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医生 > 儿科 > 儿科其他 > 小儿心理

小儿心理最新回答 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切勿擅自治疗

李艳花 李艳花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出生的时候二代的测试没过关,现在的不会说话呢?
听力检查没过,需要考虑宝宝听不到德可能德,同时如果听力差,是会对说话有影响的
郭改玲 郭改玲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2岁两个月想要什么得不到就哭,该怎么样教育
您好,宝宝考虑是微量元素缺乏、缺钙或受惊吓引起;在小幼儿可能哭表示不快乐、生气之外,还是一种交往方式。
覃秀月 覃秀月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2岁半不开口说话且脾气急躁是什么情况
宝宝的语言发育比较迟缓,语言发育迟缓和脾气急躁多与遗传、精神紧张、心理压力、教育等诸多因素有关。
覃秀月 覃秀月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这几月脾气急躁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你出现脾气暴躁和注意力难以集中可能是大脑缺氧所致。
覃秀月 覃秀月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从小吃手,好动,怎么办
你孙子的症状有可能是身体缺少微量元素,如:铁、锌等,也有可能伴有血铅超标。
张丽 张丽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有点自闭不跟别人交流怎么治疗
这种情况还不至于是自闭,考虑是性格问题,比较内向,不跟陌生人沟通交流,学习成绩差估计是由于不跟人交流,不懂的没有去问,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造成
倪红 倪红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喜欢性,而且还有性幻想,色怎么办
一般没问题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的一个特性,都会有喜欢异性,还是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史东岳 史东岳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脑子里无法阻止地想恐怖的事情是哪种类型的疾病
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或看电影,电视剧书籍刺激造成。
耿月华 耿月华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把枕头放在两腿间夹紧且用力激动该如何处理
宝宝的 这个行为属于夹腿综合征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较为常见的现象
任宇辉 任宇辉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注意力难集中、不合群是什么问题
多动症及注意力缺陷多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的能力差,智力正常。病因不明。
杨锋 杨锋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经常控制不了情绪,容易生气,能治吗
一般来讲大多数小孩在娇宠中长大,自控能力差,常表现为情绪易激,易生气、任性等习惯。
邹毅 邹毅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抄写经常抄错是否属于视觉整合行为
考虑是缺锌的原因,会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厌食挑食,头发黄等。
高霞 高霞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两岁三个月还不会说话有没有问题
根据你的描述说明他还是会说话的,只不过没有人给他纠正和教育。
陈雨 陈雨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5岁还讲不出话来怎么办
建议先检查明确是病理还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再行进一步治疗。首先,先进行口腔检查看一下舌系带是否过短。最后检查一下
高利芳 高利芳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三岁女孩突然不说话怎么办
孩子既然听力正常,而且会说问题就不大,孩子不爱说话不和人沟通,需要警惕是自闭症。
任宇辉 任宇辉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2岁1个月不会说话,还没有喊过爸妈要怎么办
说话与听力、智力、发音、舌部发育等综合因素有关。
覃秀月 覃秀月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怎样看出喜欢人喜不喜欢我呢
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己的话,他是会经常关注你的,不管有什么活动都喜欢让你参与。
杨敏 杨敏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睡觉前和起夜时有喝奶的习惯该怎么纠正
5岁小孩,应该没有这种习惯了,长时间含乳头会引起小儿牙齿发育异常,或引起口腔不卫生。
陈雨 陈雨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两周6个月不会说话怎么办
要注意控制看电视时间,电视是一种单项交流,看的越多,能力越差。
刘艳辉 刘艳辉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喜欢指指点点,随便拿东西正常吗
孩子好动,调皮是先天的,一般爱动,爱闹的孩子反而是健康的。
邹毅 邹毅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好动,爱打小朋友,怎么办
这个是缺锌的原因,缺锌的小孩多动,控制力差,伴厌食,挑食,头发黄等。
陈雨 陈雨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老是用力的夹腿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习惯性擦腿综合征。有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轻或重的会出现这种行为。家长不要因此打骂、恐吓孩子,要注意会阴部清洁。发作时,家长可用各种方式分散小儿注意力,如讲故事、听音乐、或抱起来走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逐渐增加其自控能力。
高利芳 高利芳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不能正常说话是怎么回事
孩子的听力没有问题,也能发音,问题就不是太大,现在只是发音不清楚,可能是小的原因,语言功能不太好。
刘丽梅 刘丽梅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教讲话都不说该怎么办
孩子的语言发育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只要孩子会发声,说话早晚的事,不要过分担心,家长可以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引起他说话的兴趣。你家孩子的撒赖的情况是你家大人惯出来的,这个趁着现在还小可以管教,及时予以管教
张丽 张丽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四岁男童不会说话和走路,怎么办?
