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表明常服阿司匹林或弊大于利
- 肠道细菌组成对糖尿病有重要作用
- 可以不必说的如此严重
- 偏头痛与三个基因变异有关
- 学医的都是才子
- 立普妥专利到期
- 癫痫发生调控机制研究获新发现
- 步行速度快老年人死亡率较低
- 体力活动有助预防癌症
- 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可增加狼疮患...
- 男童脑容量过大或与自闭症有关
- 科学家发现癫痫发病新机制
- 高脂肪食物或能杀死有益细菌
- 无线通信影响男性生殖能力
- 一粒药丸,一个健康世界
- 饮酒增加乳腺癌风险
- 大脑回路可修复有助帕金森病等治...
- 甘精胰岛素不增加癌症风险
- 通过“饿死”脂肪来减肥
- 手机辐射与脑瘤发生无关
- 预防心血管疾病越早越好
- 透析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死亡...
- 胰腺癌易感基因研究获新进展
- 多喝罐头汤的危害??尿中双酚A...
- 科学家发现老鼠也有“同情心”
- 急诊不“急”急煞人,加强管理是...
- 手术与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效果相...
- 向癌宣战四十年 抗癌路仍漫漫
- 解读2011年美国老年高血压共...
- 清除血肿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 急诊医学发展与存在问题
- 韩国批准全球首个干细胞治疗药物
- “憋尿影响决策力”获2011搞...
- 气郁体质大雪节气养生
- 血型或影响中风几率
- 住院患者使用胰岛素降糖有害无益
- 解读2011年美国老年高血压共...
- 血型或影响中风几率
- 长时间用手机可能诱发癫痫
- 打手机超50分钟有损脑细胞
- 螺内酯应避免与磺胺联用以预防高...
- 血小板可促进癌症转移
- 抓住脑血管病治疗时机
- 降脂药何时吃效果好?
-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 关于我院建立和发展重症医学科(...
- 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一家系27例
- 多巴胺在维持觉醒中起重要作用:
- SAH后血管痉挛
- 脑梗塞中颈动脉斑块的彩超检查
- 卒中单元
- 作者:赵新民|发布时间:2011-11-08|浏览量:462次
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内 ,针对脑卒中病人的、具有诊疗规范和明确治疗目标的医疗综合体。它是可延伸到恢复期、后遗症期 ,针对卒中病人的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 ,其中包括社区医疗、家庭医疗以及各个收治机构。
卒中单元主要是以神经内科和NICU为依托,针对脑卒中患者制定规范和明确诊疗目标,由神经内科、急诊医学中心、神经介入治疗组、康复科、神经外科多学科专业人员讨论和护理的医疗综合体。卒中单元不是一种具体的疗法,而是针对卒中病人的科学管理系统,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以及多学科密切配合的综合性治疗。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急诊中心赵新民
急性期“卒中单元”的运作模式: 主要医疗目标是挽救脑损害、预防并发症、减少病死率、NICU治疗时间3-7天、联系转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
主要运作流程包括:
1、急诊医学中心护士:
1)接诊--通知神经科住院总医生;
2)开辟静脉通道,采取血标本;
3)生命体征监测;
4)严重意识障碍或呼吸、循环衰竭者:送入重症抢救室。
2、会诊神经科住院总医生:
1)采集病史;
2)生命体征及一般检查;
3)神经系统评估:确定是否为卒中;卒中发作时间(发病<6h的缺血性卒中可溶栓治疗);意识水平:根据Glasgow昏迷量表;卒中类型(出血或缺血);卒中定位(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卒中严重程度。
4)鉴别诊断
5)卒中急救常规治疗
6)卒中处理流程:出血性卒中: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缺血性卒中:进入卒中单元后的处理。
3、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的处理:
1)临床常规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2)24小时内(大部分在6小时内)完成病人的各项相关检查和监护包括:头颅CT/MRI、生命体征监测、血生化指标监测,并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3)危重症病人以及溶栓、颅内支架和栓塞术后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进行辅助呼吸支持、颅内压、心电、脑电、中心静脉压、血压监测以及血气分析、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4)生命体征平稳后,康复科神经康复组(言语康复、肢体康复)即介入患者康复治疗,心理医生并同时给予积极地心理治疗,营造病人主动接受治疗的医疗环境。
5)医护人员针对同一个病人,制定相应的医疗护理计划。
6)每周科主任带领医护人员对每一个病人进行讨论,检验上一周计划实施效果,制定下一步目标的计划。
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卒中单元主要体现康复性卒中单元的运作理念,目的是让患者最大可能地回归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预防为中心,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保护机体各项功能相对稳定,并且使其发挥应有的主动性和潜在能力,以达到理想的医疗效果目标。
卒中单元治脑血管病最佳方法
什么是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呢?按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只有4种治疗方法被认为是有效的,分别是卒中单元、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
什么是卒中单元卒???中单元并非是一种药物或一种技能,而是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其最大特点就是把过去那种单纯以药物为主体的治疗模式改为把药物治疗与肢体康复、心理康复、语言训练、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指导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整体的综合治疗模式。因此,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除了神经科医师和护士外,还需有一支接受过医学院校专科训练的、以功能康复治疗为主的医疗队伍。其中包括营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
建立卒中单元的最低条件有10项:
1、24小时内随时可以CT检查;
2、建立卒中治疗指南和操作程序;
3、在评价和治疗中神经内科、内科、神经放射和神经外科的密切合作;
4、特殊培训的护理队伍;
5、早期康复包括语言治疗、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
6、建立康复网络;
7、24小时内完成超声检查;
8、24小时内完成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9、实验室检查;
10、监测血压、血气、血糖、体温。
卒中单元使病死率下降卒中单元通过科学而规范的诊治操作流程,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和系统的监护设施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护理,有利于防治并发症,使之顺利度过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死亡原因大多是诊断和治疗不及时,造成脑组织进一步缺血缺氧、坏死。而卒中单元的应用却恰恰能保证卒中急诊救治路径的通畅,减少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窗。
2001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建立起国内第一个标准的综合卒中单元,从此启动了国内卒中单元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对2001年12月至2003年1月间住院的39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了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的早期疗效比较研究表明,卒中单元的住院时间比普通病房缩短1.03天,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
卒中单元作为20世纪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的重大进展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所有中风病人都能收治到卒中单元进行治疗。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