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注意事项
- 开展腹腔镜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术治...
- 由1例晚期肝癌配合治疗想到的
- 率先在中山市开展腹腔镜静脉断流...
- 肝脏有哪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
- 成人疝气的危害和治疗选择
- 澳门半年行医观感
- 肿瘤手术治疗的患方绝对误区两例
- 晚期腹部肿瘤癌性腹水的治疗方案
- 肝硬化的临床症状和治疗选择
- 肝癌的合理治疗方法有哪些
- 哪些外科疾病常会产生诸如眼黄、...
- 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也可以再行腹...
- 胆囊切除对人体影响大吗
- 细数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五大好处
- 肝癌特异性治疗的新药_索拉非尼
- 腹腔镜能做哪些普通外科手术?
- 你会如何面对胆囊息肉?
- 医生指导患者术后的饮食是医疗行...
- 个体化的基础疗法联合介入灌注治...
- 中山市肝胆胰脾疾病患者门诊指导
- 经导管的序贯性化疗预防肝癌术后...
- 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检测肿瘤药...
- 介入下的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重症...
- 急性重症胆管炎死亡的高危因素和...
- 肝损伤外科治疗的分级处理
- CT引导下无水乙醇阻滞双侧腹腔...
- 诱发性肝癌雄激素受体的动态变化及氟他胺对受体表达和成癌的影响
- 作者:周载平|发布时间:2008-10-09|浏览量:1345次
本文发表于《现代临床普通外科》1999年6月第三卷第4期
周载平 梁力健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癌变过程雄激素受体的动态变化及氟他胺(Flutamide)对成癌和受体影响。方法:以3"-Me-DAB建立诱发性肝癌模型,95只雄鼠分为3组:A组(n=35),3"_Me-DAB治疗组,B组(n=35) , 3"-Me-DAB加氟他胺组,C组(n=25), 对照 组。结果:①诱癌结节及大小为A>B。(2)B组肝体比值上升相应比A组延迟1个月(P<0.05,肿瘤分化程度提高。(3)A组受体以癌变启动期(第1个月)和成癌期(第5个月)最高,第2个月最低。胞核雄激素受体蛋白质分别为(56士9),(59士4),(34土3) pmol/g、B组的变化趋势与A组相反(p< 0.05),C组的生理性表达与年龄依赖性活动能力一致,(4)A组癌瘤受体定量以肝细胞型肝癌最高( P <0.05),且癌瘤组织>癌周组织( P <0.05)。结论:癌变过程雄激素受体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点,雄激素敏感期的拮抗治疗可能抑制雄激素的促增殖效应。
【关键词】肝肿瘤 雄激素受体 雄激素拮抗剂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 PLC)的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即男性优势,男:女为(6一11):1,中长期的雄激索合成药物治疗血液性疾病可罹患肝癌。近年认为,PLC切除术的预后与肝脏雄激素受体(AR)表达相关【1】。迄今,PLC的临床与实验性抗雄激素治疗的效果评价颇不一致【3,4】因此推测,雄激素在PLC的发病中可能起促进作用,但成癌前后AR的生物动力学表现不同,以致雄激素的促增殖作用存在阶段性敏感。
本实验建立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运用放射配基结合技术(radio-ligand binding assay, RIBA)检测癌变各阶段肝脏AR的定量表达,以期了解AR在PLC癌变过程中的活跃阶段,并以氟他胺作用于癌变启动期,旨在考察其对癌变和受体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I.动物:一级斗〕大鼠,雄性,6周龄,体重200一230
2.试剂:
(I)}H-RI881和未标记的1881: SA 86. 5Ci/mmol,放化纯度98`% (New England Nuclear Centre。
(2)3"-Me-DAB: (3-甲基一4一二甲氨基偶氮苯),分子式Cl4H15N3, 上海远航化工厂,批号941112。
(3)氟他胺(flutamide),分子式C11H11F3N2O3,Schering-Plough Co,批号CA5XPA16。
二、方法
1.分组:95只大鼠,分三组,①单纯诱癌组(A组):35只,喂以DAB诱癌饲料。②诱癌十抗雄激素治疗组(B组):35只,DAB诱癌饲料+氟他胺治疗③空白对照组(C组):25只,精制大米。
2,模型建立:诱癌伺料由6%的3 -Me-DAB花生油溶液按2:98(v/w)与精制大米配成,予A, B组大鼠,每天喂10g/d,时间150天。另外,B组自实验开始以氟他胺50mg/kg溶于普通水灌胃,每日1次,共30日。
非实验性死亡大鼠被剔除出统计,并记录实验性死亡在案。
