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 缺血性肠绞痛
- 胆囊炎、胆石症的预防与治疗
-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的...
- 胰腺囊腺癌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1...
- 食道溃疡误诊1例报告
-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畅通无阻
- 大量饮酒致急性胃潴留
-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 胶囊内镜检查30例分析
- 克罗恩病诊治中的难点与对策
-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
- 缺血性肠炎1例报告
- 参苓白术散联合得舒特培菲康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报...
- 以急性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
- 应用内镜氩离子凝固术(APC)...
-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病...
- 关于4月29日专家门诊开诊的通...
- 关于下周一停诊的通知
- 关于2013年春节专家门诊时间...
- 静脉血检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有...
- 关于下周恢复专家门诊及胃镜肠镜...
- 关于消化病(脾胃病)诊治中一些...
- 胃里总是有一股气
- 小肠疾病诊断思路与检查方法进展
- 关于24小时全天接诊消化道疾病...
- 传承、融合、创新、 -----...
- 关于开展医学科普讲座通知:《大...
- 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疾病访谈--...
- 误服清洁剂致腐蚀性食管炎、腐蚀...
- 大量饮酒致急性胃潴留一例报告
- 黛力新联合培菲康匹维溴铵治疗肠...
-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状态...
- 沙利度胺(反应停)治疗血管畸形...
- 胃镜检出食管裂孔疝60例分析
- 经鼻胃镜(Fujinon EC...
- 逍遥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
- 大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分块切除加残...
- 关于2012年春节大年 初一停...
- 成功地举办2011年宁波市第六...
- 胰腺囊腺癌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1...
- 关于举办2011年宁波市中西医...
- 国庆问候
- 关于恢复专家门诊的通知
- 胃镜检出反流性食管炎1175例...
- 食道溃疡误诊1例报告
-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致...
- 胰腺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癌...
-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 超声?镜、逆行胰腺胆管造影、手...
- 关于增加住院床位的通告
- 反流性食管炎c级
- 慢性胃炎伴食管糜烂
- 关于中西医结合诊治胃食管反流病...
-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治疗
- 消化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 消化不良的预防与治疗
- 胃癌的预防与治疗
- 食管癌的预防与治疗
- 慢性胃炎的预防与治疗
- 胆囊炎、胆石症的预防与治疗
- 大肠癌的预防与治疗
- 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健康讲座系列...
- 消化系统疾病如何选择内镜检查
- 胃癌和大肠癌早期症状的识别与防...
- 还是胃炎吗?需要做胃镜吗?
- 慢性腹泻腹胀,营养不良
- 口起重,口腔有异味
- 慢性腹泻治疗后症状好转以后怎么...
- 以后怎么保养
-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中西医结合治...
- 早期胃癌诊断技术进展
- 超细(经鼻)胃镜简介以及操作流...
- 听专家讲讲早期胃癌诊断技术进展
- 记我院急诊ERCP+EST(经...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1...
-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 关于举办消化疾病中西医结合预防...
- 关于吃药时间的问题?
- 春天要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及FICE应...
- 慢性胃炎伴食管糜烂
- 正确认识胆汁反流性胃炎
- 富士能智能电子分光技术诊断Ba...
- 我院消化内科抢救危重病人水平上...
- 我院完成首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
- 经鼻胃镜检查新技术已在我院开始...
- 宁波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成立并...
- 急性胰腺炎的预防
- 漫谈“反流性食管炎”
- 我院首例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诞...
- barrett食管是否可以根治...
-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治建议(...
-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
-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
- 胰腺癌诊治进展2
- 胰腺癌诊治进展1
- 市中医院消化科抢救高龄重症急性...
- 肝脏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支持
- 少见疾病?贲门失弛缓症胃镜下扩...
-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 胃食管反流病与 Barrett...
- 消化性溃疡今日治疗
- 如何识别大肠癌的早期症状?
- 胆汁反流性胃炎100例临床内镜分析
- 作者:孙聪|发布时间:2009-11-30|浏览量:503次
宁波市中医院消化科 孙 聪 郑惠虹 魏冬梅 李江波宁波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孙聪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fluxgastritis,BRG)也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是由于含有胆酸、溶血磷脂酞胆碱及胰液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本文选择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院胃镜及病理诊断的100例BRG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针对其内镜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取病例均为2008年2月一2009年2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10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18岁~75岁,平均年龄49.0岁。见表一.
