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精神障碍治疗中的换药问题
- 我与外地患者的缘分
- 我与网络心理咨询
- 我的一次家庭心理援助服务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福音??认知行...
- 边缘人格的辩证疗法
- 强有力的证据支持认知行为疗法治...
- 识别好医生的4个基本条件
- 心态决定你人生
- 谁会对我说:至少还有我
- 我与叙事心理治疗
- 你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世界预防自...
- 2012年中国精神卫生宣传主题...
- 你给了孩子什么?
- 情绪的箱子
- 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分裂症
- 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
- 我们的家庭医生式服务
- 浅谈精神障碍治疗中的换药问题
- 打开脑锁治疗强迫
- 促进精神健康
- 在多元文化社会预防自杀
- 产后如何不抑郁
- 【原创】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上学...
- 道家思想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结合
- 何谓精神康复
- 幽默给生活一些精彩
- 心理咨询师的三种人生境界
- 看好心理病也需要学问
- 心理咨询“谁做主”
- 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
- 何时需要心理咨询
- 哪些情况需要看心理医生
- 来访者中心疗法
- 作者:肖春玲|发布时间:2011-06-13|浏览量:1338次
提到罗杰斯,我们都会把他跟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联系起来。确实,罗杰斯心理治疗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来访者中心疗法 主要是由罗杰斯创立的。
罗杰斯提出的学说倾向于把人做为一个有机体来理解。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地经受来自外界??主要是父母的压力,而按照外界的期望来塑造我们的想法和行为。渐渐地,我们成为了我们应该成为的人,而不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我们有我们应该有的想法,而不是我们本来就会产生的想法。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肖春玲
在外界作用的扭曲作用下,我们成为了别人期望中的样子。但我们对作为有机体的我们自然会产生的想法、感受、情绪的感知却越来越弱,甚至我们会认为那是别人的,反正那一部分不是自己的。如果这种情况很严重,就会造成个人一系列的适应不良。因为我们在为别人而活,我们有自己的感受,虽然没有被我们感知到,但这部分感受会在无意识中造成我们的冲突和焦虑。
也就是说,生活中,许多人感到自己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正因为如此,如果有一个人能认真倾听你的表白,一直和颜悦色、关心地向你询问以保证能理解你,那么,你会体会到一种感人的真情。治疗时坦诚的态度、及时的反应、准确的表达和对你的信任都可能使你感到自身的价值。对一些人来说,这种来访者与治疗师的互动关系可以使他们突破长期自我封闭的障碍,并重新开始认识自己。在面询时,似乎总是能找到确切的词汇,使那些含混的或自相矛盾的陈述变得清晰和有意义。
罗杰斯最终把这种能引起个体产生改变的态度归纳为三点:真诚透明,无条件积极尊重和共情。这三者的排列顺序是我自己排的,跟罗杰斯的排法有点不同,下面我会说明原因。
真诚透明意味着做为一名咨询师,你要对自己的感受做到完全透明,并且把这种感受真诚地向来访者做出反馈。就是说你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要做到一致。否则就会被来访者认为不真诚,那么他们的真实感受也不会对你开放。这样咨询就继续不下去了。
无条件积极尊重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完全抛开,对于来访者讲述的感受和作法做到完全接纳??这真的很有难度。在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不需要你的评价,你更多的是做来访者的知心朋友的角色,即便他做的事儿很让你不耻,你也要全力接纳他。我相信每个人做一件事会有他自己的原因。
最后一点是共情。共情现在研究得很多,就是完全深入到来访者的立场中去感受他们所感受到的,使自己的感受尽量与来访者同步。呵,这一点也很不容易。
罗杰斯认为,如果上述的三点都能做到,那么来访者就会感觉到这种态度,他们会认为咨询师是在尽量地理解他们、感受他们,而他们慢慢就会更多的探索自己,发现自己作为有机体的感受和需求,从而达到自我成长,成长为一个自己想要做的人。
我在临床实践中,坚持用人本主义的观点指导自己,与来访者一起成长。
肖春玲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