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 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 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手术疗法效果较...
- 需要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相鉴别的疾...
- 浅说腰椎管狭窄症
- 肩痛就是肩周炎吗?
- 神经根型颈椎病医案
- 颈型颈椎病医案-王立新
- 我国首部《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
-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
-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
-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
- 2010年骨科9病种中医临床路...
- 2010年骨科9病种中医临床路...
- 汤头歌诀-二 发表之剂
- 汤头歌诀-二 发表之剂
- 汤头歌诀-补益之剂
- 汤头歌诀-补益之剂
- 如何煎中药
- 如何煎中药
- 针灸歌诀集3选穴
- 针灸歌诀集3选穴
- 实用针灸分类歌诀集
- 实用针灸分类歌诀集
- 适合哪种手术?
- 适合哪种手术?
- 颈椎病热敷验方
- 春季养生杂谈
- 无极保养灸
- 无极保养灸
- 身边有人突发心脏病我们该怎么办...
- PKP与谢??
- PKP与谢??
- 冬季养生杂谈
- 入冬以后话小雪
- 西藏之行十六(皮肤水疱瘙痒针刺...
- 西藏之行十三(朝刺荥、刺即效!...
- 西藏之行十二(飞机上的故事)
- 西藏之行十一(急则治郗、肝经急...
- 西藏之行十(平衡针灸显奇效-食...
- 五门十变配穴法
- 内经针法
- 内经针法
- 十二原穴歌
- 16络穴与合穴、下合穴
- 西藏之行九-癔病用平衡、三针哭...
- 西藏之行九-癔病用平衡、三针哭...
- 西藏之行八??再现神奇(穴位治...
- 推按代药歌
- 推按代药歌
- 中风针灸治疗
- 西藏之行七-一针见效起肩疾
- 西藏之行六??急则治郗(两穴治...
- 西藏之行五??神奇的中医经络穴...
- 西藏之行四-点穴解决感觉异常
- L5/S1腰椎间盘突出
- L5/S1腰椎间盘突出
- 辨证分型治疗腰腿痛
- 西藏之行三(鹿角和腰痛)
- 西藏之行二??桃花源与二白
- 西藏之行1-立竿见影的关节对应...
- 5手少阴心经
- 5穴之内治疗突然声哑
- 颈部疼痛的相关经络及敏感点
- 子午流注常用穴位
- 子午流注常用穴位
-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
-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
- 灵龟八法
- 灵龟八法
-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 玉龙歌 (杨氏注解)
- 容易混淆的颈型颈椎病
-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
- 电针治疗颈椎病(论文精选)
- 颈椎病的好疗法-秘传疏经术
- 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新方法...
- 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新方法...
- 《黄帝内经•素问》...
- 《黄帝内经•素问》...
-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
-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
- 患者突然晕倒,是否颈椎突出所致...
- 患者突然晕倒,是否颈椎突出所致...
- 秘传疏经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 切诊
- 切诊
- 八纲辨证
- 八纲辨证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要点
- (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
-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
-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
- 针灸也要讲究“补”和“泻”
- 针灸也要讲究“补”和“泻”
- 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及其调养
- 食物的阴阳
- 食物的阴阳
-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 颈椎管狭窄症
- 颈椎失稳症简介
- 晕厥鉴别诊断
- 晕厥鉴别诊断
- 晕厥病因
- 晕厥病因
- 眩晕鉴别诊断
- 眩晕鉴别诊断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误区-治疗方...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误区-治疗方...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误区-诊断的...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误区-诊断的...
-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的机理及...
- 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的机理及...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锻炼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锻炼
-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手术治...
-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手术治...
- 颈椎病应该如何治疗?
- 颈椎病理疗作用及方法
- 颈椎病理疗作用及方法
- 颈椎病的预防
- 颈椎病的特殊检查-肌电图
- 颈椎病的特殊检查-肌电图
- 颈椎病的特殊检查-超声显像诊断
- 颈椎病的特殊检查-超声显像诊断
- 颈椎病的特殊检查-核磁共振
- 颈椎病的特殊检查-核磁共振
- 颈椎病的特殊检查-CT扫描
- 颈椎病的特殊检查-CT扫描
- 颈椎病的常规检查-X线平片检查
- 颈椎病的常规检查-X线平片检查
- 颈椎病检查应详问病史
- 颈椎病检查应详问病史
- 颈椎病的最新诊断标准
- 颈椎病的最新诊断标准
- 颈椎病的定义
- 颈椎病的定义
- 目前比较擅长的方面
- 目前比较擅长的方面
- 我的研究方向-脊柱相关疾病
- 我的研究方向-脊柱相关疾病
- 相逢杏林有缘人
- 相逢杏林有缘人
- 玉龙歌 (杨氏注解)
- 作者:许小桦|发布时间:2010-05-04|浏览量:2164次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凡患伛者,补曲池,泻人中;患偻者,补风池,泻绝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许小桦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实时苏醒免灾危。
(顶门即囟会也,禁针,灸五壮。百会先补后泻,灸七壮,艾如麦大。)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上星穴流涕并不闻香臭者,泻俱得气补。)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瘥,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神庭入三分,先补后泻。印堂入一分,沿皮透左右攒竹,大哭效,不哭难。急惊泻,慢惊补。)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实时安。
(承浆宜泻,风府针不可深。)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风池刺一寸半,透风府穴,此必横刺方透也,宜先补后泻,灸十一壮。合谷穴针至劳宫,灸二七壮)
口眼?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左泻右依师正,?右泻左莫令斜。
(灸地仓之艾,如绿豆,针向颊车,颊车之针,向透地仓。)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出气先通。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上生瘰,下针泻动即安然。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攒竹宜泻,头维入一分,沿皮透两额角,疼泻,眩晕补。)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睛明针五分,后略向鼻中,鱼尾针透鱼腰,即童子,俱禁灸。如虚肿不宜去血。)
