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揭示为何特殊人群不会患癌
- 胃癌放疗时的饮食
- 胃癌放疗的剂量
- 胃癌放疗
- 让胃癌放疗不再痛苦
- 那些肿瘤需要放疗?
- 胃癌新辅助化疗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学习 ...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学习 ...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学习 ...
- 食道癌放疗期间吃什么比较好?
- 食道癌病人饮食应注意哪些?
- 如何预防食道癌?
- 肝癌的诊断标准
- 精原细胞瘤-疾病病因
-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
- 癌症遗传吗?
- 酒精在我们的身体里干了什么?
- 考虑鼻咽癌复发
- 肝癌晚期患者应该怎样饮食呢?
- 骨转移肿瘤的治疗
- 晚期肝癌系统化疗
- 鼻咽癌为何首选放射治疗
-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 远离胃癌牢记六点
- 胰腺癌(Pancreas ca...
- 食道癌 (Esophageal...
- 2010 ASCO晚期NSCL...
- 2010 ASCO年会肺癌化疗...
- 看病防“忽悠’
- 早期乳腺癌治疗新理念--内分泌...
- 休眠疗法阻断肿瘤的转移
- 饮食与癌症有什么关系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 帮助肿瘤病人过上健康生活 1
- 乳腺癌的早期特征有哪些?
- 易得乳腺癌的10种女人
- 乳腺癌TNM分期(AJCC 第...
- 晚期乳腺癌宜采用个性化治疗
- 恶性淋巴瘤规范治疗
- 肝癌日常护理要点
- 如何在日常饮食中防止肿瘤
- 与肿瘤患者话食疗
- 几种新药
- 结直肠癌长期随访的原则
- 《2010 NCCN宫颈癌临床...
- 直肠癌放射治疗的原则
- 肿瘤治疗与辅助治疗的关系
- 肿瘤病人不应忽视定期复查
- 非霍奇金淋巴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
- 胃癌 也有“阴”“阳”之分 ?
- 贲门癌症状面面观
-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进展
- 如何评价肿瘤的治疗疗效
- 肿瘤的“蛛丝马迹”
- 癌痛通过治疗是可以避免的
- 癌痛分级与止痛药物应用
- 肝癌有治疗的必要吗
- 如何写科普文章
- 世界癌症日:让癌症与你我无缘
- 胰腺癌的姑息治疗
- 非药物疗法治疗癌痛
- 肝癌放疗副作用及其处理
- 肝癌病人的心理治疗
- 肝癌病因
- 中老年警惕舌痛背后三黑手
- 12个肿瘤预警信号
- 2010年《NCCN结直肠癌临...
- 脂肪肝治疗
- 天然食物能保肝
- 防癌水果
- 一半人是气死的 三成是吃死的 ...
- 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全身治...
- 胃癌TNM分期
- 癌症会传染吗?
- 晚期癌症止痛药
- 癌症止痛药有哪些?
- 肝癌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 2010年NCCN结肠癌临床指...
- 2010 ASCO-GICS热...
- 胃癌病人早期症状
- 肿瘤患者的护理
- 癌痛患者爆发性疼痛的治疗
- 晚期癌痛的“三阶梯治疗”方案
- 肿瘤标志物
- 远离癌症的九种生活习惯
- 人体十二个器官患癌风险高
- 肿瘤防治
- 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荟萃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热点
- 晚期乳腺癌内科治疗进展荟萃
- 乳腺癌治疗新谈
- 食物保健 3
- 食物保健 1
- 食物保健2
- 结直肠癌内科临床研究进展
- 癌的保健
- 大肠癌(1)
- 大肠癌(2)
- 如何预防食道癌
- 治疗肿瘤新技术-海扶刀
- 肝细胞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 乙肝可写在“皮肤”上
- 乙肝者日常禁忌知多点
- 怎样喝汤才能防癌?
