是...
- 和压力共舞
- 心灵感冒,漫谈抑郁症(十一)?...
- 心灵感冒,漫谈抑郁症(十)??...
- 系统治疗精神分裂症,争取最佳预...
- 心灵感冒,漫谈抑郁症(九)??...
- 心灵感冒,漫谈抑郁症(八)??...
-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联用的可能机...
- 心灵感冒,漫谈抑郁症(七)??...
- 心灵感冒,漫谈抑郁症(六)??...
- 心灵感冒,漫谈抑郁症(五)??...
- 心灵感冒,漫谈抑郁症(四)??...
- 心灵感冒,漫谈抑郁症(三)??...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
- 几种不同原因导致的抑郁症状的治...
- 关注睡眠(一)??酒精不是改善...
- 心灵感冒,漫谈抑郁症(二)??...
- 舒必利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 心灵感冒,漫谈抑郁症(一)??...
- 心理卫生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转帖)
- 作者:杨忠|发布时间:2011-06-13|浏览量:1060次
一、药物治疗研究
临床精神药理之研究报告很多,大致是说新的药比旧的药副作用少及许多药物副作用的研究报告,很多不同药厂互相批评比较药物疗效的研究,凡是药物皆有副作法,连主持人都说找不到一种完美的药物可?治愈cure、?精神疾病,所有药物仅是作某种有限程度的?控制control、?而已。也就是药物治标而不治本。例如:某类传统的TCA抗郁剂若投予5倍的治疗剂量会致死;而某种新的SSRI抗郁剂若投予30倍的治疗剂量才会致死。常熟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杨忠
诚如台湾精神医学会陈乔琪前理事长所言:?药物不是万灵丹,勿忽略了心理、行为等治疗。?我们当然期盼有更有效与副作用更少的精神科用药出现。然而,精神疾病是?脑病?或?心病?的议题一直受到争议,大家普遍接受精神疾病之病因并非单一因素。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灵性皆可能是病因,治疗方法当然必需多管齐下,方能奏效。
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文荣光医师评论:?人文精神医学有利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复健?一文,即提到美国精神医学会将精神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当作一个重要优先议题,故当兼顾生物与人文精神医学的发展。
二、非药物之治疗研究
1.心理治疗:有专家的研究报告指出:?抗郁剂与安慰剂投予忧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别不大。?亦有专家的报告指出认知心理治疗也会造成神经传导内分泌之改变。专家提到?症状是心理问题之行为表现?。研究报告显示,临床上许多忧郁症患者的特色往往是?闷葫芦?,患者既不求助也不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一旦压力过大,?闷烧锅?承受不住便以逃避的方法,走绝路企图解脱自己的困境。患者在成长历程中,可能因原生家庭不鼓励以言语表达负向情绪,认为求助是弱者的表现。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与分析式心理治疗中,治疗者运用同理倾听,引导鼓励个案说出内心感受,个案在叙述过程中,可达宣泄情绪之效,且可跳出来,客观审视自己的问题,从中顿悟。支持性心理治疗更是强调发掘个案之优点,给予鼓励称赞。认知治疗强调并非事件与刺激造成一个人的情绪困扰,而是个体内在的认知历程如何诠释事件,影响到个案的情绪反应与行为表现。故当协助个案培养合乎理性、客观、逻辑、积极达观的思考习惯,可减少许多情绪困扰。协助个案正向看问题,启发个案思考从困境中得到何启示与成长。
2.幽默治疗:专家报告,忧郁症患者往往缺乏幽默感,若能培养患者之幽默感可减少负面情绪。演说者特别在衬衫上打个红蝴蝶结,脸上挂着弥勒佛式的微笑。还成立以微笑为标志的幽默协会。派奇?亚当斯医师Patch Adams、?电影?心灵点滴?为其真实故事改编、即实行幽默治疗来减轻患者之抑郁。促进心理健康当培养幽默感,看喜剧、看开怀篇、笑话。有幽默感的人较不会生气、比较能放松自己,较能面带微笑、常常喜乐。每日三大笑有益健康,大笑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系统,也可使自己和周围的人感染喜乐。此外,微笑是人际关系最好的媒介,微笑代表内心的喜乐,微笑能给人鼓励!
