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红亮主治医师
-
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老年病科
-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化疗不影响生存...
- 老年肾脏病科普知识
- 2011年NCCN老年肿瘤指南...
- 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共识...
-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
-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对策
- 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CKD)
- 正确认识老年高血压
- 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现代观点
- 维生素 D 能否预防老年人骨折...
- 阿尔茨海默病疫苗CAD106临...
- 老年患者抑郁症与心脑血管疾病
- 可以推迟脑退化症和其他痴呆症发...
- 多奈哌齐和美金刚联合治疗中-重...
-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病例分析
- 老年人须警惕间歇性跛行
- 世行指出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更突...
-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逼近1.2亿
- 我国老人超欧洲老人总和 面临未...
- 世界肾脏病日义诊活动
- KDIGO 2012指南提前发...
- 世界肾脏病日
- 饮食可使老年人的血压回到30年...
- 痛风或与高血压及利尿剂的使用有...
- 河南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74...
- 少量输血对部分老年患者安全
- 降压治疗确可延长预期寿命
- 老年抗栓:识别出血和血栓的灰色...
- 鱼油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并无益处
- 半数老年癌症患者存在未诊断的疾...
- 老年人药物不良事件多源于常用药...
- 老年高血压治疗新策略
- 衰老的根源
- 降压联合降脂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
- 老年高血压用药问题
- 关注:老年急性心衰治疗的常见问...
- 老年人房颤射频消融或药物治疗最...
- 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有效...
- 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
- 脂肪肝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
- 解读新版阿尔茨海默病指南
- 老年人跌倒常见但可预防
- 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
- 散步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 盘点未来六大抗衰老技术:返老还...
- 老年糖尿病伴晚期慢性肾病
- 单纯镜下血尿:要紧吗?
- 为什么止痛药对女性比对男性更有...
- 无症状性菌尿的监测与治疗
- 住院期间多走动促进恢复
- 我国老龄化省份增至26个 河南...
- 老年妇女中睡眠呼吸紊乱与认知功...
- 心脏病合并糖尿病的高龄患者仍宜...
- SSRI用于老年人的安全性可能...
- 药物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痴呆
- 美国发布10项冠脉疾病和高血压...
- FDA警告:5-ARIs类药物...
- 80岁以上老人骨折后功能恢复差...
- 我国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
- 24个字母读懂胸片
- 80岁以上老人骨折后功能恢复差
- 老年人血压及心脑事件具有季节性
- 中西医结合遭遇尴尬命运
- 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目标值...
- 新筛查方案使部分胸痛患者2小时...
- 利尿方案不同 心衰预后相似
- 中药在欧盟面临全面退市风险
-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避免大多数房颤...
- 慢性肾脏病的死亡风险高于糖尿病
- 方剂学趣味方歌
- 中药冲、任、督、带四脉用药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要素
- 轻度饮酒可预防老年痴呆
- 房颤增加中风患者痴呆风险
- 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纳入传统医学
- 防治老年痴呆的三个办法
- 防治老年痴呆的常见中药
- BNP预测老年非心源性危重症患...
- 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普遍不佳
- 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 预防老年人跌倒指导原则首次更新
- 帕金森痴呆临床治疗进展
- 作者:刘红亮|发布时间:2011-09-09|浏览量:423次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和残存神经元内路易小体形成。帕金森痴呆(PDD)是指在临床确诊PD 患者的病程中出现的痴呆。PD 患者4~5年后有14%~38%出现痴呆,8~10年后有50%~78%出现痴呆,其痴呆风险是对照组的6 倍。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刘红亮
临床特点
PDD 是在PD临床表现基础上进一步出现认知功能异常甚至痴呆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椎体外系功能障碍的运动症状:以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中轴性症状更为多见,在未发生痴呆的PD 患者中,以震颤为主要表现者演变为痴呆的相对较少;
(2)波动性认知功能异常:以皮质下痴呆为特征,有别于阿尔茨海默病(AD)所表现的皮质性痴呆,即疾病早期即出现较为明显的记忆储存、定向、语言方面的障碍。进行性执行功能障碍是最早出现的核心症状。认知障碍症状的波动性是诊断PDD 的重要依据,患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和觉醒状态的波动性,在紧张焦虑或环境变化时症状更为明显;
(3)神经精神症状:85% 的AD 患者和83% 的PDD 患者至少可出现一种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精神病样症状、激惹、躁动、谵妄和淡漠等,反复发作的幻视是PDD 最为突出的精神症状。
治疗原则
(1) 认知障碍的治疗:胆碱能神经元缺失是PDD 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所以胆碱酯酶抑制剂为首选药物。经多奈哌齐治疗后患者MMSE 评分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且无椎体外系症状加重的不良反应,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 卡巴拉汀可显著改善P D D 患者的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记忆力,远期疗效证实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精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疗效持久、耐受性好。目前多奈哌齐和卡巴拉汀的推荐剂量分别为5~10mg/d 和6~12mg/d,均强调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有效治疗剂量。
(2)精神症状的治疗:多巴胺能制剂往往会加重患者的幻视和认知损害,而抗精神病药物则能诱发严重的运动障碍。因此,以最少(剂量和种类)的多巴胺能制剂控制运动症状、以最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幻视或认知损害。氯氮平能有效改善PDD 患者的精神症状,且极少引起椎体外系反应而使治疗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在PDD 患者出现抑郁时可酌情使用。出现快速动眼期睡眠障碍导致夜间发生危害性行为的患者,可以每晚服用氯氮平进行治疗。
(3)运动障碍的治疗:多巴胺替代疗法仍然是PDD的治疗首选。不同的是,由于PDD患者运动症状对多巴胺类药物反应性较差,不良反应多,易导致幻觉等精神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诱发幻视和精神症状的现象比较常见。在治疗PDD 时,还应强调不使用抗胆碱能药物。
(4)神经保护性治疗:PD 的保护性治疗并非直接针对病因,而是针对发病机制中的某些中间环节进行干预,以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能改善PD 症状外,还有神经保护作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PD有保护作用,神经营养因子能保持神经元存活,促使其生长和分化并维持功能,但神经保护性治疗的客观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