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每年50万医学毕业生转行 ...
- 腹痛全面分析
- 如何识别抗生素不良反应
- 肿瘤免疫治疗时代春天或将至
- 结直肠癌治疗今昔与未来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手术治疗
- 辅助化疗可降低胃癌术后复发 ...
- 如何预防乳房下垂
- 医生 是上帝伸向这个世界唯一的...
- 人民日报:明天谁来当医生
- 直肠癌保不保肛由原则
- 百度知道:外科哪些症状其实不算...
- 别冷落清贫的医生们
- 不是所有阑尾炎都要手术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 老人甲状腺手术有更大的手术并发...
- 医患关系,需要信任
- 阿司匹林具有抗癌效用
- 适量饮红酒 乳腺癌远离你
- 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
- 胃癌普通外科临床路径2011
- NCCN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要点-...
- 小肠功能
- 大肠的生理功能
- 虎驹乙肝胶囊联合贺普丁治疗慢性...
- 虎驹乙肝胶囊??基于“整体调治...
- 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知识
- 虎驹乙肝胶囊治疗肝炎
- 胃癌手术后肠内营养和全胃肠外营...
- 胃间质瘤33 例临床诊治分析
- 心肌坏死标志物
- 免疫系统与肿瘤的战争
- 如果你遇到一位好医生请说声谢谢...
-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 胃癌的淋巴结分组
- 腹茧症介绍
- 北大医学部视频资源http
- 甲状腺解剖
- 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
- 外科营养的重要性
- 正确处理伤口的几个简便方法
- 13例胃无力症治疗体会
-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 18类常用抢救药品
- GIST的治疗进展
- 急性肺栓塞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 胃癌常见化疗方案
- PPH治疗痔病的临床应用
- 乳癌术后健康教育小贴士
- 疝气科普知识
- 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 作者:曹水江|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量:1872次
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着人们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不仅使耐药菌株迅猛发展,也使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居高不下。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中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远远排列在各类药品之首。解放军长征医院南京分院外科曹水江
某市一项分析报告显示:在化学药品中,不良反应排在前10位的药品分别是左氧氟沙星、索拉非尼、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加替沙星、头孢哌酮、阿莫西林、依替米星、莫西沙星,几乎全部为抗生素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连续5年报告表数量位居首位。
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居不下,与其临床使用频次高不无关系。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来看,虽多为已知轻度不良反应,但抗生素使用不当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损害重要脏器,尤其很容易伤害或者潜在伤害儿童体内器官。长期应用可诱导细菌耐药,引起体内正常菌群失调,造成严重的二重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下面就介绍一下抗生素类药品的不良反应:
血液系统
1、各类抗生素常可引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而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tmp-smz)中的磺胺甲?唑是导致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的两种最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很少见。
2、贫血 文献报道,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引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而tmp-smz则可伴发叶酸缺乏,进而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抗生素引发药物热期间可伴有嗜酸细胞增多,但磷霉素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时并不出现药物热。氯霉素引发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较为罕见,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对氯霉素的一种特应性反应,可发生于口服、直肠给药、局部用药或肌注等非静脉给药中且与剂量无关。连续进行血常规测定,对于监测与剂量相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是有意义的,但对预测或预防氯霉素诱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无效。
3、免疫性血小板功能不全 某些抗生素可减少血小反计数,而另一些抗生素则可干预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凝集功能受损最常见于抗假单胞菌属的青霉素,且呈剂量相关性,大剂量羧苄西林(一日30g)对血小板凝集的损害最大。而小剂量磺苄西林(一日18g)和哌拉西林(一日18g)对血小板凝集的影响极小。除羧苄西林外,抗假单胞菌抗生素很少引发有临床症状或临床意义的出血并发症。
4、临床性出血 文献指出,许多抗生素尤其是β内酰胺类可通过干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的合成,增加凝血酶原时间(pt)。在喹诺酮类抗生素中,曲伐沙星(trovafloxacin)可延长pt,而其它喹诺酮类药物则未见此不良反应。一项在重症监护病房内的研究显示,头孢西丁最常伴发临床性出血,但潜在的出血与疾病的严重性有关,而与抗生素的任何特殊结构成分无关。目前主张,对重症监护病房病人,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并发症,呆预防性地每周注射1次维生素k。
免疫系统
