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学平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乳腺外科
- 为什么胸部越大,发生交通事故时...
- 乳腺大汗腺癌
- 什么是乳管内乳头状瘤?
- 手足综合症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2...
- 国家卫生计生委:给体检射线滥用...
- 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术并做双侧乳...
- 国家卫生计生委:给体检射线滥用...
- 2013年新的交通规则
- 什么是乳管内乳头状瘤?
- 乳腺癌医生必读的34项研究
- 生命的奇迹
- 乳腺大汗腺癌治疗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再...
- 乳腺癌术后的辅助放疗的适应证及...
- 《中国医师宣言》
- 中国医师节
- 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不做放疗化疗直...
- 女人偷读
- 写给那些因乳腺癌面临家庭危机的...
- 永远别为“医闹”叫好
- 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
- 上海乳腺癌发病率30年增4倍
- 定期体检乳房能实现早期乳腺癌的...
- 帕妥珠单抗联合标准治疗方案可提...
- 美好性爱的那些最佳技巧
- 乳腺癌患者何时生育比较稳妥
- 乳腺增生求助
- 25岁的男人该做什么
- 乳腺增生该什么治疗?用什么药疗...
- 闽西南乳腺疾病沙龙
- 术后化疗方案
- 患有乳腺纤维瘤现怀孕,很担心
- 乳腺检查时间
- 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
- 左侧乳头严重内陷,最近准备怀孕...
- 老年患者的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策...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2...
- 对抗乳腺癌的个人心得
- 夫妻和谐
- 硅凝胶乳房假体安全性
- 乳头单孔溢乳
- 乳房发育不良
- 女孩发育不好需要看医生吗
- 乳腺分叶状肿瘤手术
- 副乳切除是一次性手术吗?切除后...
- 挥鞭症
- 肿瘤常识
- 乳腺癌相关常识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六届“关...
- 生若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般静美
- 95岁阿嬷切除乳腺肿瘤
- 硅胶乳房假体
- 两家医院,两个医生,两种检查,...
- 乳腺有结节,如何治疗?
- 左乳腺癌术后再发右乳腺癌
- 乳房偶尔会流出清水或者乳汁样的...
- 治疗乳腺增生期间停经
- 残缺有多可怕
- 第一医院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预约...
- 咨询:在春节前需要吃些什么药?...
- 厦门市第一医院第五届“关爱乳房...
- 乳腺外科就诊技巧
- 乳腺纤维瘤必须手术切除吗?
- 平胸 我该怎么办?
- 他莫昔芬片的作用
-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除了手术,有无...
- 第四届“关爱乳房联谊会”议程
- 厦门市第一医院第四届“关爱乳房...
- 乳腺外科工作量统计
- 一部电视剧引发乳癌体检热潮
- 厦门市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
- 作者:高学平|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量:994次
乳腺癌是发达国家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2007年全球有130万乳腺癌新发患者,有超过46万的患者死于乳腺癌,在英国每12位妇女中就有一位可能患乳腺癌。中国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以3%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保守估计全国每年有4万多妇女死于此病。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归纳为遗传易感性、内分泌失调、通过哺乳传染病毒颗粒等。研究者认为大约5%的乳腺癌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较为密切,研究证实,brca1突变者40岁以前发生乳腺癌的概率高达19%。brca1基因在不同地区和种族中的突变不尽相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高学平
1995年,科学家首次克隆乳腺癌和卵巢癌敏感基因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能编码具有多重功能的蛋白,其突变表型往往具有诱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趋向。目前所知brca1和brca2与同源重组、dna损伤修复、胚胎生长、转录调控等均有关。其中,尤以两者在dna损伤修复、同源重组和转录调控中的功能最为显著和重要,因为这些功能的确定将有助于探讨和阐明brca1和brca2的肿瘤抑制功能及其机理,这正是近年来癌症学家致力于研究brca1和brca2的目的所在。
brca1定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q21。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并有很高的外显率。自1990年hall等发现与家族性乳腺癌相关,1994年被miki等人用定位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和分离后,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brca1长约100 kb,含24个外显子。其基因产物是1863个氨基酸所构成的磷酸化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约200000。
brca1是调控g/m期关键点的调控因子,是激活chkl激酶所必需的,而后者对dna损伤时诱导g/m 期阻滞起重要作用。同时,brca1 还控制了cdc25c和cdc2/cyclin b1激酶蛋白的表达、磷酸化以及胞内定位的调节,这两种蛋白对细胞周期过程中g/m期的顺利进行起重要作用。brca1在有丝分裂期定位于中心体,并且与中心体的重要组成成分γ-微管蛋白相互作用。p53也能反过来抑制brca1的表达,借此达到稳定自身的作用。野生型的brca1还能诱导凋亡并且抑制雌激素依赖性转录通路,该通路与乳腺上皮细胞增生有关,基因突变后抑制作用减弱而致病。此外野生型的brca1还能调节前列腺素的活性。
brca2基因在1994年由wooster等发现,定位于13号染色体q12。全基因组dna长约70kb,其中编码区含有10987bp,且富含at(约64%),其基因序列与brca1无明显关系。brca2由27个外显子组成,其中第11个外显子长约4932bp,mrna长约10.2kb,编码的brca2蛋白含3418个氨基酸。
