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揭示为何特殊人群不会患癌
- 胃癌放疗时的饮食
- 胃癌放疗的剂量
- 胃癌放疗
- 让胃癌放疗不再痛苦
- 那些肿瘤需要放疗?
- 胃癌新辅助化疗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学习 ...
- 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学习 -...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学习 ...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学习 ...
- 食道癌放疗期间吃什么比较好?
- 食道癌病人饮食应注意哪些?
- 如何预防食道癌?
- 肝癌的诊断标准
- 精原细胞瘤-疾病病因
-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
- 癌症遗传吗?
- 酒精在我们的身体里干了什么?
- 考虑鼻咽癌复发
- 肝癌晚期患者应该怎样饮食呢?
- 晚期肝癌系统化疗
- 鼻咽癌为何首选放射治疗
-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 远离胃癌牢记六点
- 胰腺癌(Pancreas ca...
- 食道癌 (Esophageal...
- 2010 ASCO晚期NSCL...
- 2010 ASCO年会肺癌化疗...
- 看病防“忽悠’
- 早期乳腺癌治疗新理念--内分泌...
- 休眠疗法阻断肿瘤的转移
- 饮食与癌症有什么关系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 帮助肿瘤病人过上健康生活 1
- 乳腺癌的早期特征有哪些?
- 易得乳腺癌的10种女人
- 乳腺癌TNM分期(AJCC 第...
- 晚期乳腺癌宜采用个性化治疗
- 恶性淋巴瘤规范治疗
- 肝癌日常护理要点
- 如何在日常饮食中防止肿瘤
- 与肿瘤患者话食疗
- 几种新药
- 结直肠癌长期随访的原则
- 《2010 NCCN宫颈癌临床...
- 直肠癌放射治疗的原则
- 肿瘤治疗与辅助治疗的关系
- 肿瘤病人不应忽视定期复查
- 非霍奇金淋巴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
- 胃癌 也有“阴”“阳”之分 ?
- 贲门癌症状面面观
-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进展
- 如何评价肿瘤的治疗疗效
- 肿瘤的“蛛丝马迹”
- 癌痛通过治疗是可以避免的
- 癌痛分级与止痛药物应用
- 肝癌有治疗的必要吗
- 如何写科普文章
- 世界癌症日:让癌症与你我无缘
- 胰腺癌的姑息治疗
- 非药物疗法治疗癌痛
- 肝癌放疗副作用及其处理
- 肝癌病人的心理治疗
- 肝癌病因
- 中老年警惕舌痛背后三黑手
- 12个肿瘤预警信号
- 2010年《NCCN结直肠癌临...
- 脂肪肝治疗
- 天然食物能保肝
- 防癌水果
- 一半人是气死的 三成是吃死的 ...
- 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全身治...
- 胃癌TNM分期
- 癌症会传染吗?
- 晚期癌症止痛药
- 癌症止痛药有哪些?
- 肝癌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 2010年NCCN结肠癌临床指...
- 2010 ASCO-GICS热...
- 胃癌病人早期症状
- 肿瘤患者的护理
- 癌痛患者爆发性疼痛的治疗
- 晚期癌痛的“三阶梯治疗”方案
- 肿瘤标志物
- 远离癌症的九种生活习惯
- 人体十二个器官患癌风险高
- 肿瘤防治
- 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荟萃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热点
- 晚期乳腺癌内科治疗进展荟萃
- 乳腺癌治疗新谈
- 食物保健 3
- 食物保健 1
- 食物保健2
- 结直肠癌内科临床研究进展
- 癌的保健
- 大肠癌(1)
- 大肠癌(2)
- 如何预防食道癌
- 治疗肿瘤新技术-海扶刀
- 肝细胞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 乙肝可写在“皮肤”上
- 乙肝者日常禁忌知多点
- 怎样喝汤才能防癌?
