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红亮主治医师
-
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老年病科
-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化疗不影响生存...
- 老年肾脏病科普知识
- 2011年NCCN老年肿瘤指南...
- 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共识...
-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
-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对策
- 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CKD)
- 正确认识老年高血压
- 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现代观点
- 维生素 D 能否预防老年人骨折...
- 阿尔茨海默病疫苗CAD106临...
- 老年患者抑郁症与心脑血管疾病
- 可以推迟脑退化症和其他痴呆症发...
- 多奈哌齐和美金刚联合治疗中-重...
-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病例分析
- 老年人须警惕间歇性跛行
- 世行指出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更突...
-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逼近1.2亿
- 我国老人超欧洲老人总和 面临未...
- 世界肾脏病日义诊活动
- KDIGO 2012指南提前发...
- 世界肾脏病日
- 饮食可使老年人的血压回到30年...
- 痛风或与高血压及利尿剂的使用有...
- 河南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74...
- 少量输血对部分老年患者安全
- 降压治疗确可延长预期寿命
- 老年抗栓:识别出血和血栓的灰色...
- 鱼油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并无益处
- 半数老年癌症患者存在未诊断的疾...
- 老年人药物不良事件多源于常用药...
- 老年高血压治疗新策略
- 衰老的根源
- 降压联合降脂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
- 老年高血压用药问题
- 关注:老年急性心衰治疗的常见问...
- 老年人房颤射频消融或药物治疗最...
- 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有效...
- 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
- 脂肪肝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
- 解读新版阿尔茨海默病指南
- 帕金森痴呆临床治疗进展
- 老年人跌倒常见但可预防
- 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
- 散步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 盘点未来六大抗衰老技术:返老还...
- 老年糖尿病伴晚期慢性肾病
- 单纯镜下血尿:要紧吗?
- 为什么止痛药对女性比对男性更有...
- 无症状性菌尿的监测与治疗
- 住院期间多走动促进恢复
- 我国老龄化省份增至26个 河南...
- 老年妇女中睡眠呼吸紊乱与认知功...
- 心脏病合并糖尿病的高龄患者仍宜...
- SSRI用于老年人的安全性可能...
- 药物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痴呆
- 美国发布10项冠脉疾病和高血压...
- FDA警告:5-ARIs类药物...
- 80岁以上老人骨折后功能恢复差...
- 我国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
- 24个字母读懂胸片
- 80岁以上老人骨折后功能恢复差
- 老年人血压及心脑事件具有季节性
- 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目标值...
- 新筛查方案使部分胸痛患者2小时...
- 利尿方案不同 心衰预后相似
- 中药在欧盟面临全面退市风险
-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避免大多数房颤...
- 慢性肾脏病的死亡风险高于糖尿病
- 方剂学趣味方歌
- 中药冲、任、督、带四脉用药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要素
- 轻度饮酒可预防老年痴呆
- 房颤增加中风患者痴呆风险
- 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纳入传统医学
- 防治老年痴呆的三个办法
- 防治老年痴呆的常见中药
- BNP预测老年非心源性危重症患...
- 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普遍不佳
- 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 预防老年人跌倒指导原则首次更新
- 中西医结合遭遇尴尬命运
- 作者:刘红亮|发布时间:2011-05-12|浏览量:757次
1 西医不搞中医了,中医也不搞西医了,中西医结合成为多余的“第六指”
4月30日,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江苏南通收了他的入门弟子方邦江。方邦江是上海龙华医院急诊科的主任。原本学习中医的他,后来改学西医,一直读到博士后,并成为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的委员。方邦江说,中医是上大学时学的,接受的是院校教育,这次是想补上拜师学中医这一课。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刘红亮
方邦江的经历,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中西医结合”概念始于1956年。当年,毛泽东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自此,我国医学界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潮流。朱良春是当时江苏省“西学中(西医学中医)”的授课老师,每个省有70?80人的西医离职参加两年一期的中医学习班。
回忆当时情景,朱良春感叹,“西学中”是不可想象的。20世纪以来,只有中医学习西医的,而没有西医学习中医的。由于政府对歧视中医、限制中医的错误做法进行了纠正,中医才走进了西医独占的医院,使其成为“综合医院”,同时全国成立多所中医医院,这为开展中西医结合奠定了基础。
