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供血不足
- 小暑时节防暑祛湿
- 揭开“脾虚”的面纱
- 便秘的原因
- 立夏如何健康度过
- 谷雨时节话养生
- 什么是肠上皮化生
- 什么是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
- 胃次全切除术后还会得慢性胃炎
- 老年人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
- 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 胃肠病的自我检查
- 哪些人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 怎样检测幽门螺杆菌
- 为什么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 春季如何保养胃
- 幽门螺杆菌是否传染
-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 进行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患者应注...
- 哪些人不适宜做钡餐检查
- 哪些人适宜做钡餐检查
-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的意义
- 哪些人不适宜做胃镜检查
- 哪些人适宜做胃镜检查
- 胃镜检查的好处
- 哪些胃肠道症状应引起警惕
- 为什么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调养脾...
- 老年人胃肠功能的特点
- 为什么胃病的发病率高
- 中医认为胃有哪些生理特点
- 中医所说的“脾胃”是什么
- 春季养生保健
- 脑心同治
- 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
- 冬季三九贴敷调脾胃
- 冬季常见病预防
- 立冬养生
- 口腔溃疡不可不重视
- 慢性胃炎秋季如何合理膳食
- 萎缩性胃炎“八招”防癌
- 秋分话养生
- 关于萎缩性胃炎
- 胃癌早知道
- 立秋养生保健
- 夏季腹泻
- 慢性胃炎常见临床表现
- 慢性胃炎治疗
- 暑期学生保健
- 大暑养生话健康
- 慢性胃炎的预防
- 慢性胃炎发病原因
- 便秘与感冒
- 为什么会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
- 夏季巧用藿香正气水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
- 浅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治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饮食调养
- 浅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调...
- 夏季调护
- 冬病夏治脾胃病
- 正确看待夏季汗出
- 作者:刘建平|发布时间:2013-06-25|浏览量:650次
过了立夏,标志着夏季就要来临,炎热的天气使我们经常大汗淋漓,许多人认为这是正常表现,但是您要注意,有些汗出属于病理现象,是疾病先兆,需要您提高警惕。还有的人对于出汗有两个误区:一部分人认为大量出汗是肾虚引起的;有的人认为,我长得胖就容易出汗。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
从西医看,出汗的生理功能只是用来“调节体温”,因为流汗后,皮肤温度平均可降低摄氏4度左右。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来判断身体的状况。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消化内科刘建平
按时间来看: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另一种是晚上出汗。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按部位来看:“头汗”过多可能是脾胃有湿热,或暴饮暴食后的“积食”;老人及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多半是因为气虚所致;“心窝、胸口多汗”多半是因为思虑过度所导致的“心脾虚弱”; “手足心多汗”多半是阴虚,也可能是胃热或热症。如果出现上述汗出症状,建议您到正规中医院服用中药调理身体。
但是夏天很多人都长时间处于空调等“清凉”环境中,几乎不出汗,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夏季排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有利于钙质的有效保留,防止骨质疏松;还可以清洁皮肤毛孔,达到美容护肤的功效。所以中国自古就有“出汗养生治病”之说,例如喝粥出汗、运动发汗、热水泡脚发汗等。
既然出汗有这么多好处,是不是汗出越多越好,答案也是否定的。中医讲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会伤心阴,耗心阳。中医认为的正常出汗是“蒸蒸汗出,不可汗出淋漓”。因此,夏季养生不提倡大汗淋漓,运动不可过量,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患者,以及年老体弱人群。所以出汗要适当,发现不正常汗出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夏天由于运动出汗多,血液浓缩,宜及时补充水分,最好喝些淡盐水。还应合理调配膳食,平时常吃些新鲜蔬菜、瓜果。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每天吃点西瓜大有裨益。另外还要保持皮肤洁净,天天洗澡。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