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倪青主任医师 教授
-
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科室:
内分泌科
- 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做哪些检查?...
- 初诊糖尿病,几多担心几多忧(一...
- 口服药物,安全第一
- 谢谢您一直以来的帮助(治疗甲减...
- 糖尿病并发症:早预防-早诊疗-...
- 血糖监测,个体达标
- 中药降糖,对症效捷
- 餐后高糖,关乎心脑糖
- 安全降糖,综合达标
- 甲亢好了皮肤也好了
- 痛风和高血压都好了
- 甲亢;千万次的问
- 甲亢治疗
- 甲亢很快就康复1例
- 甲状腺症状能恢复正常
- 甲状腺症状能恢复正常
- 甲亢并肝损害
- 碘131后甲减中医能治好
- 五个月之内甲功正常
- 甲亢宁治疗甲亢
- 我是糖尿病患者,请求您的帮助
- 甲减月经不调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 中医治愈甲减合并慢性肾炎1例
- 刚查出甲亢,指标超高,急切期望...
- Seeking for you...
- 倪青创作预防糖尿病之歌
- 倪青创作糖尿病人保养歌谣
- 甲亢碘131治疗后甲减怎么办?
- 糖尿病肾病诊疗规范
- 警惕慢性尿酸性肾病
- 请注意药物与食物的相生相克关系
- 初诊糖尿病,几多担心几多忧(二...
- 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招募糖尿病志...
- 昨天,你睡得好吗
- 李大娘不会失明吧
- 糖尿病患者怎样选择药品与保健品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优势
- 作者:倪青|发布时间:2008-09-30|浏览量:6743次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优势
文/倪青 博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53)
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方面有许多突出的贡献:①中医学最早记录了糖尿病的诊治医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淳于意的诊籍中,有“肺消瘅”医案,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糖尿病医案。②中医学文献典籍《黄帝内经》,最先提出过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情志失调、五脏虚弱与糖尿病有密切联系。③公元600年中国古代医家甄立言,在世界上最早记载了糖尿病患者尿甜的现象,比Thomas Willis发现尿甜早千余年。④最早提出饮食疗法。公元650年唐代医家逊思邈明确指出糖尿病人要忌面、米及水果等。比John Rollo提出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早千余年。⑤最早提出运动疗法。公元610年隋朝太医博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提出糖尿病人应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指出消渴病人应该进行导引,导引后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这比John Brown提出糖尿病体育疗法早千余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经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疗效确切。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如何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理想药物及有效方法,成为医学研究的难题之一。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不但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和延缓并发症的进展过程。根据中西医理论,血瘀及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与糖尿病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形成于与发展密切相关,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治则。国内学者采用活血化瘀法,结合现代研究手段,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于主要与胰岛素抵抗、醛糖还原酶活性、蛋白非酶糖化有关。学者们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研究发现中药黄芪、金银花、黄连及水飞蓟素等有增?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黄芪、甘草、丹参、龙胆草,以及中药槲皮素、水飞蓟素、黄芩甙、葛根素、柚皮素科可显著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作用接近西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氨基胍是目前国际上经典的抗蛋白非酶糖化和氧化的药物,有研究表明中药槲皮素、水飞蓟素、黄芩甙、黄芩甙元、芦丁和羟乙基芦丁具有氨基胍样作用,能阻断蛋白非酶糖化和氧化,能减少主动脉胶原、肾皮质、晶体等蛋白中的糖化终产物含量,减少尿白蛋白和总蛋白的排泄,阻断氧化作用。试就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优势,举例分述如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倪青
一.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优势之一。如有些新诊断的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眼病的视物模糊或飞蚊征或羞明流泪等,糖尿病肾病的疲乏无力和/或水肿等,糖尿病心脏病的心慌心悸或失眠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头面部多汗和/或四肢麻木等,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记记功能低下和/或肢体语言障碍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疼痛和/或坏疽等症状,通过中医药辨证论治和/或综合治疗,一般很快可以消除和/或减轻症状,使患患者可以象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显著提高患者地的生活质量。
