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流肆虐,中药来降 ...
- 语言训练之道,转载
- 教室安静之道,转载
- 孩子伙伴问题,转载
- 自控力,转载
- 亲子关系改善之道,转载
- 批评之道,转载
- 控制情绪,转载
- 听话的孩子,转载
- 鼓励之道,转载
- 注意力涣散改善之道,转载
- 鼓励,表扬和奖励 ,转载
- 行为矫治多动症,转载 ...
- 猴枣散、肾损伤?
- 儿童微量元素检测探秘
- 中药渣妙用
- 挑食、偏食应对有道;吃出宝宝抵...
- 辅食添加的不可不知
- 食物过敏 预防有道
- 小儿药证直诀
- 宋代名医--钱乙
- 《小儿药证直诀》学术思想探析(...
- 《小儿药证直诀》学术思想探析(...
-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在儿科应用的...
- 儿童实用食疗顺口溜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治
- 小儿多动症的诊治
- 静安口服液为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
- 常用食物的凉性、温性,摘录
- 宝宝饮食小东东
- 方舟子三伏贴论
- 零食也分安全等级
- 哮喘治疗误区
- 三伏天知识
- 南京市中医院儿科特色之??小儿...
- 一岁以下婴儿禁用“优卡丹”
- To Cure Sometim...
- 咳嗽
- 小儿抚触(二),转载
- 婴幼儿的抚触(转载)
- PM2.5与雾化器
- 孤独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
- 哮喘的几个预防方法
- 不喘的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
- 9个月发育
- 王氏保赤丸应用之我见
- 缺锌、缺铁、缺钙、缺维生素D、...
- 正确认识儿童铅中毒
- 金陵儿科
- 厌食的食疗、推拿手法
- 婴幼儿喂养(0-36月)实用指...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浅议
- 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 ...
- 8岁女孩疑似多动,该如何确诊及...
- 儿童行为问题矫治原则
- 儿童咳嗽、腹泻两大症状的处理(...
- 婴儿病毒性感冒
- 腹泻病的家庭治疗
-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200...
- 增强宝宝的体质的方式
- 咳嗽的常见问题
- “以热制热”巧解暑
- 性早熟与饮食相关知识(转载)
- 性早熟诊疗指南
- 手足口病重型:肠道病毒71型(...
- 三伏天 冬病夏治正当时
-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
- 便秘与生病(转)
- 儿童CAP(community...
- 宝宝最晚在什么时候出牙
- 怎么在网上咨询时怎么问才能得到...
- 什么时候用汤剂?什么时候用中成...
- 怎样煎熬和服用中药汤剂
- 为什么同样是受凉了,有的儿童患...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高危因素
- 儿童保健之“鞠养以慎其疾”
- 中医儿科诊治特点
- 儿科四诊之难
- 钱乙与《小儿药证直诀》
- 作者:司振阳|发布时间:2012-11-12|浏览量:1274次
钱乙(约公元1032年-1113年),宋代著名儿科学家字仲阳,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曾祖时北迁,定居于郓(今山东东平)。父钱颢、善医,东游海上不返。钱乙4岁时丧母,由姑母领去抚养,后从姑父吕君学医。钱乙在20岁时,姑母才告诉他父亲的事。钱乙决心要找回父亲,他花了10年时间,到东海去了五六次,终于在小渔村找到了钱颢,并用马车把他拉回东平。当时,钱乙千里寻父的故事,通过人们辗转相告,传遍了山东各地。有些文人还写辞赋来颂扬件事。南京市中医院儿科司振阳
