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简介
- 睡眠与失眠症
- <试论王肯堂对...
- 推迟心理衰老漫谈
- 黄东源被授予2009年度九三学...
- 强迫症个案治疗研究
- 失眠的中医食疗方法(转)
- 关于青少年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原...
- 关于青少年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原...
- 关于青少年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原...
- 关于青少年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原...
- 睡前三宜三忌
- 失眠的原因和分类
- 睡眠正误观
- 牡丹传说
- 关于人生的七个心理寓言及点评
- 怎样根据面色安排食疗
- 服用中药的小常识
- 考前防“上火”
- 抑郁症是“想”出来的病吗?
- 中药误服也要中毒
- 话说心理健康
- 心理减压十二招
- 心理疾病的十大诱因
- 上夜班的肝胆疾病患者??该如何...
- 头痛病因及防治
- 患者的权利与义务知多少?
- 感冒的故事
-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漫谈(一)
- 漫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精神疾病...
- 浅谈中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与治疗
- 抗抑郁食物 让你快乐
- 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及其进展
- 《中西医结合提高抑郁症治疗依从...
- 《梦中悲哭证治探讨》浙江中医杂...
- 《心身并治偏头痛经验举偶》上海...
- <试论王肯堂对精神疾病...
-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漫谈(二)
- 作者:黄东源|发布时间:2009-05-29|浏览量:954次
上一回我们讲到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扁鹊通过给公扈和齐婴两人互换心脏治好了他们心病的故事。
今天,我们还是继续讲讲关于“心”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故事。
相传,《列子?周穆王》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周穆王到西部去视察途中遇到个叫偃师的敬献技艺。穆王问道:“你有什么才能呢?”偃师回答:“我造好了一个人,想请大王欣赏。”穆王说:“好啊!明天你把它带来。”第二天,偃师晋见穆王。穆王问道:“与你一起来的是什么人呢?”偃师连忙说道:“这是我做的技艺高超的人”。穆王感到很惊讶,只见这个人快走慢行低头抬首,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极为逗人取乐,与真人没有什么二样。你想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穆王同妃子们一起观赏戏玩着。演出将要结束时,那人却以媚眼挑逗并勾引穆王身边的妃子。穆王怒不可遏,下令即刻杀掉偃师。偃师赶忙剖开那人给穆王仔细地察看,五脏六腑骨节毛发一应俱全,但又都是用皮草木料、粘胶生漆、白黑丹青等物品拼凑而成的。穆王让偃师重新把那人组装起来,试着除去它的心脏,口就不能说话;除去肝脏,眼睛就不能看见;除去肾脏,足脚就不能走路。穆王高兴地称赞道:“人的技艺之巧妙,同自然造化的奇功差不多了吧!”宁波市中医院中医情志病专科黄东源
在这则故事里,偃师制造的假人几乎跟真人毫无差别,当没有安装心脏时,它就不会说话表达。限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古人把心当作思维的器官,将精神心理活动的产生归之于心。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内经》中有许多条“心主血,心藏神,心主神志,精神之所舍”的论述。
现代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然而,中国古人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中观察到,当个体愤怒大惊大恐大喜等剧烈情绪变化时,身体最为明显的感觉是心跳加快加重,突突地往外跳。心如果不跳动了,生命停止,也就没有喜怒哀乐了。古人因此而认为“心主神明”。
此外,由于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而心脏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和枢纽,《灵枢?平人绝谷篇》说道:“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心血充盈,则精神充沛,思维敏捷,神志安宁。反之,心血亏少,则精神疲惫,反应迟钝,神思不宁。故心主血脉,心藏神志。
由此看来,中国古文化把精神心理活动归属于心的功能范围之内,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而且这个表述已深深地烙刻在我们历史文化的巨大片章的扉页。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与精神心理现象有关的280多个字,如思、虑、?、怒、忧、愁、悲、恐、惧、惊、慌等,都带有“心”或“忄”部首偏旁,便是心与精神心理密切相关的实证。据笔者初步统计,常用的带“心”的成语就有400条之多,还不包括带“忄”部首偏旁的成语。
如:心安理得??认为自己的想法合乎道德伦理。
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心花怒放??情绪很好,高兴得不得了。
心灰意懒??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心口如一??想的和说的一致,君子坦荡荡。
心心相印??两人的思想情感完全合拍。
(神经内科 情志病专科 黄东源)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