表1 BRG患者性别年龄段构成
|
年龄(岁) |
18-30 |
31-40 |
41-50 |
51-60 |
61-70 |
71-75 |
合计 |
|
男性 |
7 |
9 |
11 |
11 |
7 |
2 |
47 |
|
女性 |
6 |
8 |
14 |
12 |
9 |
4 |
53 |
|
合计 |
13 |
17 |
25 |
23 |
16 |
6 |
100 |
1.2方法:用富士能2500电子胃镜取进镜观察法镜头从贲门口入胃后仔细观察胃底胃体黏膜糊颜色及附壁黏液颜色,继续进镜至胃窦后停留1分钟观察胃窦运动、幽门形态、幽门开闭及胆汁反流,然后再进镜观察十二指肠,退镜时各部再次仔细观察。根据胃液颜色及胆汁反流的程度进行分级,然后常规在幽门(残胃吻合口)周围的2~3cm内取黏膜做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诊断标准:内镜下黏液糊呈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胃黏膜上见胆栓附壁。黏膜充血、变脆或糜烂,主要病理改变是黏膜下层水肿、黏膜层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侵润[1]。胆汁反流分三度。Ⅰ度:少量黄色泡沫间断从幽门口涌出或(和)黏液糊呈淡黄色;Ⅱ度:黄色泡沫从幽门口涌出或(和)黏液糊呈黄绿色;Ⅲ度:黄色液体从幽门口频繁涌出或(和)持续性喷射出或胃内布满黄绿色黏液物。
1.3统计
用SPSS软件行χ2检验。
2.结果:
2.1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口苦、恶心、呕吐、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反酸、嗳气等症,各症状的百分比见表2。
表2:1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症状
|
症状 例数 百分比(%) |
|
上腹胀痛 89 89 口苦 56 56 恶心、呕吐 20 20 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 21 21 反酸、嗳气 32 32 其他 42 42 |
2.2病因:100例中胃大部切除术者20例(毕I式7例,毕Ⅱ氏13例); 胆囊疾病共19例,其中曾行胆囊切除术者9例;糖尿病5例; 躯体功能障碍等不良精神心理及应激状态者11例;不明原因45例,见表3。
表3: BRG患者各种病因构成
|
病因 例数 百分比(%) |
|
胃大部切除术后 20 20 胆囊疾病 19 19 糖尿病 5 5 心理及应激状态 11 11 不明原因 45 45 |
2.3HP检测与胆汁反流的结果
15例HP阳性,占18%,不同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HP的感染率比较见表4。
表4:不同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HP的感染率比较
|
病因 总例数 HP阳性例数 感染(%) |
|
胆道疾病 19 3 15.8 胃大部切除术后 20 2 10 糖尿病 5 1 20 心理及应激状态 11 1 9.1 原因不明 45 8 17.8 |
X2=1.07 p>0.05
不同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HP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3.1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器质性因素(手术)和非器质性因素 (神经、体液、肌肉等)造成的胃幽门功能失常而致胆汁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而形成的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1]。 BRG发生的机制与幽门功能紊乱、胃窦与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多、胃窦收缩减弱等因素有关。胃术后和胆囊疾患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重要病因。本组资料显示胃术后患者占20%,胃术后由于破坏了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的生理功能,使胃排空延缓,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动增加,容易发生胆汁反流。本组显示胆囊疾病占19%,比王伯军[2]报道的28.4%及刘明东[3]报道的25.96%较低。胆囊疾病和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已引起重视,胆囊切除术后或胆囊充满结石时由于胆囊不能储存胆汁,胆汁可随消化间期运动复合波Ⅲ相后期的逆蠕动反流入胃。糖尿病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本组资料显示占5.2%。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特点是胃扩张、胃蠕动减慢和排空延迟。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餐后胃窦活动明显下降,并伴有幽门运动障碍,胆汁在胃内滞留,从而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更加重了胃收缩功能的障碍,造成恶性循环。对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口苦者要考虑可能存在胃轻瘫引起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或其他细菌感染可能不是主要的致病原因。其中11.3%患者有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心理及应激状态,提示精神心理因素可能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有关。有研究者[4]通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 (Chroniesuperfieialgastritis,CSG)患者精神量表测量的调查得出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前者较后者显著增高,BRG患者中平均抑郁焦虑指数明显高于CSG组,其抑郁与焦虑发生率也高于CSG组,从而证实除其他原因外,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胆汁反流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应激时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紊乱,造成各种激素异常分泌,这些激素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及胆汁分泌增多,加上幽门括约肌松弛,故出现胆汁反流[5]。
3.2临床表现: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缺乏特异性,与一般慢性胃炎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或灼热感,餐后不缓解或加重,伴有纳差、腹胀、恶心、呕吐,呕吐后症状不缓解,且病程长,易复发。本组资料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上腹胀痛、口苦、恶心、呕吐、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反酸、嗳气等症。临床上出现的空腹疼痛症状除部分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有消化性溃疡者可表现外,可能还与空腹时胃内胆汁中卵磷脂成份受酸溶解增多且浓度较高、胃窦储留所致继发性胃酸分泌增高等综合因素加剧了胃黏膜的损害有关。当病人进食后食物的中和和吸附作用可使部分病人的疼痛得以缓解,但随后又可出现腹胀症状。因此,临床上一般只靠单纯的症状而不做胃镜检查,是不易发现及考虑本病的[6]。
3.3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与HP感染共存,但HP感染是否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起致病作用,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否行根除HP治疗,尚有争议。本组资料显示1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HP感染率仅18%,明显较低,与王丹 [7]等的研究报道一致。本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的Hp感染率明显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反流的胆汁破坏了胃内Hp生存的酸性环境,胆汁酸抑制了Hp的生长,胆汁更能直接杀灭Hp.
总之,在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时候应尽可能明确其病因和相关伴随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疾病的顺利恢复。
参考文献
1 赵文冰.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近况[J].吉林中医药,2004,24(2):52
2 王伯军.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5):299
3 刘明东,徐肇敏.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探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1):51
4 张立生,巩俊卿,李凌泉,等.胆汁反流性胃炎相关精神因素病因的初步探讨[J〕.武普医学,2005,16(10):791一793.
5 王淑杰,徐立宏,王燕.胆汁反流性胃炎36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06,46(16):79一80.
6 莫青,汤净,王铿,等.胆汁反流性胃炎1440例临床内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5,11(5):404一405.
7 王丹,韩盛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3):37一38.
TA的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