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原细胞瘤分期治疗及预后
- 脑膜癌病概述
- 吗啡成瘾的治疗
- 舌癌的化疗
- 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机制和预防研究...
- 卫生部关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
- 厄洛替尼可使吸烟男性肺鳞癌患者...
- 黑色素瘤的治疗
- 卫生部关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
- 精原细胞瘤分期治疗及预后
- 精原细胞瘤概述
- 睾丸肿瘤概述
- 赫赛汀获批用于治疗HER2阳性...
- 神经母细胞瘤治疗概述
- 巴氏奶与常温奶的区别
- 血管瘤放疗
- 肝衰竭诊疗指南
- 脑膜癌病概述
- 内声场热疗适应症禁忌症
- 鼻咽癌诊疗规范
- 宫颈癌诊疗规范
- 食管癌诊疗规范2011
- 大肠癌靶向治疗进展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概述
- 恶性畸胎瘤概述
- 红细胞生成素研究新进展
- 一般健康状态(PS)评分
-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
- 术后索拉菲尼治疗效果更好
- 肾癌治疗概述
- 早期胰腺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
- 绝经的定义
- 鼻咽癌分期
- WHO:乳腺癌的预防和控制
- 防癌饮食
- NCCN结肠癌诊疗指南评价
-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
- 乳腺癌治疗概述-江泽飞
- 靶向药物应用现状
- 食道癌综合治疗研究前沿
- 乳腺癌研究难点
- 结直肠癌展望
- 大肠癌研究进展
- 肾癌靶向药物进展
- 靶向药物概述
- 肝癌的诊断方法综述
- 淋巴瘤研究进展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
- 膀胱癌的治疗方法
- 乳腺癌治疗热点
- 索拉非尼(多吉美)最新临床应用...
- 骨转移瘤的核素治疗
- 结直肠癌研究进展回顾
- 胃癌的内科治疗进展
- 肾上腺癌的治疗指南
- 作者:孙衍伟|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量:1085次
肾上腺皮质癌(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acc):肾上腺皮质细胞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acc临床罕见,年发病率为1~2 /100万人,占恶性肿瘤的0.02%,癌症死因的0.2%[1-3]。儿童acc年发病率为0.3/100万,但巴西南部例外,为3.4~4.2/100万,10倍于全球平均水平[4],与特异的tp53基因的10号外显子r377h突变有关[5-7]。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5岁和50岁左右两个高峰[8-10],平均年龄45岁[10]。女性约占59%,略多于男性[9]。双侧者2%~10%[3]。日照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孙衍伟
acc的分子机理未明。可能与抑癌基因的失活(tp53[11]、men-1[12]、p57kip2[13]、h19[13])、原癌基因(gas[14]、ras[15]、acth受体缺失[16])以及生长因子igf-2[17, 18]的过度表达有关。acc绝大多数为散发性,极少数与家族性遗传相关:(1)li-fraumeni综合征:染色体17p13的tp53基因突变[5-7];(2)beckwith-wiedeman 综合征:染色体11p15的 igf-2、h19、p57kip2突变[19]。
二、病 理
(一)病理特征和分型
95% 的acc直径>5cm(平均10 cm),多伴有出血、坏死,肿瘤重量多在250~1000g。约40%在诊断时已远处转移[20],最常见肺、肝、腹膜后淋巴结和骨,并可经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形成瘤栓。