- 预防食道癌的五大举措
- 饮食主题谈食道癌的预防
- 胃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新进展
- 晚期胃癌化疗治疗进展
- 胃癌术后要少吃多餐
- 调节饮食远离肠恶疾
- 癌症如何选择止痛药
- 肿瘤保健
- 肿瘤的预防
- 胆道恶性肿瘤
- 骨转移肿瘤的治疗
- 作者:李军|发布时间:2010-11-27|浏览量:359次
骨转移性肿瘤应根据原发肿瘤的生物学性状。转移的数量,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预计的生存时间,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减轻痛苦、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构成骨转移性肿瘤的主要治疗目标。控制症状,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保持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以及抑制骨转移病灶的发展形成了骨转移性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依据上述原则,骨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分为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包括:肿瘤杀伤性和凋亡诱导性治疗(全身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疼痛控制(癌症三阶梯为原则的镇痛药物、理疗、神经阻滞等相结合的多模式平衡镇痛的选择)二膦酸盐类药物和放射性核素(杀伤肿瘤细胞、抑制其破骨活性)、营养支持治疗(纠正恶液质)。局部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绵阳市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李军
非手术治疗的原则和策略骨转移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非手术治疗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了全身系统和局部治疗。其中,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二膦酸盐类药物、放射性核素和镇痛药物构成了骨转移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手段。
化学治疗对某些癌症而言,化疗显示了相当的疗效,这些癌症常见的有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和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等,化疗可明显减缓和抑制这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样,由这些肿瘤转移导致的骨病变,一般对化疗仍有一定的敏感性,化疗同样可延缓骨转移病变的扩大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在原发病灶治疗时曾采用过化疗的患者,骨转移常预示原先的化疗疗效不佳,再次化疗时需要考虑换用化疗药物和方案,同时要加强支持疗法并注意预防化疗对身体的毒副作用,避免加速患者免疫机能的瘫痪。
内分泌治疗一些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生和相关器官所分泌或依赖的激素紊乱有关,因此,相关激素治疗可抑制某些癌症的生长。内分泌治疗最常用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约60%的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增高,这些增高的激素成为肿瘤细胞的营养来源。双侧卵巢切除和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已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一定效果,抗雌激素药物如(如它莫昔芬)亦可使17%~30%的敏感乳腺癌消退。骨转移性前列腺癌则可使用乙烯雌酚、或黄体素释放激素拮剂,用药后40%~70%患者疼痛减轻,改善行走状。甲状腺癌也可用甲状腺素进行治疗。
双膦酸盐药物治疗,双膦酸盐药物是较强的骨吸收抑制剂,其在骨内的浓集程度取决于骨内血流的流速,在骨改建活跃的部位如骨转移部位明显增加。大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骨转移癌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后高钙血症、骨痛和骨破坏所产生的不适症状、镇痛药的需求量显著降低。作用机制显示这类药物可较长期沉积在骨内,降低骨转换速率以维持正常的骨代谓},使骨骼强度增加。近期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唑来膦酸较之帕米膦酸可明显延缓病理性骨折等骨骼并发症的发生。前列腺癌等骨转移其他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同时,许多临床研究也提示静脉输注双膦酸盐药物比口服这类药物疗效更好。因此,一旦临床确诊骨转移性肿瘤,就应立即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进行治疗,以延缓骨的破坏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疗与放射性核素治疗放疗是骨转移性肿瘤常用且有效的姑息治疗措施,高能量射线或放射粒子通过杀伤肿瘤细胞或减缓其生长速度,缩小肿瘤的体积、促进溶骨破坏病灶骨愈合,并通过肿瘤的缩小、抑制致疼痛化学介质的表达达到减轻局部疼痛的作用。放疗包括射线外照射和内照射(将小射活性棒或粒子放置在病灶周围)两种,除对肿瘤直接治疗作用外,放疗还常作为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术前放疗缩小肿瘤,使原来无法切除的肿瘤可被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则可使肿瘤切除后局部残余的肿瘤细胞得以杀灭,预防肿瘤的复发。放疗可使成骨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导致病理性骨折。因此,必须严密随访患者直至骨转移灶出现明显的成骨性修复。近年来,放射性核素也越来越普遍用于骨转移性肿瘤的治疗。一些能发射了、口粒子的放射性核素与骨转换较快部位骨内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具有很好的亲和力,生物杀伤力较强,对肿瘤有直接杀灭作用,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目前较常用的药物有89Sr、131I和153Sm?EDTMP等,其中153Sm?EDTMP在病变中的亲和力比正常骨高16倍,其半衰期为46.6小时,可以大剂量反复给药,几乎无副作用,适用于已确诊为骨转移及由骨转移瘤引起骨痛的。
疼痛控制骨转移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三阶梯原则,这类患者最终都需要使用吗啡类镇痛药物。为减少吗啡的用量和成瘾等副作用,除镇痛药的使用外,充分结合化疗、放疗、放射性核素、二膦酸盐、神经封闭等多元镇痛模式,最大程度地使患者处于无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战胜病痛的信心。镇痛药宜选用长效的口服或透皮吸收药物与强效、短作用药物联合使用,轻度或间隙性疼痛患者则可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神经性疼痛则可采用激素治疗。
lijun2010.haodf.com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