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角膜擦伤如何治?
-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为什么不宜眼内...
- 眼外伤导致的眼眶变形,泪管损伤
- 糖尿病合并眼部毛细血管瘤
- 孩子近视眼发展预测
- 石大夫能治儿童近视吗
- 3岁远视怎么治疗
- 4岁散光的问题
- 看病的正确理念,看不好就不看了
- 多一些沟通,换位,让我们的医疗...
- 双眼高度近视。近视性视网膜病变
-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害怕术后出现内...
- 请您一定帮助解决
- 我患眼底脉络膜血管瘤
- 俺家4岁孩子该不该戴眼镜
- 远离近视 关键在家长
- 视网膜冷凝+丝裂霉素C浸润+小...
- 病人的错位思维:双眼高度近视,...
- 如何做一名对自己负责的病人
- 多一些沟通,换位,让我们的医疗...
- 国人对近视手术的四大认识盲区
- 国人对儿童视力的早期发育的五大...
- 如何做病人:对手术刀误区,手术...
- 如何做一名好病人:举例1 近视...
- 眼角膜擦伤如何治?
- 3~15岁近视防治流程 已经近...
- 3~15岁近视防治流程 开学后
- 3~15岁近视防治流程 寒暑假...
- 如何建立“控制近视的眼健康档案...
- 现代信息化社会中眼睛健康保健的...
- 了解眼球的发育有什么意义
- 什么是“孩子的好眼睛”?
- 翼状胬肉复发机制与手术方式选择...
- 根治翼状胬肉的新方法:自体角膜...
- 眼药怎么越点,眼病越重呢?
- 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
- 糖尿病眼底小常识
-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监...
- 高度近视应该观察的重要指标
-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年龄和近视度...
- 您的孩子近视了吗???孩子的近视预防要从3岁抓起-导言
- 作者:石一宁|发布时间:2011-02-25|浏览量:2939次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为视觉器官的重要部分??眼球承担着人体与外界90%的信息交流功能,所以,视觉器官功能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可以做一个实验来证明视觉有多么重要。
“如果给我3天光明”,这是一所学校让正常儿童体验盲童如何生活、懂得怎样关爱盲童的一个课外活动。将参与的孩子双眼完全遮盖,在没有视觉的黑暗状况下生活3天。实验的第3天仅剩1位孩子??????。因为提前退出的孩子们无法忍受没有视觉的生活压力。最后老师说了这样一席话,“实验时,我们内心深处知道,当去掉朦住双眼的黑布,我们依然是能够看见的。可是我们再想一想,一旦真正双目失明了,那将是永远的黑暗!”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石一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视觉在生活中的意义!
保护眼睛是不言而喻的了!与身体其他器官一样,眼睛作为视觉器官,它的发育从出生至3岁基本完成,14岁趋于稳定,24岁以后完全成熟。与发育有关的眼部疾病也在这个阶段高发,如远视、弱视、近视等。
由于人们对智力开发的过早关注,视力的检查已经列入大多数幼儿园、中小学的每年度身体检查项目,标准的1.0视力已为父母认识,所以,对远视、特别是弱视的检查和治疗逐步受到关注。
但在初中后、乃至高考查体时,越来越高的近视发病率令人不安!有人呼吁,几十年的眼保健操怎么使国人近视越来越多?!
的确,应该关注近视的现状,并剖析其持续攀升的原因所在!