肾上腺皮质癌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和正常肾上腺皮质相像,良、恶性鉴别困难,有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大体、镜下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ki-67、cyclin e)综合判断。2004年who推荐[21]采用改良的weiss提出的肾上腺皮质良、恶肿瘤的9项组织学鉴别标准[22]:①核异型大小;②核分裂指数≥5 / 50hp;③不典型核分裂;④透明细胞占全部细胞≤25%;⑤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⑥肿瘤坏死;⑦静脉侵犯;⑧窦状样结构浸润;⑨包膜浸润。该系统将9个组织学标准各赋值1分,分数大于3分则被分类为恶性。其中核分裂数目、病理性核分裂象、血管或包膜侵犯以及坏死等是典型的病理组织学恶性指标。预后与肿瘤细胞核分裂指数和浸润的关系最为密切。
不常见的肾上腺皮质癌亚型包括:嗜酸细胞性肾上腺皮质癌、粘液样型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癌肉瘤。
(二)分期
推荐采用2004年uicc的肾上腺皮质肿瘤的tnm分期系统[21](表8,表9)。强调肿瘤体积大小,肿瘤局部侵犯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定义为?期,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远处转移定义为?期。此前常用的是sullivan改良的macfarlance 分期系统[23-26]。
三、临床表现
acc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功能状态和体积大小。50%~79%的acc具有内分泌功能[27, 28],其中混合分泌皮质醇和雄激素的库欣综合征(cs)伴男性化[27] 最常见约35%~40%,单纯cs约30%,单纯男性化(痤疮、多毛、乳房萎缩、月经异常和声音低沉等)20%,女性化(睾丸萎缩、乳房增大等)约10%,分泌醛固酮的acc罕见(2%)[29, 30]。
儿童acc约90%具分泌功能,绝大多数为雄激素,单一(55%)或混合分泌皮质醇(30%),单纯cs<5%[31-33]。多为男性化或假性青春期表现[10, 32]。
非功能性acc起病隐匿,多与肿瘤局部进展有关:腹部胀痛、纳差、恶心、低热、消瘦等[29, 34]。约50%可及腹部肿块,22%~50%则表现为转移症状[3]。肾上腺偶发瘤约2%~3%为acc。
四、诊 断
典型的功能性临床症状、肿块、转移等多能提供acc的诊断线索,特别是合并男性化或女性化的cs者[35-37]。不过目前acc的诊断更常见于肾上腺偶发瘤的筛查[38]。
acc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内分泌检查,确诊则需依靠病理检查(表8,表9)。
表8 肾上腺皮质癌的tnm分期[21, 39] | |
分期 | 标准 |
原发肿瘤(t) |
|
t1 | 肿瘤局限,直径≤5 cm |
t2 | 肿瘤局限,直径>5 cm |
t3 | 任何大小肿瘤,局部浸犯,但不累及临近器官 |
t4 | 任何大小肿瘤,累及邻近器官 |
淋巴结(n) |
|
n0 |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 | 区域淋巴结转移 |
远处转移(m) |
|
m0 | 无远处转移 |
m1 | 远处转移 |
表9 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分期[21, 39] | |||
分期 | t | n | m |
? | t1 | n0 | m0 |
? | t2 | n0 | m0 |
? | t1-2 | n1 | m0 |
| t3 | n0 | m0 |
? | t3 | n1 | m0 |
| t4 | n0 | m0 |
| 任意t | 任意n | m1 |
(一)内分泌检查
1.所有可疑acc者必须进行内分泌检查评估[25, 36]。主要目的为:
(1)激素分泌方式可能提示恶性病变:如高浓度的脱氢表雄酮、类固醇前体、17β-雌二醇(男性者)等,同时分泌雄激素和皮质醇者高度怀疑皮质癌[10, 35, 36];
(2)自主性分泌皮质醇者术后可能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
(3)术前必须与嗜铬细胞瘤鉴别;
(4)特定激素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便于术后随诊。
2.推荐根据病情选择的实验室检查项目(表10)
表10 acc的内分泌评估[27, 36, 40] | |
激素类别 | 推荐实验室检查 |
糖皮质激素(至少3项) | 24h-ufc |
| 过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
| 血浆acth |
| 血清皮质醇 |
性激素 | 脱氢表雄酮(dhea) |
| 雄烯二酮 |
| 睾酮(女性) |
| 17β-雌二醇(男性或绝经妇女) |
| 17-羟孕酮 |
| 脱氧皮质酮 |
