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尔黑变病中西医结合调治与调养
- 获得性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症
- 脑源性晕厥紧急处置
- 腹部冰冷治验(杨光福医案-原创...
- 以治未病理论探讨中西医结合调治...
- 清明祭(作者:杨光福)
- 以治未病理论探讨中西医结合诊断...
- 艾司唑仑致失眠1例(杨光福-原...
- 心绞痛紧急救治(杨光福-转编)
- 高尿酸血症(痛风)饮食宜忌(杨...
- 中风先兆紧急处置(杨光福-原创...
- 慢性腹泻治验(杨光福-原创)
- 三峡游感(杨光福-原创)
- 儿童遗尿病(杨光福-编著)
- 颈原性眩晕紧急救治(杨光福原创...
- 便通灵治验习惯性便秘(杨光福医...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紧急处置(杨光...
- 脑源性晕厥紧急处置(杨光福-原...
- 五倍膏脐疗治验多汗症(杨光福医...
- 卖火柴的小男孩(杨光福-原创)
- 后循环缺血的紧急处置(杨光福-...
- 金樱膏治验夜间多尿病(杨光福医...
- 脑梗死后二便失禁治验(杨光福-...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切勿脱水(杨光...
- 颈性眩晕病勿降压(杨光福-原创...
- 脑源性晕厥中西医结合诊断与辨证...
- 重阳有感(作者杨光福)
- 伟大的母爱(作者:杨光福)
- 以治未病理论探讨中老年中风未病...
- 切勿忽视药物副作用(杨光福-原...
- 银屑病(白?)治验(杨光福医案...
- 眩晕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与调养(...
- 献言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杨光福...
- 让座(作者杨光福)
- 赴革命老区?唐县义诊有感(原创...
- 市民需要这样的市长(撰稿: 杨...
- 遗尿病中西医结合调治(转载)
- 儿童遗尿病治验(杨光福医案-原...
- 正确使用马钱子的剂量与剂型(杨...
- 赤小豆治水肿1例(杨光福-原创...
- 硝酸异山梨醇酯舌下含化致低血压...
- 胰岛素与阿司匹林同用致低血糖昏...
- 醒脑再造胶囊致药物性皮疹1例(...
- 饥饿性酮症简易治疗方法(杨光福...
- 饥饿性酮症简易处理(杨光福-原...
- 阿奇霉素片致严重腹泻1例(杨光...
- 芒硝过敏1例(杨光福-原创)
- 临床应严格掌握附子的用量(杨光...
- 原发性脑鸣诊断与辩证分型治疗(...
- 长短效降压药结合调血压效果好(...
- 家族性黑斑息肉综合症8例
- 漫话更年期“心病”-转载
-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治验(杨光福医...
- 化瘀除湿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颅骨...
- 顽固性呃逆治验(杨光福医案-原...
- 郁热证-治验(杨光福医案-原创...
- 享受幸福生活 积极预防脑血管病
- 顽固性呃逆-治验(杨光福医案-...
- 郁热汗证-治验(杨光福医案-原...
- 化瘀除湿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颅骨...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海马炎1例
- 脑出血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与进展
- 药物性皮疹2例-(杨光福医案-...
- 脑梗死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
- 冠心病心律失常型治验 (杨光...
- 常服复方甘草片成瘾1例-(杨光...
- 急性脑出血个体化分型脱水治疗(...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脑疝个体化分...
- 中医药外治法防治眩晕症
- 心源性卒中 (转)
- 从循证医学角度评析缺血性卒中急...
- 甲状腺机能亢进误诊神经症1例(...
- 平阳除湿法治验中经络型出血性中...
- 银?病治验(杨光福医案-原创)
- 黎明胸痹治验(杨光福医案-原创...
- 药物性(替米沙坦)肌痛1例-(...
- 河北大学教授 河北省首届名中医...
- 杨光福简介2
- 慢性腹泻治验(杨光福医案-原创...
- 应重视药物性(辛伐它汀)肝损害...
- 脑梗死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
- 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治验(杨...
- 切要重视无痛性心肌梗死-杨光福...
- 服复方氨酚那敏颗粒成瘾1例-杨...
- 常服去痛片成瘾1例-杨光福(原...
- 追忆我的老校长(原创)
- 中西医结合分期分时段分型辨证治...
- 脑萎缩调养与调治(转载)
- 防甲流中药方
- 糖尿病患者健康食谱
- 糖尿病根在饮食结构不合理
- 五架马车-防治糖尿病
- 糖尿病的饮食-转
- 缓解夜间心绞痛,服药时间很重要...
