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粟秀初主任医师
-
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科室:
神经内科
- 急性感染中毒性脑病
-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 脑囊虫病的防治简介
- 你知道白大衣型高血压吗?
- 我得了老年性痴呆吗?
- 新书介绍: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 盛夏将至,切莫让空调吹歪嘴
- 请加强对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物...
- 到山区林区和牧区旅游 请注意防...
- 颞浅动脉结扎术治疗顽固性颞颥部...
- 周围神经病、肌病和癔病所致瘫痪...
- 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转载)
- 打鼾是不是病?
- 中国医师协会“融化渐冻的心”公...
- 眩晕和头晕(使用入门手册)
- 脑囊虫病的防治简介
- 反复鼻出血的中老年人要警惕脑出...
- 有关脱水剂在颅内压增高病人中的...
- 急性感染中毒性脑病
- 进一步提升眩晕、头晕和头昏诊疗...
- 进一步提升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
- 老年人泡澡堂子,要注意安全
- 国庆、春节长假期间为何老年人易...
- 耳石平衡功能检查法及其临床意义
- 耳石平衡功能的临床解剖与生理基...
- 如何进一步加强脑出血病人的院前...
- 严防脑出血,确保夏季平安
- 如何加强腔隙性脑梗死(脑腔梗)...
- 空调送凉舒适,传染疾病可怕
- 您知道耳中风吗?
- 神经系统临床脑脊液细胞学
- 实用脑脊液细胞学彩色图谱(第二...
- 脑中风的新杀手---同型半胱氨...
-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 我会得脑出血吗?兼谈脑出血的防...
- 眩晕(第二版)
- 新编神经病学(第2版)
- 作者:粟秀初|发布时间:2011-08-11|浏览量:1528次
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新编神经病学(第2版)
主编: 粟秀初 黄远桂 赵钢
主审: 吴保仁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 琪 南京医科大学 王新德 卫生部北京医院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粟秀初
王洪典 第四军医大学 王耀山 沈阳军区总医院
王津成 第四军医大学 孔繁元 宁夏医学院
付 萌 第四军医大学 邓艳春 第四军医大学(秘书)
任雪芳 第四军医大学 朱镛连 北京市博爱医院
刘玉峰 第四军医大学 江 文 第四军医大学
匡培根 解放军总医院 刘 立 第四军医大学
刘之荣 第四军医大学 李焕章 第四军医大学
吴保仁 第四军医大学 吴中亮 第四军医大学
林世和 吉林大学医学院 陈曼娥 第三军医大学
罗晓红 兰州军区总医院 罗 勇 重庆医科大学
涂来慧 第二军医大学 赵 钢 第四军医大学
章 翔 第四军医大学 费 舟 第四军医大学
贾宏阁 第四军医大学 张光运 第四军医大学
张莉莉 第三军医大学 黄远桂 第四军医大学
董为伟 重庆医科大学 粟秀初 第四军医大学
蔡 琰 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
书 号:ISBN978-7-81086-663-7/R-543
出版社:第 四 军 医 大 学 出 版 社
出版日期:2009年7月
市场价格:69.00元
第一版前言
神经病学(neurology)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病因、病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神经系统和肌肉疾患的诊断和防治在早期曾为内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代医学的发展及其本身的特殊性乃从内科学中派生出来,成为专业性和系统性较强、相对独立、与内科学并列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在当今众多的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中有些是可以治愈的,如多数炎症、营养缺乏性疾病和良性肿瘤等;有些虽然目前还不能根治,但可通过治疗予以控制或缓解,如癫痫、头痛和帕金森病等;然而也有一些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如Alzheimer病、肌营养不良症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再当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四类疾病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肿瘤、痴呆相关疾病(dementia with related diseases),其中两类属神经病学所研究的疾病,部分肿瘤也可发生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病与脑血管病及某些肌病的关系很密切,可见神经病学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且有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责任和使命,故希望有志的医学生加入到神经病学专业队伍中来。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神经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与分子生物学、化学、免疫学、胚胎发育学、遗传学、病理学、药理学、影像学、康复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发展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相应的神经科学分支。随着这些神经科学分支及现代医学的深入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将促使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手段将不断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作为神经科学分支之一的神经病学的快速发展。