3.取材:实验开始后第1,2,3,4,5个月各组取鼠3-5只称体重、肝重,所有无癌瘤者取肝组织,出现癌瘤者取肉眼癌结节(癌瘤组织)及距肿瘤边缘lcm。外肝组织(癌周组织)。各组织行苏术素伊红染色,癌组织分型及Edmondson分级。用于AR测定
的组织置一196 度的液氮瓶中保存,2周内完成检测。
4胞浆和胞核的AR检测:RBA法【5】。
三、统计分析
受体含量以x:士s表示,SPSS统计软件行t检验及F检验,死亡率、发癌率以才检验,P<0.05为差异水准。
结果
一、一般情况
A、B组实验性死亡(因药物毒性等)各为9,11只,总死亡率分别为30% (9/30),36. 6% (11/30),P>0.05。结合剖检和病理结果,显示自第4个月
始出现癌瘤,4,5月发癌大鼠数分别为7,3,相应的发癌率无差别(P >0. 05)。但所诱发的癌瘤结节数量及直径,A组均大于B组。
二、病理改变
诱癌2个月,A组即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呈水样变或气球样变,而B组基本正常。3个月后,两组均显示癌前渐进过程,卵圆细胞、嗜碱性细胞增生,肝细胞变性肿大,增生,假小叶形成。4个月以后,诱发癌肿由多角形癌细胞组成,瘤巨细胞及腺管样排列的胆管增生,B组多并脂肪变性及淋巴细胞浸润。
肝癌组织类型A组以肝细胞型和混合型肝癌为主,Edmondson分级11级以上A组5例,13组1例,显示B组的分化程度更高。
三、肝重/体重比值分析
表1实验组各时间肝重/体重比值分析(%)〔,7二3--5)
组别
实验期(月)
1 2 3 4 5尸
(”
尸
3 . 83士0.53
3.83士(〕.30
2.67士0.15
3.45士0.55
3.75土().74
2.86士0.32
3.74士0.27
3.73士〔).30
2.84士〔).12
7.01士2.16
4.28士0.66
2.58士().18
7.41士2.93
9.71士2.54
2.98士0.23
<().05
<()05
>〔).05
AH
<().05
>0.05
<().05
<().05
<〔).硬)5
表3肝癌组织分型与AR关系(fniol/nig蛋白)
例数
胞浆
?了nU
n少n付
表1显示,肝体比值反映在诱癌剂作用下肝细胞异常增殖的活跃阶段。C组实验全程比值恒定( P >0.05)o A组实验开始后3个月内比值无差异,在4,5月大幅上升,表明肝细胞的异常增殖自诱癌第4个月起,即镜下成癌期,而B组比值在前4个月无明显差异,第5个月才出现上升,说明肝脏的异常增殖相应延迟。
四、癌瘤与癌周组织AR比较
A组癌瘤及癌周组织的AR比较,AR存在区域性浓度递减变化,即癌瘤组织高于癌周组织(P<0.05)。
组织类型
肝细胞型‘
im合型‘
月旦管细胞型
41 .45士3.76
33. 37 1 7. 90
27.94
胞核
59.25土5.
47.87士7.
42.45
、两组t检验,胞浆:t = 4. 38, 0. 0025 < P < 0. 005
胞核:r = 2. 52, 0. 025 < Y < 0. 05
表4 A组各实验期AR动态变化(fmol/mg蛋白)
实验期(月)例数胞浆
胞核
5 34.84土6.33- 56.28士9.48"
表2癌瘤及癌周组织AR区域性定量(fmol/nv蛋白,,,=71
2 4
33
17.37士4.02"
32.56士4.59
34.50士6.73
38.76士9.53""
33.52士3.24
52.41土7.02
组织
癌瘤
癌周
尸值
胞浆
胞核
尸值
37.13士8.23
29.14士4. 95
<().OS
D-). /I士6.27
46. 40士5.16
<().(?1
<0.05
<0.05
5
F值
尸值
井与
4.32
<().()5
50. 6()土8.37
59.49土4.42"
3.28
<().OS
*:I-<〔).〔0
五、肝癌组织类型与AR关系
A组7例癌肿按组织类型分组行,检验,提示:受体的表达水平为肝细胞型肝癌>混合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表3)o
六、大鼠各实验期AR动态变化
表4,5,6和图I显示,A组AR定量以第2月最低,以后呈上升趋势,到成癌高峰的第5个月最高。诱癌初期(第1个月)应用氟他胺使13组AR与A组呈相反变化趋势,以诱癌初期和成癌期最低,C组表现为随年龄依赖的三阶段式变化,性活动旺盛
期(鼠龄I00天)达最高峰,130一190天AR平缓下降。
肝癌术后早期应用氟他胺或许能抑制雄激素的促增殖作用,从而可能预防复发。
讨论
为比较分析生理和病理状态下AR的意义,检测对照组大鼠各时期的AR生理性表达,表明,肝脏存在高含量的AR,其表达变化与各年龄段的性活动能力相一致,本结果与文献报道的AR生理性高峰困平均提前一个月,可能与动物的品系有关。实
验性癌变条件下,AR的高表达集中于癌变启动初期和成癌阶段,与生理性表达呈相反变化。在癌前渐进阶段(第3,4,5个月)AR呈持续性递增,成癌期(4,5月)AR达到最高,说明其活性变化与细胞表型的恶性转化有关。
本实验中AR呈现自癌瘤到癌周组织的区域性递减变化,其差异有显著意义。最近,有作者【7】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显示,在实验性肝癌的不同阶段,仅仅不典型增生和肝癌组织中有AR基因表达.而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则缺乏,这表明,雄激素的“亲癌性”作用决定r以癌肿为中心的AR空间性改变。我们进一步发现,受体的定量与肝癌的组织类型有关,即肝细胞型>混合型>胆管细胞型,说明肝癌的发生至少是雄激素直接作用于肝细胞的结果,因为定性方法发现只有肝细胞才表达AR[8-10],而窦状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均未见免疫染色[10]。可见,癌变阶段AR表达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点,表现为阶段性敏感和空间性浓聚。这一结