正常四岁的小孩现在都会唱歌,会跑了,如果到现在还不会说话跟走路,加上本身是早产儿,有可能是脑部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的
易观秀 易观秀 护士 回答了该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多考虑是由于脑神经衰弱的情况,这个情况多考虑是由于身体的精气不足或用脑过度或劳累等因素导致的情况的。
陈雨 陈雨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学习困难分类
如果经过智力测试,您的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但仍不能正常学习,您可以观察一下您的孩子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的表现,以排除一下是否存在儿童多动症。如果经过初步观察,您怀疑您的孩子患了儿童多动症,您应该带您的孩子到专业心理卫生机构寻求帮助。
陈雨 陈雨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儿童在学校有些自闭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 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 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 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七、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 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 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八、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学会倾听孩子 3岁的小新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小新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等爸妈回来,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汇报“读后感”,但由于他说话不清楚、表达吃力,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看报纸去了,任由小新自说自话。 点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九、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勿以亲友做对比 “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 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大班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 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 点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 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 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人。供参考。
于一冰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自闭症儿童能用那些药
治疗方法  自闭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高度重视。 自闭症病因和生化异常改变极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就更加束手无策,目前多采用特殊教育训练为主;西医近年来试用传统的或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等进行生物医学干预;中医界将自闭症列为疑难杂症之一,进行了经络穴位按摩、中药、针灸等多种努力。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方案林林总总,各种方案,其收效皆有可圈可点之处,不宜顾此失彼,相互排斥。  一、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孩子的未来部分取决于家长付出的努力。目前关于自闭症的训练方式,也有一些“流派”,比较得到广泛接受的,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有效的训练方式是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即应用行为分析方式),它是讲究结构化的教学方式,提出者是洛瓦斯(Lovaas)。简单讲,就是通过适当形式的奖励来对正面行为进行强化,对负面行为进行抑制,从而让患儿养成合适的行为规范、提高认知水平。其他流派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国内的很多训练机构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单纯性训练对于自闭症的效果仍有待提高。