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简介
- 睡眠与失眠症
- <试论王肯堂对...
- 推迟心理衰老漫谈
- 黄东源被授予2009年度九三学...
- 强迫症个案治疗研究
- 失眠的中医食疗方法(转)
- 关于青少年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原...
- 关于青少年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原...
- 关于青少年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原...
- 关于青少年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原...
- 睡前三宜三忌
- 失眠的原因和分类
- 睡眠正误观
- 牡丹传说
- 关于人生的七个心理寓言及点评
- 怎样根据面色安排食疗
- 服用中药的小常识
- 考前防“上火”
- 抑郁症是“想”出来的病吗?
- 中药误服也要中毒
- 话说心理健康
- 心理减压十二招
- 心理疾病的十大诱因
- 上夜班的肝胆疾病患者??该如何...
- 头痛病因及防治
- 患者的权利与义务知多少?
- 感冒的故事
-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漫谈(二)
-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漫谈(一)
- 漫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精神疾病...
- 浅谈中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与治疗
- 抗抑郁食物 让你快乐
- 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及其进展
- 《中西医结合提高抑郁症治疗依从...
- 《心身并治偏头痛经验举偶》上海...
- <试论王肯堂对精神疾病...
- 《梦中悲哭证治探讨》浙江中医杂志2005,4:150
- 作者:黄东源|发布时间:2009-05-29|浏览量:1566次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梦悲哭的心身同治,探讨言语开导方法结合中药辨证施治对此症候群的具体应用步骤。 方法 分析梦悲哭的病因病机,采取言语开导方法与传统的理法方药之药物治疗结合,对不同心理情志因素所引起的梦悲哭患者进行心身同治。 结果 在良好的医患关系前提下,经过言语交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明了自身的认知与疾病的关系,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宁波市中医院中医情志病专科黄东源
【关键词】 梦悲哭,心身同治,言语开导/中药
梦悲哭是指梦者卧则梦见悲伤之事,醒后一如常人,或甚至从睡梦中哭醒,哭后稍舒,莫可名状。多缘于情志刺激,常见于妇女,但男子秉性内向者亦可得之。清?吴师机以为:“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笔者根据心身同治的原则,应用言语开导方法结合传统中药辨证施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乎者?”。 言语开导就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运用言语交谈进行疏导,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心因,改变内心虐恋的认知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怡悦开怀,“语之以其善”。首先医者对患者要态度和善,充满温暖和尊重,通情达理地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运用真诚的语言去感化对方,这是言语开导法的关键的第一步。梦悲哭患者秉性敏感多愁,在初诊接待阶段,只有用善言爱心才能打开她(他)们的心扉,她(他)们才会将自己内心的所郁所苦告之医者。
