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光角化病的诊断依据
- 假性湿疣与尖锐湿疣有区别。
- 尖锐湿疣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
- ALA-光动力疗法-尖锐湿疣的...
- 洁身自好,相信科学
- 疑难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
- 怎样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 尖锐湿疣治疗方法汇总
- 激光美容
- 儿童皮炎湿疹公益讲座
- 是尖锐湿疣吗
- 尖锐湿疣的自我诊疗
- 尖锐湿疣患者应该了解的知识
- 日光角化病治疗进展
- 尖锐湿疣传染恐惧
- 日光角化病的诊断依据
- 皮肤癌的新疗法-ALA-PDT...
- 日光角化病新疗法
- 怎样减少尖锐湿疣发病和复发机会
- 我院皮肤科开展肉毒素美国进口保...
- A型肉毒素获批用于医疗美容作用...
- A型肉毒素的市场称谓及其它除皱...
- A型肉毒素是什么东西?
- 皮肤光老化的防治
- 省人民医院皮肤美容中心
- 点阵嫩肤
- 色素性疾病的治疗选择
- 除痘痕嫩肤
- 皮肤检测应用意义指导如何选择化...
- 光子嫩肤的技术优势
- 我院美容中心开诊了
- 点阵除皱嫩肤的原理
- 皮肤检测
- 皮肤美容
- 脱发注意事项
- 脱发的手术治疗--毛发移植
- 脱发食疗
- 脱发中药偏方
- 正确护理防止脱发
- 酒糟鼻能做手术吗?能治愈吗?
- 激光治疗雀斑的花费大概多少?
- 吃什么药能治好身体痒?
- 肛周旁边尖锐湿疣激光打了三次,...
-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草稿)
- 光疗中心的开创
- 网络让患者受益
- 艾拉光动力研讨会
- 我院引进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 我院新引进美国Dualight...
- 我院引进欧美娜红光光动力治疗仪
- 银屑病治疗进展
- 红光动力治疗仪
- ALA-PDT在皮肤癌及癌前病...
- 5一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
- 810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腋臭疗...
- 什么是超脉冲激光?
- 皮肤年轻化(嫩肤除皱)治疗
- 地震后该预防哪些皮肤病?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怕吗?
- 维甲酸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
- 如何合理使用抗组胺药
- 激光脱毛的适应症
- 激光脱毛的原理
- 激光如何治疗腋臭?疗效及安全性...
- 青春痘应该“逗留”多久?
- 银屑病的正规理想化治疗
- 尖锐湿疣治疗阶梯
- 尖锐湿疣治疗理想原则
- 生活中可怎样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可有效预防
- 手足口病诊断
- 手足口病预防原则
- 摘抄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
- 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 皮肤美容与激光问题
- 尖锐湿疣常见问题50问
- 红血丝(毛细血管扩张)是从哪里...
- 教你直面种种胎记
- 595nm脉冲染料激光系统帮你...
- 疥疮68例误诊分析
- 艾洛松霜治疗 摩擦性苔癣样疹
- 瘤型麻风两例报告
- 皮肤科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例误诊...
- 激光治疗注意事项
- 新潮美容术??光子嫩肤
- 激光脱毛
- 血管性皮肤病的激光治疗
- 太田痣(青记脸)
- 牛皮癣要注意心理调节
- 牛皮癣患者不能乱用药物治疗
- 艾拉-光动力(ALA-PDT)...
- 动力蓝光让青春可以不要痘
- 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
- 青春痘的克星?动力蓝光
- 冬季保湿--让美永远与你同行!
- 激光脱毛让腋臭“BYEBYE”
- 皮肤激光美容的有关问题
- 激光脱毛-有效、安全无痛苦
- 激光美容到底是咋回事?
- 激光美容安全吗?
- 水源性瘙痒一例报告
- 作者:李彦|发布时间:2008-02-26|浏览量:1507次
患者女,30岁,银行职员,因“接触水后皮肤瘙痒、刺痛2年”为主诉就诊。2年前无明原
因出现双下肢接触水后皮肤瘙痒、刺痛感,后渐累及全身,无任何皮疹出现,冷、热水均如此,明显季节性。按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等疾病服用多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均无明显效果。既往无明显疾患。家族中无类似病人。查体: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背部少量抓痕、血痂,无丘疹、风团等,皮肤细腻。皮肤划痕征(?)。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均正常,空腹血糖3.5mmol/l,血脂:甘油三脂1.2mmol/l,胆固醇3.4mmol/l。骨髓象为正常。腹部B超、胸片无异常发现。诊断:水源性瘙痒。治疗:口服654-Ц10mg,每日一次。外用40%碳酸氢钠溶液涂抹及洗浴。症状已有明显改善,目前仍在积极治疗及随访中。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李彦
2 讨论
本病例归纳有下列特点:(1)年轻女性,30岁。(2)接触水后皮肤瘙痒、刺痛,与水温无关。(3)无明显季节性。(4)无明显的风团等皮疹,仅有少量抓痕及血痂(5)无明显家族史(6)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根据临床特点分析,本病符合水源性瘙痒的诊断。
水源性瘙痒是1981年Greaves等[1]命名的一种独立的疾病。以往曾有人把接触水后而出现的皮肤瘙痒看作是水源性荨麻疹的一个轻型,但本病无原发皮损如风团等。该病发病年龄在17~81岁之间,平均40岁,男性略多余女性,男女之比为1.4:1。病因尚不完全清楚,1/3的病人有家族史,部分病人有季节性加重。Steinman等[2]认为可能是一些物理性刺激引起皮肤结构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感觉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继而引起组胺及其他肥大细胞介质的释放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增高。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1组胺对本病的发生不起主要作用。因为皮内注射1:10000的组胺并不发生异常发应,而且抗组胺治疗也无效。2 乙酰胆碱对本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1985年Steinman等[3]提出了6条诊断要点:1 无论水温如何,接触水后常发生严重的瘙痒,针刺感或烧灼感;2 接触水后数分钟内出现症状;3 无肉眼可见的皮肤改变;4 其症状不能用伴发的皮肤病、内脏病或药物影响来解释;5 除外各种物理性荨麻疹6 除外真性红增多症。 本病首先要与瘙痒病相鉴别,瘙痒病(包括全身性及局限性)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往往与年龄、皮肤干燥、内脏疾病、外来的物理或化学刺激、精神神经系统的异常等有关,抗组胺药物极为常用且有理想效果[4]。而水源性瘙痒则常无明确上述因素,只在接触水后而发生。本病例为年轻女性,皮肤细腻,无内脏疾患。不具有瘙痒病的特点。
