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上火刮痧,着凉拔罐”时髦...
- 过度劳累可能诱发癌变
- 防治小儿手足口病,中医有妙方
- 走进临床 ENTER THE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建奇功 沙特阿...
- 中医针灸令沙特高位截瘫青年重新...
- 小儿中暑预防与治疗
- 宝宝夜间哭闹,爸爸妈妈烦恼
- 小儿特应性皮炎,中医调治有妙方
- 防治小儿口腔溃疡有妙方
- 传统中医有妙招,轻轻松松防近视
- 飞针绝技,享誉南非
- 长夏养生,重在祛“湿”
- 更年期不适试试音乐疗法
- 腹针疗法可治疑难病
- 千金难买春来泄。中医推荐吃、喝...
- 针灸治疗黄褐斑
- 头痛未必用天麻
- 中医教您如何“防心火”
- 中医针灸走进亚运,深深折服韩国...
- 香港民众北上中医院大增 内地传...
- 如何调治老年人的睡眠障碍
- 艾灸疗法为老年人保暖护阳
- 享受火锅该如何保护肠胃
- 小儿盗汗的治疗与预防
- 专家教您如何辨别宝宝的体质?
- 小儿疳积有妙方
- 探究“岭南陈氏针法”
- 长夏养生保健
- 刮痧,夏季祛暑湿正当时
- 湿热盛行,如何养生?
- 如何调养好“易感冒”的孩子
- 伏天幼儿“冬病夏治”
- 温泉浴与中医养生
- 秋日饮食:脾虚、咳嗽慎吃梨
- 八成疾病可在手掌上发现
- 流行的说法不一定对
- 胎毒的现代医学解释
- 春季应如何对宝宝进行饮食调养?
- 应对宝宝冬季上火
- 艾灸治疗小儿遗尿
- 夏季宝宝食欲不佳之中医妙招
- 中医特色疗法教你??体质因人而...
- 夏至刮痧,祛暑湿正当时
- 长夏养生重防“湿”
- 砭石疗法治失眠
- 社会流行的养生说法不一定对
- 药膳调理重获秋冬黄金睡眠
- 中医五音疗法
- 治关节病可用“雪茄”灸
- 凉茶应该热着喝
- 阳虚体质人群不适宜多吃香蕉
- 乍暖还寒 别让脚着凉
- 5种中药材让秀发“回春”
- “隔空打穴”治乳腺疾病
- 春季慎防“肝火”
- 作者:陈秀华|发布时间:2011-04-01|浏览量:1528次
春季慎防“肝火”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春主木,应肝脏,主色为青色,主东方,味酸,肝在五脏中为将军之官,主决断,主升发、疏泄,其应在胁,开窍于目。阳春三月正是人体调养身体五脏大好良机,而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肝脏是生命之源,呵护好肝脏能带来一年的健康,倘若不注重肝脏的调护,情志不畅,则容易在生机盎然的春季引发“肝火”。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陈秀华
何谓“肝火”?
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肝火就是其中一种。
陈教授认为,肝火就是肝的阳气亢盛表现出来的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一般情况下,肝火旺的人会有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易怒等症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情况下,如果肝火旺会对致身体上部有热,或火性上炎的特点,表现为头痛头晕、眼干、面目红赤、易暴怒、口干舌燥、口苦口臭、舌苔黄厚腻等。 更甚者会晕厥、呕血等;
2、肝火旺可导致女性月经失调。肝藏血,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火旺而引起妇女月经紊乱,表现为经血量过少,月经提前或延后,甚至闭经,经前失眠。对于怀孕后的妇女,可表现为妊娠恶阻。妇女孕后肝火旺,肝火挟冲脉之火上冲所致,其症状有口吐苦水,严重挑食,食欲不振,口苦头晕等。
3、肝火旺会导致失眠。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恼怒伤肝、思虑过度等引起。肝藏魂,肝火旺则魂不守舍,夜卧不宁,易惊。
4、此外,肝火内炽,气血壅滞肝部则出现灼热疼痛;热盛耗津,可见便秘尿黄;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热移胆,循经上冲,则耳鸣如潮。
引发“肝火”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中医认为,七情可致病,大怒伤肝。怒为肝之志,怒则气上,大怒可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而致两胁胀痛,胸闷,善叹息,或情绪急躁。肝气横逆,克犯脾胃,胃失和降则致呃逆、呕吐;脾气不升则见腹胀泄泻。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故致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甚至气血蒙蔽清窍,而突然昏厥,血随气妄行,则见呕血。
劳逸失度也可引发“肝火”。晚上11点至凌晨1点(子时),为肝经所主的时间,大多数现代人由于工作繁忙,或娱乐应酬等原因,在该时间没有入眠,导致肝气不得疏泄,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从而出现一系列“肝火”的症状。
另外,老年人久病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以可引发“肝火”。
如何养肝防火?
