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涌主任医师 教授
-
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科室:
骨科
-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问题答疑
- 一位脊柱侧弯患者的感谢信
- 来自沙特阿拉伯的15岁少女Sh...
- 新技术使颈椎术后10年患者再获...
- 来自2012年国际脊柱侧弯研究...
- 请关注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
- 10月24日-28日 中央电视...
- 腰椎滑脱2年余年初腰和右腿开始...
- 拉响“颈报”
- 早诊早治直“罗锅”
- 请大家关注:绝处逢生
- 脊柱侧弯剃刀背的矫正
- 关于“威高爱心工程”最新信息
- 椎体直接去旋转对青少年特发性脊...
- 先天性脊柱侧凸诊断与治疗现状
- “生长棒”矫正技术使幼儿脊柱侧...
- 一个腰椎间盘置换手术患者的亲历...
- 脊柱侧弯 一把伤害的双刃剑!
- 谈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关问题
- 钙从年轻补,老时不痛苦
- 健康“颈”报莫忽视
- 谁“挖空了她的骨头?”
- 关节滑膜也会出“疝气”?
- 脊柱侧弯住院手术相关流程
- 脊柱侧弯手术对脊柱活动的影响
- 请了解脊柱侧弯 理解脊柱侧弯患...
- 脊柱侧弯 钛合金的脊柱内固定物...
- 矫正轻度脊柱侧凸的锻炼方法
- 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治疗
- 脊柱侧弯 关于威高爱心工程救助...
- 脊柱侧弯 朝阳- 幸福的感觉 ...
- 脊柱侧弯 朝阳- 幸福的感觉 ...
- 脊柱侧弯 朝阳- 幸福的感觉 ...
- 医学毕业生之何去何从?
- 冬季腰椎保健提示
-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后路截骨术
- 后路脊柱截骨术治疗僵硬性脊柱侧...
- 后路可调节矫正术治疗早发型脊柱...
-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矫正治疗先天...
- 脊柱侧凸合并无症状性Chiar...
- 椎管骨性纵隔及脊髓纵裂的手术治...
- 脊柱侧弯支具矫正的有关问题
- 脊柱侧弯手术以后如何运动
- 脊柱侧弯 折翼女孩的飞翔之路
- 一个幸运女孩背后的故事 之三
- 一个幸运女孩背后的故事 之二
- 一个幸运女孩背后的故事 之一
- 脊柱侧弯与牵引
- 《健康北京》健康大讲堂:疏通狭...
- 请关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BT...
- 有好腰 自己造
- 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年轻...
- 腰椎间盘突出症突袭白领 专家建...
- 腰椎间盘突出症突袭白领 专家建...
- 胸、腰椎发育畸形需要手术吗?
- 做了脊柱矫正术安装了支架会不会...
- 脊柱侧弯矫正:别拖过了14岁
- 台湾著名脊柱外科专家 - 张国...
- 警惕!这些时尚偷走你的骨骼健康
- 新医改的亮点??中西医并重
- 治疗骨科病,心理疗法很重要
- 也谈“好医生一定要会说话”
- 平淡生活 - 转载自我的患者的...
- 搜狐脊柱健康访谈:女性不良习惯...
- 小动作收获大健康
- 调查显示:颈椎病高发年龄从55...
-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大概多少钱?
- 轻度脊柱侧弯的矫正体操(修订版...
- 请了解脊柱侧弯 理解脊柱侧弯患...
- 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十大体检异常排...
-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的费用
- 坚持还是放弃? TO BE O...
- 颈椎问题 - 电脑族如何防范?
- 儿童脊柱侧弯:您留意了吗?
- 给孩子看看后背
- 还你挺拔的身躯-脊柱侧弯专题-...
- 还你挺拔的身躯-脊柱侧弯专题-...
- 2008 - 胜利属于我!
- 脊柱侧弯 术后实录 - 我的...
- 关节疼痛? 免疫力太强!
- 细微之处防颈椎病
- 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矫正体操(...
