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造影术
-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
- 心肌劳损临床意义
- 健康一二一
- 中外专家高度评价中国医改阶段性...
- 中国失独家庭
- 维生素B12可防早老性痴呆
- 怎么能有效预防股骨头坏死
- 人死前一秒钟究竟会看到什么
- 老人突发中风要注意小心吃药
- 导致女性手脚冰凉的几种原因
- 抗癌食物
- 心脏康复
- 心血管病人的“降糖之路”
- 服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应检测血小板...
-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诊断指标要更严
- 在世界神外状元榜刻上“中国”二...
- 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
-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高血压日主题宣传
- 2012年中国精神卫生宣传主题...
- 我国老年精神卫生工作有关情况
- 我国老年卫生工作有关情况
- 中美两国卫生部领导联名发表创建...
- 大多数盲人经简单手术可重见光明
-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跨界医学
-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不足...
- 社会办医新政策
- 卫生部2012年10月10日新...
- 心血管病全程防控体系急需建立
- 防控心血管病应强化基层作用
- 9月全国疫情报告显示:狂犬病肺...
- 中国医学专家探索治疗心血管疾病...
- 全球女性吸烟者达2亿 专家指“...
- 医生吸烟率比较高 控烟会场寥寥...
- 警惕霍乱发病抬头
- 我国女性三成尿失禁 出于羞涩不...
- 血检可发现早期肺癌
- 帕金森病
- 崇尚道德是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核心
- 痴呆
- 全球结防17年救命2000万
- 甲状腺癌成北京增长最快恶性肿瘤
- 我国染艾者调查二
- 我国染艾者调查一
- 成年女性慢病防治形势不乐观
- 碘缺乏病防治三大认识误区待消除
- 中国女医师协会调查显示女医师健...
- 心脑血管临床用药状况
- 国外心力衰竭最新研究
- 国外血脂最新研究
- 冠心病国外最新研究(一)
- 心律失常问答
- 面对患者,我应该思考什么
- 有利于心脏健康的7个数字
- 猝死
- 冠脉支架术后相关问题
- 典型心绞痛临床特征
- 冠心病冠脉血运重建方式选择
- 高血压防治
- 烟酒与房颤
- 抽烟与寿命
- 养胃10大禁忌
- 嘴里“五味”暗示的疾病
- 老年高血压特征
- 人体各器官24小时工作表
- 外科手术心脏危险程度评估
- 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
- 房颤典型症状
- 经挠动脉造影特点
- 动态心电图
- 心脏彩超功能
- 冠脉介入手术过程示意图
- 房颤
- 冠心病防治
- 冠心病二级预防
- 心电图介绍
- 心脏搭桥术
- 冠脉造影的常见问题
-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
- 如何治疗心肌梗塞
- 高血压引起的冠心病是否需要放支...
- 冠心病的饮食调理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什么特点?
- 糖尿病患者如何早期知道患有冠心...
- 糖尿病患者如何防治冠心病?
- 冠心病的定义
- 胸痛的鉴别诊断
- 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
- 肺栓塞
- 冠心病的病因
-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 冠心病病人的运动
- 冠心病的预防、生活指导、支架介...
- 冠心病需做哪些检查?
- 心脏支架手术的注意事项
- 房颤
- 冠脉造影和冠脉支架术
- 冠心病宣教
- 冠心病患者日常保健
- 冠心病是老年病吗?
- 冠心病发病和季节的关系
- 心脏神经官能症
- 肺心病的诊治
- 冠状动脉痉挛概述
- 冠心病人是如何得到确定诊断的
- 冠状动脉放支架后要注意什么?
-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 冠心病临床症状
- 心脏病种类
- 我国高血压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 作者:王永军|发布时间:2012-10-20|浏览量:420次
来源:卫生部
一、我国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状况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从1959年的5.9%上升到2002年的18.8%,估计我国现有2亿高血压病人。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和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的最大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死亡已占我国总死亡构成的41%,每年200万人死亡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河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永军
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盐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过度精神紧张。我国现有超重2亿人,肥胖6千万人,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2克。我国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我国高血压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一)掌握流行状况。
我国先后于1959年、1979年、1991年和2002年分别进行四次全国大规模人群高血压调查,掌握了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持续增长态势,人群高血压防治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状况,为我国卫生政策和高血压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2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开展我国第五次全国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抽样调查。计划在全国31个省市抽样调查15岁以上居民50万人,目前调查已正式启动实施,计划于2015年完成。
(二)组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加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体系能力建设。
2004年,我部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建立了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2009年11月,中编办批准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目前该中心正在组建过程中,各地也依托省级心血管病防治办公室,通过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等工作,加强培训和现场指导,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心血管病的能力和水平。
(三)社区人群防治取得宝贵经验。
2005年起,在23个省(区、市)逐步开展全国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工作,旨在推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改善血压的控制状况,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目前项目已管理高血压患者57万,并取得明显成效,参与项目的患者干预管理满1年时,血压控制率达到60-70%。
2009年起,我国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为群众提供建立健康档案、高血压患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每年随访4次。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共管理高血压患者6612.6万人。
2011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北京试点开展了功能社区职业人群以高血压预防与控制为重点的心血管病健康管理服务,开发了多项针对职业人群高血压防治的适宜技术,以提高职业人群高血压规范管理水平。目前项目工作已经进入中期评估阶段。
(四)防治指南和技术规范获得推广应用。
我国于1999年制定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2005年和2010年两次对《指南》进行修订,依据《指南》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制订基层高血压防治手册和技术规范并对全国二三级医院医生进行培训,对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和社区防治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9年,我部组织制订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免费向10万名基层医生发放,并对其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基层医生防控高血压水平。自2005年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均编辑出版《中国心血管病年报》,跟踪国内外心血管病临床研究重大进展。2012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制订我国首部《血压测量指南》,为血压测量规范化提供指导。
(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知识水平和防治意识。
为加强高血压防治宣传,1998年卫生部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至今已有14年,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高血压防治宣传行动,逐渐创立起有利于高血压人群防治的社区支持性环境,提高了群众有关高血压防治的知识和意识。
三、今后高血压防控工作展望
(一)2012年5月,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35岁以上成人血压知晓率达到7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60%的目标。
(二)制订《规划》实施方案,通过开展基层高血压规范管理、重点地区减盐、推广维持体重适宜技术等工作,切实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
(三)继续加强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监测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通过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人群,加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管理,进行定期监测与随访,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