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上火刮痧,着凉拔罐”时髦...
- 过度劳累可能诱发癌变
- 防治小儿手足口病,中医有妙方
- 走进临床 ENTER THE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建奇功 沙特阿...
- 中医针灸令沙特高位截瘫青年重新...
- 小儿中暑预防与治疗
- 宝宝夜间哭闹,爸爸妈妈烦恼
- 小儿特应性皮炎,中医调治有妙方
- 防治小儿口腔溃疡有妙方
- 传统中医有妙招,轻轻松松防近视
- 飞针绝技,享誉南非
- 长夏养生,重在祛“湿”
- 更年期不适试试音乐疗法
- 腹针疗法可治疑难病
- 千金难买春来泄。中医推荐吃、喝...
- 针灸治疗黄褐斑
- 头痛未必用天麻
- 春季慎防“肝火”
- 中医教您如何“防心火”
- 中医针灸走进亚运,深深折服韩国...
- 香港民众北上中医院大增 内地传...
- 如何调治老年人的睡眠障碍
- 艾灸疗法为老年人保暖护阳
- 享受火锅该如何保护肠胃
- 小儿盗汗的治疗与预防
- 专家教您如何辨别宝宝的体质?
- 小儿疳积有妙方
- 探究“岭南陈氏针法”
- 长夏养生保健
- 刮痧,夏季祛暑湿正当时
- 湿热盛行,如何养生?
- 如何调养好“易感冒”的孩子
- 伏天幼儿“冬病夏治”
- 温泉浴与中医养生
- 秋日饮食:脾虚、咳嗽慎吃梨
- 八成疾病可在手掌上发现
- 流行的说法不一定对
- 胎毒的现代医学解释
- 春季应如何对宝宝进行饮食调养?
- 艾灸治疗小儿遗尿
- 夏季宝宝食欲不佳之中医妙招
- 中医特色疗法教你??体质因人而...
- 夏至刮痧,祛暑湿正当时
- 长夏养生重防“湿”
- 砭石疗法治失眠
- 社会流行的养生说法不一定对
- 药膳调理重获秋冬黄金睡眠
- 中医五音疗法
- 治关节病可用“雪茄”灸
- 凉茶应该热着喝
- 阳虚体质人群不适宜多吃香蕉
- 乍暖还寒 别让脚着凉
- 5种中药材让秀发“回春”
- “隔空打穴”治乳腺疾病
- 应对宝宝冬季上火
- 作者:陈秀华|发布时间:2010-06-22|浏览量:2464次
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陈秀华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资料整理:李健敏
冬季到来,小宝宝的身体健康受到严峻的考验。由于小宝宝的脏腑结构及功能发育未成熟,处于“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状态,在冬季干燥寒冷的气候里,小宝宝们不仅容易皮肤干燥,感冒发烧,还会因为饮食温热,运动减少,以及暖气、厚衣暖被的陪伴,出现口舌升疮、口臭、眼屎多、便秘、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上火”症状。宝宝“上火”令不少父母手足无措。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陈秀华
冬季之“火”从何而来呢?