许某某,男,32岁,工人。2004年3月16日初诊。头痛头胀,情绪易波动,胸闷如压,胁肋胀疼,口苦舌燥,饮食少进,焦虑不安已一年。眠则恶梦连连,常惊厣而醒,头痛更甚,泪眼长潸,思乡感怀,再难入眠,坐以待旦。舌质稍红,边有瘀斑,舌苔白腻,二脉弦滑,此乃多思善虑而伤脾,气结津停,血瘀痰凝,蒙蔽心窍所致。治宜言语开导、怡悦开怀;活血化瘀、祛痰安神。当归15g 干地黄15g 红花5g 柴胡10g 赤芍15g 川芎10g钩藤20g香附10g 苏叶10g 远志10g 石菖蒲10g,水煎服,日一剂,服药14剂后噩梦除,睡眠好转,又进15剂,羌愈未发。
按:患者初诊时主诉的症状为反复头痛头胀,继诉睡眠不良,时有哭泣。询其原因,患者欲言又止。笔者始终善以相待,良久许某道出实情:“自幼甚得父爱,成年后顶替父职辗转各地,未曾膝下尽孝,一年前父突然病危。及归,已亡卒,灵前恸哭,感头痛欲裂,此后每思念感怀即头痛头胀。”这类患者大多心神不定,负疚自罪感。对事物的认识,经常以为“穷途末路”。因此,医者语善、心诚以及“与人为善”的人生观、世界观可以触动她(他)们的内心,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善恶观”。
(二)引导倾诉,“导之以其所便”。患者的情感世界的“七情”内容主要从问诊所得,其顺逆与否直接关系到病程的发生发展、演变、预后及治疗方法的制订。故李涎《医学入门》指出:“当问所处顺当否?所处顺,则性情和而血易调;所处逆,则气怫郁”。梦悲哭患者情志原因埋藏在内心深处,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透露,对于从前所受的情志损害不愿追忆。
仲某某。女,48岁,下岗工人,2001年11月7日初诊。半年前因单位改制,难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心情焦急。在与单位领导矛盾冲突后郁郁不乐,现神情低落,心悸胸闷,夜间梦扰恐怖,一人不敢上床睡觉,近一月数次从哭泣中醒来。应用镇静剂等治疗罔效。舌质稍红,舌苔薄白,脉细。经云:“年过四十,经气衰半”,证由脏气衰弱,血不养心,心神失养。治拟言语开导、移情倾诉;养心安神、定志摄魂。炙甘草15克 淮小麦50克 百合30克 生地黄30克 酸枣仁30克 知母10克 川芎10克 茯神15克 钩藤30克 蝉衣10克 夜交藤30克 红枣10枚。服用上药10剂后,虽梦未作惊恐之状,遂以原方出入加减,言语开导,耐心梳理,层层深入调治一月,独自能来就诊,状如常人,表情自然。2年后随访,已重新就业,与他人相处平和。
按:患者从表面上看起因是由于单位改制下岗所致。细细问来实则事由半年前在单位食堂工作时被人诬为“放毒”,后虽经有关机构澄清,但患者总觉得冤情未清,闷闷不乐。询问梦悲哭患者的病史需要医者运用技巧,根据患者自认为最方便最容易解决的问题、最愿意解决的问题着手,以其所好为切入点,鼓励患者自己倾诉受何种情志因素淫虐痛苦的过程。在步步深入地了解到病之所在,就可为有的放矢地引导患者情感转移,疏导内心情结,改变患者对于事物的某些认知偏差而打下基础。
(三)谴理命安,“告之以其败”。即向病人指出所患疾病的性质、原因、危害等,引起患者对疾病的注意,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无论何种原因引起梦悲哭的患者其实都很重视自己的生命,恶死乐生是人之常情、人之共性,所以“告之以其败”可在患者心理上产生震慑作用。
李某,女,29岁,新产妇。2000年3月23日初诊。产后一月,因夜间小偷入宅受惊吓,当时即遗尿在床,遂至心悸不安,头晕目眩,腰酸重坠,闻声则惕然而惊,汗出沾身,寐则作梦,泪眼哭泣。诊见精神不振,四肢欠温,舌质淡白,舌苔薄白,脉沉细少力。病由惊恐伤肾所致。肝肾同源,与心相交,肝肾气虚,心肾不交,肝不藏魂,神灵失守。治拟言语开导、谴理命安;补肾养肝、宁神安魂。附子10克 肉桂3克 熟地30克 山药30克 黄精15克 黄芪30克 柏子仁15克 酸枣仁30克 远志10克 五味子6克 覆盆子15克 女贞子15克。嘱服15剂后,虽梦未悲,醒后复睡,原方再进退20剂后,诸证皆失。一年后随访,身体健康,母子平安。
按:该患者系新产妇,受惊得病后疏于哺育,致其儿形瘦体小。针对这个情况,笔者开导曰:“财物失可复而得之,汝之子失养其复难也。汝之病,不惟无益于子,而反害子,汝子岂不更无所依赖乎”?
