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疾病会诊感言
- 发现“胰腺肿块”怎么办?
- 胰腺分裂并胰管积血误为壶腹癌
- “胰腺癌”患者的希望(3):检...
- “胰腺肿块”包涵哪些疾病?(中...
- “胰腺癌”患者的希望(11):...
- “胰腺癌”患者的希望(8):解...
- “胰腺癌”患者的希望(7):肝...
- “胰腺癌”患者的希望(10):...
- “胰腺癌”患者的希望(6):减...
- “胰腺癌”患者的希望(5):把...
- “胰腺癌”患者的希望(4):生...
- “胰腺癌”患者的希望(2):临...
- “胰腺癌”患者的希望(1):病...
- 乔布斯留给我们的“胰腺癌”诊治...
- 看影像科专家门诊的窍门
- 看专家门诊的窍门
- 看普通门诊的窍门
- 从乔布斯谈“胰腺内分泌肿瘤”
- “胆囊息肉”的是是非非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法
- 胰腺疾病好大夫网会诊感言
- 看病如何才多快好省?(文汇报2...
- 王俭发表胰腺论文索引
- 发现“胰腺肿块”怎么办?
- 提高“胰腺癌”诊治水平从用好影...
- 手术室的“车祸”
- (美国)体检很难
- 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 “鱼刺”比“鱼”贵
- 胰腺炎、胰腺癌影像鉴别新思维
- 纠正误诊惹烦恼
- 胰外病变在胰腺癌与胰腺炎鉴别中...
- 肝门淋巴结结核2例分析
- 单一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肝移植...
- 退掉的挂号费1
- 被110报警的好医生
- “胰腺癌”患者的希望(9):穿...
- 诊断“胰腺癌”需要哪些知识?
- 肝脏疾病如何选择影像检查技术?
- 胰腺疾病如何选择影像检查技术?
- 胆系疾病如何选择影像检查?
- 以色列-晚期肝癌:态度决定效果
- “胰腺癌”专业知识的误区(2)
- “胰腺癌”专业知识的误区(1)
- 胰腺癌与胰腺良性非肿瘤性病变影...
- 胰腺炎、胰腺癌鉴别难在哪?
- 如何网上会诊?
- 你会看病吗?
- 作者:王俭|发布时间:2011-01-23|浏览量:400次
你会看病吗?也许你会认为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但从医生角度看,这还真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不懂看病诀窍已成为“看病难”、“看病贵”主要原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整个看病过程包括“自觉、诊断、治疗”三个阶段,今天只给大家讲前两个阶段:上海长征医院医学影像科王俭
一、 自我感觉和体检阶段
一) 有自觉症状的疾病:
1、有明确诱因:例如:受凉后感冒、外伤后骨折、进食不洁事物后腹泻……
2、没有明确诱因:例如:糖尿病的三多表现(多饮、多尿、多渴)、恶性肿瘤的体重减轻、胃炎的上腹痛、淋巴瘤的发烧……
二) 没有特别感觉的(亚临床)疾病:
不少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体检中偶然发现,例如: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陈旧性肺炎/肺结核,多数恶性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三) 重视体检、重视自检:
在上海,体检已成为绝大多数就业人群每年都要做的事,与看病不同,体检一定要到正规的体检机构去做。正规的体检机构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疾病特点,安排相应的检查项目,弱如果有某种疾病家族史的,一定要预先告之,以便安排相应检查。
需要强调的是,体检只是筛查,并不能检出所有疾病,漏诊早期肿瘤并不奇怪。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自我检查意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相当部分早期乳房肿瘤是由病人本人自检发现的。
二、 门诊看病
看病难,首先是看门诊难,排了几天队,挂上专家号,几分钟时间,没有任何体检,病家一边介绍病情,专家一边写,往往病情还没讲完,检查单、药方就开好了,病人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心里那个气呀!我以为提高看门诊质量,患者还是有些工作可以做的:
一)新病号如何看“急诊”或“首诊/初诊”?
