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志娇主治医师
-
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科室:
康复中心
- 肉毒毒素在脑性瘫痪儿童治疗中的...
- 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治疗脑性瘫痪...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 小儿脑性瘫痪的进展
- 重庆儿童医院康复中心简介
-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
- A型肉毒毒素在超声定位下注射治...
- 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
- 儿童脑瘫的异常姿势
- S-E-T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
- 高压氧的治疗原则
- 小儿脑瘫早期治疗的理论基础及原...
- vojta姿势反射
- 脑性瘫痪的康复评定
- S-E-T悬吊技术在神经康复中...
- 小儿脑瘫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 重症病毒性脑炎1例抢救体会
- 不宁腿综合征误诊良性肌炎1例报...
- 小儿偏头痛诊治进展
-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7例临床...
- 儿童运动功能的发育过程
- 作者:王志娇|发布时间:2009-09-25|浏览量:3015次
小儿各阶段的运动功能发育主要观察全身的粗大运动和上肢的精细运动。如小儿在各种体位时的自发运动模式,随月龄推移而变化。作为正常运动基础的正常姿势反射发育延迟或不完善,可使小儿的原始运动模式表现时间延长,使主动运动的产生受到限制,因此运用正常的发育表现模式可以评价不同年龄段的小儿运动功能发育状况。另外,运动发育的顺序也成为某些易化技术的训练原则,不仅适用于小儿脑性瘫痪,也适用于成年人的脑卒中偏瘫治疗等。未收录医院康复科王志娇
(一) 全身粗大运动的发育
1.1周龄期 足月产的新生儿几乎没有自发的全身运动,终日在睡眠状态中渡过。哭泣时可出现运动,主要是Moro反应和非对称颈紧张反射影响而出现的运动。取俯卧位时,髋和膝关节屈曲,折屈在腹部下方,上肢放在头的侧边,全身呈屈曲模式。头部可略向左右移动,即使仰卧位全身的屈曲优势姿位仍不发生改变。髋关节略微外展,拇指紧握在手掌内。
2.2周~1月龄期 能翻身成俯卧位,可将头瞬间抬起,全身姿势仍是屈曲优势位。
3.2~4月龄期 仰卧位时可将上肢缓慢举起来, 4月龄头部和躯干可呈 “直线状”。俯卧位时,用肘和前臂支撑上半身体,保持头部垂直,巡视周围。
4.5~7月龄期 俯卧位能完全伸展两肘,用手掌支撑床面, 使胸部抬起,腹部与下肢仍旧伏在床上。能够熟练地从仰卧位翻身到俯卧位。这个时期可用前臂触着床做腹式爬行或扶着东西坐起。
5. 8~11月龄期 不需要帮助,自己取坐位。一般在5个月龄时可用双膝做四肢爬行交替运动。8~10月龄时基本完成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的体位变换,此期用手扶着物体也能够站立。站立位的实现表明了运动模式随着年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此阶段坐位比较稳定,一手扶着物体站立,另一手可轻轻上举。去掉支持物,让其独立站立需要11个月左右。
6.12月龄期 进入该阶段小儿大体上完成了从仰卧位转动躯干成为俯卧位,经过四肢爬行位,高爬行位(即用手掌和足底爬行)进入站立的动作。初期需要助力或支持物,到 2岁时可不需任何支持物( 或手扶着),用单膝姿势就可以站起来。此阶段不易区分仰卧位到俯卧位,只要转动部分躯干,就可以站立起来, 5岁后可直接从仰卧位起来成为站立位。
7. 1岁后的步行 约 1岁时能够步行移动,最初用两手扶持着行走,以后用单手支持,随后独自步行,这个过渡期间极短。初期步行模式为左右足间距较大,不安稳,呈双上肢上举维持平衡的姿势。约15月龄时,手的位置下降到腰的高度,18月龄时可与骶骨平齐,随后出现步行中左右上肢交替摆动。在幼儿运动行动上,能够步行是一个划时期的变化,但并无确定的时间,一般成熟较早的小儿, 8~10月龄时便可出现步行,平均出现时间为12~15月龄。虽无任何疾病,但发育缓慢的小儿也有在 1~2岁时仍不会步行, 这可能与成长过程中的环境、性格、营养等个体差异因素有关。
约15月龄时,一个人独自上下楼梯,也可用四肢爬上很高的楼梯。下楼梯比较困难,约 4~5岁后可以独自一人走下来。
初学走路时,身体时有向前方“突进现象”,这不是走路,多为重心前移或平衡破坏,为防止跌倒的反应。18月龄时走路已稳定,不摔交,甚至开始跑步,但姿势僵硬,跑步多在 2岁以后形成,约在 5岁左右熟练掌握上肢交替摆动的跑步。
平衡能力在 1岁后提高较快,能够做到单足站立, 3岁时可单足站立 2 秒钟左右。跳跃动作一般在5~6岁时出现,女孩略早于男孩。约3岁时形成向高处蹦或从高处往低处跳的动作。
(二)精细运动的发育
上肢的精细运动主要表现手指方面的功能发育情况。上肢运动中主要的动作是把手伸向物体(reach)、抓住物体(grasp) 和放开物体(release)。小儿生后两个月内双手一直呈握拳状。 通常新生儿不能向物体伸手,某些情况下也可表现出“伸手”动作。如果保持头部稳定,让新生儿坐着,伸手的动作能够缓慢且协调出现。近年研究证明,早期就存在将手伸向目的物的自发运动。到了 3月龄时出现诸如用手抱脸等动作, 4月龄时一直握拳的手能松开,伸向身边的物体( 如玩具等),并能抓住,不论何物都往嘴里送。 6 月龄时能用单手向目的物伸抓,能使物体在两手之间传递, 8~9月龄, 这种动作更协调熟练,能分别用左右手同时拿着东西,如果再给第 3个东西,会放下一个手中的东西,去取新给的东西。
手指的把持动作最初是用全部手指和手掌抓握。尔后发展成拇指、食指和中指的对抓动作,最后发展成拇指与食指的捏抓动作,一般在10~12月龄时完成该动作。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