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胫骨干骨不连的治疗
- 在美国,成为骨科医生的路程
- 航天科技与骨质疏松的治疗--唑...
- 穿鞋的健康讲究
- 健宫医院通过JCI认证
-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的“新救星”
- 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后感染
- 复位股骨头时要预防灾难性的股骨...
- 为心脏支架术后的患者进行膝关节...
- 提倡倒着走害人不浅
- 股骨头坏死还可不以冶好
- 尺骨骨不连的治疗
- 右膝关节置换术后5周,关节腔积...
- 膝关节软骨磨损严重必须要手术吗...
- 股骨头坏死能否置换关节?
- 左股骨粗隆间骨折11个月仍见骨...
- 后天O型腿,50多岁疼痛难忍,...
- 膝关节置换手术费用多少?
- 风湿病股骨头坏死可以关节置换吗...
- 腰椎管狭窄如何治疗?
- 先天性脱胯该怎么办?
- 骨折治疗不要追求漂亮的X光片
- 跟腱的牵拉锻炼方法
- 脚跟痛是怎么回事?
- 如何保护您的糖尿病足?
- 跟腱炎的诊断、治疗和锻炼
- 骨科医生在艾滋病面前也是弱势群...
- 肩袖损伤的概念
-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治疗
- 隐藏在“纯中草药”中的“激素炸...
- 钽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方...
- 带锁髓内钉是治疗长骨骨不连的利...
- 骨科大夫受职业感染风险大,自己...
- 开展骨科、神经外科手术?康复一...
- 我的博客/我的骨科专业网站
- 刘翔的跟腱"末端病...
- 我究竟是不是骨不连?骨不连了怎...
- 骨不连用什么植骨材料修复好?骨...
- 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继续观察...
- BMP技术使“骨不连”“连”上...
- 应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治疗骨不连和...
- 追求骨折复位
- 新技术使坏死股骨头重获新生
- 骨不连了该怎么办
- 从“心”开始,带领团队度过变革期
- 作者:李亚非|发布时间:2012-11-02|浏览量:778次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骨科李亚非
最近职业经理人Tony过得很是揪心:原来,因为公司发展战略调整,要把他所负责的大客户销售部和自去年销售业绩就一直处于低迷的商业客户销售部合并起来,并由他负责合并后的大销售部。
对于一向工作认真负责、野心勃勃的Tony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在短暂的兴奋过后,他发现自己正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据他的得 力助手Cindy汇报,部门合并的消息让两个部门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大客户部表现得强硬且反感,认为这次合并会破坏已有的合作模式,降低自己的销售业 绩;而相对较弱的商业客户部则显得非常沮丧、愤怒,并普遍认为自己很快就会炒鱿鱼。
尽管合并的消息还没有正式公布,但公司内部已经开始对此议论纷纷,或反对,或沮丧,大家的反应不一,但无疑,大多数人的工作效率都受到了影响。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Tony心里开始打鼓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压力也不断增大:在合并后,本来自己还有着一大堆的想法和措施想要实施,希望大干一场,但看现在这个样子,部门合并若没弄好的话,新计划实施起来一定处处受阻。
在工作过程中,细心的职业经理人或许已经注意到,跟Tony所遇到的窘境相似,对于公司所采取的各种变革,大到裁员、减薪、部门整合,小到工作流程、排班方式,绝大多数员工在最初大都会报以怀疑、排斥、否定或漠视的消极态度。
但,为什么会这样?人们为什么会对变化报以如此抵触的情绪,你知道原因吗?