1、挂哪个科:很重要,例如老年患者的上腹部疼痛,挂消化科就按胃炎、胃/12指肠溃疡看,挂外科就按胆结石想,挂心血管科就按心梗猜,挂呼吸科就按胸膜炎、肺炎查,病人往往一头雾水,对自己吃不准时,一定要先问导医,现在一般的三级医院门诊大厅里都有这项服务。
2、汇报病史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专家的时间很短(原因这里不赘述),要想让专家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自己病情,看专家前应理清思路,哪些必须说,哪些可以说,哪些准备好(如果专家问就回答),一定要先做功课。门诊医生最怕的就是表达不清,颠三倒四,重点不明的患者(这些都是老年患者的通病)。
3、“普通号”和“专家号”有什么区别?
普通号:优点是便宜,容易挂到,接诊时间相对较长,适用于首诊和诊断明确、容易治疗疾病的诊治,缺点是接诊医生年龄较轻,经验较少,让人不放心。
专家号:优点是转科知识丰富,对疑难疾病有较高的诊治水平。缺点是费用较高,接诊时间短。
目前最令医生头痛的是“把专家门诊当普通门诊看”,且不说专家资源是否够,专家体能能否应付,如果没有一系列检查做后盾,专家的诊断水平难以发挥,况且,专家的特长更多是在治疗方面,把大量专家安排在门诊,势必导致治疗阶段专家的严重不足,后果严重。
最好的做法是,(无论你有钱没钱)先挂普通门诊,等一系列检查结果出来后,如果普通门诊的治疗效果不好,再有选择地挂专家门诊。
4、挂哪个专家的号:学术有专攻,每个专家都有专业侧重,应事先在网上做个调查,找最适合的专家(当然,急诊除外)。
5、如何挂影像科专家号:如果CT、MRI片子很多,而且病变大小演变直接说明治疗效果的好坏,则最好挂影像科医生的号,现在的三级医院,多数影像科医生都有专家号,由于一般患者不知道,他们会诊的时间可以很长,一定要带好有关病史和既往检查资料。
二)老病号如何“复诊”?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但医生对这种病人有几怕,一怕资料多,二怕病人点药、点医、点检查,三怕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要避免这些问题,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理好病史和检查资料:按时间顺序,用简洁、通俗的语言,以列表或图表的方式把自己的病情打印下来,有些有重要诊断意义的化验指标(如肝癌患者/或肝癌高危人群的甲胎(AFP)指标)应按时间顺序依次列表,医生愿意接待认真对待自己的病人。
2、胶片要保存好:千万不要把X光片、CT、MRI等检查的胶片卷起来,医生看片时不方便,如果有多次CT、MRI检查,因为片子多,最好在片子上用小粘纸注明片子的时间和第几次检查,这样在向医生汇报病史时,能根据医生的需要,最快最准地提供他要的资料。
3、千万不要隐瞒病史:为避免受前面医生意见引导,有些患者特别偏好隐瞒重要病史和检查结果,不告诉医生前面的诊治过程,这千万要不得,真正有学问的医生会从前面医生的诊治过程中得出新结论。
4、要相互尊重,不要自以为是:就自身久患之病,对哪种药反应如何?病人有些体会,这些体会有些是符合科学规律的,有些则不然,并不是所有门诊医生都能理解这些体会的,某些用药细节,门诊医生可能不如你懂,但也要相互尊重。
三)如何网上会诊?
网上会诊的困难是不能面谈,不能直接看CT、MRI片,缴费难。优点是会诊时间随机、从容,易补充资料。为提高会诊效率,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文字资料:提供完整、准确的病史资料,切不可隐瞒重要病史。
2、图片资料:CT、MRI图片最好提供医院里拷贝出来的原始图像,其次为扫描图像,相机拍摄的图像一定要先看一下,模糊的图像不要传来。
3、联系方法:提供准确的联系方法以便随访,必要时可联系会诊专家,上门就诊。
三、需要理性对待的问题
一)看病难,难在哪?
