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动症门诊时间与地点
- 重视对抽动症患儿的合理调护
- 开郁悦志 化痰散结 清热安神治...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脑...
- 山东省中医院预约服务电话
- 提高认识 早期识别帕金森病
- 养成健康生活的方式预防心脑血管...
-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预防...
- 山东省中医院预约服务电话
- 认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极预...
- 补虚生髓法治疗外伤性延髓损伤
- 膀胱咳治验
- 旋覆花巧妙配伍治头痛
- 雷头风(颞动脉炎致失明)
- 当归“主治咳逆上气”
- 桃核承气汤疗瘀热结滞面瘫案
- 葛根汤加减治疗面神经炎验案
- 喉风咳治验
- 肾元亏虚咳嗽案
- 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头痛
- 失眠验案
- 低热治验1例
- 郁证的六经辨证辨证论治浅说
- 不安腿综合征验案
- 更年期焦虑症验案
- 伴有眼部症状偏头痛的治疗体会
- 调整阴阳论治卧寐异常
- 从《伤寒论》少阴病探讨卧寐异常...
- 脑梗塞的分类与中医治疗
- 承气陷胸汤治疗脑出血头痛案
- 葛根芩连汤治疗加减治疗糖尿病并...
- 山东省中医院(西区地址:济南市...
- 阳强治验
- 经方治疗焦虑症
- 抽动秽语综合征“识证从风治求心...
- 抽动秽语综合征治验1例
- 经方治疗枕神经痛验案
- 经方治疗颈源性头痛验案
- 活用经方辨治偏头痛
-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 龙齿二阴煎治疗夜惊症
- 中医辨治抑郁症相关问题探析
- 淋证(尿道综合征)
- 痿证(重症肌无力合并甲状腺结节...
- 内伤发热(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
- ?痱(酒精依赖性神经系统损伤)
- 作者:丁元庆|发布时间:2010-10-07|浏览量:2489次
例:男,43岁,已婚,农民。初诊:2001年5月9日
主诉:步态不稳,四肢力弱,声音嘶哑1个月。
约1个月前,感口角麻木,逐渐加重,数天后出现双下肢力弱,步态不稳,需人扶持方能行走,伴双手持物不稳,偶有枕部钝痛,声音嘶哑,无视力障碍及恶心呕吐,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丁元庆
嗜酒2~3年,每日饮用高度白酒450~500ml。
此前曾在某大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8天,初步诊断为:酒精依赖性神经系统损伤并小脑性共济失调、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住院期间应用神经营养剂、B族维生素等治疗,因治疗时间较短,病情无明显变化出院。患者今天出院后,即刻来我院门诊请中医治疗。
舌质暗,苔厚腻微黄,脉滑。
体格检查:壮年男性,宽基步态,在其女儿扶持下步入诊室。血压130/80mmHg,神志?楚,认知功能正常。轻度构音障碍,声音嘶哑,双侧咽反射均消失;其余脑神经外观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不高,双侧腱反射等叩(+);浅感觉正常,深感觉障碍;双手指鼻试验不准,双侧肌收缩试验(+),双侧跟膝胫试验(+),Romberg征(+)。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蛋白1.28g/L。
其它检查:头颅MRI扫描未见明显异常;EMG检查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
中医:?痱。
辨证:酒毒内蕴,湿热壅滞,经脉不利,营卫失和。
西医:酒精依赖性神经系统损伤并小脑性共济失调、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治疗】清热利湿,宣通经脉,调和营卫。
处方:土茯苓饮(自拟方)合加味二妙丸化裁。
土茯苓60g 生薏苡仁30g 葛根30g 牛膝15g 炒黄柏12g 生麻黄3g 天麻12g 黄芪18g 白僵蚕12g 金银花30g 忍冬藤30g。12剂,水煎服,每日1剂。
医嘱:用自来水2000ml浸泡土茯苓1小时,先煎20分钟,候冷去渣,用土茯苓煎液浸泡其它药物1小时,水煎2次,共取药液500ml,分2次温服。戒酒,忌肥甘厚味。
二诊(2001年5月23日):
治疗2周,病情出现转机,四肢活动较前有力,言语逐渐清晰;但仍感四肢及舌体麻木,行走不稳,需他人搀扶,饮食睡眠正常,大便稀,小便少。
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沉细。
处方:上方改土茯苓90g,加防己18g、天花粉18g。12剂,水煎服。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2001年6月2日):
