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红亮主治医师
-
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老年病科
-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化疗不影响生存...
- 老年肾脏病科普知识
- 2011年NCCN老年肿瘤指南...
- 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共识...
-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
-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对策
- 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CKD)
- 正确认识老年高血压
- 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现代观点
- 维生素 D 能否预防老年人骨折...
- 阿尔茨海默病疫苗CAD106临...
- 老年患者抑郁症与心脑血管疾病
- 可以推迟脑退化症和其他痴呆症发...
- 多奈哌齐和美金刚联合治疗中-重...
-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病例分析
- 老年人须警惕间歇性跛行
- 世行指出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更突...
-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逼近1.2亿
- 我国老人超欧洲老人总和 面临未...
- 世界肾脏病日义诊活动
- KDIGO 2012指南提前发...
- 世界肾脏病日
- 饮食可使老年人的血压回到30年...
- 痛风或与高血压及利尿剂的使用有...
- 河南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74...
- 少量输血对部分老年患者安全
- 降压治疗确可延长预期寿命
- 老年抗栓:识别出血和血栓的灰色...
- 鱼油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并无益处
- 半数老年癌症患者存在未诊断的疾...
- 老年人药物不良事件多源于常用药...
- 老年高血压治疗新策略
- 衰老的根源
- 降压联合降脂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
- 老年高血压用药问题
- 关注:老年急性心衰治疗的常见问...
- 老年人房颤射频消融或药物治疗最...
- 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有效...
- 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
- 脂肪肝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
- 解读新版阿尔茨海默病指南
- 帕金森痴呆临床治疗进展
- 老年人跌倒常见但可预防
- 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
- 散步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 盘点未来六大抗衰老技术:返老还...
- 单纯镜下血尿:要紧吗?
- 为什么止痛药对女性比对男性更有...
- 无症状性菌尿的监测与治疗
- 住院期间多走动促进恢复
- 我国老龄化省份增至26个 河南...
- 老年妇女中睡眠呼吸紊乱与认知功...
- 心脏病合并糖尿病的高龄患者仍宜...
- SSRI用于老年人的安全性可能...
- 药物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痴呆
- 美国发布10项冠脉疾病和高血压...
- FDA警告:5-ARIs类药物...
- 80岁以上老人骨折后功能恢复差...
- 我国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
- 24个字母读懂胸片
- 80岁以上老人骨折后功能恢复差
- 老年人血压及心脑事件具有季节性
- 中西医结合遭遇尴尬命运
- 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目标值...
- 新筛查方案使部分胸痛患者2小时...
- 利尿方案不同 心衰预后相似
- 中药在欧盟面临全面退市风险
-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避免大多数房颤...
- 慢性肾脏病的死亡风险高于糖尿病
- 方剂学趣味方歌
- 中药冲、任、督、带四脉用药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要素
- 轻度饮酒可预防老年痴呆
- 房颤增加中风患者痴呆风险
- 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纳入传统医学
- 防治老年痴呆的三个办法
- 防治老年痴呆的常见中药
- BNP预测老年非心源性危重症患...
- 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普遍不佳
- 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 预防老年人跌倒指导原则首次更新
- 老年糖尿病伴晚期慢性肾病
- 作者:刘红亮|发布时间:2011-09-02|浏览量:891次
最佳降糖方案:甘精胰岛素为基础,必要时加服降糖药
侯院士指出,这类患者对降糖治疗的不稳定性增加,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低血糖引起的死亡4.9%~12%患者/年,多数是老年人。因此,针对这类患者的降糖药物的选择,应考虑到肾功能对降糖药物代谢的影响以免造成低血糖。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刘红亮
侯院士认为,老年2型糖尿病一线降糖治疗是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吡嗪和非磺脲类药物瑞格列奈的半衰期不受肾功能影响,3~4期CKD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此外,罗格列酮和匹格列酮主要经肝代谢,3~4期CKD患者也无需调整剂量,且匹格列酮在各期CKD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但罗格列酮会增加心肌梗死和心衰风险。
侯院士重点提到了此类患者的胰岛素治疗问题。由于胰岛素主要由肾脏清除,因此对于肾小球滤过率(GFR)为10~50 ml/min的患者,胰岛素剂量应减少25%,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应减少50%,即以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直至达到空腹血糖靶目标。有研究表明,以甘精胰岛素为基础治疗(傍晚给予)加服降糖药(日间给予)能显著改善代谢,优于多次胰岛素注??射。因此,侯院士建议,甘精胰岛素为基础治疗,必要时加用口服降糖药可作为这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此方案可增加患者对治疗反应的稳定性。
降糖靶目标:HbA1c为8.0%~8.5%
侯院士认为,相对来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HbA1c 的控制水平应稍高于年轻患者,但HbA1c不应高于9%,因为较多研究及临床实践显示,HbA1c>9%,高渗性并发症,包括肾功能急性降低的风险增加。此外,还需考虑的问题是,CVD导致死亡的风险高于肾衰竭,且无资料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能防止CVD。因此,不建议强化降糖,这类患者的HbA1c控制在8.0%~8.5%为宜。
靶器官保护:心血管病风险是主要矛盾
