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斌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
科室:
乳腺肿瘤科
-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乳癌患者的潮热...
- 为一个患者失去乳房和腋窝感到惋...
- 托瑞米芬的适应症是??绝经后妇...
- 中医-西医要紧密整合,而不是自...
- 做人要心存善良,做医生更要心存...
- 如何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理解中...
- 需使用抗抑郁药物的乳腺患者在选...
- 乳癌科普--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
- 从做医生需要“正心诚意”说起
- 重要通知--免费的乳腺CT名额...
- ★★★乳癌科普??乳腺癌化疗后...
- ★★★乳癌科普??乳腺癌化疗后...
- ★★★乳癌科普??(我诊治的)...
- Dr.Silva 访问我科
- 是她们令我感动--记快乐的病友...
- 在美国进修的日子里
- 天气转凉了,此间容易出现不明原...
- 少挣点钱,多救条命??值!
- ★★★ 乳癌科普??与乳腺癌相...
- ★★★乳癌科普??乳腺癌的危险...
- ★★★乳癌科普??乳腺癌的发病...
- ★★★乳癌科普--全世界范围内...
- ★★★ 乳癌科普??乳腺癌早诊...
- ★★★ 乳癌科普??关爱遗传性...
- 乳房再造的准备
- 乳房再造手术费用是多少?
- 哪些人不适合乳房再造?
- 乳房再造有哪几种方法?
- 乳房再造会促进肿瘤复发与转移么...
- ★★★就医指南30??乳房再造...
- 什么是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术?
- ★★★ 乳癌科普??亚洲规模最...
- 一个爱护患者的医生是不会轻易给...
- ★★★ 就医指南23??利用中...
- ★★★ 就医指南22??什么样...
- ★★★ 就医指南19??住院前...
-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
- ★★★ 就医指南18??乳腺癌...
- 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更易复发
- ★★★ 就医指南13??乳腺肿...
- ★★★ 就医指南8??乳腺癌化...
- ★★★ 就医指南5??乳腺癌手...
- ★★★ 就医指南4??术后多久...
- ★★★ 就医指南2??就诊后多...
- ★★★ 就医指南1??如何最快...
- ★★★ 就医指南3??住院后多...
- 降低癌症发病风险的最好办法是健...
-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乳癌患者的潮热...
- 2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保乳和乳房...
- 关于开设乳腺癌遗传咨询门诊的通...
- 硝酸甘油可提高机体对癌症的免疫...
- 科学家首次发现按摩的神秘机制 ...
- 增加膳食的纤维素摄入更有利于健...
- 利用中医中药减轻乳腺癌化疗副作...
- 乳腺导管内癌是不需要化疗的
- 耳垢相关基因可能与乳腺癌有关联
- 十一长假后如何尽快看病住院
- 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应注意先看牙
- 年轻乳癌患者保乳手术与乳房切除...
- 乳腺癌HER2的标准化检测
- ★★★ 就医指南11??心电图...
- ★★★ 就医指南10??MRI...
- 应该如何解读医生的处方
- 蜘蛛毒液有望用于治疗乳腺癌
- 乳腺癌筛查的年龄应该放宽
- 口服sheddase抑制剂IN...
- 乳腺癌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 乳腺癌术后“容易出汗”怎么办
- 乳头溢液怎么治疗?
-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治疗
- ★★★ 就医指南9??乳腺癌术...
- 双磷酸盐在乳腺癌临床应用新进展
- 如何解读乳腺癌术后病理的免疫组...
- 乳腺癌的免疫系统情况的意义
-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也有意...
- 肥胖、吸烟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的...
- 植物食品可降低乳腺癌风险
- 大豆异黄酮与乳癌
- 乳房密度的升高可带来乳癌风险
- 瑜伽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力
- 生活方式影响乳腺癌患者寿命
- 循证医学证实曲妥单抗结合化疗提...
- 肥胖干扰女性乳腺癌筛查结果
- CA15-3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
- 利塞膦酸盐可以预防乳腺癌患者的...
- 工厂资助的乳腺癌试验显示更好结...
-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
- 三种抗乳腺癌新药临床试验看好
- 乳腺癌与夜班
- 遗传基因与乳腺癌与卵巢癌的风险
- 原位乳腺癌可能需改新名
- 高胰岛素水平增加乳腺癌风险
- 赫赛汀(Hercptin)对乳...
- 乳腺癌发病风险与生育时间有关
- 专业人士到丁香园交流,我是ee...