- 预防食道癌的五大举措
- 饮食主题谈食道癌的预防
- 胃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新进展
- 晚期胃癌化疗治疗进展
- 胃癌术后要少吃多餐
- 调节饮食远离肠恶疾
- 癌症如何选择止痛药
- 肿瘤保健
- 肿瘤的预防
- 胆道恶性肿瘤
- 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学习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3
- 作者:李军|发布时间:2012-05-28|浏览量:979次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耐)药性(resistance)
1、含义: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又称天然耐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是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改变代谢途径,使自身不被抗菌药物杀灭的抵抗力。这种耐药菌可通过耐药基因的传代、转移、传播、扩散、变异等,形成高度和多重耐药。 绵阳市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李军
交叉耐药,cross resistance:细菌对某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从未接触的抗菌药也产生耐药性。
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趋势: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的耐药细菌的变迁有以下6个主要表现:
1.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感染率增高
2.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引起感染增多
3. 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P)在世界范围,包括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
4. 出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感染
5. 耐青霉素和耐头孢菌素的草绿色链球菌(PRS)的出现
6. 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变异。
3、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 合理选用抗菌药
2. 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3. 必要时联合用药
4. 有计划的轮换供药
5. 开发新的抗菌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分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
青霉素G(penicillin G)
〔性状〕干燥粉末,水溶液中极不稳定。
〔体内过程〕不宜口服,肌内注射吸收快而完全。c.s.f 中浓度低,炎症时可达有效浓度,几乎全部以原型经尿排泄。延长作用 时间可制成混悬液制剂。
〔抗菌作用〕窄谱
对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体及不产β-内酰胺酶的厌氧菌有良好活性。
〔临床应用〕敏感菌感染的首选:如:
1.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蜂窝织炎、丹毒、扁桃体炎、心内膜炎……;
2.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肺炎、脓胸、支气管肺炎……;
3.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4.脑膜炎;
5.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6.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需同时应用相应的抗毒素以中和外毒素。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
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有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和中枢抑制。
2.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
3.大剂量应用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血钾症或高钠血症。
〔临床应用提示〕
•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 用前要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试(浓度为500单位/ ml,皮内注射0.05 ml~0.1 ml)。
•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应立即肌注0.1%的肾上腺素0.5 ml~1 ml,临床症状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给药1次,同时配合其他对症治疗。
青霉素类药物为杀菌性抗生素,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在短时间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时对治疗有利。若采取静脉滴注给药,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于约100ml输液中,于0.5小时~1小时内滴完。一则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二则可减少药物分解并产生致敏物质。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网络学习
Section 5 of 9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 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肺炎链球菌(但肠球菌耐药)、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不同品种的头孢菌素可以有各自的抗菌特点,如头孢噻吩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较优,而头孢唑林则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一定作用。
第二代 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或血小板减少。
主要品种有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等
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较低,而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为优异,表现在:
1. 抗酶性能强:一些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常可有效。
2. 抗菌谱广: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较第一代有所扩大,对奈瑟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部分枸橼酸杆菌、部分肠杆菌属均有抗菌作用。
第三代 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普遍低于第一代(个别品种相近),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二代头孢菌素更优越。头孢他定、头孢派酮、头孢曲松等
1. 抗菌谱扩大: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第二代又有所扩大,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不动杆菌、消化球菌、以及部分脆弱拟杆菌有效(不同品种药物的抗菌效能不尽相同)。对于粪链球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无效。
2. 耐酶性能强:对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一些革兰阴性菌株,第三代头孢菌素常可有效。
〔临床应用〕
第一代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第二代可用于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
第三代用于治疗对其他多数药物耐药的病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尿路的严重感染,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无效;
第四代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对染色体β-内酰胺酶更为稳定。
〔不良反应〕
• 常见者为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过敏者约有5%~10%对头孢菌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 静脉给药可发生静脉炎;
• 第一代的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大剂量时可出现肾脏毒性,这与近曲小管细胞损害有关;
•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偶见二重感染;
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高剂量可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或血小板减少。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网络学习
Section 6 of 9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氨基糖苷类
抗菌谱主要含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产碱杆菌属、不动杆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等。有的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结核杆菌等也有抗菌作用。
1. 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多见于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耳蜗神经损害:多见于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其他品种也均可引起。孕妇注射本类药物可致新生儿听觉受损,应禁用。
2. 肾毒性:主要损害近端肾曲管,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继而出现红细胞,尿量减少或增多,进而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排钾增多等。肾毒性的大小次序为卡那霉素=西索米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网络学习
Section 7 of 9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大环内酯类
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于生长期抑菌剂。本类药物的抗菌谱包括葡萄球菌、化脓性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产气梭状芽胞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螺旋杆菌、钩端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
有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
[不良反应]
• 肝毒性:在正常剂量下,肝毒性较小,但酯化红霉素则有一定的肝毒性,故只宜短期少量应用。同类药物也有肝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胆汁瘀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
• 耳鸣和听觉障碍:静脉给药时可发生,停药或减量可恢复。?
• 过敏: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
• 局部刺激:注射给药可引起局部刺激,故本类药物不宜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故滴注液宜稀?< 0.1%?,滴入速度不宜过快。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主要作用于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旋转酶和DNA拓扑异构酶IV,从而影响细菌 DNA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达到抗菌目的。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
喹诺酮类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四代。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弱。
第三代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其特点是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不适、疼痛等;
2. 中枢反应: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并可致精神症状。由于本类药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因此可诱发癫痫,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3. 光敏反应:少数喹诺酮类药物如洛美沙星较明显,因此,服药期间应避免紫外线和日光照射;
4. 关节损害与跟腱炎: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人不可使用;
5. 可产生结晶尿,尤其在碱性尿中更易发生;
6. 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致肝损害;
7. 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
8. 干扰糖代谢:糖尿病患者使用时应注意。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网络学习
Section 8 of 9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 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 用的管理,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
2. 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感染;除泌尿系统外,不 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3.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 分级管理:“特殊使用”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
• 甘酰胺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
• 糖肽类与?唑酮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利奈唑烷;
• 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4.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和监管
•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