- “大手袋”最伤腰
- 脊柱侧弯手术相关问题的医患对话
- 有关腰痛的问题和解答(Ques...
- 拯救残缺的美丽??一位患者手术...
- 脊柱侧弯 请了解疾病 请理解患...
- 关节疼痛? 免疫力太强!
- 细微之处防颈椎病
- 请了解脊柱侧弯 理解脊柱侧弯患...
- 青少年需防习惯性脊柱弯曲
- “腰龄”衰老困扰年轻人 以“忙...
- 天使战胜le魔鬼----求医记
- 一个医生的哲学
- 警惕夏天对颈椎的七种伤害
- 男性健康十大困惑
- 枕头多高才最合适?
- 老人锻炼慎用小区健身器
- 年轻人,颈椎病离你并不远!
- 电脑和健康
- 脊椎侧凸的保守疗法
- “生长棒”矫正技术使幼儿脊柱侧...
- 用数码相机拍摄X线片、CT、M...
- 腰部常见四种痛
- 别疏忽了孩子的脊柱侧弯
- 致脊柱侧弯手术后朋友的一封信
- 脊柱侧凸手术时机
- 我问阳光
- 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最新研究动态
- 不要让你的“腰龄”超标!
- 保护脊柱每天只需8分钟
- 幼儿脊柱侧凸的治疗进展 - 原...
- 中国不吃不喝也无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 作者:海涌|发布时间:2009-06-07|浏览量:1467次
公共投入如何真正变为老百姓的福利?投入了8500亿是不是真的可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建立这个国家基本的药物制度,能否大幅度降低药价?医患矛盾的问题能否解决?新医改方案一公布,就引发各方广泛关注。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强调,深化医改的道路上布满“荆棘”,不仅要把握住改革的总体方向,还要注意制度的细节完善和对政策执行的监督规范,以避免走弯路甚至是偏离航向。为此39健康网针对本次医改公布后的细节完善和对政策执行的监督规范问题,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助理兼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海涌
中国人不吃不喝也无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新医改公布指出,中国将要投入8500亿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黄教授对此并不以为然。
“美国人只有3亿人,06年花了2.7万亿美元,都没有解决美国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即使美国投入了2.7万亿美元,但是现在美国每6人还有一人没有医疗保险。其实做一个很简单的算法就知道在中国想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绝对达不到目的。中国有13亿人,人口是美国的4.25倍。那么4.25乘以2.7万亿是多少?至少是超过10万亿。中国200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的数据和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政治工作报告上所说,去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大概是4万多亿。所以中国人不吃不喝什么都不做也没办法解决这个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甚至要达到美国每6个人就一个看不起病的水平都达不到。美国每6个人有一个看不起病都花了2万7千亿美金。我们要花10万多亿才达到这个水平,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的这个具体操作层面上时存在着误区,医改本来是应该关心全民的健康,而不是关心全民的治病。而我们具体的措施里,五条有四条是讲怎么治病的。”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并不成熟
建立这个国家基本的药物制度,能否大幅降低药价?黄教授对这个问题仍然持有保留意见。黄建始院长指出,建立国家基本的药物制度,从本质上原意上来讲是好的,可是从大范围来看其实并不成熟。第一,现在的医疗体系里面,主流的是现代医学科学,真正做传统医学,真正做中医的是少部分医疗人员,但是医改第一次公布的基本药物制度里大概有50%的药物都是中药,中成药在里面也占很大比例。