- 医者,不失人情论!--当浮一大白
- 作者:张斌|发布时间:2013-01-08|浏览量:1241次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说明白事理,掌握事实规律是一种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文章。
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科张斌
医者和患者都是社会的成员,为医者更当不失人情,才能当好苍生大医。早在《素问?方盛衰论》中就有“诊可十全,不失人情”之训,“不失人情论”则出自《医宗必读?卷一》。作者李中梓,明末著名医学家。李氏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他的医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重视脾肾和强调养阳两个方面。根据《内经》、《伤寒论》的理论和治法,参考汉代以后的名医著作,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撰著了《内经知要》、《医宗必读》、《删补颐生微论》、《伤寒括要》、《士材三书》、《本草通玄》等。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医宗必读》成书于公元1637年,共十卷,内容包括医论、内景图说、诊断、本草、病机,并论述三十六种病证的诊治和医案,内容简要,选方实用,是一部颇有影响的医学入门书。
原文对医患之间的人情世故分析得细致深刻,写得非常精彩,特录之于下,愿与大家共享:
所谓病人的心理常情,五脏各有偏热偏寒的症状,七情各有过盛的表现。阳盛的体质适宜凉剂,阴盛的体质适宜热剂;耐受药物毒性的人,用性味缓和的方剂治疗没有效果,不耐受药物毒性的人,用性味猛烈的方剂治疗就有危害。这是五脏之气的不同。人们对于动静和饮食各有爱好和厌恶,爱听吉利话的人,对他直言陈述疾病的严重性就被责怪;性情多忧虑的人,对他说安慰的话就被认为是隐瞒真情;不相信别人的人,诚恳的劝告难被奉行;多疑的人,深切入理的言语反被猜疑。这是爱好和厌恶的不同。富有的人多任性,因而就不遵守医生的告诫,有权势的人多自尊,便骄横放纵,违背情理。这是社会地位的不同。贫困的人衣食尚且不能周全,何况药物呢?卑贱的人忧急辛苦不能舒适,心里的要求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调适治疗的不同。有刚刚听从正确的话,听了错误的说法又使他改换新的主意,好比岔路一多,就找不到逃跑的羊,终于没有效果。这是没有主张造成的祸患。有最怕发生意外,胆小保守,只求稳当,好比用一杯水救一车柴的火焰,难免失败。这是过分谨慎造成的祸患。有处境不顺利,谋求不成功,内心牵挂,良药难治。这是患得患失造成的祸患。有性情急躁的人患了慢性病,不断地更换医生,招致用药杂乱;有性情迂缓的人患了急性病,一再地拖延致使病势难以挽回。诊这是性情缓急造成的祸患。有怕补的人,人参、白术刚接触嘴唇,心口先感阻塞;有怕攻的人,硝石、大黄才进入口中,精神即先涣散。这是对药物的偏见造成的祸患。有的人忌讳疾病而不讲,有的人因病情有隐曲而难诉,更有人故意不谈病况,测试医生的脉诊本领。不知即使古代名医,也没有放弃望色、听声、问证,而唯独凭藉一项脉诊的。比如寸口脉盛,就知道伤食,至于什么时候受伤,被什么食物伤害,难道能够只凭脉知道吗?这些都是病人的常有的心理活动,医生不可不明察啊。
所谓旁人的心理常情,有的抓住似乎有依据的论点,但是跟病情未必符合;有的说出无根基的言语,对于医理哪里曾经梦见?有的掌握决定是非的权力,与自己相同的意见就认为它正确,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便认为它错误,但是没有人能辨别真对真错;有的抱着肤浅的看法,头痛的病治头,脚痛的病疗脚,但是谁知道哪个是本,哪个是标呢?有时有权势的人的偏执言语不能违抗;有时亲近的人片面的看法难以扭转。又如推荐医生,往往关系到病人的生死。有因志趣相投私交深厚而推荐的;有的医术低劣,因偶然取效而被推荐的;有因医生能言善辩而误信推荐的,有因接受医生的酬谢而推荐的。甚至好坏不辨,胡乱地评论。赞誉某医生,那么像跖那样的大盗可以吹捧成像舜那样的圣人;诋毁某医生,那么像凤凰那样的美鸟可以诬蔑为像猫头鹰那样的恶鸟。致使有高明技术的医生愤怒地离开,使患危重疾病的人徒然地等待死亡。这些都是旁人的心理之情,不可不明察啊。
所谓医生的心理常情,有的用花言巧语欺骗病人,有的用甜言蜜语迷惑病人,有的用善辩的口才蒙骗病人,有的用惊惧的言语恐吓病人。这是擅长耍弄嘴皮的一类医生。有的结交病人的亲友,有的笼络病人的僮仆,有的谋求地位高的人推荐,有的不经邀请就自己登门。这是善于曲意逢迎的一类医生。有的没有真才实学,谎称神仙授与,不识一字,假托秘密相传。这是惯行欺诈的一类医生。有的望色、闻声、问证、切脉,全不关心,枳实、厚朴、当归、黄芩,到手就抓,胡说别人愚笨,自己聪明,别人生疏,自己熟悉。这是言行卤莽的一类医生。有的嫉妒成性,把排挤别人做为能事,表面上好像志同道和,暗地里却在恶意中伤,是非颠倒,朱紫混淆。这是口蜜腹剑的一类医生。有的贪图财利,啥也不懂,轻视人命,如果病在危险而又有疑难的阶段,连高明的医生也难以决定,须极其仔细慎重,还有希望治愈,这班人贪图功劳,随意地用药,等到疾病恶化,便推卸责任,掩饰自己。这是贪图侥幸的一类医生。有的各持己见,异不同决,好比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道德越高尚的人,毁谤他的言论就越多。如同教楚人学齐语,一个齐人的教育能有多少作用?许多楚人的喧哗足以扰乱学习。这是知识浅薄的一类医生。有的医生和病人一向熟悉,就草率地谋取疗效;有的医生和病人一向不认识,偶然请去辨证,病家既然不了解医生,便一会儿请张三,一会儿请李四,医生不肯受到埋怨,就只能用黄芩、桔梗这些一般的药物。有的病家请了很多医生,大家互相观望;有的医生之间利害相关,彼此避免嫌疑。医生们只求免除怨言(而因循观望),这确是办到了;然而徒然地失去治病的时机,是谁的罪责呢?这些都是了解医生不透彻,聘用医生不专一的缘故啊。
所有这一切,哪一点不是人之常情?可是人情的详细内容还有很多,难以说全。黄帝、岐伯把不违背人之常情作为告诫,要使学习的人思考、谨慎,不被粗鄙的习惯所沾染。虽然这样,但是要一定不违背人之常情,又不免要迁就。只是迁就就对病情有妨碍,不迁就又对人情有妨碍,有决不可迁就的病情,又有不得不迁就的人情,将对它们怎么办呢?所以说:很难啊!
TA的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