民以食为天,宝宝更是如此。宝宝“上火”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消化不良,积食生火,因此帮宝宝去“火”首先要从饮食着手。父母的喂养不当是引起宝宝“上火”的首要原因。0-1岁的宝宝通常以母乳或者奶制品为主食,一方面母亲“上火”可以通过乳汁把“火”传给宝宝,另一方面奶粉或婴儿米粉之类的母乳代替品中动物蛋白质的含量很高,在宝宝胃肠功能发育未成熟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营养积聚而化火。1岁以后,宝宝的食物种类逐渐丰富,而冬日里的食物偏向于温热,如果父母让宝宝过多摄入温热之品,亦会引起“上火”。
为了避免宝宝饮食上火,家长就要注意避免宝宝进食以下食物:
1.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大葱、胡椒等容易助长火热,导致宝宝发热、急躁、哭闹不安。
2.香脆油炸之品:薯片、炸鸡虽为宝宝的最爱,但热量较高,易生热化火,出现口疮、咽喉肿痛、眼屎多等。
3.肥甘厚腻之品:羊肉、狗肉、海胆等虽为冬季御寒佳品,但过于滋腻,不易消化,多吃易阻滞气机,郁积生热化火,使宝宝食欲不振、便秘、口臭。
4.补益之品:人参、乌龟、甲鱼、老火汤等,不少家长认为是冬季应多给宝宝进食补品,事实上这些补品易导致内热丛生,出现流鼻血、口舌生疮的症状。
另外,建议哺乳期的母亲在冬季少吃火锅、以及上述温热助阳之品,以免助长火热。如果是消化不良的宝宝,建议家长喂食乳制品时,应尽量稀释且采取少食多餐的喂养方法。冬季让宝宝多吃苹果、香蕉以及其他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水果也可帮助宝宝消化,预防“上火”。宝宝“上火”的时候,给宝宝多喝白开水很重要,另外也可尝试用甘草、菊花、金银花等植物熬水喝,若能配合山楂、麦芽、薏仁等健脾开胃之品效果更加。
母亲除了要关注宝宝的饮食之外,合理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在冬季,大多数家长因为怕孩子着凉,不管气温的变化,硬是把宝宝裹成了个小粽子,其实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因为给宝宝穿得过多,既不利于宝宝活动,也让宝宝闷得浑身大汗,不仅使“津液外泻”,也容易燥热生“火”。所以,只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即可。在冬季这个流感高发的季节里,父母应让宝宝减少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带宝宝到公共场所以及人流密集的地方,以免感受外邪。
古语有云:“若要小儿安,常保三分饥与寒”,足见其丰富的科学道理和内涵。
除此之外,情绪波动以及劳累过度亦会引动“内火”。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皆可致病。”因此,父母要适度的给予宝宝抚摩和夸奖,对于淘气的宝宝也不能大声责骂,让宝宝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保证宝宝睡眠充足也非常重要,儿童睡眠时间稍长,一般为10个小时左右。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宝宝各方面机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修复和调整。因此对于那些过分好动、不喜欢睡觉的小宝宝们,家长就要多费心了。
宝宝“上火”应如何调理?
火有分“实火”和“虚火”之分:一方面,宝宝们抵抗力低下,虽然生命力旺盛,生长发育迅速,但容易受外邪干扰而发为“实火”;另一方面,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护理不当,则机体阴阳之气失衡;阴虚阳亢而引动“虚火”。若火邪侵袭到五脏六腑,则会产生相应脏腑的疾病。
家长可以根据宝宝不同的体质和 “上火”的不同症状和表现,给予适当的食疗或药膳处方,加以调养。
阴虚质表现:
这类型的宝宝易受惊吓,往往心烦,易哭闹,口舌生疮,睡眠不安,低热,盗汗。宝宝易生“心火”(虚火)。
处方:
取莲子心5克,灯芯草5克,枸杞子5克,麦冬5克,冰糖少许加水煮泡5分钟,温服其汁。
功效:滋阴液,清心火,除烦躁。
气虚质表现:
这类型的宝宝容易感冒咳嗽,常表现为久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无精打采、疲倦乏力等,易患小儿肺炎、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宝宝易生“肺火”(虚火)。
处方:
取雪梨一个,银耳5克,加冰糖少许炖服之;或麦冬、生地、玄参各5克,罗汉果半个,加冰糖少许,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火润肺。
湿热质表现:
这类型的宝宝爱发脾气,烦躁易怒,眼睛容易干涩或满部血丝,口臭,口苦、大便秘结等。宝宝易生“肝火”(实火)。
处方:
取菊花、绿豆各5克泡茶,长期饮之。
功效:清肝火,畅情志。
痰湿质表现:
这类型的宝宝常常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易得小儿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等疾病。宝宝易生“胃火”(实火)。
处方:
取生苡仁、茯苓、淮山药、陈皮5克,粳米10克煮粥食用.
功效:健脾,养胃,祛湿。
阳虚质表现:
这类型的宝宝发育迟缓、毛发不荣、肢冷恶寒、面色苍白、大便溏烂,小便清长,舌质红,舌苔白。宝宝易生“肾火”(虚火)。
处方:
取龙眼肉5克,山萸肉(枣皮)5克,加水煮30分钟,饮汁。
功效:补肾温阳。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