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部脊髓损伤患者及家属须知
- 突然站起来头晕眼黑是不是低血压
- 双肺支气管肺炎治疗大概要多少钱
- 头孢伤了肾怎么补
- 创良好生活习惯,可减少多种疾病
- 高压电子笔点穴治疗鼻炎、鼾症、...
- 哺乳期可以吃溴吡斯的明片吗?
- 头晕脑涨
- 心脏四肢发麻
- 头晕乏力腰酸
- 胃疼胃胀
- 眩晕 无力
- 频发室早伴室传
- 肾结石需要手术吗?
- 牢记五个“十”,做到不得病
- 健康的四要素:
- 观颜察色:揭示脸上的健康
- 最有气质的人是阳气充足的人!
- 激发人体自愈大药 ??知足常乐
- 治病检金。
- 八个穴位统治众病很安全
- 顺其自然
- 心病治法
- 心病难治
- 心造疾病
- 新书《养康密笈》--中国民间特...
- 适宜技术推广(国家级继教项目国...
- 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简介
- 功能性便秘
- 养康密笈--民间养生、保健、健...
- 女人月经失调的元凶
- 健康八项注意
- 怎样葆康
- 身体排毒有简单方法
- 护肤的误区
- 人体十大黄金保健时间
- 成年人睡觉流口水有原因
- 中老年人保健重点
- 消除口臭用生姜
- 按压小鱼际治疗腹痛、腹泻
- 土豆有神效
- 失眠调养绝招
- 老年人食疗调补要注意?
- 怎样对待慢性病
- 最快消除口臭的方法――用生姜
- 中年人的回春保养大法
- 大蒜能治的病
- 土豆有消炎、消肿、止痛的神效
- 家用补血方
- 如何补血?
- 越细碎的食物越补气血
- 准确地判断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
- 了解自己的火
- 不要只贪一时舒服逆天而行
- 保血管即是保健康
- 人体气血可能与生死有关
- 前列腺炎
- 雷诺氏病
- 神经和血管系统及淋巴系统
- 经络系统
- 周边功能系统
- 人体废物清理系统
- 人体诊断维修系统
- 人体资源管理系统
- 人体能量供给系统
- 人体指挥系统
- 人体各系统
- 运动会打通经络
- 在血气上升和下降时都会出现生病...
- 五种血气水平的血气模型
- 《高压电子笔点穴疗法》(上部)
- 自疗心脏病
- 常见病的根源之二是血气不足
- 常见病的根源之一是生气
- 疾病有因
- 面对一切疾病时,顺其自然才是真...
- 根治心病的方法
- 心病不易痊愈
- 心病之因
- 疾病是由自已的心所造成
- 高压电子笔点穴疗法
- 高电位疗法的治疗原理与作用
- 人体与生物电的关系
- T pinpoint high...
- 无创整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
- 纳米碳素纤维远红外线理疗毯治疗...
- 巧用食疗与经络治疗心脏病
- 高压电子笔循经点穴治疗小儿脑瘫...
- 纳米碳素纤维远红外线理疗毯治疗...
- 三维慢速康复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
-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口...
- 高压电子笔循经点穴治疗短暂性脑...
- 中药汽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 高压电子笔点穴治疗老年性颈椎动...
- 高压电子笔循经点穴并超短波治疗...
- 物理因子点穴治疗后循环缺血(PCI)的临床研究
- 作者:张德元|发布时间:2012-04-25|浏览量:861次
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5) 张德元 周和平 梁 辉
李 浩 王继华 袁荣峰
伍智红 谭海群 封迎帅
【摘要】目的:观察物理因子高压电子笔(又叫高电位笔)点穴(以下简称物理因子点穴)对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将PCI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川芎嗪促进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及对症处理;治疗组100例,除上述处理外,予以物理治疗,采用高电位治疗仪,先嘱患者静坐在高电位治疗垫上,输入9000伏电压10分钟后用物理因子刺点小脑顶核等区的穴位:百会、大椎、风池(双)等穴,反复多次每穴刺点6-10秒,每天1次。治疗20d后观察效果。结果:点穴治疗PCI,总有效率达97%,治愈率、平均治愈天数:治疗组分别为77.O%、(8.56±2.67)d;对照组分别为52.5%、(12.75±2.36)d,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穴治疗PCI,可使脑组织内血液重新分布,改善微循环,纠正脑缺血,刺激脑病灶内毛细血管增生,改善脑组织有氧能量代谢,供氧充分,脑细胞分裂活跃,有效保护脑神经细胞,降低脑神经细胞兴奋毒性损害,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位,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张德元
【关键词】物理因子; 高压电子笔;点穴;PCI;疗效
Physical factors acupoint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 in clinical research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410005) Zhang Deyuan,Zhou Heping, Liang-Hui, li-Hao, Wang Ji-hua ,Yuan Rongfeng Wu Zhihong Tan Haiqun, Feng Yingshuai
【Abstract】Purpose:The observation of physical factors high-voltage electronic pen (also known as high-potential pen) acupunctur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hysical factors acupoint) on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PCI.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of 40 patients given CSDP, TMP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blood circulation of drugs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treatment group, 100 case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treatment, to be physical therapy, using high-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aratus, first sit-ins in high-potential treatment of Zhu Huanzhe mat, input voltage of 9000 V after 10 minutes with the physical factors such as gill-point of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zone points: Baihui, Dazhui, the wind pool (double) and other points, barbed points, Mei Xue 6-10 seconds a day, one time. Effects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of 20d.