对于这个问题,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做了解释: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时,他的心理的成长就会停滞,也很难产生出诸如成就感、自尊感等更高级的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来自工作、生活和家庭的重重压力,“缺乏安全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感受。安全感,正在逐渐成为稀缺资源。那什么 是安全感?马斯洛提出,所谓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他还认为,人的所有感 官、智能和其他能力都主要是寻求安全感的工具。
回到组织变革的主题,变革对于员工来说意味着什么?更大的工作压力、更多的挑战、降薪、甚至辞退……不得不说,当我们打破原有的一种既定模式,而尚未建立好新的模式前,对于未知的环境和未来,感到恐惧或焦虑完全是一种正常地不能再正常的反应。
在变革过程中,员工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职业经理人又该如何带领员工顺利度过变革期呢?对此,知名领导力变革专家,密歇根大学组织行为和人力管理学教授NoelM.Tichy提出的“心理舒适区-恐慌区-发展区”理论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些许启示。
Noel M.Tichy认为,对于每个人来说,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变化,潜能开发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在三种状态下交替:心理舒适区 (comfort zone),心理发展区(stretch zone)和心理恐慌区(stress zone)。
1、心理舒适区
所谓“心理舒适区”,是指我们已经习惯的一种心理模式和固有状态,是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区域,包含了我们所熟悉的一切事物。事实上,当处于舒适区,我们往往会感觉放松,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都有着比较清晰的预期,对事物的掌控感较强,压力感也很小。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要顺利带领员工走出“心理舒适区”,主动迎接新的变化和挑战,就需要在准备变革前做到:建立共同的愿景。
“我是属于这个团队的,不管在管理上发生哪些变化,我都不会被抛弃”、“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要实现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支持”。 对于一个团队,尤其是即将面临变革的团队来说,建立共同的愿景显得尤其重要。事实上,一些职业经理人有时甚至会用一些“非常手段”来增强和渲染变革的迫切 性。比如,公布糟糕的客户满意度、连续下滑的销售盈利、严重的产品缺陷……当然,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保持现状看起来比涉足未知领域更加危 险”。
通过建立愿景,不仅可以增强员工对团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也会对团队的未来、自己的行为结果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而这一切,正是员工在未来变革中,当压力增大,情绪低落时,重新找回内在安全感的最重要心灵依附点。
2、心理恐慌区
当周围的事物、环境发生变化,超出自身的能力范围,人的安全感和控制力就会受到威胁,譬如当职业经理人在团队内部发起变革时,员工就会进入 “心理恐慌区”:内心感到严重的不适,并产生诸如恐惧、焦虑和烦躁不安等一系列消极情绪。而伴随着大量类似“这件事是好还是坏?”、“我能承受得住吗?” 的想法产生,对当前局面感到失控、压力倍增、忧心忡忡的员工往往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迅速进入两种消极模式:要么挺身而上,顽强抵抗;要么全身而退,消极 回避。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恐惧往往来自于未知。因为对自己即将面对的事物、环境缺乏了解,这种失控感会使我们产生恐惧感。而在这种状态 下,对于变革期可能会发生的各种问题、摩擦,甚至原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行为和失误,员工都会更倾向于做出“不安全”或“不好”的解释:“好吧, 这个行为是针对我的!”、“早知道这样不行了,傻瓜才会同意这样做!”
但即使面对的现状如此严峻,在变革开始前后,职业经理人还是很容易忽略这个环节:由于没有跟员工做良好的沟通,导致员工对变革的始末、即将面临的压力和组织的支持缺乏了解。
不得不承认,变革往往意味着一部分员工要做出一些短期或长期的牺牲,除非他们相信变革对公司的意义所在,以及必须实现的决心,员工未必愿意 做出这些牺牲。因此,如果员工对有关变革的相关信息缺乏了解,如果职业经理人的沟通无法让人信服,也就无法赢得广大员工内心的支持。
3、心理发展区
在经历最初的恐慌、焦虑和烦躁,并尝试进行抵抗或逃避后,当人们发现变化已经发生,自己无法改变,只能主动或被动适应的时候,就会进入第三 种状态:“心理发展区”。即,通过调动自身潜能,探索和学习适应变化的方式和技能,理解变化的意义,并将其融入自身工作。当然,受性格特质、工作能力等因 素的影响,人们进入发展区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而这,也是职业经理人在变革中需要引导员工快速转换的重点和关键所在。
有了共同的愿景、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对于变革来说,这些还不够。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系统地规划变革期任务,尽快取得短期成绩。
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真正的变革需要时间,如果不能设置一些短期目标,并且在达到目标后及时加以庆祝和肯定,员工投入变革行动的劲 头就会慢慢减退。对于这些短期目标,比如,产品质量提升、收益升高或停止下跌、或客户满意度提高,除非能够在6个月到12个月之内看到变革带来的上述预期 效果或短期成绩,很多员工就容易放弃努力,或者干脆开始积极地投身于抗拒变革的行列。
当然,在变革期间,职业经理人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不论如何,遵循员工的心理变化规律,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都是职业经理人应该学会,也必须要做到的重要一课。
本文作者刘艳,易普斯咨询促进部副总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拥有两年多的EAP从业经验,对媒体宣传、心理咨询等多个方向有着较丰富的实践经历。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