- 要时刻想到药物的副作用(杨光福...
- 缺血性中风病中经证-治验(杨光...
- 出血性中风中经络-治验(杨光福...
- 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证-治验(杨光...
- 右输尿管结石-治验(杨光福医案...
- 顽固性呕吐-治验(杨光福医案-...
- 眩晕诊断及分型辨证治疗(原创)
- 脑出血诊断及中西医结合分期分时...
- 中西医结合分期分时段分型辨证治...
- 磨牙症调治(杨光福-转编) ...
- 中风病-失语之康复训练及护理
- 缺血性中风病-失语治验
- 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为什么出现偏...
- 动脉瘤性蛛出血介入栓塞术后脑梗...
-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分型辨证...
- 皮肤瘙痒症辨治
- 血脂异常诊断及中西医结合个体化...
- 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中医...
- 治未病(亚健康)6 功法(原创...
- 预防中风病 向您推荐治未病(亚...
- 以治未病理论探讨中西医结合调治心脏神经症(杨光福-编撰)
- 作者:杨光福|发布时间:2013-06-21|浏览量:633次
1 概念
心脏神经症(又称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大多发生在中、青年(20~50岁)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多见于更年期妇女。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属于中医学治未病(亚健康)范畴。临床特征主要为心脏症状兼有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表现,如胸闷、心悸、心痛、头痛、头晕、失眠、多梦、易激动、神疲乏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求治心切等。本症预后良好,但症状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本文重点讨论心脏神经症以胸闷为主要症状的疾患。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杨光福
2 病因病机
高级情绪心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无法通过传统医学研究模式,比如生理、解剖、病理、生化,或者动物模型试验来验证与研究。心脏神经症是由于精神创伤、情绪激动、紧张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发生异常,心血管系统随之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自主神经张力异常的症状。即为心理压力在躯体上的投射与反应,加之支配中介环节的交感、副交感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调节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的大脑边缘系统及下丘脑部分重迭交叉融合在一起,神经递质(传送神经信号的小分子化学物质)基本相同,故强烈的情绪心理反应影响了自主神经中枢及其整合区,导致了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从而产生神经系统相应支配区域的不适症状。若为传入神经表现是感觉过敏、感觉异常,若为传出神经,则出现调节过度、调节无序、调节紊乱。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全身广泛分布,其功能失调即扩大化,产生全身各系统功能失调。本症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临床观察所见有心血管系统症状患者中,约1/10是心脏神经症,故需引起高度注意。
3 临床表现
心脏神经症主要表现为胸闷,心前区不适,喜嗳气,嗳气后自觉舒适,或前后胸紧贴感,憋闷气急等。呼吸困难以主观感觉呼吸不畅或空气不够,但呼吸节律正常,或需深呼吸或叹息性呼吸缓解症状。严重患者可有濒死感。多于精神创伤、情绪激动、紧张等因素之后发生,此为本症所具有的特征性表现。
或兼见心悸心慌,患者自觉心悸严重,往往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相符,容易受惊吓(轻微的声音、尤其是突发的声音会吓的心乱跳,甚至是手机铃声、冰箱启动声音、钟表的滴答声,听见别人吵架、生病、出事故,自己会发抖);但是24h心电检测或心电监护却无明显心律失常,也可有各种类型的早搏,但劳力活动后减轻或消失,休息紧张时加重。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部分病人出现st段压低或水平性下移,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多在ii,iii,avf或v4-6导联出现,并经常发生变化,心得安试验阳性,部分病人运动试验阳性。
或兼见心前区疼痛,可数秒或持续数小时不等,疼痛与劳力活动无关,部位常不固定,且多在激动、紧张时发生,含服硝酸甘油疗效不明显。