正常brca2蛋白位于细胞核内,参与dna 的修复。在细胞周期的扩增期的表达方式和brca1相似,即在静止期的细胞中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转录。在快速增殖的细胞中brca2 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且表现出细胞周期依赖性,在g0期和g1早期是低的,在g1/s期分界时达到高峰。这些结果表明brca2对于细胞生长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brca2蛋白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及范康尼氏贫血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猜测其与双链dna损伤修复有关,但具体作用模式与机制仍不清楚。
目前, brca1、brca2与乳腺癌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研究也日趋深入。brca1、brca2与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的高度相关性已经毋庸置疑。通过对brca1的检测,可以反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也可筛检出乳腺癌、卵巢癌及其他相关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虽然brca2抑癌作用的具体机制、途径尚未明了,但是通过对brca2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及其他几种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卵巢癌等,并可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研究还表明,或可通过检测上述两种基因突变,进行预防性的外科手术或化学药物预防。并且,据最新报道(lancet 2010;376:235-244),一种新型的口服多聚adp核糖聚合酶olaparib能诱导brca缺陷的细胞合成致死,可用于brca1或brca2突变的晚期乳腺癌女性,最常见的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为疲乏、恶心、呕吐和贫血。而低剂量组最常见恶心和疲乏。该研究为brca缺陷的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1995年,科学家首次克隆乳腺癌和卵巢癌敏感基因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能编码具有多重功能的蛋白,其突变表型往往具有诱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趋向。目前所知brca1和brca2与同源重组、dna损伤修复、胚胎生长、转录调控等均有关。其中,尤以两者在dna损伤修复、同源重组和转录调控中的功能最为显著和重要,因为这些功能的确定将有助于探讨和阐明brca1和brca2的肿瘤抑制功能及其机理,这正是近年来癌症学家致力于研究brca1和brca2的目的所在。
brca1定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q21。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并有很高的外显率。自1990年hall等发现与家族性乳腺癌相关,1994年被miki等人用定位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和分离后,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brca1长约100 kb,含24个外显子。其基因产物是1863个氨基酸所构成的磷酸化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约200000。
brca1是调控g/m期关键点的调控因子,是激活chkl激酶所必需的,而后者对dna损伤时诱导g/m 期阻滞起重要作用。同时,brca1 还控制了cdc25c和cdc2/cyclin b1激酶蛋白的表达、磷酸化以及胞内定位的调节,这两种蛋白对细胞周期过程中g/m期的顺利进行起重要作用。brca1在有丝分裂期定位于中心体,并且与中心体的重要组成成分γ-微管蛋白相互作用。p53也能反过来抑制brca1的表达,借此达到稳定自身的作用。野生型的brca1还能诱导凋亡并且抑制雌激素依赖性转录通路,该通路与乳腺上皮细胞增生有关,基因突变后抑制作用减弱而致病。此外野生型的brca1还能调节前列腺素的活性。
brca2基因在1994年由wooster等发现,定位于13号染色体q12。全基因组dna长约70kb,其中编码区含有10987bp,且富含at(约64%),其基因序列与brca1无明显关系。brca2由27个外显子组成,其中第11个外显子长约4932bp,mrna长约10.2kb,编码的brca2蛋白含3418个氨基酸。
正常brca2蛋白位于细胞核内,参与dna 的修复。在细胞周期的扩增期的表达方式和brca1相似,即在静止期的细胞中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转录。在快速增殖的细胞中brca2 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且表现出细胞周期依赖性,在g0期和g1早期是低的,在g1/s期分界时达到高峰。这些结果表明brca2对于细胞生长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brca2蛋白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及范康尼氏贫血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猜测其与双链dna损伤修复有关,但具体作用模式与机制仍不清楚。
目前, brca1、brca2与乳腺癌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研究也日趋深入。brca1、brca2与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的高度相关性已经毋庸置疑。通过对brca1的检测,可以反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也可筛检出乳腺癌、卵巢癌及其他相关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虽然brca2抑癌作用的具体机制、途径尚未明了,但是通过对brca2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及其他几种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卵巢癌等,并可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研究还表明,或可通过检测上述两种基因突变,进行预防性的外科手术或化学药物预防。并且,据最新报道(lancet 2010;376:235-244),一种新型的口服多聚adp核糖聚合酶olaparib能诱导brca缺陷的细胞合成致死,可用于brca1或brca2突变的晚期乳腺癌女性,最常见的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为疲乏、恶心、呕吐和贫血。而低剂量组最常见恶心和疲乏。该研究为brca缺陷的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