3.宗教治疗:有宗教信仰者往往心理较健康,宗教信仰亦是维护心灵健康的要素。信仰如灯塔,使人确立人生目标,指引人生方向。信仰给人平静的力量和盼望,有远见者较不会被眼前的琐碎事物所搅扰。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目标者,通常比较快乐。
4.运动治疗:有专家的报告?运用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明运动对健康的影响等同抗郁剂之作用机转,但没抗郁剂之副作用。?健全的心灵寓于健全的身体,身心交互影响,身体若不健康,心情常较差。适度的运动促进身心健康:运动不仅可强身,增强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调节自主神经,活络筋骨,放松肌肉。运动亦可以促进脑内啡β- endophine、??天然的兴奋剂的分泌,使人心情较欣快euphoria、,宣泄不良情绪,放松心情。运动亦是减重良方,白天有适度运动,更是促进夜眠质量之良方。
5.光疗法:北欧等昼短夜长国家,冬天时较多人罹患忧郁症 。故早晨或傍晚在阳光下散步,可使睡眠周期与太阳较同步,调整时差,促进夜眠质量,并减少忧郁情绪。
6.睡眠障碍的研讨会:有多篇安眠药物的比较研究。无可否认,所有安眠药物与抗焦虑剂皆可促进睡眠,然而,许多人的睡眠障碍却导因于医师开太多强效安眠药。有人虽吃了药却仍无法入睡,或服药后发生车祸。我于1994年幸获日本睡眠医学会提供全额经费至东京参与亚洲睡眠医学会成立大会,第一次体会与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互动之乐趣。大伙并一起欣赏富士山与箱根之美景。治疗失眠者,应先了解睡眠障碍的病理生理学与促进睡眠的方法。而治疗失眠,首当评估与矫正睡眠卫生习惯,单用或合并用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短暂药物治疗,皆需考虑于治疗计划。我认为睡眠是最佳的情绪稳定剂,早期处理失眠问题,可以避免精神症状之发生或改善病发的严重性,失眠的有效因应策略为良好的睡眠卫生之了解与实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睡眠卫生,方是获得最佳睡眠质量的上策。
批判性思考
一、精神疾病诊断的不客观
何谓心理健康?例如1、:在统计学观点:中庸之道为心理健康,偏离平均值愈远者,愈不健康。故智能不足被列为精神疾病。诚如2007 台湾精神医学会年会,有位外籍医师提到:?判断躁郁症的诊断基础线何在?若情绪稳定之基准线往上移,则每次皆为忧郁;若情绪稳定之基准线往下移,则每次皆为躁症。?因人人皆有情绪波动,有人震幅小,喜怒不形于色;有人震幅大,情绪反应度强烈。过动儿的认定标准亦有类似的情形,有人接受大部份的儿童较好动,有人则认为儿童过动应吃药治疗。
例如2、:在社会文化学观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社会文化的背景、风俗习惯息息相关。故以前同性恋被认为是精神疾病,而今因同志出柜,同性恋在投票表决时被排除在精神疾病之外。原住民因酿酒与丰年庆习俗,酒瘾比例高。台湾有医师认为成瘾患者必然有?成瘾基因?存在;也有医师诊断网络工程师罹患?网络成瘾症?,并投予抗精神病药与抗焦虑剂。然而,有位印度籍的精神科医师却说:?印度没有酒瘾,因没钱买酒;没有『网络成瘾症』,因网络不普遍。请问印度人是不是没有成瘾基因??真是一语道破环境因素与成瘾之相关性。
诚如汤玛士博士所言,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诊断名称是由 APA委员投票表决而定,由第一版至第五版,愈来愈厚,名堂愈来愈多,许多行为问题亦成为疾病诊断名称,如:以前黑奴有逃跑躁症,儿童有逃学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阅读困难症、算术不能症、……,青少年有青少年叛逆症、注意力不足症、过动症…… 今年又多了成人注意力不足症、过动症。每一种精神疾病的病名一旦确立,即有配套措施的药物治疗。过动儿药物类古苛碱广告:?一锭收心;一定专心?似乎神奇无比!然而治疗药物可能竟成为儿童的入门成瘾毒品。美国已出现儿童贩卖过动儿药物情形。
二、精神药物的副作用不容忽视
很多人觉得,医师往往企图以药物来解决所有精神与情绪上的障碍;某些精神科医师俨然成为?卖药郎中?!当然也有许多有良知的医师本着?智慧人的言语是医人的良药?,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本着?喜乐的心乃是良药?,鼓励患者参与团体娱乐治疗。