案例1:张某,男,49岁。2001年4月发现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由于工作应酬较多,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2004年7月13日晚一场应酬之后,张某自觉疲乏无力,四肢软弱,极度口渴,多饮多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时感腹痛。立即就诊检查血糖、尿糖及尿酮体,确诊为糖尿病酮症,予纠酮治疗后,尿酮体消失。经调整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后,血糖控制满意。但尿酮体消失2周后,患者仍觉疲乏无力,四肢软弱,口干舌燥,多饮多尿,食欲不振,时感恶心,胃脘不适,影响正常工作。经西医院内分泌科、消化科药物调整治疗欠效后,就诊于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要求配合中医药治疗,服中药汤剂1周后症状消失,重返工作岗位。
二.减少西药用量,调节脏腑功能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配合中医药治疗一段时间后,可一定程度地减少西药的用量。此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过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有的有一种并发症,有的同时兼有几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甚至合并各种感染,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治疗时常常需要几种西药长时间联合使用,造成胃肠道紊乱、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种种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配合针对不同并发症有特异性作用的西药,为一条可行的治疗途径。但即使是小剂量西药配合使用,也要根据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全面考察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并发症的轻重缓急等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相应的降糖西药。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失常,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是人体脏腑体液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属中医“精气”的范畴。生理情况下,胃的“游溢精气”,脾的“散精”,肺的“通调水道”,小肠的“分清别浊”都靠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实现。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肾气亏虚,或年老肾气衰弱,肺、脾、肾发生病变,均以肾虚为病变中心,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无论何种因素,均可致肾阴亏虚虚火内生,灼津耗液发为消渴病。高血糖是水湿、痰、瘀等病理产物渗注脉中,成为血糖的组成部分所致,为津停气阻,津亏血瘀,水湿痰饮与瘀血交阻的具体表现。脾肾气虚、升清降浊功能失职是发病的关键,肺、胃、肝也起重要作用。因此,糖尿病的病机需以整体观念动态把握,禀赋不足,五脏柔弱为发病的基础,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脾肾、肺胃,与肝、小肠等亦密切相关,阴虚贯穿病程的始终。糖尿病早期一般表现为阴虚燥热之征,很快即进入气阴两虚阶段,气阴两虚由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或阴虚燥热病程日久,气虚及阴,阴虚及气转化而来,为糖尿病较为漫长的病理阶段,当糖尿病出现慢性并发症后,病变终末期可表现为阴阳两虚。脏腑代谢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输布、运化障碍的病理产物水湿、瘀血、痰浊、湿热等常相互交阻,停于体内,留而不去,贯穿糖尿病整个病程的始终,使糖尿病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中医药治疗,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案例2:李某,男,67岁。1989年秋发现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1991年发现并确诊冠心病、高酯血症,1993年发现并确诊为高血压病。一直口服降糖药、降压药、降酯药及控制冠心病药物。老李每到饭前饭后都深感服用6种药物的痛苦,自觉每天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烦健忘,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肢体麻木,腰膝酸软,服药后更觉胃脘不适,几次查肝功能都见单项转氨酶高,间断乏力恶心。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6月18日晚,老李骤然出现口眼歪斜,手抖舌颤,语言謇涩。家人很快通过120急救电话送到附近的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急诊科,经头颅CT确诊为“双侧多发性脑梗死”。遂住院寻求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共住院治疗26天。出院时老李真是激动万分:经配合中医药治疗后,不但口眼歪斜,手抖舌颤,语言謇涩症状消失,未留下明显后遗症,而且长期困扰老李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烦健忘,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肢体麻木等症状也完全缓解。原来的3种口服降糖药减少为1种,降压药服用量也比以前减少了一半。生化全项检查,除血糖6.8mmol/L以外,其余指标完全正常。老李竖着大拇指连连对来接他出院的亲友说:“中医药真了不起!”