Results: Acupoint treatment of PCI,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 cure rate, the average number of days cure: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77. O%, (8.56 ± 2.67) 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52.5%, (12.75 ± 2.36) d,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Acupoint treatment of PCI, can re-distribution of blood within the brain tissue, improve microcirculation and correcting cerebral ischemia, cerebral lesion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capillaries and improve the aerobic energy metabolism in brain tissue, oxygen full, the brain cell division, activ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brain nerve cells, reducing excitotoxic damage to brain cells, stability, neural membrane potential, promot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ignificantly facilitating role.
Key words: Physical factors; high-voltage electronic pen; acupuncture; PCI; effect
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后循环的TIA 和梗死,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1]。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眩晕,病人大多数呈天旋地转感,一部分为倾斜感,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行走不稳等[2]。疗法各异,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物理因子点穴治疗,于2006年6月一2010年5月对140例PCI患者进行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病人,治疗组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2天一2年。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l5例;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61.5岁;病程2天~2年。全部病例均符合本病诊断标准[3],经颅多普勒(TCD)证实,且CT、RMI提示有颈椎病,但除外脑梗死、脑出血等。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公司生产)10粒,口服(眩晕较重者舌下含服),Tid;促进改善血液循环药物(肠溶阿斯匹林75mg Qd,川芎嗪160mg iV qd,盐酸培他啶注射液500ml iV qd)及对症治疗(镇静、止吐、降压、降血糖),10d为1个疗程,治疗共2个疗程。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物理治疗:采用上海冠瑞公司的GR-GDW型30KV高电位治疗仪进行物理因子点穴治疗,先嘱患者先静坐在高电位治疗垫上,输入9000v电压,治疗10分钟后用高电位笔(1000~2500v)刺点小脑顶核区、中脑网状结构区、脑干的蓝斑区、中缝核群区等不同的脑区穴位:百会、大椎、风池(双)、风府、听宫(双)、医风(双)、率谷(双)、头维(双)、攒竹(双)、印堂、上星等穴,反复多次,每穴刺点6-10秒,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共2个疗程。
1.3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3] :(1)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TCD检查脑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2)好转:症状减轻,脑血流速度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变,脑血流速度无改善。TCD检查参照《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制定的正常值[4]。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7%;对照组92.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治愈率为治疗组77%,对照组5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l。
2.2治疗结果、平均治愈天数见表2。治疗组为(8.56±2.67)d,较对照组(12.75±2.36)d为短(t=1.725,P<O.05)。
2.3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P>O.05),见表3。说明高压电子笔点穴治疗安全,无副作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观察,发现患者生命体征有明显改变。患者无特殊不适,均能忍受点穴的局部刺激,说明本治疗无明显副作用。
2.4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见表4。两组的血液粘、浓、聚状态在治疗后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总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治愈率(%)
治疗组 100 77 20 3 97 77
对照组 40 21 16 3 92.5 52.5
注:两组结果治愈率比较(P<O,05)
表2两组治愈天数比较(例)
组别 例数 ?1周 ?2周 ?2周 平均治愈天数(d)
治疗组 100 50 30 20 8.56±2.67
对照组 40 8 12 20 12.75±2.36
注: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t=1.725,P<O.05)
表3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变化(X±s)
组别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治疗前 82.96±13.86 159.06±30.21 83.68±11.08
治疗后 81.98±11.87 148.86±18.98 83.12±11.56
注:治疗前后心率及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O.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X±s)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全血比粘度
(高切)(mpas) 7.62±1.56 6.09±1.2 7.61±1.58 6.96±1.3
全血比粘度
(低切)(mpas)12.55±2.1 9.3±1.4 12.68±2.2 10.56±1.7
红细胞压积(%)45.25±5.9 40.28±5.3 46.23±6.2 42.9±5.6
血浆比粘度(mpas)1.79±0.04 1.55±0.03 1.78±0.04 1.60±0.03
