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坡肉由来的遐想??苏东坡养生...
- 秋季----准备吹响的滋补养生...
- 博采众长 无愧“铁杆中医”-记...
- 读《未来医学将是东西方汇聚的新...
- 沉痛哀悼邵扶?老先生
- 不花一分钱,过好冬至夜
- 冬令进补,你“补”对了吗?,请...
- 立冬后,膏方调补正当时
- 冬季吃“咸”有学问
- 膏方有变化 如何适应它?
- 自制“白洋金胶囊”治疗慢性乙型...
- 中药饮片小包装值得推广吗?
- “过劳死”的27个危险信号
- 对照一下,你健康吗?
- 祝贺顾伟民大夫
- 放慢1天,还你百年
- 清明上坟(扫墓)的感悟
- 怀念恩师顾瑞麟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到底要多...
- 冬令养生话进补
- 湖州市中医院第三届中医膏方养生...
- 顾伟民大夫当选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 蜱虫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为!
- 处暑养生有讲究
- 切勿有意吞食杨梅核!
- 夏季保健进社区系列一采访顾伟民
- 长寿有道,健康有方------...
- 记住3月5日!
- 冬季补水话养生
- 湖州晚报湖州市中医院第二届中医...
- 中医体质十分法与膏方临床使用技...
- 胃下垂怎么分轻重?
- 夏季饮食7种最佳,1种最差,你...
- 清明节容易得什么病?
- 春困虽说不是病,如何消除才是真...
- 古代女性医学家典故
- 肛门瘙痒警惕患上蛲虫病!
- 胃下垂至骨盆能用胃托吗?效果怎...
- 白细胞减少有哪些原因?平时应注...
- 甲状腺机能减退有哪些临床表现?
- 春季是治疗胃下垂的最佳季节
- 测测你缺不缺维生素?
- 过好今年冬至夜 明年健康你我...
- 乙肝大三阳、小三阳不要慌!
- 情志疗法临床应用需谨慎
- 胃病也会传染的你知道吗?
- 冬天,食物帮你留住水分
- 膏方进入寻常百姓家
- 问题解决了
- 首届中医养生膏方节持续升温
- 膏方哪里可以开?
- 湖州市中医院湖州晚报首届膏方养...
- 开膏方时应该注意什么?
- 关于中医临床的几点思考
- 面部色斑如何消除?
- 哪种人参适合您?
- 如何看“乙肝三系”检查报告单?
- 慎 用 地 塞 米 松
- 滋肾通腑方治疗癃闭急症42例
- 临近冬令话进补
- 测测你自己属于哪种体质
- 服人参时可食萝卜
- 有关“膏方”答疑
- 治疗胃下垂---有专用器材
- 看病经验谈:医术与和善 你希望...
- 喜报??顾伟民大夫荣获
- 秋季药膳介绍
- 入秋如何防“秋乏”
- 秋季不可乱进补
- 秋季保健养生讲座
- 常用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
- 人参的食用方法介绍
- 作者:顾伟民|发布时间:2008-12-06|浏览量:2493次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人问,人参如何服用?下面我介绍几种有关人参的食用方法,供读者参考。
1、咀嚼法:直接将人参切成薄备用,每天早、晚取一片放在口中,细细咀嚼噙化。此吃法简便易行,既可完全吸收其补益之成分,不浪费药效, 还可起到美容的作用,是人参的最佳食用方法。
2、炖服法:将人参切成薄片,每次用五克放在有盖的瓷杯中,加适量的水泡三小时左右,然后置锅中隔水蒸炖三十分钟左右,早饭前半小时服之,直至无味后咀嚼服食。
3、冲粉法:把人参研成细粉末,每次用纱布或滤纸包上2克,置于茶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泡五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反复冲开水泡饮,至泡至无参味时,可把参渣放口中咀嚼吞下。或者将参粉套胶囊后服食,每次1粒,1日2次。
4、浸酒法:将完整的人参一支,浸泡在五、六十度纯高梁酒五百毫升中,浸泡30天后,即可每晚饭后饮用15毫升“人参酒”。可一面倒出药酒饮,一面加入白酒,随加随饮。待瓶中人参泡至呈雪白色时为止。饮完酒后,可将人参切成小块,分数次慢慢咀嚼吞下。
5、膳食法:人参的膳食法有三:一将人参研粉,每次用冰糖二十克与人参粉2克、粳米100克共置砂锅中煮成稀饭作早餐食用。二是用人参5克,与没有下过蛋的母鸡一只共在砂锅中炖后吃(供三口之家服用一次)。三是用生晒参5克、大红枣7枚,放在瓷碗中加盖隔水炖成“参枣汤”,临睡觉前一小时饮下。
一般野山参价格比较贵,量又比较少,常用的服用方法有切片、研粉。例如:
2、将野山参切成薄片放入杯中开水冲喝,成人每日干参0.5克,鲜参3~4克,喝茶一样,几天后再将杯中参慢慢嚼之食用。
3、将野山参打成粉末,用蜂蜜或冰糖水搅拌成糊状,次日服用,成人每日0.5克,早晚饭前服用。
4、野山参(鲜或干)鲜品1支30克(干品5-10克)、加野生灵芝(干)50克、白酒2~3千克(50℃至60℃)浸泡30~60天,开始服用,每日分早晚服用,每次15~20克白酒。
5、炖鸡。野山参(鲜品)一支15克左右(干品5克),加黄芪(干)30克左右,把参和黄芪放在鸡肚里,把鸡放在瓷盆里封好后,放在水里慢火煮之,鸡脱骨后,每天早晚食之,约7天吃完。
人参为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津之佳品,正确服用,既不浪费,又能充分吸收。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