所谓“单纯性训练”,是指一些机构或个人把训练宣传和作为自闭症康复的唯一手段。目前国内外许多人认为,治疗自闭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训练,从而把它归结到教育问题, 单纯由教育界人士来对自闭症进行行为训练,以期达到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回归社会。虽然有大批的社会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其中,但效果往往是很令人失望的。其中关键原因,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自闭症康复必须先通过治疗活动把自闭症儿童改造成为可以教育的对象,然后才能实施教育。  二、西医近年来试用传统的或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等进行生物医学干预,效果不是太好,尤其是副作用很大,这一点一直为大家所诟病。  三、中医所采用的治疗方案无非是经络穴位按摩、针灸、中药等。中医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五脏六腑学说、经络学说。治疗上讲究辨证施治。通过阴阳认识、五行认识、脏腑认识,结合望闻问切来辨证;根据辨证结果,通过医疗刺激的介质施以治疗,首先让刺激归于经络,然后归于脏腑,使脏腑达到平衡,实现整体治疗的整体观念。医疗刺激的介质,出现两条分支:一条分支是中药,它是大家最常见、也最易从思想上接受的方式,被大家忽略的是,开中药必须引药归经,让中药归于经络、刺激脏腑才是中药治疗的根本;另一条分支是直接对经络施以穴位刺激,包括针灸和按摩,根据辨证的结果,选取穴位,直接刺激经络,然后把这种刺激信息传递到脏腑。这两个分支相比较,使用针灸按摩的刺激,比使用中药的效果更直接,人体经络本身就是天然药库,选取穴位进行调理,可直接刺激人体经络、脏腑,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避免了多数孩子因脾胃湿寒体质所导致的药物不吸收问题(这也是中西药物对自闭症孩子难起作用的主要原因)。如果将针灸和按摩相比,按摩有又具有安全性,也更具有可普及性,尤其是自闭症治疗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更乐于接受。  有中医工作者和中医机构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拟定合理配方,结合丰富的按摩手法,开展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开展较早较成功的典型代表有中国自闭症医院(南昌东方医院),患者的进步特别快,不少孩子经治疗后,能够进入普通学校学习,逐步融入正常儿童。  自闭症的辩证要点: 自闭症的辩证主要也是根据四诊合参。但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与病情反应,都有一定的特征。自闭症儿童不会说话,轻者亦往往不能正确诉述病情;寸口部位短小,就诊时又多不能与医者合作,影响了气息脉象,因此,四诊的运用,与成人不尽相同,望诊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配以“五脏诊治”法则,使自闭症的临床辩证更较全面。在中西医相互学习与取长补短之下,更充实了辩证与辩病相结合的经验,对诊断有了进一步提高。 一、望诊 (一)、望神色 :即观察精神状态与面色。 (二)望形态 :即观察形体和动态 (三)审苗窍 :苗窍是指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以及前后二阴。苗窍和脏腑关系密切,脏腑有病则每能反映于苗窍。 《1》、查舌 《2》、查目 《3》、察鼻 《4》、察口唇 《5》、察耳 (四)、察二便 (五)、察指纹 二、闻诊 这是用听觉和嗅觉来辅助诊断疾病的方法。 《1》、啼哭声 《2》、咳嗽声 《3》、语言声 《4》、嗅气味 三、问诊 (一)、问年龄 (二)、问寒热 (三)、问汗 (四)、问头身 (五)问二便 (六)、问饮食 (七)、问睡眠 (八)、问个人史 四、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 (一)、小儿的脉法,主要以浮、沉、迟、数辩表、里、寒、热;以有力、无力定虚实。 (二)、按诊: 《1》皮肤及淋巴:主要了解寒、热、汗的情况。 《2》、头颈部:主要注意检查囟门情况。 《3》、四肢及其他:主要检查神经系统某些病理反射,如划足底试验(巴彬斯基征)。 通过四诊搜集的证候,按五脏所主加以分析归纳,对儿童自闭症的辩证论治有一定帮助。 一般来说,本病单一症候者少见,多为数种症候并见的虚实夹杂证,且多数本虚标实。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发病机理,我们把该病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心脾两虚 二、脾肾阳虚 三、肝肾阴虚 四、痰迷心窍 五、瘀阻脑络 。该病复杂多变,症状繁杂不一,这里只作简单介绍。治疗时一定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治则为健脾益气、 养心益智、温肾补脑、滋补肝肾、化痰开窍、化淤通络。