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代明:幸福就是简单的快乐
-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若干主要差异
-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
- Lancet:持续三苯氧胺治疗...
- 《时代》杂志评出2012年十大...
- 放射治疗副作用的预防与处理
- 李进医生:医生看病就像考试 每...
- 信息时代,肿瘤专科医生如何面对...
- 研究者认为乳腺癌术后最好补加化...
- ESMO2012:BRAF与M...
- 2012年ASCO乳腺癌随访指...
- ESMO2012:如何应对肿瘤...
- 日照抗癌协会2012年学术年会...
- 放疗的常见副反应及处理
- 改变人生的励志言论
- 历史和法理证明 钓鱼岛属于中国
- 医学肿瘤学的一些网站,供大家学...
-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
- 直肠癌的术前放化疗
- 黑色素瘤治疗新突破
- 转移性肾癌靶向治疗进展
- 回眸2011年肾癌治疗进展
- 舒尼替尼抗KIT突变黑素瘤
- 抗癌之路 积跬步以至千里
- NCCN直肠癌诊治指南更新要点
- EGFR突变NSCLC治疗之中...
- Lancet Oncol:厄洛...
- 2011年胰腺癌进展回眸
- 胃肠间质瘤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 吡柔比星可作为一线乳腺癌辅助化...
- 埃克替尼
- 建立正确的防癌预防肿瘤心理
- 医生自爆写病历占用60%时间 ...
- 公立医院集体贪腐:九个科长齐落...
- 消化系统肿瘤,几多“是”与“非...
- 潍坊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
- 一个真正的男人
-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EGFR-T...
- 《NICE原发灶不明转移癌诊治...
- 作家六六“卧底”医院,揭的不是...
- 医生.护士的工资
- 中国护士发错药之后????先看...
- 有了它 胜过五年医科大
- [转] 周其凤校长在北京大学2...
- 骨转移癌治疗专家共识
- 不做医生的九个理由
- 医疗体制改革建言:有效理顺七个...
- 为什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难免失败...
- 敬仰捐献遗体的勇士
- 2010年鲁东南肿瘤热疗暨高峰...
- 潍坊医学院2010年攻读硕士学...
- 食道癌手术后
- 看别人做研究生的体会
- 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四期能治愈吗...
- 治疗肺癌的有什么西药?
- 中上段食管癌(髓质型)该如何治...
- 什么是癌胚抗原?
- 什么中药对癌细胞有抑制和诱杀效...
- 【medical-news】个...
- 【medical-news】美...
- 重视晚期大肠癌的适度化疗
- 留恋,我的2008
- 不可不看的人生12个经典领悟
- 最新抗癌药物比较表
- 哈工大学子的一首强诗&哈工大才...
-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
-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 新世纪的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
- 祝愿......我的同事们,愿...
- 也许在某些时候,这其中的一句话...
-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
- 第一次为患者流泪,第一次为自己...
- 感冒输液无异于"大炮打蚊子" 风险高于肌肉注射
- 作者:孟令新|发布时间:2011-01-21|浏览量:1016次
感冒输液无异于"大炮打蚊子" 风险高于肌肉注射
入冬以来,北京持续无雪,不少人感冒、咳嗽、发烧。医院的急诊输液室、门诊输液室、发热门诊等地,患者众多、吊瓶林立。
70%输液者日照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孟令新
只需口服药即可
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近500年的波折,在20世纪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成为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日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并指出“这种过度用药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由此,出现了一个新词,叫“过度输液”。
病人都想快点治好病,很多人就直接问大夫能不能给输点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设计制作了公益海报,劝告进发热门诊看病的患者:“静脉输液不等于好得快”,但效果甚微,该院发热门诊平均每天患者输液0.44瓶的现状并未得到改善,很多患者根本不听医生的建议。
医院的调查发现,在来输液的1000多名患者中,70%的人白细胞都不高,表明这些患者基本上都是病毒感染,完全不用静脉输液,只需口服药物即可。
输液风险
高于吃药、肌肉注射
《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占59%,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输液,可以说它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作为一名医生,我特别奉劝病人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倡导: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菌素和激素。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如有不良反应还可以洗胃;皮下注射的吸收需要时间,能给急救制造一定条件;而输液时药液直接经由血液进入心脏,要是有伤害,会当即暴发并且十分凶险。注射用药过多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还会使药物刺激性、过敏反应和机会性感染增多。
静脉输液的四个适应指征是:严重脱水,不能口服补充液体;严重感染;病情严重无法口服药物;需要用的药物只能通过静脉点滴。
病毒性感冒
输液也没用
但不少感冒、发烧、腹泻的病人,都认为吃药效果太慢,输液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这种情况在儿科门诊中最为典型。孩子感冒发烧不退,家长就忧心如焚,要求医生打针。这其实是一种知识误区。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导致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通常3?5天就可自愈,吃药其实也只能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缩短病程并没有实际帮助。流感要较普通感冒重一些,若没有继发肺炎或细菌感染,一周左右也会恢复,服用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可明显缓解流感症状和缩短病程,而这些药物也多是口服药物。一感冒发烧就输液,无异于“大炮打蚊子”。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也可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关键是,目前还没有静脉注射的特效药可以对抗病毒性感冒。也就是说,如果是病毒性感冒,输液也是没用的。
当然,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脱水、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后再决定是否需输液。
“过度输液”
原因复杂多样
临床上,过度运用超出疾病诊疗根本需求的诊疗手段的过程,称为过度医疗。套用这个说法,再对比国际上输液使用的平均水平,我国“过度输液”毋庸置疑,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医药费用负担增加,在输液高峰期的急症病人可能得不到及时处理,输液区严重超负荷易造成医疗安全隐患等。“过度输液”的原因比较复杂,比如:
1、医生水平不一。医院临床路径还处在倡导期,大多数医院缺乏合理的临床流程和诊疗常规。疾病治疗效果,不仅仅受医生的行为和用药合理性影响,也取决于不可控的随机因素。
2、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为怕病人投诉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比如一个2岁的孩子发烧咳嗽,从各项检查来看都不需输液,吃一点药、家长注意观察就可以了。但这个时期的孩子病程进展极快,体质差的小孩子2天就有可能由普通小感冒转到肺炎。大夫为了不“漏诊”、“误诊”,往往选择输液。
3、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第三方制约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中缺乏对就医行为的合理性审查,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合理性的监管、审查机制也不完善。
4、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医生、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为增加收入,滥开静脉用药。
5、历史原因。不少人迷信输液有历史原因。饥饿与过度劳累者在静点(静脉点滴)葡萄糖注射液后能很快改善,致使一些人把葡萄糖大输液看成保健药物或补药。
6、药物原因。细菌耐药性增强使今天许多抗菌药物的剂量需加大到溶入大输液中静点的程度。如青霉素以往20-40万单位即可,现用剂量需高达数百万单位,这也是临床输液增多的原因;中药注射液肌肉注射容易产生局部疼痛、硬结等问题,目前都为大输液静点。 (张友平)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