或兼见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整天开心不起来、做啥不感兴趣、多年老朋友邻居也不想联系、喜欢一人清静、烦家里人多;整天感到害怕(害怕自己会晕倒、心脏病突发无法抢救、害怕去封闭的环境如超市、电梯间、饭店包房,甚至害怕一人独处上街病发无人抢救、害怕看紧张情节的电视剧、害怕吃药中毒等,甚至因为害怕药物副作用,把刚配完回家的药也丢弃);
或兼见低热、与情绪波动加重或减轻,自汗、盗汗、心烦或烦躁不安、肢体麻木、两手震颤、血压忽高忽低等。
或兼见神疲乏力,四肢无力,常感一点力气也没有,懒于活动。
或兼见畏寒、手足冷、小腹冷疼,尿频、大便次数增多、阳痿早泄等。
或兼见轰热、心烦失眠、多梦、自汗、盗汗、手足心热、血压忽高忽低等。
或兼见失眠、夜里难以入眠、要么早醒,整夜多梦、梦见以前一些死去多年的故人,白天经常想与死亡有关事情,头晕、头痛,腰酸腿软等。
或兼见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吃啥都不香,或食欲亢进,吃啥都香甜,腹泻、便秘等。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 于心脏神经症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主要是排除性诊断,归纳性诊断,症状性诊断。排除性诊断,即排除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以免误诊造成严重性后果。如心悸心慌要排除甲亢,突发心悸要排除严重心律紊乱,甚至排除嗜铬细胞瘤,在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时候,要特别慎重。归纳性诊断,即寻找患者一些隐匿的、不良情绪的线索,挖掘导致不良情绪的社会心理事件,让患者了解与之因果关系。症状性诊断,即人的情绪心理反应难以确定成为一种心理疾病,所以定义是模糊疾病诊断。
传统医学观点认为,考虑心脏神经症一定要排除器质性病变,但确诊器质性心脏病,功能性疾患就不再考虑。新近观点认为两者可共病存在,即为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可能患有心脏神经症。
5 辨证调治
5.1 气郁心胸 主症为胸闷,心前区不适,喜嗳气,嗳气后自觉舒适,或前后胸紧贴感,憋闷气急等。呼吸困难以主观感觉呼吸不畅或空气不够,但呼吸节律正常,或需深呼吸或叹息性呼吸缓解症状。严重患者可有濒死感。多于精神创伤、情绪激动、紧张等因素之后发生。舌淡红苔薄白,脉眩。治则:理气舒肝,解郁宽胸。拟方:佛缘舒肝汤加减。
5.2 气郁化火 主症同气郁心胸,或兼见低热、心烦或烦躁不安、自汗、盗汗、肢体麻木、两手震颤、血压忽高忽低等。舌红苔薄白,脉眩数。治则:降火舒肝,解郁宽胸。拟方:丹栀舒肝汤加减。
5.3 气郁心乱 主症同气郁心胸,或兼见心悸心慌,患者自觉心悸严重,往往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相符,容易受惊吓(轻微的声音、尤其是突发的声音会吓的心乱跳,甚至是手机铃声、冰箱启动声音、钟表的滴答声,听见别人吵架、生病、出事故,自己会发抖);但是24h心电检测或心电监护却无明显心律失常,也可有各种类型的早搏,但劳力活动后减轻或消失,休息紧张时加重。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部分病人出现st段压低或水平性下移,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多在ii,iii,avf或v4-6导联出现,并经常发生变化,心得安试验阳性,部分病人运动试验阳性。舌淡红苔薄白,脉数、迟、结、代。治则:稳心舒肝,解郁宽胸。拟方:参松舒肝汤加减。
5.4 气郁心脉 主症同气郁心胸,或兼见心前区疼痛,可数秒或持续数小时不等,疼痛与劳力活动无关,部位常不固定,且多在激动、紧张时发生,含服硝酸甘油疗效不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眩硬。治则:活血舒肝,解郁宽胸。拟方:丹红舒肝汤加减。
5.5 气郁神滞 主症同气郁心胸,或兼见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整天开心不起来、做啥不感兴趣、多年老朋友邻居也不想联系、喜欢一人清静、烦家里人多;整天感到害怕(害怕自己会晕倒、心脏病突发无法抢救、害怕去封闭的环境如超市、电梯间、饭店包房,甚至害怕一人独处上街病发无人抢救、害怕看紧张情节的电视剧、害怕吃药中毒等,甚至因为害怕药物副作用,把刚配完回家的药也丢弃);舌淡红苔薄白,脉眩紧。治则:醒脑舒肝,解郁宽胸。拟方:百金舒肝汤加减。
5.6 气郁神亢 主症同气郁心胸,或兼见失眠、夜里难以入眠、要么早醒,整夜多梦、梦见以前一些死去多年的故人,白天经常想与死亡有关事情,头晕、头痛,腰酸腿软等。 舌淡红苔薄白,脉眩数。治则:安神舒肝,解郁宽胸。拟方:远菖舒肝汤加减。
5.7 气郁脾虚 主症同气郁心胸,或兼见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吃啥都不香,或食欲亢进,吃啥都香甜,腹泻、便秘。神疲乏力,常感一点力气也没有,懒于活动。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治则:益气舒肝,解郁宽胸。拟方:参芪舒肝汤加减。
5.8气郁肾虚 气郁阳虚证 主症同气郁心胸,或兼见畏寒、手足冷、小腹冷疼,尿频、大便次数增多、阳痿早泄等。舌淡红苔薄白,脉迟弱。治则:温肾舒肝,解郁宽胸。拟方:附桂舒肝汤加减。气虚阳亢证 主症同气郁心胸,或兼见轰热、自汗、盗汗、心烦或烦躁不安、手足心热、血压忽高忽低等。舌红苔薄白,脉眩数。治则:益阴舒肝,解郁潜阳。拟方:知柏舒肝汤加减。
