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贤楠主任医师 教授
-
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科室:
感染内科
- 关于婴儿食物过敏性肠病的答疑
- 什么是沙门氏菌感染?
- 我为什么要强调“疾病是综合征&...
- 再谈小儿的过敏性问题
- 腹泻不能彻底痊愈,辅食如何添加...
- 关于婴儿食物过敏性肠病的答疑
- 关于小儿过敏咳嗽答疑
- 婴儿过敏性肠病
- 小儿过敏性咳嗽
- 抗生素的功过
- 一定要谨慎应用小儿感冒咳嗽药
- 过敏体质的孩子能否正常接种预防...
-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如何用药...
- 肺炎后过敏咳嗽的原因有哪些?
- 婴儿多次大便粘液,偶尔带血丝怎...
- 孩子拉肚子十天了是过敏性腹泻吗...
- 6个多月的双胞胎反复腹泻怎么办...
- 二岁咳嗽,治疗二十多天效果不明...
- 大便常规中有脓细胞肯定是感染吗...
- 我感冒了正在母乳喂养该注意什么...
- 单纯的支原体IgM(1+)80...
- 小孩腹泻持续近一个多月怎么办?
- 支周炎恢复期的间歇性低烧是否和...
- 宝宝历时1个月的腹泻好了一周后...
- 宝宝患痢疾应怎样用药?
- 6个月之前吃配方奶也会吐,从6...
- 宝宝大便有轻微的血丝该吃抗生素...
- 小儿非细菌性肺炎如何治疗?
- 2周岁特别爱发烧,每次持续的周...
- 小儿腹泻一周,医生说没事,该怎...
- 诊断是假设,诊断为了治疗病人(...
- 诊断是假设,诊断为了治疗(1)
- 我为什么要强调“疾病是综合征&...
- 我的行医观点---给病人以最佳...
- 病程较长,就诊前书写病情介绍是...
- 一位过敏腹泻患儿妈妈(纯母乳喂...
- 大家都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逻...
- 如何认识血常规中白细胞和分类值...
- 小儿高热不退要注意川崎病
- 儿科门诊患儿的”高热状态”?为...
- 感染、过敏、炎症、免疫--免疫...
- 本周门诊随笔
- 为何小婴儿常呼噜有痰?
- 我的门诊感言--与家长的对话
- 浅谈感染、炎症、过敏和免疫(3...
- 浅谈感染、炎症、过敏和免疫(2...
- 如何分析婴幼儿大便常规结果?
- 给腹泻患儿家长的提醒
- 浅谈感染、炎症、过敏和免疫
- 一例婴儿腹泻的就诊和答疑
- 再谈婴儿肺炎综合征
- 关于婴儿过敏性肠病的问答
- 关于婴儿过敏性肠病的问答(2)
- 婴幼儿迁延腹泻需要医师和家长共...
- 抗生素可治病也可致病--再谈婴...
- 婴儿肺炎综合征
- 注意消毒剂呼吸道炎
- 慢性、反复咳嗽或腹泻需考虑抗生...
- 慢性、反复咳嗽或腹泻需考虑抗生...
- 过敏咳嗽的概念和原因分析
- 从写“咳嗽日志”和“食谱日志”...
- 婴幼儿喂养与过敏性肠病的新观点
- 本周发热病儿增多
- 儿童心因性/习惯性咳嗽
- 又是过敏惹的祸
- 食物过敏是小儿腹泻的重要原因
- 感染相关性问题面临的挑战
- 作者:陈贤楠|发布时间:2009-06-24|浏览量:749次
2009年儿科感染性疾病高峰论坛上的发言(2009,3,7.北京)
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治实践与思考--感染与炎症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陈贤楠
北京儿童医院
陈贤楠 教授
“感染多病因,发病机制多;诊断的不确定性和死亡原因复杂化,使感染的相关性问题面临的挑战。”
十九世纪人们认为感染是微生物侵入机体无菌组织、体液或体腔的病理过程,到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认识到感染不单是单个微生物与机体二者关系,而是微生物群体与机体关系。炎症是指机体对组织损伤或致病因子侵入所发生的,以防止损伤扩大并促进受损组织修复的过程。炎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广义的炎症有:感染、过敏、创伤、缺血/缺氧、其他(包括药物、毒物、肿瘤)。
人类对炎症的认识也有三个时期,18世纪所谓的炎症就是局部化脓性炎症:红肿热痛;与血管变化密切相关,19世纪则认为炎症有化脓性和非化脓性,是细胞吞噬防御性反应;20世纪则提出了全身系统性炎症概念:以“细胞因子风暴、炎症介质瀑布”来解释严重感染而没有明显病灶的炎症反应。
炎症和感染的关系:感染可以是局部的感染,也可能是全身的感染(即SIRS);炎症也可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的炎症。(见图1)
炎症也分为特异性炎症和非特异性炎症,SIRS是非特异炎症反应过度,CARS是特异性炎症反应不足,MARS是非特异炎症反应过度和特异性免疫不足。
儿科感染证据与炎症指标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CRP/PCT、细菌培养(致病菌/定植/正常菌群)和微生物基因诊断,儿科粘膜系统“炎症”为主的临床疾病有儿童哮喘、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过敏咳嗽、婴儿食物过敏性肠病等。
儿科感染/炎症互为因果的疾病有婴幼儿ALI/ARDS、婴幼儿重症肺炎、Severe sepsis、Virus syndrome、重症小儿传染病:(包括:暴发性流脑、中毒性菌痢、重症EV71感染和重症感染相关性疾病)。感染具有“普遍性”,没有一项生理指标与正常微生物群无关;感染具有“生态性”,是微生物与宿主对抗与适应的过程,是进化的动力;感染也具有“动态性”,非线性变化、混沌、不确定性,是生理与病理过程的相互重叠。同样,感染性炎症亦具有普遍性、生态性和动态性。
重新思考抗生素应用原则:目前临床普遍存在抗生素过度应用和抗感染不足并存现象,尽管公布了抗生素应用指南,但重症病人抗生素“大包围”;门诊中抗生素过度应用仍未根本改变。这种指南与实际情况“两张皮”现象的原因之一仍是对感染认识的简单化。我们应该从人类机体是微生物群和人体细胞功能的超生命体(superorganism);人类与微生物共生/共栖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感染原与宿主炎症免疫反应既独立又相互关联概念出发,对复杂性重症、慢性、机会性感染病人,实践最优化的微生态平衡/免疫平衡调节的治疗原则。过分依据体外药敏和药代动力学“针对性抗微生物”应用原则值得重新思考。而主动的抗生素轮替(rotation)和混合(mixing)应用策略正在探索中。
总之,微生物变异、耐药、多发病机制以及诊断的不确定性和死亡原因的复杂化,使感染的相关性问题面临巨大挑战。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