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海英主治医师 硕士
-
医院:
北京安定医院
科室:
心理咨询科
- 半夜不犯困 其实是种病
- “焦虑”是怎么一回事?
- 厌食症患者的骨感现实
- 呵护好你的“心情”------...
- 是谁让他如此焦虑
- 压力路线图:紧张出汗?重复倾诉...
- 职业女性如何开启幸福的密码?
- 焦虑情绪别拖过三个月
- 白领男一天的典型生活 专家给出...
- 焦虑门诊考生多 医生建议散步听...
- 抱怨是一种慢性病
- 克服演讲紧张-3
- 克服演讲焦虑 -2
- 克服演讲紧张-1
- 穿上了隐形衣的病痛---“焦虑...
- 焦虑-短篇
- 预防最后一根稻草---无法改变...
- “富二代”命题如何破局?
- 与减肥有关
- 过年七天不闲着:有氧运动解救负...
- 养胃,同时别忘“养心”
- 心理疾病不是雷区
- 心理干预帮助控糖
- 焦虑障碍门诊帮你减压
- 频遭妻子抱怨让糖尿病“雪上加霜...
- 如何走出暴风雨?-----经前...
- 与焦虑同行
- 别拿挑刺儿不当事儿
- 做核磁,想不到恐怖?
- 压力越大越上瘾?
- 饭局焦虑没那么悬
- 孩子多动,或因焦虑
- 过年七天不闲着:有氧运动解救负...
- 职业女性如何开启幸福的密码?
- 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争 年关焦虑...
- 别让你的心再如此疲惫---心理...
- 习惯性撒谎,怎么办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 焦虑症的自查与自助---视频讲...
- 培养孩子的情商(一)---正确...
- 行动有时候是一味良药(一)--...
- 行动,有时候是一味良药(二)-...
- 行动,有时候是一味良药(三)-...
- 对“晚睡强迫症”说不……
- 佛经里的处世哲学 何必自寻烦恼
- 广泛焦虑症
- 冬季如何防治“心病”(二)
- 不是老年痴呆,而是没有从忧郁的...
- 丧偶后再婚不是错,老年人也有选...
- 头痛、腰痛,还是心在痛 ---...
- 头痛、腰痛,还是心在痛--(二...
- 如何走出经前紧张综合征?
- 养胃,同时别忘“养心”
- 拖延症,新时代的流行病
- 作者:韩海英|发布时间:2012-02-29|浏览量:563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焦虑障碍门诊 韩海英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咨询科韩海英
《健康报》
在几年前,“拖延症”一次还是个很陌生的名词;而今,患上这个“症”在年轻人中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聚会时会很自然地说“最近我的拖延症又犯了”。其实,在我们小时候,“拖延”、“拖沓”是一个很不好的词汇,大人们常常对着小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今日事,今日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它又像是一种流行病,在你我他中间传播。那么,在“拖延症”的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力量推动者大家前赴后继呢?
流行症状之??不到火烧眉毛,绝不动手!
“很清楚有那么多事情要去做,如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也许只是发呆地说,再呆一会儿,就一下下。”
病因分析:
焦虑情绪在作祟:预期认为这个任务比较艰巨,似乎超过自己的能力,为此情绪紧张,焦虑,担心自己做不好,但是又不能拒绝这项工作,或者内心里是希望自己能做好。心情很复杂和矛盾,于是就用“拖延”的行为代替回避和逃跑。最后终究逃不过去的时候,只好硬着头皮去做,由于时间被大大打了折扣,所以结果也很容易被打折扣。
流行症状之??心情不在状态,绝不能开始!
“越重要的工作越拖延得久;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两点半,却迟迟无法动手;在决定静下心来做最重要的事时,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不容许别人占用或浪费自己的时间,而自己却不珍惜时间;总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去做重要的工作”
病因分析:
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有些人行动起来比较困难,是觉得自己的心情还没有调整到比较好多状态。他/她们会认为,没有理想的心情,自己的脑子就转不起来,工作也做不好;或者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所以不能开始工作。于是时间就在等待中慢慢地流逝了,尽管等待的滋味并不好过。
流行症状之??在最后的时间每次我都能做完!
“我属于那种前松后紧型,即一开始想着还有时间,就优哉游哉地,到最后的关头,就激情与才情集中爆发,往往是熬到眼都红了,脸也绿了才大功告成。”
病因分析:
习惯成自然:当一个人从很小的时候就习惯于把事情放到最后的时间去做,那么,当他/她对待工作的时候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因为,面对刚刚接到的工作,他/她已经习惯对自己默默地说“放到最后的时间去做吧,反正每次都这样,每次都做完了”。尽管每次在最后的时间里去开始工作令自己疲惫不堪,工作完成得也差强人意,但还是周而复始地重复着这种行为模式,知道这种模式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困扰,但是习惯了,已经很难改掉。
切断“拖延症”的传播途径,从自己做起
“拖延症”如此流行的原因之一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自我暗示的效应,也可以说有些人的拖延是在无意中学来的。比如,当大学寝室里的同学都是到考试前才开始看书学习,那么在这种环境里呆久了自己也会渐渐地变成那个样子。所以要预防患上“拖延症”,或者治疗“拖延症”,就需要从自己做起,从改变自己的“心”做起。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潜在的“自己”在和自己“对话”,那么这种对话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大脑里负责行动的部位就会怎么去做。人的大脑对不同刺激的兴奋性是不一样的。当面对重大而急需解决的事情,大脑皮层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刺激惊醒而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但是,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小事则不会引起大脑的太多兴趣,如果不立刻采取行动来激活它,它就会产生惰性而时不常地要偷偷懒。
因此,当接到工作时,可以尝试着和自己说一些话,如“只要我现在就开始做,我能做好”、“事情看起来很多,但是一点一点地做是不困难的”、“只要开始做这个工作了,我会渐渐找到灵感,不用等待好心情时才去做”…… 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一些对话,但是会对行动起到很大的作用。一开始做起来比较难,那是不要畏惧,当习惯了了这种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也会逐渐地发生改变。
因此,如果拖延已经成了习惯并且常常影响你的心情,不要再犹豫了,快快行动起来吧,把那些现在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立刻做完吧。随着时间的推移,“立刻行动”这味“药”也在渐渐地发挥着它的疗效,你的大脑也不容易偷懒了。在工作之余,也可以给我们的大脑小小的奖励,让它放松一下吧,听听音乐、打打球等等。 在不知不觉中,你也会甩掉拖延给你带来的烦恼。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