1、药物热 药物热是最常见的抗生素相关性过敏反应。美国住院病人中,药物热战友不明原因发热的10%~15%。药物热可发生于任何抗生素,但更常见于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也呆发生于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临床上大多数药物热是由非抗生素所致,尤其常见于利尿剂、通便剂、抗癫痫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或镇痛及降压药等。如果临床上已排除了非抗生素类药物所致的药物热,则就应怀疑与抗生素有关的可能性。
药物热常伴有嗜酸细胞增多。一般体温大于或等于39℃(39~41℃)。同时,可伴有短暂性血清转氨酶升高。若停用某种药物或抗生素后体温下降,则可确诊为药物热。一般情况下,停用可疑药物后72小时内,药物热病人的体温可降到接近正常。
2、皮疹 引发药物热的任何药物都可诱发皮疹,但β内酰胺类和tmp-smz更常见。药源性皮疹是一种药物过敏反应的皮肤表现。在怀疑为抗生素药疹之前,应当排除非抗生素药物原因。药疹的表现可为斑丘疹或严重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斯-约综合征,一类多形糜烂性红斑)。文献指出,万古霉素快速静滴时,可伴发红颈或红人综合征,但有这类症状的病人使用万古霉素是安全的。缓慢静滴万古霉素,可消除或大大地减少这种不良反应。
3、变态反应 就抗生素类药物而言中,β内酰胺类药物最常伴发变态反应。tmp-smz亦常可诱发变态反应。研究显示,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使用氨曲南(aztreonam)、亚胺培南(imipenem)以及美洛培南(meropenem)是安全的。
4、血清病反应 血清病反应呆发生于任何药物,抗生素类药物中则常见于β内酰胺类。病症常出现在用药后2周内,伴有非特异性全身表现,包括低热、关节痛和肌肉痛。因此,如果在使用抗生纱后2周内出现低热、关节痛和肌肉痛,应怀疑有血清病的可能性。
5、光过敏反应 光过敏反应常见于四环素、司帕沙星。光过敏罕见于多西环素和米诺不素以及其它喹诺酮类药物。
6、药源性全身性红斑狼疮 许多药物可诱发全身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但抗生素诱发全身性红斑狼疮较为罕见。目前发现,异烟肼、米诺环素、呋喃妥因以及灰黄霉素可诱发全身性红斑狼疮。
神经系统
抗生素可引起各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有脑炎、癫痫、神经肌肉阻滞以及肌肉痉挛等。
1、脑病 研究发现,脑病是曲伐沙星常见的不良反应。已有报道,克拉霉素也可伴发脑病。与非抗生素类药物一样的是,抗生素诱发的脑病在停药后可很快恢复。
2、癫痫 抗生素可诱发癫痫,其可能性取决于病人的癫痫阈和这种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受体的神经刺激作用。这类癫痫在停药后可迅速缓解。
3、神经肌肉阻滞 众所周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诱发神经肌肉阻滞。腹腔内使用克林霉素可诱发短暂性呼吸停止。对这类病人应当给予换气支持,直到神经肌肉传导恢复正常。
4、周围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最常见于异烟肼中毒,也可发生于灰黄霉素和环孢素。因此,使用异烟肼的病人,应同时服用维生素b6,以预防异烟腓诱发周围神经病。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长期使用大剂量呋喃妥因同样可导致周围神经病。
5、肌肉震颤和肌痛 肌肉震颤和肌痛传统上伴发于金刚胺类药物。金刚胺引起的帕金森病样症状最常见于老年人。但减少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可预防或消除这种不良反应。曲伐沙星可引发孤立性肌肉震颤或涉及全身的肌肉痉挛。
6、耳中毒 耳中毒最常见于氨基糖苷类或非肠道用红霉素。耳聋是不可逆的耳中毒表现。静脉快速滴注红霉素可导致耳聋。米诺环素可诱发眩晕或前庭中毒,但眩晕可在停药后几天内消失。
7、失明 抗生素很少导致病人失明。有报道,乙胺丁醇最常引发视力降低,可导致失明。乙胺丁醇的眼毒性可发生于用药剂量大于或等于25mg/kg的病人;如果用量不超过15mg/kg,则不会发生眼毒性反应。
呼吸系统
抗生素所致的肺部不良反应较为少见。
1、急性肺部反应 抗生素引发的最常见肺部不良反应是使用利福平初期的一种感冒样症状。直接引发肺部反应的抗生素有呋喃妥因。呋喃妥因诱发的肺部反应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急性肺部反应通常表现为发热、肺浸润、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胸腔积液以及嗜酸细胞增多。急性呋喃妥因的肺部反应是短暂性的,停药后可迅速恢复。
2、慢性肺部反应 继发于呋喃妥因的慢性肺部反应可导致肺纤维化。这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慢性肺部反应没有发热、嗜酸细胞增多或胸腔积液等特征,而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炎症病程。呋喃妥因慢性肺部中毒发生于长期接受呋喃妥因的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中。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接受短程呋喃妥因,然后减少用量可避免发生肺部中毒。
心血管系统
1、qt间期延长 诱发qt间期延长的最常见抗生素有静滴红霉素和某些喹诺酮类药物等。抗生素诱发的qt间期延工可发生于用药后不久,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心脏阻滞是抗生素的一种少见不良反应。有报道指出,奈韦拉平可诱发心肌炎。
2、低血压 抗生素诱发的低血压常见于喷他脒。而两性霉素b和曲伐沙星也会诱发低血压。需要指出的是,曲伐沙星引起的低血压时间较长(12~24小时),因此需要补液和使用升压药,以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
消化系统
1、许多药物都可伴发恶心和呕吐,抗生素当然也不例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常伴发恶心、呕吐或腹部不适,严重者可导致停药。在抗生素药物中,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受性最差。克位霉素可诱发胃部不适和口味异常。研究提示,控释型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最小。
口服四环素的耐受性通常良好。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可引起胃肠道不适。尽管四环素可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药,但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应在进餐时使用,这样可大大减少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
2、非梭菌属顽固性腹泻 抗生素诱发非梭菌属顽固性腹泻最常见于大环内酯类药物。阿莫西林或曲伐沙星也可诱发这类腹泻。
3、梭菌属顽固性腹泻 某些抗生素可诱发梭菌属顽固性腹泻。在这方面,β内酰胺类首当其冲。抗生素诱发的梭菌属顽固性腹泻可发生于用药后的几周内。另有报道,喹诺酮类、多西环素等罕可诱发梭菌属顽固性腹泻。
4、急性胰腺炎 文献报道,喷他眯可诱发急性化学性或临床性胰腺炎。另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tmp-smz也可诱发胰腺炎。而曲伐沙星可诱发化学性或临床性急性胰腺炎。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