1、你所不了解的医疗真相:由于受舆论负面报道误导,病人对我国医疗现状的了解并不正确:
1)医疗投入与收费:我国政府层面的医疗投入严重不足,几乎所有大型检查的设备投入都靠自筹,而每项收费都严格按照当地物价部门核准标准执行,具体价格都有案可查,也许在使用次数和数量方面有错误,但在单价上绝不可能出错,而这个单价(尤其是服务)是相当低的,以住院费为例,三级医院2人间的小房间,60元/天.人。
2)人才培养成本:医学生的学制是所有学科中最长的。作为经验学科,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过程由谁来提供?只能是病人,由于负面舆论误导和工作压力,曾经是集中顶尖人才的医学专业正面临无人愿读窘境,更何谈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敬业精神。
2、期望值过高:并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对不治之症(例如,多数恶性肿瘤晚期),即便跑再多医院,找再多专家,也是治不好的。而另外有些病(例如,病毒性感冒),只要经过一段时间,不用治也能好。要尊重科学,懂得顺从自然规律。
二)看病贵,贵在哪?
1、重复检查:是政府投入不足、病人期望值过高和医患关系不正常的产物。在西方国家,医生视疾病规律和需要开检查。而在我国,则随意得多,往好的讲,病人得到大型检查更加容易,往坏的讲,费用增加。
2、过度医疗:有医院方面的原因,也有患者方面的原因。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导致体质下降,不正确的姿势导致局部不适,这些问题,坚持一下也就过去了,不一定非要去医院。一旦到了医院,医生的考虑就复杂得多,检查自然就多。
三)治可治之症
1、哪些病属“可治之症”?通过各种医疗干预,能阻断、缩短许多疾病自然过程的病都有治疗价值,但对治疗效果要有科学的态度,完全康复是治愈,阻止病情进展或恢复部分功能也是有效治疗。
2、哪些病是“不治之症”?现代医疗水平尚不能治疗的绝症、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的功能、有自限病程的病毒性感染等疾病,现有医疗水平都不能阻断或缩短其自然进程,这些疾病都属于“不治之症”,对这些疾病,要摆正心态,遵循客观规律,不埋怨、不苛求。
四)理性看待“误诊、漏诊、误治”
从辩证法的角度讲,“误诊”是绝对存在的,好医生只能降低但无法消灭“误诊率”。把握如下几点,对减少“误诊、漏诊、误治”有一定帮助:
1、科学把握检查时机:任何疾病都有其演变规律,只有到某一特定阶段,各种检查才呈典型表现(例如大家熟悉的急性胰腺炎,淀粉酶升高是其特征实验室指标,但如果胰管通畅,胰高压解除,只要数小时,淀粉酶就可恢复正常,如果这时检查淀粉酶就容易误判),其他病理阶段则容易误诊,遗憾的是,现在看病、检查,都是随看随查,以病人和门诊医生的时间随意安排检查时间,多不考虑疾病的演变规律。
2、不应苛求“首诊确诊”:疾病演变有其自身规律,各种检查结果也是逐步出来的,指望一次门诊或单一检查就想得到弄清一个疑难疾病不现实,只有通过一系列检查(必要时还需住院),经过一段时间,经多学科会诊,把握病情演变规律,方能得出科学、准确的诊断,这个过程我归纳为变“一部确诊”到“逐步确诊”。
3、把专业回归专业:“学术有专攻”,尤其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科分化越来越细,专家越来越专,别指望能遇到全才,遇到具体的医学难题时,药的问题问学药的,B超的问题问B超的,检验的问题问检验的,影像的问题问影像的,千万别把如此众多的负担寄希望在以治病为专长的临床专家几分钟内的门诊时间里。
4、将真相告诉医生,国人看病有个习惯,总想找不同的专家咨询同一个问题,希望从不同专家解答中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为避免其他专家先入为主的观点,常常隐瞒重要的病史和检查,这样既不利于疾病的及时诊治,又极大地浪费的有限的优质医疗支援。我接待过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的患者,他们都没有享受过在短时间内找不同医院多位专家咨询同一种病的恩惠。
5、不要责难医生:如果因某次检查出现误判就要受到责难,医生还敢有所担当吗?不敢担当的医学还会进步吗?病人还能得到更好的医疗吗?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