春季养肝首先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肝气郁滞。人的情绪是跟肝脏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不论是出于养生的目的还是出于其他,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不要大喜大悲。这样有利于肝气顺调,不仅心情舒畅了,也保持了身体的平衡与健康。懂得爱护自己的女性朋友知道,保持健康与青春活力,都要学会调理情绪、缓解压力。压力较大时可以到大自然去放松,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郁结就容易得到疏解,或者找谈得来的朋友去倾诉、玩乐、休闲,抒发郁结的情绪。
春季养肝在饮食方面也大有讲究。中医上认为,春天时肝气较旺,所以酸味的食物有增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而肝旺会损伤脾脏的功能,因此,春天要少吃一些酸性的食物;而甘味、甜味的食物可以滋补脾脏,可以多吃一些大枣、山药等补脾食物,补充气血、解除肌肉的紧张。所以,在春季应该多甜少酸,以利于壮肝益脾。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套养肝功法,不管是居家女性还是上班族,都可以在家和工作的间歇练一练,试一试,保护自己的肝脏,疏通肝经,让各种负面情绪都可以顺利地疏泄出去,预防“肝火”。
一 、运动养肝法
【治则】疏肝理气、利胆养肝
【适应症】肝郁气滞、肝胆郁热型的抑郁、焦虑、失眠,胸胁胀闷,慢性乙肝,带状疱疹,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病症。
【操作】
1、伸腰。两臂上举,扩胸,缓而长的深呼吸。
2、两手交叉平举于顶,伸臂翻掌,按掌转腰,两臂伸直,同时身体缓缓向右及向左转动。
3、两手相握,屈肘置于胸前,用力向左右方向拉,做3~5次;随后向外翻5~6次。
做这套动作的过程中,用力时吸气;放松时呼气,争取做到呼吸均匀。这一套动作下来,时间不超过5分钟,却可以很好地行气血,益肝脏,通经络。
【方义】肝性喜条达,最怕抑郁, 所以在运动上也不妨投其所好,做此伸展性的运动,不仅可以拉开韧带,还可以养肝养性。人体的肝胆经行于胸胁及身体两侧,故扩胸及舒缓而深长的呼吸能疏肝理气,疏肝理气是调肝养肝的第一要法。
二、饮食养肝法
养肝除了运动之外,还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即多吃点甜味的东西。肝火旺盛的人群不妨在办公室里放上一瓶甜枣,每天吃几颗,不仅可以解馋,滋养肝脏,帮助脾胃消化,还能保持心境的平和,心情的愉快呢!当然,也不能因为喜欢而吃过度,凡事有个度,正如《遵生八笺》说的:“增酸养肝,勿令极饱,勿令壅塞”。养生和养性一样,必须适可而止,不能走极端!