在诊治同一位病人的过程中,中西医共同诊断、共同治疗,这是中西医结合的最初形式。朱良春说,毛泽东关于西医学习中医、整理与发掘中医的号召,变成了千万人参加的社会实践,越来越多的中医走进了西医医院大门,促进了中西医团结合作。
1980年,卫生部召开全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中西医结合开始作为与中医、西医并列的一支力量。”对此,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感到前所未有的担忧。他说,实际上,西医不搞中医了,中医也不搞西医了,中西医结合成为多余的“第六指”。
半个世纪以来,中医和西医在竞争的过程中,遭遇了一场“淘汰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院长陈凯先院士说,中西医结合的出发点本是“西学中”,即用西方现代医学的方法整理、挖掘中医药学这个宝库,然而,半个世纪后,西医反客为主,其强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执业(助理)医师241万人。其中,中医医生约28万人,中西医结合医生只有7万人。
2 “西学中”学到最后,还是偏向西医;“中学西”学到最后,连中医都不信了
吴咸中被誉为“中西医结合的擎旗人”。他曾经说,如果不是中西医结合,他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大夫。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治疗腹部疾病方面闻名海内外。让吴咸中露脸的灵丹妙药是《伤寒论》中的通里攻下法,通里攻下就是调整肠道蠕动,促进排泄。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中国在世界领先的五项医药学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等五项医学项目并列其中。
中医、西医属于不同的学术体系。像吴咸中这样将中医西医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中西医在实际结合的过程中,不是中医、西医两层皮,而是一边倒,“西学中”的学到最后,还是偏向西医;“中学西”的学到最后,连中医都不信了,甚至弃中学西。有人说,中西医结合,名为发扬中医,实则消灭中医。中西医结合一点,中医消灭一点;中西医完全结合,中医完全消灭。这话虽然偏激,但不无道理。
朱良春说,中医和西医可以互相了解,互相配合,甚至在将来创造出一个“结合医学”的体系,但决不能急功近利,更不应该从西医的标准出发,肢解、改造中医。如果中医被肢解、被改造了,中医不存在了,那中西医结合也就没有依托了,就会自然消失。在西医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医在中西医结合的名义下日渐式微,容易完全西化。
在一次晋升主任医师的答辩会上,国医大师颜德馨问一名中医师:“中医八纲是什么?”对方竟然答不出来。颜老说,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不少中医要靠化验单、听诊器看病,不是切脉和看舌苔,中医西化越来越严重。
“用一点中医,用一点西医,就是中西医结合吗?”陈凯先院士说,好多人片面地认为,中西医结合就是中医加西医、中药加西药,这只是一点皮毛。
浙江省康莱特集团董事长李大鹏院士说,中医需要说“现代话”。中医的说理始终停留在古代哲学层面上,从时代性来看存在着缺陷,中医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也就自然地借用西医理论来弥补自己说理上的不足。久而久之,西医的思维便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中医临床,中医思维便被逐渐淡化。
3 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三低”,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
江西崇仁中医院曾经爆出创收黑幕:有一名外地的车祸病人,入院24小时内竟被做了10次CT,因为医生有提成。医院把业务收入分解到各科室,医生工资实行“不保底、不封顶”。中医药本来属于“简、便、验、廉”,没有办法创收,但医院给医生下达任务,完不成就扣钱。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的结果显示,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目前,全国有3000多所中医院,没有一家是真正传统的中医院,多数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有的医院名为中医院,却没有几名中医医生;有的中医医生,一年多时间没开过一次中医处方;有的中医院住院病房,根本闻不到中药味。
由于中药经济效益差,不如西医西药和仪器化验收费多,因此,有的中医院甚至放弃了中医中药,大量引进西医医疗器械,实际上是“打中医的牌子,走着西医的路子”。
把中医院西化归结为“中西医结合”,可能有点简单化了。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科协主席李兰娟院士认为,中医院引进现代设备、提高诊断及抢救等综合服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手段现代化不等于就是“西化”,关键是要看内涵,中医药人员的思维模式不能西化,要根据病人情况和中医优势,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做到中西医结合。
朱良春曾患有急性胰腺炎,动手术治疗一周,生命垂危。他对医生说:“我要吃中药。”通过中药灌肠的方法,他转危为安。国医大师何任在50多岁时被查出患有多种肿瘤,吃了近40年的中药。何老说,他目前身体很健康。与认定中医能救命的国医大师相比,年轻中医往往对自己的中医水平信心不足,觉得还是用西医方法来得更快,而把中医技术扔在一边,走上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医院的根基是“中”,但现在都往“西”那边跑,搞中西医结合,其实是个收费机制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102所中医医院调查发现,现行国家公布的97项中医医疗项目价格,在计算出成本的54个项目中,有40项处于亏本状态,亏损项目近3/4。我国各级医院现行的收费标准中,共含有3966项服务项目,而中医仅占2.45%。中医不仅价格低,而且收费项目也少。如中医骨折复位收费标准只有1项,仅为80元,而西医创伤骨折手术收费有数十项,标准按不同类型医院从245元到1186元不等。在骨科,西医的收费标准多达210多项,细到一个小手指的肌腱手术,而中医却只有骨折和脱位两项。
李兰娟表示,由于收入太低,相当多的中医院不得不放弃中医特色和优势,大量开展收费较高的现代医学检查、治疗和手术,以补偿中医服务的亏损,这就不难理解中医院为何变身中西医结合医院了。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