这类年轻妈妈中的有些患者担心产后自己应付不过来,不能照顾好孩子,无法给孩子带来幸福;有的人甚至有罪恶感,认为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只有受苦,前途渺茫,甚至会产生自杀或结束孩子生命的念头。这时候,他人一点点的关怀与援手,都可以解除产妇的无助心理,帮助她们克服忧郁情绪,觉得事情并没有她认为的那么糟糕。对那些敏感、心理压力极大的患者,则应指明其消极心理状态对亲子的危害,使她们更能自觉配合医生的治疗。
(四)启蒙发昧,“开之以其所苦”,即解除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放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克服内心的苦闷、焦虑和紧张,进一步具体帮助患者解除情绪障碍、行为障碍及与之有关的躯体障碍。
邹某某,女,35岁,营业员,2003年7月11日初诊。前年2月行输卵管囊肿手术后,总感觉自己身体不如以前,丈夫不再象过去那样体贴,怀疑丈夫不忠诚,导致经常吵架。虽然自己也知道这样的猜疑毫无根据,但又不能自控,因而郁闷不舒以至失眠,多梦纷纭,胁肋胀痛,月经不调。近日又因琐事与丈夫生气,夜难入寐,勉强入睡后被噩梦惊醒,泪沾衣衫。自诉在过去的二年中曾有数次类似的症状,梦中尽是他人失信用之事。刻下纳谷不香,精神疲惫,善太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寸口脉弦。证由肝气郁结,疏泄失常,经脉气机不畅,气郁而魂魄不宁所致,治拟言语开导,启蒙发昧;疏肝解郁、安魂定魄。柴胡15克 白芍15克 枳壳10克 香附10克 苏叶10克 夏枯草10克 钩藤20克 煅龙骨30克 煅牡蛎30克。5剂后,胸闷协痛减轻,夜卧虽有梦扰,然未悲哭。前方化裁以巩固疗效,又20剂后诸证悉平,嘱服逍遥丸而善后。
按:患者是由于妇科手术后对自己机体生理上的某种不适和担心,逐渐导致心理上的“自卑”的产生而发病。因为“自卑”,使她总是假设丈夫看不起自己,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爱她,以后自己也渐渐的相信起来,但从不验证一下丈夫是否真的看不起她。这种主观臆断的消极结论,使她在意识上失望消沉,在夫妻关系中更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诱发争端,这种"自我击溃"的情绪模式,使本来并无纠葛的家庭关系人为地罩上一层阴影。患者在领悟了“自卑”心理与自己现在疾病的关系后,情绪变得稳定,后来几次门诊都和其丈夫相伴而来。
结语:
《内经》认为梦悲哭主要是由于邪客于肺。“肺气盛则悲哭”(《素问?脉要精微论》)、“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灵枢?淫邪发梦》)。肺主气,藏魄,在志为忧。正气不足,邪气偏盛,肺魄不宁,易于产生悲忧的情志变化,见于梦中则易悲哭。
验之于临床,不独邪客于肺能引起梦悲哭,其他的情志变化也可以影响人体的相关脏腑,导致阴阳失调,气机失常,魂魄不安,发梦悲哭。如“五志”中的“思”属脾之志,因过思而致气结,进而导致心脾两虚而梦寐不安在临床并不鲜见。然而,思又属于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思,可因为预感到或经历过某种不遂意事件的“忧”而产生;也可因为感伤哀愤而不胜的“悲”所产生;又可以在为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企图摆脱或逃避某种危险状态时的“惊恐”后产生;更可以在欲望、需求的被阻拦压抑,导致由“怒”而“郁”的思虑而产生。
梦,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因为“日有所想,夜有所梦”而产生。东汉思想家王充在分析作梦的精神心理因素时就认为,晚上作梦不是鬼神作怪,而是由于白天的心理活动转化而来。“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按其身哭矣。” 王充在《论衡》中记载的这个案例提示:由于人们在清醒时集中注意力常常思想着某种事件或受某种情绪的长期困扰,睡眠时就有可能在梦境中得到体验。所谓的“精念存想”,即人们在醒觉时经常思念着某种东西,充满着某种想象或希望。还有某些作梦悲哭的患者甚至在醒觉后,对于梦境中的发生的事,虐恋难舍,联想翩翩,百思不解,“疑神疑鬼”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对于情志疾病的治疗,朱震亨强调“五志之火,因七情而生,……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能疗,须诊策由以平之。”(《丹溪心法》)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更明确指出:“以识遣识,以理遣情,此即心病还将心药医之谓也。”因此在辨证施治的总纲指导下,对于梦悲哭的治疗方法,除了理法方药处以中草药治疗以外,有必要同时运用言语开导方法,心身同治、移情开郁,治病求“本”。
言语开导法是医者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与患者交谈,使之明了与疾病有关的道理,以及自己所能做的努力,主动消除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怡悦开怀、引导倾诉、谴理命安、启蒙发昧四个基本步骤互相配合,环环相扣,前两个步骤的目的在于达成适合于治疗的医患关系,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后两步骤是层层深入,接触、切入问题,解决问题。在奠定了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下,通过言语交流,让患者明白只要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其病情预后会向着“善”的方向发展,以帮助她(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只有这样,医者的外加作用才能与患者的内在能动作用结合,使言语开导发挥作用。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