患者已能自行步入诊室,步态略显蹒跚。观其面带喜悦之色,自述四肢逐渐有力,近日已不需扶杖即可自己行走;且肌肤麻木感也在逐渐改善之中;睡眠良好,胃纳亦佳,二便正常。
舌质淡,苔白腻为主,边见淡黄,脉沉弦。
处方:土茯苓60g 生薏苡仁30g 葛根30g 牛膝15g 炒黄柏12g 生麻黄3g 天麻12g 黄芪24g 白僵蚕12g 忍冬藤30g 防己30g 石斛15g 全当归12g。12剂,水煎服。煎服方法同前。
四诊(2001年6月27日):
患者四肢活动正常,构音清晰。肢体麻木程度也已大大减轻,范围缩小,仅见于双手与双下肢。余无所苦。
舌质淡,舌苔微黄,脉沉弦。
处方:上方继服12剂,水煎服。
五诊(2001年7月11日):
患者肌力已经正常,活动自如;手足麻木明显减轻,饮食如故,二便正常。
舌质淡暗,苔腻微黄,脉沉细。
处方:上方去忍冬藤,加丝瓜络20g,12剂,水煎服。煎服方法同前。
六诊(2001年8月4日):
患者已能骑自行车外出,麻木仅见于肢体远端,以手腕部及手指指端为主。其精神、情绪、食欲良好,睡眠、二便均正常。
体格检查:肌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共济运动协调。
舌质暗,苔厚腻微黄,脉沉细。
处方:土茯苓30g 生薏苡仁30g 茯苓24g 防己18g 生麻黄3g 生黄芪30g 天麻12g 牛膝18g 全当归12g 炒黄柏10g 桂枝9g。12剂,水煎服。煎服方法同前。
后记:总计服用中药72剂,治疗达3个月。2002年春节后,患者介绍并陪同他人来医院就诊,自述诸证消失,已完全康复,隧自行终止治疗,可以参加各种体力劳动。
【诊者体会】
患者步态不稳,四肢力弱,声音嘶哑就诊。步态不稳,四肢力弱为“痱”;声音嘶哑,言语不利名为“?”,其病属?痱无疑。
?痱有二,一是中风之?痱,二是杂病之?痱。中风之?痱属于后循环脑血管疾病,临床常见病证,应当按照中风诊治。风痱病是一种慢性虚损性疾病,以两手笨拙、动作失灵、取物不准、站立不稳、步履不正、行走摇摆、手足颤振、躯体晃动、动则加剧等运动失调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也可伴有构音不清、发音难辨、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计算力低下等言语障碍和神志障碍。
有关?痱病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该书已经提出?痱与中风之“痱”两种疾病。《素问?脉解篇》首次提及?痱病,概要地描述了?痱的临床症状包括运动障碍与言语障碍两方面,认为?痱发病的主要机理在于肾元虚损。《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也与灵机技巧密切相关。故杂病喑痱,病因虽然不一,但往往由于秉赋不足或禀赋异常,年老体衰,久病劳损,肾气亏虚,髓海不足,技巧失常;或因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导致脾气不足,化源不充,肾无精气可藏,导致或加重?痱病患。四肢不用,语音不利,皆是技巧失灵所致。肾虚是导致?痱病的基本病机。在脑与肾,可兼及于脾。
本案?痱,中年男性,嗜酒无度是其病因。酒体湿而性热。长期饮酒,乃至嗜酒无度,必然导致湿热内蕴,损伤脾胃,酿生湿热痰浊,妨碍气血化生。湿热痰浊壅滞,脏腑气化失司,经脉闭塞,气血不行;气血不化,营卫不足。二者皆可导致肢体筋脉肌肉失养,清窍失聪,因而发生?痱。
?痱的治疗原则是扶正为主,兼顾祛邪。扶正主要是培补脾肾两脏,尤其要重视填精补髓;祛邪主要是祛除本病过程中产生的痰浊和瘀血。本案酒毒生湿热、伤气血、抑遏营卫,以致筋脉肌肉失荣,治疗要在清利湿热,疏通筋脉,畅利气血,和调营卫,滋荣脏腑肌肉。
附:【古代文献】
《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
《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救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
《素问?脉解篇》:“所谓入中而?者,阳气已衰,故为?也。内夺而厥,则为?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素问?厥论》曰:“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偏于身内热而溺赤也。”
《诸病源候论》“风痱之状,身体无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乱,一臂不随者,风痱也。时能言者可治,不能言者不可治”。
《千金要方》“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癔,四曰风痹。夫诸疾卒病,多是风。”
《奇效良方》:“……二曰风痱者,身无疼痛,四肢不收,智乱不甚,言微有知可治,甚则不能言者不可治”。
《证治汇补》曰:“恣饮则生痰益火。”“好酒之人,湿热内积,生痰动火。”
《罗氏会约医镜》:“酒为湿热之最”。
(本文发表于日本《中医临床》杂志)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