精神疾病无法单靠药物治疗一劳永逸地解决,药物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则少用,非不得以才用,当病情改善则应渐渐减少药物剂量。用对药,?药到病除?;用错药,?药到命除?。尤其是抗精神病药之锥体外径EPS、与恶性症候群副作用及锂盐之毒性与药物之成瘾性,更是不容忽视。是以有新闻报导年轻病人被五花大绑入院,打了两针药,魂归西天之憾事。
护理人员除了依医嘱给药,并监测药物之疗效与副作用处理外,当发挥护理的独立功能,提供其它非药物之治疗,以真诚爱心关怀患者,提供全人护理,家属若能多花时间陪伴关怀及倾听,鼓励参与活动运动,转移注意力,必能减少疾病之冲击程度。
三、精神科病人缺乏人权
近来消费者权利意识抬头,病人团体要求尊重与人权、减少社会隔离social seclusion、与强制住院。事实上,看精神科的人,不一定有精神疾病,有时只是家属过度焦虑或家属期待领社会补助。医疗人员更应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与尊严,当多多倾听当事人的心声,勿只片面听信家属的意见,而强压当事人住院。许多不是很严重的病人,长期被家属排斥,彷佛被判?无期徒刑? 般终身监禁于慢性病房。
临床精神药理之研究报告很多,大致是说新的药比旧的药副作用少及许多药物副作用的研究报告,很多不同药厂互相批评比较药物疗效的研究,凡是药物皆有副作法,连主持人都说找不到一种完美的药物可?治愈cure、?精神疾病,所有药物仅是作某种有限程度的?控制control、?而已。也就是药物治标而不治本。例如:某类传统的TCA抗郁剂若投予5倍的治疗剂量会致死;而某种新的SSRI抗郁剂若投予30倍的治疗剂量才会致死。常熟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杨忠
诚如台湾精神医学会陈乔琪前理事长所言:?药物不是万灵丹,勿忽略了心理、行为等治疗。?我们当然期盼有更有效与副作用更少的精神科用药出现。然而,精神疾病是?脑病?或?心病?的议题一直受到争议,大家普遍接受精神疾病之病因并非单一因素。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灵性皆可能是病因,治疗方法当然必需多管齐下,方能奏效。
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文荣光医师评论:?人文精神医学有利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复健?一文,即提到美国精神医学会将精神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当作一个重要优先议题,故当兼顾生物与人文精神医学的发展。
二、非药物之治疗研究
1.心理治疗:有专家的研究报告指出:?抗郁剂与安慰剂投予忧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别不大。?亦有专家的报告指出认知心理治疗也会造成神经传导内分泌之改变。专家提到?症状是心理问题之行为表现?。研究报告显示,临床上许多忧郁症患者的特色往往是?闷葫芦?,患者既不求助也不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一旦压力过大,?闷烧锅?承受不住便以逃避的方法,走绝路企图解脱自己的困境。患者在成长历程中,可能因原生家庭不鼓励以言语表达负向情绪,认为求助是弱者的表现。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与分析式心理治疗中,治疗者运用同理倾听,引导鼓励个案说出内心感受,个案在叙述过程中,可达宣泄情绪之效,且可跳出来,客观审视自己的问题,从中顿悟。支持性心理治疗更是强调发掘个案之优点,给予鼓励称赞。认知治疗强调并非事件与刺激造成一个人的情绪困扰,而是个体内在的认知历程如何诠释事件,影响到个案的情绪反应与行为表现。故当协助个案培养合乎理性、客观、逻辑、积极达观的思考习惯,可减少许多情绪困扰。协助个案正向看问题,启发个案思考从困境中得到何启示与成长。
2.幽默治疗:专家报告,忧郁症患者往往缺乏幽默感,若能培养患者之幽默感可减少负面情绪。演说者特别在衬衫上打个红蝴蝶结,脸上挂着弥勒佛式的微笑。还成立以微笑为标志的幽默协会。派奇?亚当斯医师Patch Adams、?电影?心灵点滴?为其真实故事改编、即实行幽默治疗来减轻患者之抑郁。促进心理健康当培养幽默感,看喜剧、看开怀篇、笑话。有幽默感的人较不会生气、比较能放松自己,较能面带微笑、常常喜乐。每日三大笑有益健康,大笑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系统,也可使自己和周围的人感染喜乐。此外,微笑是人际关系最好的媒介,微笑代表内心的喜乐,微笑能给人鼓励!
