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雨季话除湿
- 养生--也话预防禽流感
- 养生--淋雨防感冒
- 《柳叶刀》:中国医生 ?? 威...
- 养生小提示1
- 三九灸即将开始
- 警惕胃肠癌
- 异常出汗两例
- 我手淫10年了 现在23岁
- 易腹泻,消化弱,是否需中医调理...
- 2年前来月经就拉稀,症断子宫内...
- 浅表性胃炎1期伴糜烂
-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縻烂,胆...
- 浅表性胃炎三年多了,一直都难受...
-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縻烂,胆...
- 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 药王爷的誓言-----大医精诚
- 最新全球癌症发病排名
- 也谈放血疗法
- 急性腹痛1例
- 三伏天闲话“三伏灸”
- 受寒后泄泻、腹痛胀案
- 感冒并双耳听觉异常
- 《柳叶刀》:中国医生 ?? 威...
- 腹胀、咽部阻塞不适案
- 皮肤瘙痒案
- 感冒后汗出不止案
- 心下悸案
- 头晕、身热、呕吐案
- 东垣升阳除湿法治疗急性腹泻几则
- 慢性胃炎胃痛案
- 外感音哑案
- 几例发热医案
- 闲话近期感冒
- 回答患者咨询,兼谈小儿养生
- 暑分阴阳当鉴别,夏季腹泻谈保健
- 六月雨季--保健建议
- 中医医生的誓言----药王爷孙...
- 杀灭幽门螺杆菌(Hp)应适度
- 慢性胃炎的饮食注意
- 胃食管反流病的简易自我诊断方法
- 看病咨询注意
- 食物的属性一览表
-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保养
- 院士改行,全因“胃食管反流病”
- 多年哮喘治疗无效,原来是反流性...
- 话说咽部不适、吞咽困难
- 教你一小招----有感于最近的...
- 教你一小招-----生活小偏方...
- 90年代全国中医十大名医方:(...
- 中医有用吗?【转自道少斋讲稿】
- 甲流面前话预防
- 缠绵难愈的腹痛
- 夏季腹泻 辨症防治
- 作者:骆云丰|发布时间:2011-08-26|浏览量:952次
2010年刊载在《每周文摘健康生活》的一篇小文章
一到夏季,酷热难耐,很多人因为“热”而头晕、头痛、发热、汗出,甚至恶心、呕吐等;也有一部分人因为“贪凉”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多数人会笼统地把这些毛病归结为“中暑”。而从中医角度看,它们是有区别的,辩证不同,养生、治疗也不同。今天的话题,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来辨清各种症状,从而自我防治。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骆云丰
寒湿腹泻:生姜煮水效果好
一部分人睡觉的时候,因为贪图凉快,而没盖被子,特别是肚脐周围的腹部没有,结果因为空调、风扇等受寒、受风,导致寒湿直中肠道,而出现腹泻。这种腹泻通常会伴有肚子痛,大便多数是水水的,常常排便急迫,大便喷涌而出,不会很臭,有时候夹杂有不消化的食物,排完便后,人感觉冷冷的。
出现寒湿腹泻,可以用生姜或干姜煮水喝。中医还有个很经典的方子,就是藿香正气水,就是专门治疗这种内有暑湿,外有寒邪的腹泻。
另外,在预防方面,中国传统的习俗就告诉我们很深的养生道理。例如过去长辈们都要给小孩子戴个小肚兜,它不只是好看,更重要的作用是既做到凉快,有可以保护胃肠不受寒;值得一提的是,古代除了小孩戴肚兜外,女性也戴肚兜,一来护住脾胃,二来保护胞脉不受寒,所谓的“胞脉”就是与子宫相关,直接影响月经、怀孕等的经脉脉络,胞脉受寒,常常会导致痛经、经期推迟、月经量少,月经色淡甚至有血块等,长期受寒后还会造成宫寒不孕,不明原因的脐周、下腹结块、闷痛等等。
暑湿腹泻:大蒜茶叶煮水可应急
这种腹泻,也可以称为秽浊腹泻,属于中医“暴泄”中的一种,也多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出现剧烈的呕吐,拉肚子,大便臭臭的,胃脘胀胀的,喝水又喝不下,不想吃东西,甚至闻到食物的味道就想吐,有一些人还可能发烧,这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急性胃肠炎”。
这类的腹泻,中医认为是感受了秽浊湿气引起的。当湿浊秽气积聚在脾胃中焦,就使得脾胃升降失常,而这种情况的腹泻可以喝藿香正气水,因为这个药有祛秽化浊的功效。