近视作为一种极为常见的眼病,是西方国家第三位低视力眼病。国人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学生患病率随年龄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提早。如1986年儿童近视眼发病率在0.5%~2%,至2001年幼儿园中发病率2.8%,7岁小学生20%,12岁初中生61%,15岁81%。 2004年调查显示台湾和内地的发病数较20年前有明显增加,近视化年龄(即平均屈光度数达到-0.5D的最小年龄)以每5年提前1岁的速度发展,如1985年近视化年龄是11岁,1990年提前到10岁、1995年是9岁、2000年是8岁、2004年是7岁。2010年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近视发病国,并在升学、就业等国计民生方面已对社会和家庭产生影响,高考入学中2005年以后对近视超过-6.0D、-8.0D分别有50%、70%的专业不宜录取,产生了比乙肝病毒抗原携带者更为严重的“歧视”。
面对逐年升高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病率,以及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大多数家长选择了消极的“漠视”态度,全部精力抓孩子的学习,实在无法看清黑板上老师写的字、影响成绩时,匆忙配一副眼镜;更多的家长则是忙于自己的工作,当发现孩子开学前检查视力只有0.5,甚至0.2时,简单粗暴地抱怨批评孩子的写字姿势、打游戏、玩电脑、看电视等等,而不是像关注身高、体重和学习成绩一样关注眼睛的发育,也完全不了解眼睛的近视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为严重的是,在我们近20年的近视研究中发现,许多15岁以后发生-4.0D以上高度近视的儿童,在他们9岁左右时就已经表现出来了。目前,我们已经可以通过监测视力、屈光度、散光度、眼轴、角膜厚度、眼压等眼球发育参数,综合评估和预测未来上学期间10余年的近视发展趋势,特别是非接触检查仪器的使用,使我们的孩子在4、5岁就可以得到监测。在国外近视预测可以在儿童3岁左右进行,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孩子在近视形成的初始得到准确度眼发育信息,为介入干预治疗与预防提供了可能性。
现行的医疗体系对预防和保健的投入和重视,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医院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治“已病”和治“末病”,对于“治未病”还需等待。我国现行的每年学生查体中,眼部检查项目过少:局限于裸眼远视力的测试,对眼健康数据的统计局限于“远视力低常比例??即低于正常1.0”。
尽管人们已经注意到儿童近视的高发病率,但由于不了解近视对儿童未来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引起社会真正的关注。
近年在准分子激光中心集中了近千万的中高度近视人群,手术后不但从客观上消除了近视的表象,而且从主观心理上使近视人群否认和忘却了自己是近视眼的事实,造成大量中高度近视人群的迷失,特别体现在国防招兵人群中。
社会行业划分中没有将儿童眼镜的验配作为医学的医疗诊断和治疗问题,区别于成人的“劳保用品”,国家也没有将与儿童眼镜相关的医学问题设立“视光学系”,将“眼镜、隐形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等2、3类医疗器械进行监管,对于“眼镜店”实施医疗工作时,其机构和人员管理更没有实现国际接轨的医疗准入制度和工作范围限制(例如,对于1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的验光、配镜等界定为医疗行为,而有别于劳动保护用品的成人眼镜验配)。
因此,未成年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健康就需要社会和家长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关注近视有什么意义呢?
一、关注近视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近视眼在主观感觉上,只是多戴一副眼镜,其次家长和学生都认为18岁后做激光手术可以彻底解决近视问题”。近视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性、以及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多因素性。近视人群中的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同样,国家高层科研人员基本是近视眼,并且过早智力开发、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导致近视的形成病程、进展区间延长、形成最终的近视度数增加。近视对下一代的遗传、高度近视成年后的并发症等对整体民族健康素质和社会的健康状态、对个体生命质量(视觉、生活)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
二、近视对个人生活学习有很大影响。近视这类疾病在一定年龄段发展形成后,无有效治愈方法,并且近视多累及双眼,特别是近视度数超过-4.0D以上的中高度近视的双眼裸眼视力常在0.05~0.3,处于国家法定盲的上界和低视力范围,而且高度近视发生的“眼组织过早衰老”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开角型青光眼等可导致视力丧失、工作能力丧失,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受当前科学研究水平的限制,加之近视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近视形成后具有不可逆转性,目前对于已经形成的近视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我们初步归纳分析了儿童青少年眼屈光状态发育规律,掌握了儿童眼屈光状态分布、眼正视化的演变和眼过度近视化的形成趋势(包括各个年龄、年龄段的平均屈光度、近视程度的构成比、眼别和性别的差异、每年近视化速率等演变趋势),对3~6岁早早期近视化的发展、形成、演变有了较全面认知,形成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和治疗的规范化程序和指导意见。
在繁忙的门诊,看到众多的带着孩子的家长茫然的目光,眼见到年复一年孩子的眼镜在增厚,我们深感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在人们对近视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医生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对大量近视儿童进行健康咨询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地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对就诊咨询近视的患者和家人进行正确指导、实施有效预防。
面对大爆炸的信息和巨大商业化的市场,如何理性的、科学的理解自己孩子的眼睛,保护好自己孩子的眼睛,是家长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句老话,“3岁看大,7岁看老”,这里我们想告诉您,“预防近视,从三岁抓起”!
这就是本文的宗旨,旨在带给家长和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工作的人们积极预防的理念,将眼睛的知识告诉家长,树立起“近视是可预见的”信心,建立起“孩子的眼睛自己护”的概念,使近视预防“从孩子抓起”,从近视的“启动前期”入手,在生活和学习的中像呵护孩子的衣食住行一样,融入“眼睛的呵护”。我们相信,“近视的预防”将会变成现实。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