论对把握肝癌的内分泌治疗时机具有指导意义。
氟他胺作为非幽体类的抗雄激素药,能与雄激素竞争结合AR,阻止雄激素特异性的促细胞或肿瘤生长,多配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体内外实验表明能有效降低大鼠膀胧癌、乳腺癌等的诱发率,抑制胰腺癌及乳癌等细胞系的生长【11.12】。本实验选择诱癌启动期,以常规药理剂量的氟他胺行“化学去势”表明,拮抗治疗后所诱发的癌瘤从瘤结节数量、直径均小于单纯诱癌组,推迟肝细胞的异常增殖时间,提高肿瘤分化程度。药物在雄激素最敏感阶段,即癌变启动期和成癌期抑制AR明显。按肝癌的多中心复发学说,癌灶被切除后仍有许多肝细胞群处于不同的癌前阶段,如AR能促进细胞增殖,那么,肝癌术后早期应用氟他胺或许能抑制雄激素的促增值作用, 从而预防肝癌术后复发。
参考文献
1 Nagasue N, Chang YC, Hayashi T, et al. Androgen receptor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 a prognostic factor after hepatic resection. Ann Surg, 1989,4;424一427.
2 Boix L, Castells A, Bruix J,et al. Androgen receptor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surrounding liver; relationship
with tumor sire and recurrence rate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J Hepatol, 1995,22-.616一622.
3梁力建,吕明德,黄洁夫,等.裸小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的抗雄激素治疗,中华医学杂志,1998,78(4):299 - 300.
4 Chao Y, Chan WK, Huang YS, et al. Yhtise-月study of fluta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ncer, 1996,77(4);635一639.
5梁力建,吕明德,黄洁夫,等.原发性肝癌与癌周组织雄激素受体的临床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6,3:21一24.
6 Supakar PC, Song CS, Jung MH, et al. A novel regulatory element associated with age-dependent expression of the rat ,Androgen receptor gene. J Biol Chem, 1993,268(35):6400一6408.
7赵国强,薛玲,许红雨,等.实验性肝癌发生过程中雄 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1998,4(1):100一102
8 Hichliffe SA, Woods S, Gray S, et al. 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s in the liver. J Clin Pathol, 1996,49,118一120.
9 Song CS, Rao TR, Demyan WF, et al. Androgen receptor ribonucleic acid(mRNA)in the rat liver. changers in mRNA levels during maturation, aging, and calorie restriction.Endocrinology,1991,128(1):349-356.
10 Hichliffe SA, Words S, Gray S, et al. 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s in the liver. J(一]icr Pathol, 1996,49:118一120.
11.Benz C,Hollander C, Miller B. Endocrine-responsive pancreatic carcinoma: steroid binding and cytotoxicity stuies in human tumor cell lines. Cancer Res, 1986, 46:2276-2281.
12 Imada S, .Akaza H, Ami Y, et al. Promoting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androgen in bladder carcinogeneis
in male rats. Eur Urol, 1997,31.360一364.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