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工作的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时数的规定,删减了既往教材中的一些少见病和不太实用的陈旧内容,而适当地增加了近年来国内外新出现和日益增多的疾病,以及一些新的辅助检查技术和方法。除病史采集和一般查体外,神经系统检查及其解剖生理、定位和定性诊断、常用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常见多发病及危重病的防治原则和措施,应是学习的重点和要求掌握的内容以外,其他内容只作为一般的了解或在见习、实习时的参考之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谱、模型、标本学习和记忆神经解剖、生理、病理等有关基础知识,尽量多地联系床边病人的实际和有关的多媒体辅助教材反复思考,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学习时的困难:在初学时,特别是在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时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感到神经系统病灶的定位诊断困难,再加神经症状和体征复杂多变,不同的疾病可有相似或相同的症状和体征,同一疾病的临床表现却又不尽相同而有差别,让人难以理解和不易掌握。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病史采集和查体,联系神经解剖和生理基础知识、病因、发病机理和疾病病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加以科学的分析,才是正确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正确掌握诊断方法的关键和学好神经病学的基础。如困难较大时,应及时地加强对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再结合病人实际勤练习勤思考,熟练后就会应用自如了。
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和养成认真、仔细和严紧的临床工作作风和态度,并应贯穿到病史采集、查体、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病变定位定性诊断的推定、病情和疗效的观察等的整个临床诊疗过程。再神经系统是全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其它系统疾病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反之,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引发其它系统的临床症状,且又可相互影响,故在学习中尚应注意病变局部和机体整体间的关系,
本书是由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牵头,在学习国内和参考国外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以及学员们在今后临床见习和实习中的需要,组织军内外有关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的,因限于时间和水平,再加人手不足,书中一定会存在不少缺点和不妥之处,期望授课老师和同学们多提供宝贵意见,以便今后改进和修订。
粟秀初 吴保仁 黄远桂
2002年4月18日
第二版前言
本教材于2002年正式出版发行,经过7年多的应用,受到了各方的欢迎,这是广大读者们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 同时也反映出书中存在一些缺陷和误漏,并希望我们尽快重新修订。为了感谢广大读者们的厚爱,在校、院领导的关怀以及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同志们的支持鼓励下,经与原编委和新增编委多次商讨后,决定抓紧时间,对本书进行全面修订。由于参加编写的专家和同志们的日常本职工作甚忙,只能抽闲进行撰写,因而延至今日方才全部完稿,特向广大读者们表示万分的歉意。
在这次修订中,我们除对原书中存在的某些明显不足和误漏之处予以改正外,对有关章节的安排和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精减或改写,并应读者们的要求补充了部分新病种、新诊疗措施和科研新成果。 再因篇幅有限和避免与其它教材内容间不应有的重复,对病理、免疫和影象学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方面的有关内容,不能作更多的赘述,仍请谅解。
我们主观上虽已尽思竭虑,力求此书的修订能对当前的课堂和临床教学以及日常诊疗工作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但终因我们水平有限、经验不够,再加编写人员较多和时间急迫,书中仍可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缺点,甚至谬误之处,恳切期望广大同学们,授课老师们以及专家、同道们多提宝贵意见和指正。
粟秀初 黄远桂 赵钢
2009年6月6日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目 录
第一篇 诊断技术
第一章 病史采集
第一节 病史采集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病史采集和书写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体格检查
第一节 一般体格检查
第二节 常规神经系统检查
附一 构音障碍
附二 昏迷病人的快速神经系统检查法
附三 常规神经系统检查记录表
第三章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
第一节 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二节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三节 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四节 小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五节 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六节 自律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七节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性诊断
第四章 穿刺诊断技术
第一节 腰椎穿刺术
第二节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第三节 侧脑室穿刺术
第四节 前囱穿刺术
第五节 肌肉活检术
第六节 周围神经活检术
第七节 脑活检术
第五章 脑脊液学检查
第一节 一般常规检查
第二节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第三节 脑脊液免疫学检查
第四节 脑脊液特殊生化检查
第六章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第一节 脑电图检查
第二节 脑磁图检查
第三节 多导睡眠图检查
第四节 脑诱发电位检查
第五节 肌电图检查
第七章、 神经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头颅和脊柱X线平片检查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检查
第四节 脑血管造影检查
第五节 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第六节 脑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PET)发射断层扫描
第二篇 临床症状和综合征
第八章 昏迷
第九章 晕厥
第十章 头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偏头痛
第三节 丛集性头痛
第四节 紧张性头痛
第五节 慢性颅脑外伤后头痛
第十一章 眼球震颤
第十二章 平衡障碍
第一节 眩晕
第二节 Dandy综合征