6 饮食调治
6.1 取熟燕麦粉100克,橘皮末10克,制成麦糊,加蜂蜜调服,分次服用。可治胃肠神经官能症。
6.2 新鲜或干的莴苣叶浸泡的汁液,每天晚上饮1~2汤匙,或食用新鲜莴苣,对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律紊乱和失眠患者,有显著疗效。
6.3 葵花子30克。葵花子壳嚼服。对失眠,安定情绪,防止老化,预防疾病都有好处。
6.4猪腰500克,山药30克,当归10克,党参20克,油、盐、酱、醋、葱、姜各透量。将猪腰对半剖开,取去网膜及导管,洗净。加入山药等三味中药清炖至熟。将猪腰取出晾凉,切成腰花装盘,浇上各调料即成。分次食用,补益气血。用于气血不足、疲倦乏力、身体不适的患者。
6.5 用猪心1个,洗净,加红枣10个炖服,吃肉饮汤。治多梦失眠。
6.6 乳鸽1只,黄酒、白糖、鼓油、食油各适量,红枣7枚,冬菇5朵,鲜姜2片,大米150克。将鸽洗净切片,用黄酒、糖、鼓油、食油调汁腌渍。枣去核,冬菇泡软切丝,姜切片,同倒入鸽肉碗中,拌匀。街蒸米饭水开时,将鸽肉、红枣摊于饭上,盖严,用文火焖至熟。宜晚餐用,主治体弱神经官能症、病后虚损症。
6.7 鸡肉300克,切成块状,猴菇蘑100克,洗净切片,共煮汤,调入调料食用,连服数天。鸡肉含蛋白质丰富,味道鲜美,易为人吸收。猴菇蘑含有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以及多肽、多糖和脂肪族的酰胺物质,可治神经官能症。身体虚弱,特别是伴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食用更佳。
6.8 枣子7枚,枸杞子20克,和鸡蛋2个同煮,蛋熟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连续服用健脑益智,适 心脏神经官能症用于失眠、健忘者食用。
6.9 桂圆、莲子、五味子、核桃等对脑力衰退、健忘、烦躁等症状都有一定疗效。
7 自我调治
7.1 要正确认识该病。患者有必要对自己的疾病原因、性质及表现形式有一大概的认识,以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培养乐观开朗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务人员对患者要关心和同情,但要恰如其分,否则会给患者造成“病情严重”,甚至于“死到临头”的错觉。恰如其分的坚定和理解态度,对消除病人疑病心理和稳定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7.2 不要因为“心脏病”而卧床休息,如不伴有其他疾病,还是不休息为好。工作若不是强体力劳动,可以坚持正常的工作和劳动。对缺少体力活动的病人,还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以便增强体质,改善大脑的神经功能,同时也可以调整支配心血管系统的神经功能。卧或坐的生活不利于精神和心脏生理变化的康复。
7.3 正确对待自己,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学习,使之有规律。正确地去面对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婚姻等问题,提高抵御各种精神刺激的能力。只有这样,精神和躯体才能在平静而有规律的生活中,不至于过分疲劳、焦虑和紧张,心脏受益自然可想而知了。
8 对症调治
8.1 过度换气患者可辅导其采用腹式呼吸松弛疗法;
8.2 焦虑症状较明显患者可选用各种安定类制剂,适当使用抗焦虑药。患者有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可辅以抗焦虑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多虑平、百优解等;必要时给予抗抑郁剂,如黛力新,以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
8.3 失眠患者酌情使用咪达唑仑或佐匹克隆;绝经期妇女可以短阶段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8.4 对有心率加快或高动力循环状态症状者,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10~20mg,每日3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口服,以调整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9 预防调治
消除诱因,如忧虑,紧张,烦恼;纠正失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环境嘈杂不良因素的影响,一旦患了心脏神经症,不必过于紧张,更不需卧床休息,可采取下列措施:
9.1 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打太极拳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9.2 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尽量做到劳逸结合;
9.3 避免过度紧张,不宜从事持续时间过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
9.4 修炼治未病(亚健康)功法[]。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