注:治疗前、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PC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循环障碍后出现的一系列脑部症状。眩晕常由转动颈部而诱发(转颈试验阳性),部分病人有颈背的紧扎疼痛感,手指发麻,这是臂丛神经受压的神经根刺激症状,患者年龄较大。一般在50岁左右,颈椎CT或X线片提示有颈椎病史。如缺血重者可发生短暂昏迷、一过性失语、肢体麻木或乏力,常称“脑卒中先兆”。其主要原因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微栓子,脑血管痉挛,致脑血管狭窄,脑供血减少,脑缺血缺氧,外周血管功能失调,导致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TCD通过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方向、频谱及音频等,能较准确地反映脑动脉狭窄、痉挛及梗死等病理状态,脑梗死者可表现病灶侧血流速度减弱,甚至消失、逆流信号等⑤。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治疗主要包括:低分子肝素钠、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盐酸法舒地尔、高压氧、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西医结合、抗凝、降纤、溶栓和卒中单元有报道[6-14]。近年来,脑血流神经调控的研究已从外周神经作用深入到脑内各级神经通路的研究[15]。国内外大量研究[16-17]发现小脑顶核在脑血流量的调节中占重要地位。脑梗死后脑血流的减少或中断是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的重要原因,而脑血流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神经控制是脑血流调节的重要部分。
我们发现除上述治疗同时,加用物理因子点穴治疗,可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人体在高电位的磁场作用下,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增快,供血量增加,促进了血液循环,改善细胞营养,加强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功能,加之穴位在高电位笔刺点下可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使细胞受细微的按摩,组织界面上温度上升,增强了生物膜的弥散过程,改变了膜电位,增强了离子胶体的通透性[18]。物理因子在小脑顶核部点穴刺激时,通过两耳侧乳突无创将高电位引入小脑顶核区,小脑顶核是对局部脑血流量有强大影响的神经控制中枢,这种中枢性调控是由于脑内固有的神经传导通路的激活及中脑网状结构、脑干的蓝斑与中缝核群以及小脑顶核等对脑血管活动均有重要作用??改变局部脑血流。因此,顶核区物理因子点穴刺激可增加大脑血流量,促进神经递质释放,从而缩小梗死灶,缺血区白细胞浸润减轻,坏死神经元数目减少。其刺激可在不降低脑代谢的情况下缓解缺血性脑损害,减轻脑水肿,达到减轻和加速修复脑损害,对脑缺血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19],对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疗效。
本组资料显示对100例PCI患者进行物理因子点穴治疗,发现点穴治疗后TCD检查提示脑供血明显改善,可使脑组织内血液重新分布,改善微循环,纠正脑缺血,刺激脑病灶内毛细血管增生,改善脑组织有氧能量代谢,供氧充分,脑细胞分裂活跃,有效保护脑神经细胞,降低脑神经细胞兴奋毒性损害,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位,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治愈时间提前4d,效果好,对心率、血压又无明显影响,且操作简便,病人无任何痛苦,安全可靠,易于被患者接受,又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提供一种物理方法既一种新的非药物治疗与预防的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⑴
王健俐 闫卫静 李国臣 后循环缺血临床报告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80~81
⑵袁庆学,李剑锋 清眩定晕汤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田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34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 1993
⑷王维治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4):124
⑸耿晓非,魏东宁,陈兵等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早期TCD诊断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0,16(9):683~684
(6)李艳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08(25):21~22
⑺荣丽华; 林永泉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23~24
⑻潘妍婷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后循环脑缺血临床研究 山东医药2008,48(45):86~87
⑼曹铭华; 熊福水 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30例 实用临床医学2007,8(6):54~56
⑽安斌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400~1401
⑾恽文伟; 赵进委; 刘向远等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循环缺血12例报告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12):748~749
⑿ 肖家军,方润龙.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67-1067
⒀葛起雪,武炎,王春玲,等.针刺加静脉滴注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6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7;48(5):424-424
⒁于秀,罗立欣.电项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21(7):101-102
⒂毛雅君,刘寒静,陈广城等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54例叨 临床军医杂志 2001,29(3):42~43
⒃周志强,唐素珍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咖现代康复 2000,4(10):1497
⒄江燮书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叨 重庆医学 2000,29(5):391
⒅张德元 伍智红 潭海群 高压电子笔循经点穴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14(8)54
⒆李强,干敏梁 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田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5,22(1):143~146
注:张德元,男,中华医学会会员证号:1801158245 ; 湖南省康复医学会会员证号:0000599
副主任医师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