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
( 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用芦叶或竹叶,搐入鼻内,出血为妙,不愈再针合谷。)
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
(委中禁灸,四畔紫脉上皆可出血,弱者慎之。)
肾弱腰疼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
环跳能治腿股风,居?二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
(居?灸则筋缩。)
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
(俱先补后泻。二市者,风市、阴市也。)
髋骨能医两腿疼,膝头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臾病不生。
( 膝关在膝盖下,犊鼻内,横针透膝眼。)
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
(即三阴交也。)
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癃。
(外昆针透内吕。)
脚背疼起丘墟穴,斜针出血实时轻,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辨明。
行步艰难疾转加,太冲二穴效堪夸,更针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爪。
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
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
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此穴元来真气聚,补多泻少应其中。
(此二穴针二寸效,乃五脏真气所聚之处,倘或体弱针晕,补足三里。)
肩背风气连臂疼,背缝二穴用针明,五枢亦治腰间痛,得穴方知疾顿轻。
(背缝二穴,在背肩端骨下,直腋缝尖,针二寸,灸七壮。)
两肘拘挛筋骨连,艰难动作欠安然,只将曲池针泻动,尺泽兼行见圣传。
(尺泽宜泻不灸。)
肩端红肿痛难当,寒湿相争气血旺,若向肩?明补泻,管君多灸自安康。
筋急不开手难伸,尺泽从来要认真,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
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
(先补后泻,不灸。如大便不通,泻之即通。)
腹中疼痛亦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若是胁疼并闭结,支沟奇妙效非常。
脾家之症最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间使二穴针泻动,热泻寒补病俱痊。
(间使透针支沟,如脾寒可灸。)
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
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常中寻。
(二白四穴,在掌后,去横纹四寸,两穴相对,一穴在大筋内,一穴大筋外,针五分,取穴用稻心从项后围至结喉,取草折齐,当掌中大指虎口纹,双围转两筋头,点到掌后臂草尽处是,即间使后一寸,门穴也。灸二七壮,针宜泻,如不愈,灸骑竹马。)
三焦热气壅上焦,口苦舌干岂易调,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
手臂红肿连腕疼,液门穴内用针明,更将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
(液门沿皮针向后,透阳池。)
中风之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
( 中冲禁灸,惊风灸之。)
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刺入三分不着艾,金针用后自平和。
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实时轻。
(热泻寒补。)
牙疼阵阵苦相煎,穴在二间要得传,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
乳鹅之症少人医,必用金针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后,实时安稳免灾危。
(三棱针刺之。)
如今瘾疹疾多般,好手医人治亦难,天井二穴多着艾,纵生瘰灸皆安。
(宜泻七壮。)
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可攻,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即收功。
列缺刺透太渊,担穴也。
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 宜泻灸。)
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惊恐补,虚烦泻,针五分,不灸。)
风眩目烂最堪怜,泪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应痊。
( 大、小骨空不针,俱灸七壮,吹之。)
妇人吹乳痛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 刺沿皮向后三分。)
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
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来灸便轻,至阳亦治黄疸病,先补后泻效分明。
(针俱沿皮三分,灸二七壮。)
肾败腰虚小便频,夜间起止苦劳神,命门若得金针助,肾俞艾灸起。
(多灸不泻。)
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长强一穴是,呻吟大痛穴为真。
伤风不解嗽频频,久不医时劳便成,咳嗽须针肺俞穴,痰多宜向丰隆寻。
(灸方效。)
膏肓二穴治病强,此穴原来难度量,斯穴禁针多着艾,二十一壮亦无妨。
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
( 针沿皮向外。)
胆寒由是怕惊心,遗精白浊实难禁,夜梦鬼交心俞治,白环俞治一般针。
( 更加脐下气海两旁效。)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频泻动,还光益血自无瘥。
(多补少泻,灸。)
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番胃吐食难,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夺中脘。
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六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
(针复溜入三分,沿皮向骨下一寸。)
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
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要先针,两足有水临泣泻,无水方能病不侵。
(针口用油,不闭其孔。)
七般疝气取大敦,穴法由来指侧间,诸经具载三毛处,不遇师传隔万山。
传尸劳病最难医,涌泉出血免灾危,痰多须向丰隆泻,气喘丹田亦可施。
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
(不定穴即痛处。)
劳宫穴在掌中寻,满手生疮痛不禁,心胸之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
哮喘之症最难当,夜间不睡气遑遑,天突妙穴宜寻得,膻中着艾便安康。
鸠尾独治五般痫,此穴须当仔细观,若然着艾宜七壮,多则伤人针亦难。
(非高手毋轻下针。)
气喘急急不可眠,何当日夜苦忧煎,若得璇玑针泻动,更取气海自安然。
( 气海先补后泻。)
肾强疝气发甚频,气上攻心似死人,关元兼刺大敦穴,此法亲传始得真。
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
肾气冲心得几时,须用金针疾自除,若得关元并带脉,四海谁不仰明医。
赤白妇人带下难,只因虚败不能安,中极补多宜泻少,灼艾还须着意看。
(赤泻,白补。)
吼喘之症嗽痰多,若用金针疾自和,俞府、乳根一样刺,气喘风痰渐渐磨。
伤寒过经尤未解,须向期门穴上针,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
(期门先补后泻。)
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瘥,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多灸宜补。)
口臭之疾最可憎,劳心只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泻,心得清凉气自平。
穴法深浅在指中,治病须臾显妙功,劝君要治诸般疾,何不当初记玉龙。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