盐皮质激素 |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仅高血压和/或低血钾者) |
排除嗜铬细胞瘤(至少1项) | 24h尿-儿茶酚胺 |
| 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或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 |
(二)影像学检查(参考偶发瘤)
1.ct平扫 + 增强(推荐首选) 腹部。
2.mri(推荐) 造影剂过敏或妊娠者代替ct,或者大的肿瘤术前评价与血管的关系。
3.fdg-pet(可选) 仅疑为转移瘤者。
4.骨扫描(可选) 疑骨转移者。
5.其他推荐必需检查 腹部超声波检查、胸部x线片和ct平扫,评价有无转移。
6.其他参考选择的影像学检查 核素肾血流图、ivu、mibg(疑嗜铬细胞瘤者)。
(三)穿刺活检(可选)
仅疑肾上腺转移瘤(参考偶发瘤)。
五、治 疗
手术仍然是acc的主要治疗手段。
(一)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1)临床分期?~ ?期肿瘤[25, 26, 29, 41-43];
(2)?期肿瘤[44]:① 原发灶和转移灶能完全切除者;② 姑息减瘤,目的在于缓解皮质醇高分泌,并有利于其他治疗发挥作用,但预后差,生存期多<12个月[26, 42, 45]。
(3)术后复发、转移[1, 44, 46, 47]:再次手术切除,可延长生存。
2.手术范围 完全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基础[41, 48, 49],应完整切除肿瘤包括其周围脂肪组织、可疑肿瘤受侵区域及淋巴结;邻近脏器受累者应同连原发灶整块切除如肾、脾切除、肝部分切除等[49, 50];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不是根治切除的禁忌,应一并切除[43, 51, 52]。
3.手术方式 推荐开放手术[29, 38, 44, 53, 54]。腹腔镜手术可根据肿瘤具体情况选择,但术后复发率高(40%)[55, 56]。
4.围手术期处理 acc多具内分泌功能,围手术期应按cs原则补充皮质类固醇激素,非功能性者亦应酌情补充。
(二)药物治疗
1.密妥坦(国外推荐首选)[44] 目前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细胞线粒体,诱导其变性坏死。适用于晚期肿瘤[57]或术后有残留病灶的患者(?~?期)。有效率约35%[9],多为短暂的部分缓解[34],但偶有完全缓解长期生存者[36, 58]。治疗可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需监测皮质醇等。
注意事项[44]:开始剂量为2g/d,渐增量至血药浓度14~20 μg/dl(4~6g/d);监测临床症状及acth/ufc/电解质;调整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的激素剂量;监测并根据需要纠正甲状腺功能、血浆睾酮及血脂水平;提供强力抑吐药物及其他支持治疗。
2.细胞毒药物 edp / m方案[59](顺铂、依托泊甙、多柔比星、密妥坦)和sz / m方案[60](链尿霉素、密妥坦)治疗晚期acc,部分缓解率约50%。
(三)其他治疗
acc放疗的有效性仍然证据不足[61]。可能仅在骨转移姑息治疗和高风险局部复发的病人中有一定作用;射频热消融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的皮质腺癌或其多发转移病灶。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能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分泌功能降低,缓解原发病灶引起的局部症状,提高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预后和随访
(一)预后的影响因素
由于30%~85% 的acc病人诊断时已有远处转移,其中大部分生存时间不超过1年。手术切除的?~?期者5年生存率大约是30%。对于预后较为有利的因素有:较小的年龄、出现症状半年内确诊、肿瘤重量小于100g。预后较差的因素有:核分裂指数高、静脉浸润、重量超过50g、肿瘤直径超过6.5 cm、ki-67 / mib1阳性指数超过4%、p53阳性。
(二)随 访
对于临床分期?~?期患者,若完整切除肿瘤,术后2年内每3月复查,2年后每半年复查,对于未能完整切除肿瘤的?~?期患者以及?期患者,前2年内应每2月复查,2年后根据肿瘤进展情况决定继续随访时限。随访的检查包括肾上腺超声/ct,尿液中激素水平的检测等。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