钱颢回来后,钱乙学习医术又增加了一个老师,进步快了。钱颢熟悉药草,吕君擅长针灸,钱乙学习两人之长,又刻苦钻研《内经》、《伤寒论》等医书,把自己的医疗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出许治病新经验,尤其善治儿科疾病。元丰(1078年-1085年)年间至京师治愈长公主之女疾,授翰林医学。又以黄土汤治愈皇子??,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求治者络绎不绝,皆授之药。所治验案甚多,民间广为流传。曾自患周痹,处方药得效。其临症心得治验,经门人阎季忠(又作孝忠)整理而成《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约1114年)。全书共分三卷。上卷记载“脉症治法”,对小儿病的诊断,除了提出简要的脉法外,又增加了“面上证”与“目内证”两特殊的观察方法。对小儿疾病的记述,是本书最有成就的部分。其中关于小儿营养和发育障碍的有:解颅(囟门不合)、龟背(佝偻病)等;关于消化系统紊乱的有各种吐泻,并因此而严密地注意到脱水(虚羸)与酸中毒(搐搦)的转变。此外,关于天花麻疹(疮疹)的详尽记载,尤为我国历史上早期的重要文献之一。在治疗方面,钱乙又创制了多种有效的方剂,如泻白散、导赤散等,常为后世医家所采用。中卷记载“尝所治病二十三症”,为我国有名的古代小儿科病历。下卷所载“诸方”,详细地说明各种方药的用途。因此该书向为历代中医所重视,列为研究儿科者必读之书。阎季忠评价说:“其治小儿,该括古今,又多自得,著名于时,其法简易精审,如指诸掌。”明代著名医学家薛立斋更为推崇,他说:“有太医丞钱仲阳氏,贯阴阳于一理,合色脉于万全。伟论雄才,迥迈列,可谓杰起而振出者也。”清代《四库全书提要》评此书曰:“小儿经方,千古罕见,自乙始别为专门。而其书亦为幼科之鼻祖。后人提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现代天津名老中医何世英在1978年也撰文说:“现存祖国医学有名的儿科专著除《颅囟经》外,首推公元十一世纪写出的《小儿药证直诀》,它以脏腑辨证为中心,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不少重要论点。历代儿科医家引申这些论点,形成了我国儿科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包含着不少科学精华,一直在指导着中医儿科的实践。”
《小儿药证直诀》上卷记载“脉症治法”,创立了以“肝病,哭叫目直;心痛,多叫苦惊悸,手足动摇,发热;脾病,因睡泄泻,不思饮食;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的儿科五脏辨证纲要。强调小儿生理特点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特点是“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重视通过望诊,特别是面上证、目内证来诊断疾病。主张小儿治病用药应“柔润”为宜,反对“痛击”、“下”和“蛮补”,并创立了一些攻补兼施的新方。如“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的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乃衍变于金匮肾气丸,钱乙弃桂附之刚烈,而以熟地甘温滋肾填精为主,另二补三泻,而补中有泻,寓泻于补,十分适合小儿体质特点。钱乙的法与方貌平而意深,有效而不霸道,为历代医家所常用。薛立斋说过:“钱乙之法,可以日用;钱氏之方,可以时省。”若没有对小儿体质的深刻理解,钱乙是不可能有如此成就的。
《小儿药证直诀》中卷“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是我国著名的小儿科医案。由于患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医者必须诊断正确,用药果断,明辨传变规律。如朱监簿子,黑夜发热,早晨热退。众医有认为是伤寒,有当作热治的,用凉药治不愈。症状是多吐涎、喜睡。有人用铁粉丸下涎,其病益甚。过了五天大引饮。钱乙说:“不可下之。”用白术散未煎汁三升,任其意取足服。朱生问饮多会不会泻。钱氏答:“无生水不能作泻,纵泻不足怪也,但不可用下法。”朱生说:“先治何病。”钱氏说:“止渴治痰退热清理,都用此药。”到晚上服尽。钱看后说,可再服三升,又煎白术散,服尽后稍愈,第三日又服白术散三升,患儿不渴无涎,又用阿胶散,二服而愈。可见,钱乙明证识候,设方用药,皆别有巧思,不愧为一大名医。
《小儿药证直诀》下卷为“诸方”,记载了120多张方剂,详细地说明各种方药用途。钱乙注意小儿体质,用药王道,这是他制方的一个特点。如泻黄散虽曰泻剂,但是泻而不伐生气。泻黄散重用防风、藿香升阳祛风散郁、芳香理脾畅中,再配山栀、石膏微苦微辛,清解郁热,并使甘草调和之,并未苦寒直折。再如异功散为四君加陈皮,补而不滞;藿香散以麦冬配半夏曲、藿香,润燥相济。这些充满辩证法的配方原则是钱乙方青春常驻的主要原因。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