1、养肝茶
1)决明子绿茶
【处方】决明子、绿茶各5g。
【泡服法】将5g决明子用小火炒至香气溢出时取出,候凉。将炒好的决明子、绿茶同放杯中,冲入沸水,浸泡3~5分钟后即可饮服。随饮随续水,直到味淡为止。
【功效】清热明目、平肝益睛、清热排毒、润肠通便。
【适应证】高血压、高脂血症、大便秘结、视物模糊等病症。
2)菊楂决明茶
【处方】洁净菊花10克、生山楂片10克、决明子5克、方糖25克,
【泡服法】将菊花、山楂片、决明子、方糖放入保温杯中,以开水冲泡、盖紧浸泡半小时,频频饮用,每日数次。
【功效】滋阴疏肝,平肝潜阳。
【适应证】更年期综合症的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患者,症见头晕、头痛者,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2、养肝汤
1)鸡骨草夏枯草煲猪横利
【处方】鸡骨草150克、夏枯草50克、蜜枣4个(中药店有售),猪横利2条,猪脊骨100克,猪展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蜜枣去核;鸡骨草夏枯草稍浸泡;猪横利去油脂;猪脊骨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便可。3-4人量。
【功效】清肝明目、舒肝散瘀、清热解毒。
【适应症】慢性肝炎 、肝脾肿大者调补肝脾。
2)黄芪红枣养肝汤
【处方】黄芪12克、红枣10枚。
【做法】黄芪、去核的红枣洗净,将其放入已加好适量水的砂锅水煎,待煮沸后再入少许白糖即可,汤枣同食为宜。
【功效】健脾养肝、补气养血,可提高免疫力。
【适应症】抵抗力低下及慢性肝病患者。
三、情志养肝法
【病因】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症候】多见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病症。
【治则】疏肝理气、调养情志
【处方】唱歌,戏剧,郊游,晨练,远足、与朋友倾诉等。
【方义】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五行归木,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即人体肝脏犹如春升之气,具有条顺、畅达、疏通的特性。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戏剧,经常吟唱或者放声高歌,或早晨到公园练练声,春暖花开之时,到野外走一走,公园里转一转,或者干脆安排一段时间远足郊游,均可以以情怡情、以情胜情、以情调情,将胸中的郁闷之气排出,使心情放松,肝气舒畅。
四、中医传统特色养肝法
1.针刺技术:
处方:期门、太冲、合谷、阳陵泉、肝俞、胆俞等穴舒肝利胆、理气解郁。根据五脏虚损之不同,辨证取穴;每次选2?3穴,交替使用。
2.刺血疗法:
选取肝俞、胆俞、膈俞等背俞穴运用直接点刺法,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迅速刺入穴位后立即出针,刺血后在上述穴位加拔玻璃火罐,以帮助血液排出及控制出血量。每次留罐5分钟,每次出血量控制在1-2ml。或者可以选取耳尖、耳背瘀络直接点此,让瘀血自行流出,血止为度。
3.推拿手法: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点、揉、推、拿、捏、拍、按、滚等一系列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相应的穴位或部位,刺激经络和输穴,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和腧穴的作用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促使人体气血流通,改善其病理环境。推拿治疗过程中,使接受治疗者心身彻底放松,有助于顺气开郁、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养肝慎防误区有哪些?
1、养肝中药别滥用
生活中有些朋友没有找对养肝的中药,或者误用错用,反而会误伤肝脏。例如,何首乌是一味滋阴养肝的中药,但分生首乌和制首乌两种:生首乌润肠通便效佳,但有一定的肝毒性,制首乌虽然经过炮制,但也不能大剂量应用,医生在临床上一般都谨慎使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治疗效果。如果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下使用,很容易造成对肝脏的损害。就有用何首乌泡水和煮粥养肝、却因为使用过量而造成肝损伤的例子。
因此,大家在选用养肝中药时,不能仅看中药的功效,就随意买药煎煮,最好还是在中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使用。
2、实火、虚火需辨清
中医所说的“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朋友们切勿见“火”就清,倘若误用清热解毒,易损伤人体正气。
实火多由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机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燥、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在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泻实败火、清热解毒的原则和方法。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舌淡苔薄。在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虚火是上火统分的一种。上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
综上所述,实火和虚火不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不同,而且治疗原则及具体治法也有所不同。如果不管上火是实是虚,而一律用同一方法清热败火,则有可能非但治病不成,反而加重病情。因此,上火时,首先分清实火还是虚火后,再决定治疗方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