如果家中没有药,大家不妨将一头剥去蒜皮的大蒜加一小袋茶叶,放进锅中煮成水喝,或者用一点的花椒加点生姜煮水喝,效果也很好。因为茶叶有解毒的作用,而大蒜除了解毒外,还能去浊气。花椒有芳香醒胃,化湿祛浊的功效。但是要提醒一下大家,这样的腹泻,往往病情较重,如果效果不佳,还应及时上医院,以免脱水变证。
对这一类腹泻的保健方法最主要的是少吃生冷食物,食物要洗干净,冰箱的食物要热透,另外,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菜板要定期消毒,且要生、熟、荤、素分开。
湿热腹泻:试试白扁豆、薏苡仁煮粥
我们福州这个地方,天气热,地下有温泉,雨水又多,所以很容易造成湿热侵犯人体,导致乏力、不知道饿、口干苦,小便黄,舌苔黄黄厚厚的,大便则是黏黏的,呈糨糊状,大便粘到便盆壁上不容易被水冲干净,且排便有“拉完了还总觉得没拉干净,想拉却又拉得不多”的感觉,其原因就是湿热内蕴肠胃。
例如前一阵子,暴雨刚过,阳光普照,气温马上升高。地表虽是干的,但地底下还是湿的,这样地里的水湿被烈日一照就会往上升,湿气与热气一结合,就产生了湿热。
湿热除对胃肠影响外,也常常导致“感冒”,而这种的感冒,人往往感觉无力,嘴巴黏黏的,出的汗也是黏黏的,这种感冒不是风寒感冒,也不是风热感冒,所以银翘片、三九感冒灵、抗生素都不是太好使,这种感冒属于暑湿感冒,要用化湿浊的药物才能缓解。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一些白扁豆、薏苡仁等煮粥,以健脾化湿预防保健。
中医学认为夏季阳其至极,天气燥热,尤其夏至到立秋这段时间尤为明显,很多人会在这段时间出现中暑的现象,也常常会伴随着一些胃肠道的不适;不过中暑在中医学中却有“阳暑”和“阴暑”两种,因此,老百姓在面对胃肠道疾病突发时,也要采取对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阳暑
食疗可缓解
古人说:“动而受之者谓之阳暑。”什么是动而受之?就是说夏天,人们在大太阳底下运动、干活时出了很多汗,水分蒸发得很厉害,而这时热气大量进入体内,如若不能及时发散出去,就会出现中暑的现象,这一种中暑,中医学叫“阳暑”。
中阳暑的人会感觉头晕、发热、出汗、口干,总想喝水,有时也会恶心、呕吐。出现这种情况,骆医生建议大家不妨用一些食疗的方法来预防或者缓解,比如吃西瓜,中医有一首专治发热的名方叫做白虎汤,而西瓜则有“天然的白虎汤”之雅号,可见西瓜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的作用。所以阳暑的病人可以吃些西瓜解暑热。
另外绿豆、红豆、绿茶、竹叶、荷叶等性偏凉,这种时候也可以用来泡水代茶,以预防中暑。一旦中暑,则可选择人丹、六一散等清热、解暑的中成药口服。
阴暑试试藿香正气散
和阳暑相反,阴暑是静而得之。这种中暑,通常是人们在大热天,为了乘凉、凉快而不小心受凉。比如说,许多人大热天喜欢开空调、风扇,一些人喜欢呆在山洞中乘凉,还有一些人睡在树荫下或者直接躺在冰凉的地上,或者本来在户外很热的地方,突然进入到冷气大开的房间,结果一不小心感冒了,这种感冒表现是头晕、怕冷、汗比较少,甚至没有汗,许多人还会肚子痛、拉肚子,而且拉的都是稀稀的水。
因为空调引起的现在又有个新名词叫“空调病”;对于这一类病,中医叫“寒包火”,也就是说夏天本来天气就热,所以人的毛孔也都在舒张着散热,这时突然受到“空调、风扇”等的冷气,毛孔立即关闭,这样就把原本要发散的热气全部郁闭在体内,这时人体体表就像是冰块,体内是火把,这就是寒包火,也就是中医讲的阴暑。
打个比方,比如做红烧肉,红烧肉煮到八分熟的时候,如果这时锅里水干了,那您是加热水还是冷水呢?许多人都有经验,加了热水煮出来的红烧肉肯定肥而不腻,越吃越好吃;但如果加进去的是一瓢冷水,则煮好的肉吃两口就觉得腻得难以下咽了。这是因为煮肉时,油脂正往外发,突然加上凉水,就会将油脂郁闭在肉内,在这种情况下再怎么煮,油脂都很难出来了。
同样的道理,大热的天,热往外发,突然遭遇寒凉,毛孔封闭了,那么所有的热邪就郁闭在体内而导致中暑。
对于这一类的患者,如果以头痛、怕冷等症状为主的可以考虑中医“香薷饮”处方,如果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则可以试试“藿香正气散(水或者胶囊)”。
夏季除了上面讲的中暑外,其实中医学认为暑天除了热很盛外,湿气也非常的多。古人有“暑必夹湿”、“暑多夹湿”的说法;尤其我们福建,地处东南部,雨水较多,空气中湿气很大,湿盛侵犯人体,表现最多的就是腹泻了,但同样的腹泻,原因不同、症状不同,其结果也不同。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