3.宗教治疗:有宗教信仰者往往心理较健康,宗教信仰亦是维护心灵健康的要素。信仰如灯塔,使人确立人生目标,指引人生方向。信仰给人平静的力量和盼望,有远见者较不会被眼前的琐碎事物所搅扰。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目标者,通常比较快乐。
4.运动治疗:有专家的报告?运用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明运动对健康的影响等同抗郁剂之作用机转,但没抗郁剂之副作用。?健全的心灵寓于健全的身体,身心交互影响,身体若不健康,心情常较差。适度的运动促进身心健康:运动不仅可强身,增强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调节自主神经,活络筋骨,放松肌肉。运动亦可以促进脑内啡β- endophine、??天然的兴奋剂的分泌,使人心情较欣快euphoria、,宣泄不良情绪,放松心情。运动亦是减重良方,白天有适度运动,更是促进夜眠质量之良方。
5.光疗法:北欧等昼短夜长国家,冬天时较多人罹患忧郁症 。故早晨或傍晚在阳光下散步,可使睡眠周期与太阳较同步,调整时差,促进夜眠质量,并减少忧郁情绪。
6.睡眠障碍的研讨会:有多篇安眠药物的比较研究。无可否认,所有安眠药物与抗焦虑剂皆可促进睡眠,然而,许多人的睡眠障碍却导因于医师开太多强效安眠药。有人虽吃了药却仍无法入睡,或服药后发生车祸。我于1994年幸获日本睡眠医学会提供全额经费至东京参与亚洲睡眠医学会成立大会,第一次体会与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互动之乐趣。大伙并一起欣赏富士山与箱根之美景。治疗失眠者,应先了解睡眠障碍的病理生理学与促进睡眠的方法。而治疗失眠,首当评估与矫正睡眠卫生习惯,单用或合并用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短暂药物治疗,皆需考虑于治疗计划。我认为睡眠是最佳的情绪稳定剂,早期处理失眠问题,可以避免精神症状之发生或改善病发的严重性,失眠的有效因应策略为良好的睡眠卫生之了解与实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睡眠卫生,方是获得最佳睡眠质量的上策。
批判性思考
一、精神疾病诊断的不客观
何谓心理健康?例如1、:在统计学观点:中庸之道为心理健康,偏离平均值愈远者,愈不健康。故智能不足被列为精神疾病。诚如2007 台湾精神医学会年会,有位外籍医师提到:?判断躁郁症的诊断基础线何在?若情绪稳定之基准线往上移,则每次皆为忧郁;若情绪稳定之基准线往下移,则每次皆为躁症。?因人人皆有情绪波动,有人震幅小,喜怒不形于色;有人震幅大,情绪反应度强烈。过动儿的认定标准亦有类似的情形,有人接受大部份的儿童较好动,有人则认为儿童过动应吃药治疗。
例如2、:在社会文化学观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社会文化的背景、风俗习惯息息相关。故以前同性恋被认为是精神疾病,而今因同志出柜,同性恋在投票表决时被排除在精神疾病之外。原住民因酿酒与丰年庆习俗,酒瘾比例高。台湾有医师认为成瘾患者必然有?成瘾基因?存在;也有医师诊断网络工程师罹患?网络成瘾症?,并投予抗精神病药与抗焦虑剂。然而,有位印度籍的精神科医师却说:?印度没有酒瘾,因没钱买酒;没有『网络成瘾症』,因网络不普遍。请问印度人是不是没有成瘾基因??真是一语道破环境因素与成瘾之相关性。
诚如汤玛士博士所言,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诊断名称是由 APA委员投票表决而定,由第一版至第五版,愈来愈厚,名堂愈来愈多,许多行为问题亦成为疾病诊断名称,如:以前黑奴有逃跑躁症,儿童有逃学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阅读困难症、算术不能症、……,青少年有青少年叛逆症、注意力不足症、过动症…… 今年又多了成人注意力不足症、过动症。每一种精神疾病的病名一旦确立,即有配套措施的药物治疗。过动儿药物类古苛碱广告:?一锭收心;一定专心?似乎神奇无比!然而治疗药物可能竟成为儿童的入门成瘾毒品。美国已出现儿童贩卖过动儿药物情形。
二、精神药物的副作用不容忽视
很多人觉得,医师往往企图以药物来解决所有精神与情绪上的障碍;某些精神科医师俨然成为?卖药郎中?!当然也有许多有良知的医师本着?智慧人的言语是医人的良药?,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本着?喜乐的心乃是良药?,鼓励患者参与团体娱乐治疗。
精神疾病无法单靠药物治疗一劳永逸地解决,药物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则少用,非不得以才用,当病情改善则应渐渐减少药物剂量。用对药,?药到病除?;用错药,?药到命除?。尤其是抗精神病药之锥体外径EPS、与恶性症候群副作用及锂盐之毒性与药物之成瘾性,更是不容忽视。是以有新闻报导年轻病人被五花大绑入院,打了两针药,魂归西天之憾事。
护理人员除了依医嘱给药,并监测药物之疗效与副作用处理外,当发挥护理的独立功能,提供其它非药物之治疗,以真诚爱心关怀患者,提供全人护理,家属若能多花时间陪伴关怀及倾听,鼓励参与活动运动,转移注意力,必能减少疾病之冲击程度。
三、精神科病人缺乏人权
近来消费者权利意识抬头,病人团体要求尊重与人权、减少社会隔离social seclusion、与强制住院。事实上,看精神科的人,不一定有精神疾病,有时只是家属过度焦虑或家属期待领社会补助。医疗人员更应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与尊严,当多多倾听当事人的心声,勿只片面听信家属的意见,而强压当事人住院。许多不是很严重的病人,长期被家属排斥,彷佛被判?无期徒刑? 般终身监禁于慢性病房。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