第二现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社会保障部是管保险的,是买单的,卫生部是管治病药物的,管买单的人和管治病药物的人这里面协调的情况怎样现在都存在一个问号。二个部门之间是否可以有很好的配合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黄教授还指出在医改中还存在着一个致命硬伤。“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医务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他环节都会受到影响。但是在整个医改公布的条款中,并没有提到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待遇不仅指经济待遇,还包括社会待遇。真正大部分的基层医务人员是幸苦的,待遇却是很低的,低得你不可想象。在农村做医生,很苦很差。我刚刚从新疆南部回来,我到过他们的农村医疗所,我看到一个很帅的年轻人,读了医学专科学校出来的一个维吾尔族的小伙子。他一个月的工资连所有的补贴都加起来,还不到三百块钱,他要做的事情是在北京市的很多郊区的医生都做不到的。从治疗到计划生育到预防到健康教育到打疫苗,全部都要做。每个月工资300块不到。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医改里却并没有提到。”
协和医生18年磨一剑工资只有1500
谈到医患矛盾,黄教授十分痛心的说“我国现在医疗行业存在着太多的问题。第一我们的医疗资源,浪费极其严重,我们最最宝贵的医疗资源??医生,卖得非常贱,而最不值钱。而那些可以大量生产的医疗资源??医疗机器等,卖得不可想象的昂贵!这是一个很荒谬的现象。医疗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三高三低。医生的工资低,护士的工资低,医生开刀的手术费低。相反地,医药费高,检查费高,开刀的耗材费高。医生,像我们协和医院的医生,协和医学院毕业要读8年,入学的标准比清华的平均分数高10分,毕业以后还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医生,还要经过3~10年的训练才能成为好医生,这个资源是不可取代的,这个资源培养一个就是一个,走了就没了。但是从协和医学院读八年出来,拿的工资却是1500。这个同样的学生在清华读5年出来,去电信就可以拿5000。做检查的机器是可以大量的生产的,药物在大工厂也是同样可以大量生产,可是就卖得贵得不能再贵。协和医院那么好的病房,中国第一流的医生护士在照顾,每个晚上收40块钱。北京一个地下招待所的价格都高过这里。”
“第二,不止这个资源浪费,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也浪费了,你是当总编,你家里有人生病了,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去做护陪,你是局长,你也给我去陪你的家属,这是很荒谬的事情。中国一个医生只有0.9个护士不到。美国一个医生有10个护士,护士下面还有好几个护士助理,助理下面还有护工。只有这样,正规的社会资源才能用到合适的地方。但是在中国,医生当护士用,护士当护工用。然后我们的局长我们的主编去当护工用。这是整个社会资源在浪费,这些事情我在医改里面没有看到半点提到。如果医改中这些具体的措施不解决,成功的可能性不高,十年后我们还会坐在这里谈,上一次医改失败的教训。”
医改更应关注的是国民健康而不是看病难
新医改的颁布到底能不能解决中国百姓几十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对此黄建始教授认为,现在医改总体的方针是对的,指导方针也是对的??保障老百姓的健康。但是具体的措施执行上有几个问题急需解决。如果这几个问题不解决医改很难成功。
“医改的宗旨是要保证人民健康。但是,现在具体执行措施上却过多的强调了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要解决,但是也要看怎么解决。打蛇打蛇尾还是打七寸,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时候围魏才能救赵,也许我们现在直接去救赵是错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关注全中国人的健康。而不是关注全中国人的看病难,看病贵。只要你把全中国人的健康解决了,自然就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果放着健康的人不管。等到所有人都生病,那么永远都解决不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100人里面真正得严重疾病的只有1个,得慢性病的人有18个,81个人是健康的。但这些健康的人身上也有很多危险因素,如果不注意仍然会得病。但是现在20%的人已经用了70%的医疗资源。目前医改更加专注的是那些本身就已经用掉70%资源都没解决问题的人,忽略了80%相对健康但是却也可能成为疾病中的一员的人。
同时笔者查到,中国卫生部发布的第四次国民健康调查指出,现在中国有2.6亿人有慢性病。在过去十年中,每年以一千万的速度增加。那么即使医改可以解决目前大多数人的看病难问题。但是对于2.6亿人得慢性病的病人来说,仍然是个难题,尤其他们以后再以每年一千万的速度增加,很快到某一年后就会全民皆病。而这个结果也完全离开了医改的原始宗旨??保障人民健康。或许真的像黄教授所说的,现在医改更应该关注的是如果让国民健康,而不是单纯去解决看病难。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