其次,要于物理性荨麻疹相鉴别,尤其是水源性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典型皮损为风团[5]。抗组按治疗效果明显。而水源性瘙痒无原发皮损如风团等,。本病例无原发皮损,抗组胺效果差,均符合此特点。可以排除荨麻疹的诊断。
治疗上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组胺药、紫外线照射及日光浴治疗均不满意。东莨菪碱虽可减轻症状,但副作用较多。碳酸氢钠可以防止该病的发生,其机理可能与碳酸氢钠阻止皮肤汗腺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分泌有关[6]。本病例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仍在随访中。
参考文献
1 Greaves M W,et al,Br Med J1981,282:2008
2 Steinman H K,et al.J Am Acad Dermatol 1985,13:91
3 Steinman H K,et al.Clin Dermatol 1987,5:41
4 陈洪铎。皮肤性病学新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49~55
5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三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618
6 张书岭 张炬.临床新疾病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424~427
因出现双下肢接触水后皮肤瘙痒、刺痛感,后渐累及全身,无任何皮疹出现,冷、热水均如此,明显季节性。按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等疾病服用多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均无明显效果。既往无明显疾患。家族中无类似病人。查体: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背部少量抓痕、血痂,无丘疹、风团等,皮肤细腻。皮肤划痕征(?)。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均正常,空腹血糖3.5mmol/l,血脂:甘油三脂1.2mmol/l,胆固醇3.4mmol/l。骨髓象为正常。腹部B超、胸片无异常发现。诊断:水源性瘙痒。治疗:口服654-Ц10mg,每日一次。外用40%碳酸氢钠溶液涂抹及洗浴。症状已有明显改善,目前仍在积极治疗及随访中。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李彦
2 讨论
本病例归纳有下列特点:(1)年轻女性,30岁。(2)接触水后皮肤瘙痒、刺痛,与水温无关。(3)无明显季节性。(4)无明显的风团等皮疹,仅有少量抓痕及血痂(5)无明显家族史(6)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根据临床特点分析,本病符合水源性瘙痒的诊断。
水源性瘙痒是1981年Greaves等[1]命名的一种独立的疾病。以往曾有人把接触水后而出现的皮肤瘙痒看作是水源性荨麻疹的一个轻型,但本病无原发皮损如风团等。该病发病年龄在17~81岁之间,平均40岁,男性略多余女性,男女之比为1.4:1。病因尚不完全清楚,1/3的病人有家族史,部分病人有季节性加重。Steinman等[2]认为可能是一些物理性刺激引起皮肤结构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感觉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继而引起组胺及其他肥大细胞介质的释放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增高。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1组胺对本病的发生不起主要作用。因为皮内注射1:10000的组胺并不发生异常发应,而且抗组胺治疗也无效。2 乙酰胆碱对本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1985年Steinman等[3]提出了6条诊断要点:1 无论水温如何,接触水后常发生严重的瘙痒,针刺感或烧灼感;2 接触水后数分钟内出现症状;3 无肉眼可见的皮肤改变;4 其症状不能用伴发的皮肤病、内脏病或药物影响来解释;5 除外各种物理性荨麻疹6 除外真性红增多症。 本病首先要与瘙痒病相鉴别,瘙痒病(包括全身性及局限性)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往往与年龄、皮肤干燥、内脏疾病、外来的物理或化学刺激、精神神经系统的异常等有关,抗组胺药物极为常用且有理想效果[4]。而水源性瘙痒则常无明确上述因素,只在接触水后而发生。本病例为年轻女性,皮肤细腻,无内脏疾患。不具有瘙痒病的特点。
其次,要于物理性荨麻疹相鉴别,尤其是水源性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典型皮损为风团[5]。抗组按治疗效果明显。而水源性瘙痒无原发皮损如风团等,。本病例无原发皮损,抗组胺效果差,均符合此特点。可以排除荨麻疹的诊断。
治疗上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组胺药、紫外线照射及日光浴治疗均不满意。东莨菪碱虽可减轻症状,但副作用较多。碳酸氢钠可以防止该病的发生,其机理可能与碳酸氢钠阻止皮肤汗腺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分泌有关[6]。本病例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仍在随访中。
参考文献
1 Greaves M W,et al,Br Med J1981,282:2008
2 Steinman H K,et al.J Am Acad Dermatol 1985,13:91
3 Steinman H K,et al.Clin Dermatol 1987,5:41
4 陈洪铎。皮肤性病学新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49~55
5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三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618
6 张书岭 张炬.临床新疾病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424~427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