第十三章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与颅内压降低综合征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第二节 颅内压降低综合征
第十四章 脑疝
第一节 临床类型
第二节 治疗
第十五章 神经性膀胱
第十六章 睡眠障碍
第一节 发作性睡病
第二节 Levin-Klien综合征
第三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第四节 梦呓和梦游
第十七章 智能发育不全和痴呆
第一节、 智能发育不全
第二节、 痴呆
附: 长谷川和EMMS简易智能检测法
第三节 阿茨海姆痴呆
第四节 血管性痴呆
第五节 额、颞叶痴呆
第六节 Pick病
第七节 路易体痴呆
第八节 正常颅压性脑积水
第十八章 其它
第一节 闭锁综合征
第二节 呃逆
第三节 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第四节 中枢性高热
第五节 中枢性肺水肿
第六节 不安腿
第七节 脑死亡
第三篇 常见多发病
第十九章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面神经炎
第二节 前庭神经元炎
第三节 神经痛
第四节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第五节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第六节 麻痹性臂丛神经炎
第七节 脊神经根炎
第八节 POEMS综合征
第九节 腓骨肌萎缩症
第十节 腓总神经炎
第十一节 交感神经干(节)炎
第二十章 脊髓疾病
第一节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第二节 脊髓空洞症
第三节 运动神经元病
第四节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第五节 脊髓小脑变性
第六节 脊髓血管病
第二十一章 脑膜疾病
第一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二节、 结核性脑膜炎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
第四节、 新型隐球性菌性脑膜炎
第五节 肺炎支原体性脑膜炎
第六节 Mollaret脑膜炎
第七节 脑膜癌病
第二十二章 脑部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虫媒性病毒性脑炎
第二节、 肠源性病毒性脑炎
第三节、 疱疹病毒性脑炎
第四节、 慢病毒性脑炎
第五节 发疹后性脑炎
第六节 其他病毒性脑炎
第七节 螺旋体性脑炎
第八节 朊蛋白病
第九节 间脑炎
第十节 急性小脑炎
第十一节 脑脓肿
第二十三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脑出血
第二节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三节 脑血栓形成
第四节 脑栓塞
第五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六节 脑动脉瘤
第七节 脑动静脉畸形
第八节 腔隙性脑梗死
第九节 主动脉弓综合征
第十节、 烟雾病
第十一节 颞动脉炎
第十二节 肉芽肿性动脉炎
第十三节、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第十四节、 高血压性脑病
第二十四章 脑寄生虫病
第一节、 脑囊虫病
第二节、 脑血吸虫病
第三节、 脑肺吸虫病
第四节、 脑包虫病
第五节、 脑弓形虫病
第六节、 脑旋毛
第七节 脑疟原虫病
第八节 脑丝虫病
第九节 脑管线虫病
第二十五章 脱髓鞘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
第三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第四节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第五节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第二十六章 脑病
第一节 急性缺氧性脑病
第二节 急性感染中毒性脑病
第三节 肺性脑病
第四节 肝性脑病
第五节 肾性脑病
第六节 低血糖性脑病
第七节 甲状腺性脑病
第八节 胰腺炎性脑病
第九节 白血病性脑病
第十节 血液透析性脑病
第十一节 酒精中毒性脑病
第十二节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
第二十七章 锥体外系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
第三节 舞蹈症、手足徐动症、投掷症
第四节 抽动动作与刻板动
第五节 肌张力障碍
第六节 肝豆状核变性
第七节 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
第八节 对基底节疾病的新认识与展望
第二十八章 肿瘤
第一节 脑瘤
第二节 脊髓瘤
第二十九章 癫痫
第三十章 肌病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
第二节 周期性麻痹
第三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第四节 多发性肌炎
第五节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第六节 先天性肌强直
第七节 肌红蛋白尿症
第三十一章 非转移性癌性脑病、脊髓病、神经病和肌病
第一节 非转移性癌性脑病、脊髓病和神经病
第二节 类肌无力综合征
第三十二章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雷诺病
第二节 反射性躯体神经病
第三节 灼性神经痛
第四节 红斑性肢痛
第五节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第六节 皮肤画纹症
第七节 多汗症
第八节 颈后交感神经综合症
第三十三章 残肢痛和幻肢痛
第一节 残肢痛
第二节 幻肢痛
第三十四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 神经纤维瘤病
第二节 结节性硬化
第三节 脑-面血管瘤病
第四节 苯丙酮酸尿症
第五节 同型半胱氨酸尿症
第六节 线粒体病
第三十五章 神经系统梅毒
第三十六章 神经系统艾滋病
第四篇 治疗技术
第三十七章 穿刺、治疗技术
第一节 气管穿刺术
第二节 侧脑室持续引流术
第三节 腰脊髓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术
第四节 微创颅骨小钻孔脑内血肿穿刺术
第三十八章 神经阻滞术
第一节 骶管硬脊膜外阻滞术
第二节 颈交感神经节(干)阻滞术
第三节 腰交感神经干阻滞术
第四节 三叉神经阻滞术
第五节 肋间神经阻滞术
第六节 臂丛神经阻滞术
第三十九章 低温疗法
第四十章 脱水疗法
第四十一章 血液疗法
第一节 血浆交换疗法
第二节 紫外线辐照血液输入疗法
第三节 大剂量健康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疗法
第四节 红血细胞去除疗法
第五节 免疫吸附疗法
第四十二章 溶栓和抗凝治疗
第一节 溶栓治疗
第二节 抗凝治疗
第四十三章 辅助呼吸疗法
第四十四章 免疫调节疗法
第四十五章 神经保护疗法
第四十六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第四十七章 重病监护病房
第一节 重病监护病房的组建
第二节 重病监护病房的作用和任务
第三节 重病监护病房的规章制度
第四十八章 神经康复疗法
附: 神经病学临诊中的常用正常值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