中医药治疗,标本兼治,预后良好,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自闭症的症状如:语言、行为、情感、交流障碍等只是病的表现,我院中医治疗自闭症是根据患儿的体质来从根本上辩证论治的,只要辩证得准,坚持治疗,这些“表现”自然会消失,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解释孤独症成因,都认为是孤独症患者有其内因,即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现了问题;从生态学角度,则认为孤独症患者与外界的互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人类大脑的发展和成熟不仅仅是生理驱动(如基因)的过程,大脑皮质结构也受到学习经验的质和量的影响,也就是说,孤独症患者是可教育的。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同时实施干预,应该是比较合理的思路,可以给自闭症康复事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教育训练从业人员或机构、中西医治疗从业人员或机构,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片面宣传“唯教育训练有效论”或“唯治疗有效论”,将会误导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决策,从而贻害自闭症患者的终生健康。从内因着手实施干预,就是针对其脑和神经发育异常,进行中医、西医、中医药结合的治疗;从外因着手实施干预,就是提供尽量好的教育环境,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  自闭症应于2岁确诊并实行早期干预。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发育异常,虽然大多数患者通过脑电图、磁共振未能发现问题,但也只能说是由于现代医疗科技尚不发达。达到3岁才能确诊自闭症的说法最近若干年一直流行。其实这种说法对及早进行自闭症干预造成了被动。1-3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开语言、形成正确认知的关键时间。在2岁时及早确诊,应可争取到最为宝贵的治疗时间。2岁应该可以确诊是否有自闭症。孤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正常的婴幼儿,1岁左右以后开语言,眼神交流灵活有神,能通过语言并结合眼神、肢体语言实现交流,脾气性格正常,从开始学说话,到能够说话流利,口语的成分越来越多,肢体语言的成分越来越少,这个过程大概持续1年左右。也有语迟的婴幼儿,到2岁、甚至3岁才开语言,但是他们此前的眼神语言丰富,肢体语言很多,可以基本完成与他人的交流。排除了弱智等疾病,如果一个2岁儿童,没有开口说话,没有眼神交流,也没有肢体语言,又有刻板行为,脾气性格冲动任性;或者虽然有了语言,但是不能正确组织语言,不看别人的眼神,有刻板行为,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先是出了语言,后来有全部退化掉,躲避别人的目光眼神,那么,就基本可以确诊这个孩子患有自闭症了。  在2岁时实行及时的干预会有很好的收效,尤其是对于程度严重的自闭症儿童而言。一旦晚于这个年龄,严重的自闭症患者在3岁以后再确诊、干预,收效就不太乐观,自闭症或许会伴随终生。程度为中度的自闭症儿童,6岁以前的干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效。程度较轻的自闭症患者,6岁以后仍有机会,这种机会或许一直延续到12岁左右(6岁左右,神经系统发育完成了80%-90%,其余10%-20%会在12左右基本完成)。因医疗条件差异、家长承认现实的时间差异等,患者确诊自闭症的年龄各有不同。但不论什么时候确诊,12岁之前都会有一线生机,只不过发现、确诊、干预越早,效果就会越好。一旦过了12岁这个年龄,神经系统的发育基本完成,除了一些发育较晚的少年还可能有效外,基本上不会再有效果。而对于严重的自闭症患者来说,这个“早”字更为重要。  自闭症不可轻言治愈,主要以逐步融入社会为渐愈标志。例如,一个2-4岁的自闭症儿童经过治疗、训练,具备正常语言能力,产生沟通意图之后,要及时让他与群体接触,及时送进幼儿园。到了入学年龄,符合入学条件的可以正常入学,情况较好的康复者可以由普通的小学逐步升入中学、大学。一般来讲,不同程度的孩子,家长心目中要有切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悲观失望和过于期待,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积极的态度。程度差的孩子,目标定位要以实现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先;程度较好的孩子,目标是跟上学业,融入社会。每个特殊孩子的家长都有一个痛苦的心路历程。从怀疑、震惊、焦虑到接纳、平静,几乎无一例外。大家要冷静下来,认定对孩子的疗育是一个马拉松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治疗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康复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16名6岁以下,IQ大于65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张笑 张笑 住院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注意力问题
你好,不好确定,最好去医院中医科辩证后治疗一下看看。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

最新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