对于这类患者的心肾保护,侯院士强调,保“心”重于护“肾”。她认为,老年2型糖尿病伴晚期CKD者发生CVD的风险高于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CVD的风险是这类患者靶器官保护治疗的主要矛盾。
“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重干预对这类患者有益,调脂和降压的获益一般在治疗后2~4年显现。理论上讲,降压对于肾病进展和CVD均有益,但对血管并发症而言,严格控制血压比严格控制血糖更加重要”。侯院士基于临床研究数据总结道。
对于这类患者的降压目标,侯院士指出,鉴于这类患者属“脆性”患者,推荐其降压靶目标为140/90 mmHg。至于降压药物的选择,只有ARB有临床研究证实对这类患者有肾脏保护作用。有meta分析提示了ACEI对这类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较弱,从改善CVD预后角度讲,ARB和ACEI可做为一线治疗,但应警惕不良反应。另有研究显示,利尿剂能降低老年患者的CVD和全因死亡率。此外,侯院士还指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伴有3~4期CKD患者的降压治疗,β受体阻滞剂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ACEI相当,除非有禁忌证,应给予β受体阻滞剂,但需根据GFR调整剂量。
无禁忌证者均应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降低各年龄段患者(有无糖尿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但由于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晚期CKD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贫血是主要原因,因此纠正贫血可降低出血风险。
纳入14项研究、涉及2704例血透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血透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颅外出血率仅为2%(在普通人群中为2.3%)。同时各大指南对于此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的推荐也高度一致:所有无禁忌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蛋白质摄入限制应适当放宽
最后,侯院士提到了这类患者的营养治疗,她指出,鉴于老年患者蛋白质摄入量自然降低,生存期有限,因此,不必过于限制老年糖尿病伴有CKD患者的蛋白质饮食,维持在0.7~0.9 g/kgBw/d即可。
侯院士指出,这类患者对降糖治疗的不稳定性增加,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低血糖引起的死亡4.9%~12%患者/年,多数是老年人。因此,针对这类患者的降糖药物的选择,应考虑到肾功能对降糖药物代谢的影响以免造成低血糖。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刘红亮
侯院士认为,老年2型糖尿病一线降糖治疗是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吡嗪和非磺脲类药物瑞格列奈的半衰期不受肾功能影响,3~4期CKD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此外,罗格列酮和匹格列酮主要经肝代谢,3~4期CKD患者也无需调整剂量,且匹格列酮在各期CKD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但罗格列酮会增加心肌梗死和心衰风险。
侯院士重点提到了此类患者的胰岛素治疗问题。由于胰岛素主要由肾脏清除,因此对于肾小球滤过率(GFR)为10~50 ml/min的患者,胰岛素剂量应减少25%,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应减少50%,即以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直至达到空腹血糖靶目标。有研究表明,以甘精胰岛素为基础治疗(傍晚给予)加服降糖药(日间给予)能显著改善代谢,优于多次胰岛素注??射。因此,侯院士建议,甘精胰岛素为基础治疗,必要时加用口服降糖药可作为这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此方案可增加患者对治疗反应的稳定性。
降糖靶目标:HbA1c为8.0%~8.5%
侯院士认为,相对来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HbA1c 的控制水平应稍高于年轻患者,但HbA1c不应高于9%,因为较多研究及临床实践显示,HbA1c>9%,高渗性并发症,包括肾功能急性降低的风险增加。此外,还需考虑的问题是,CVD导致死亡的风险高于肾衰竭,且无资料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能防止CVD。因此,不建议强化降糖,这类患者的HbA1c控制在8.0%~8.5%为宜。
靶器官保护:心血管病风险是主要矛盾
对于这类患者的心肾保护,侯院士强调,保“心”重于护“肾”。她认为,老年2型糖尿病伴晚期CKD者发生CVD的风险高于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CVD的风险是这类患者靶器官保护治疗的主要矛盾。
“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重干预对这类患者有益,调脂和降压的获益一般在治疗后2~4年显现。理论上讲,降压对于肾病进展和CVD均有益,但对血管并发症而言,严格控制血压比严格控制血糖更加重要”。侯院士基于临床研究数据总结道。
对于这类患者的降压目标,侯院士指出,鉴于这类患者属“脆性”患者,推荐其降压靶目标为140/90 mmHg。至于降压药物的选择,只有ARB有临床研究证实对这类患者有肾脏保护作用。有meta分析提示了ACEI对这类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较弱,从改善CVD预后角度讲,ARB和ACEI可做为一线治疗,但应警惕不良反应。另有研究显示,利尿剂能降低老年患者的CVD和全因死亡率。此外,侯院士还指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伴有3~4期CKD患者的降压治疗,β受体阻滞剂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ACEI相当,除非有禁忌证,应给予β受体阻滞剂,但需根据GFR调整剂量。
无禁忌证者均应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降低各年龄段患者(有无糖尿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但由于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晚期CKD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贫血是主要原因,因此纠正贫血可降低出血风险。
纳入14项研究、涉及2704例血透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血透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颅外出血率仅为2%(在普通人群中为2.3%)。同时各大指南对于此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的推荐也高度一致:所有无禁忌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蛋白质摄入限制应适当放宽
最后,侯院士提到了这类患者的营养治疗,她指出,鉴于老年患者蛋白质摄入量自然降低,生存期有限,因此,不必过于限制老年糖尿病伴有CKD患者的蛋白质饮食,维持在0.7~0.9 g/kgBw/d即可。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