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造影术
-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
- 心肌劳损临床意义
- 健康一二一
- 中外专家高度评价中国医改阶段性...
- 中国失独家庭
- 维生素B12可防早老性痴呆
- 怎么能有效预防股骨头坏死
- 人死前一秒钟究竟会看到什么
- 老人突发中风要注意小心吃药
- 导致女性手脚冰凉的几种原因
- 抗癌食物
- 心脏康复
- 心血管病人的“降糖之路”
- 服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应检测血小板...
-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诊断指标要更严
- 在世界神外状元榜刻上“中国”二...
- 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
-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高血压日主题宣传
- 2012年中国精神卫生宣传主题...
- 我国老年精神卫生工作有关情况
- 我国高血压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 中美两国卫生部领导联名发表创建...
- 大多数盲人经简单手术可重见光明
-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跨界医学
-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不足...
- 社会办医新政策
- 卫生部2012年10月10日新...
- 心血管病全程防控体系急需建立
- 防控心血管病应强化基层作用
- 9月全国疫情报告显示:狂犬病肺...
- 中国医学专家探索治疗心血管疾病...
- 全球女性吸烟者达2亿 专家指“...
- 医生吸烟率比较高 控烟会场寥寥...
- 警惕霍乱发病抬头
- 我国女性三成尿失禁 出于羞涩不...
- 血检可发现早期肺癌
- 帕金森病
- 崇尚道德是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核心
- 痴呆
- 全球结防17年救命2000万
- 甲状腺癌成北京增长最快恶性肿瘤
- 我国染艾者调查二
- 我国染艾者调查一
- 成年女性慢病防治形势不乐观
- 碘缺乏病防治三大认识误区待消除
- 中国女医师协会调查显示女医师健...
- 心脑血管临床用药状况
- 国外心力衰竭最新研究
- 国外血脂最新研究
- 冠心病国外最新研究(一)
- 心律失常问答
- 面对患者,我应该思考什么
- 有利于心脏健康的7个数字
- 猝死
- 冠脉支架术后相关问题
- 典型心绞痛临床特征
- 冠心病冠脉血运重建方式选择
- 高血压防治
- 烟酒与房颤
- 抽烟与寿命
- 养胃10大禁忌
- 嘴里“五味”暗示的疾病
- 老年高血压特征
- 人体各器官24小时工作表
- 外科手术心脏危险程度评估
- 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
- 房颤典型症状
- 经挠动脉造影特点
- 动态心电图
- 心脏彩超功能
- 冠脉介入手术过程示意图
- 房颤
- 冠心病防治
- 冠心病二级预防
- 心电图介绍
- 心脏搭桥术
- 冠脉造影的常见问题
-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
- 如何治疗心肌梗塞
- 高血压引起的冠心病是否需要放支...
- 冠心病的饮食调理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什么特点?
- 糖尿病患者如何早期知道患有冠心...
- 糖尿病患者如何防治冠心病?
- 冠心病的定义
- 胸痛的鉴别诊断
- 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
- 肺栓塞
- 冠心病的病因
-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 冠心病病人的运动
- 冠心病的预防、生活指导、支架介...
- 冠心病需做哪些检查?
- 心脏支架手术的注意事项
- 房颤
- 冠脉造影和冠脉支架术
- 冠心病宣教
- 冠心病患者日常保健
- 冠心病是老年病吗?
- 冠心病发病和季节的关系
- 心脏神经官能症
- 肺心病的诊治
- 冠状动脉痉挛概述
- 冠心病人是如何得到确定诊断的
- 冠状动脉放支架后要注意什么?
-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 冠心病临床症状
- 心脏病种类
- 我国老年卫生工作有关情况
- 作者:王永军|发布时间:2012-10-20|浏览量:434次
来源:卫生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1.19亿,占总人口的8.9%。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上升,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对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形成较大压力。 河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永军
卫生部高度重视老年卫生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深化医改,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着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老年卫生服务能力。2009年至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91.8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29万个,乡镇卫生院3.73万,村卫生室66.29万个,设卫生室的村数占行政村数的比例达到了93.4%。采取一系列措施,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力度,鼓励基层机构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开展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逐步增强,提高了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二是巩固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提升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截至2011年底,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8.32亿,参合率达到97.5%,人均筹资水平从2005年的30元提高到246.2元,93.6%的县区市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0%以上,99%以上的县区市补偿封顶线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6倍且不低于5万元,98.7%的县区市开展了新农合门诊统筹,有效地减轻了农村老年居民的就医负担。
三是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预防控制,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自2009年,卫生部将老年人健康管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之一,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展疾病防控知识教育,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基础上,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1次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对发现已确诊的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化管理,对体检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截至2012年6月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为9712.2万人,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为6612.6万人,糖尿病规范管理人数为1813万人。
常见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造成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卫生部把慢性病防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组织实施了重大慢性病防控项目,加大了脑卒中筛查和干预、肿瘤早诊早治、慢性病综合防治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力度。组织实施了“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今年5月,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5个部委局联合印发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慢性病防控的目标和策略,把加强慢性病防治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控机制,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治专业体系,搭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平台,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治的能力和水平。慢性病防治规划的实施,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实现最大程度延长老年人独立、自主生活时间这一健康老龄化目标创造了条件。
四是大力发展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需求。近年来,卫生部制定颁布了《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修订完善了护理院和康复医院基本标准。积极发展护理院、老年病院、康复医院等面向老年患者的延续性医疗服务机构。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的医疗模式。
当前,我国老年卫生工作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人口基数大、高龄老年人多,慢性疾病患病率高,整体上带病生存时间长。我们面临着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医疗卫生需求与保障服务能力不相适应的严峻挑战。二是我国老年卫生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尚未形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老年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下一步,卫生部将根据深化医改“十二五”规划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做好新农合制度建设工作,巩固扩大参合率,不断提高筹资水平,到2015年,人均年补助标准提高到300元以上,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保障水平。二是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开展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调整医疗资源布局与结构,加强医院老年病科、临终关怀科建设,根据实际需要,设立老年病、临终关怀病房。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三是进一步发挥社区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作用,有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卫生项目,不断拓展老年卫生服务内容、范围和形式。做好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规范化控制管理;广泛开展老年疾病防治知识宣传,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是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要实现积极、健康的老龄化社会,需要从促进所有年龄阶段的良好健康和健康行为做起;需要从创造促进老年人健康和参与的社会环境做起。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老年卫生工作,为提高我国老年健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