三.改善理化指标,缓解病情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常表现为某些理化检查指标异常,如糖尿病肾病可见肾功能指标异常,肌酐、尿素氮升高,尿蛋白阳性,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见下肢动脉硬化甚至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糖尿病心脏病心电图可见ST段或ST-T段压低或T波低平,心脏M超可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等。配合中医药治疗一段时间后,可一定程度地改善理化指标,缓解临床症状,稳定病情,此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另一优势。
案例3:谭某,女,58岁。1997年11月发现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2001年3月发现并确诊为冠心病。冠心病一直口服药物控制,效果不理想。胸闷憋气,郁闷善叹息,头晕目眩,心烦易怒,两胁刺痛,痛引肩背,发无定时,每于情志不遂而加重。心电图一直表现为ST段压低。2003年7月起求治于某三甲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根据谭女士的发病过程和起病情况,认为可以参考中医“胸痹”进行辨证论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病冠心病,主要病位在心、肝,治则宜疏肝理气,宣痹止痛,方选四逆散合丹参饮加减(柴胡10g,白芍10g,枳实10g,檀香4g,砂仁6g,郁金10g,丹参15g,栝楼12g,黄连6g,甘草6g)。原用治疗西药不变。治疗2月后,胸闷憋气,郁闷善叹息,头晕目眩,心烦易怒,两胁刺痛等症状缓解,心电图改善。2004年2月起至今,上述症状消除,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生活如健康人。
四. 突出自身优势,便于长期服用
抓住糖尿病并发症某个证型或某一时期的主要病机的特点,确定治疗原则,开发专方专药研究,是目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显著优势之一。由于中医药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保存时间长,不易变质,便于携带和长期服用,深受广大糖尿病患者欢迎。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并发症选择中成药,一定要请专科中医师根据各自的病情,个体化辨证选药。市售常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成药列表如下。
药 名 |
组 成 |
功 效 |
用 法 |
适 应 症 |
消渴平片 |
黄芪、人参、花粉、知母、葛根、天冬、五味子、沙苑子 、丹参、五倍子 |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热泻火,益肾缩尿 |
每次6-8片,每日三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
糖尿病证属燥热偏盛,阴津亏耗,或久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者 |
玉泉丸 |
葛根、生地、麦冬、五味子、甘草、天花粉、糯米 |
养阴生津,止渴除烦,益气和中 |
口服,成人每次9克,每日4次,温开水送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
糖尿病消渴阴津亏少之症。口渴、多食、多尿、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
降糖甲片 |
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天花粉 |
益气养阴、扶正顾本 |
每日3次,每次6片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 |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
三消胶囊丸 |
黄芪、蚕蛹、玉米须、石斛、蒲黄、仙灵脾等 |
活血生津、补肾益气。 |
1日3次,每次6粒,3个月为一个疗程。 |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以气虚者效果尤佳。 |
消渴降糖片 |
黄精、甜菊、蔗鸡、桑椹、天花粉、淮山药、红参等 |
滋补肝肾、润肺滋阴、生津止渴 |
每日3次,每次6片,温水送服。 |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证属多饮、多尿、多食者。 |
甘芍降糖片 |
甘草、白芍等 |
养阴清热为主 |
每日3次,每次4,3个月为一个疗程。 |
糖尿病,对三阳热结所致消渴具有良好效果。 |
降糖丸 |
女贞子、牡丹皮、黄芪、地黄等 |
养阴滋肾、生津止渴、清热除烦 |
每次口服6克,每日4,温水送服。 |
糖尿病、阴虚热盛者。 |
降糖舒 |
生地、熟地、黄芪、黄精、刺五加、荔枝核、丹参等 |
滋阴补肾、降糖止渴。 |
口服,每次4-6粒,1日3次。 |
糖尿病及其全身综合征 |
消渴丸 |
北芪、生地、花粉、优降糖(每丸含优降糖0.25mg) |
滋阴补肾、益气生津。 |
口服,日服三次。初服者,每次5丸,逐步递增为每次10丸。出现疗效时,再逐渐减少为每日两次的维持量。服用本品禁止再服用优降糖制剂。 |
糖尿病。适应于尚有部分功能的糖尿病患者。对初发病,轻中型及稳定型的患者疗效显著。 |
消渴冲剂 |
金钱草30克,党参12克,黄芪12克,玉竹12克,枸杞子根12克,麦冬12克,熟地12克,天花粉12克。制成冲剂。 |
清热生津,养阴补肾 |
口服,每次1袋,1日3次。 |
糖尿病见多饮、多食、多尿者。 |
滋肾蓉精丸 |
黄精20克,肉苁蓉、首乌、金樱子、山药各15克,赤芍、山楂、五味子、佛手各10克(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 |
补肝益肾,活血通络 |
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
肾虚型糖尿病。症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虚胖,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疲乏健忘,阳痿遗精,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脉沉细数或细数无力。 |
五加参降糖片 |
刺五加60斤,泽泻60斤,葛根60斤,用酒精回流提取浸膏,另加葛根粉10斤,掺入膏内,烘干后加入氢氧化铝粉660克,硬脂酸镁、干淀粉各132克。压片,每片重0.307克,含生药1.11克。 |
健脾补肾、益气养阴。 |
口服,每日3次,每次5-7片,饭前1小时内服。 |
糖尿病证属脾肾气阴两虚,症见疲乏无力,口干、口渴、多尿。 |
甘露消渴胶曩 |
生地、熟地、党参、菟丝子、黄芪、麦冬、天冬、天花粉、山芋肉、当归、茯苓、泽泻,各等分。研末装入胶曩。 |
补肾水,清肺胃 |
口服,每日3次,每次1.8克。 |
糖尿病证属肾水不足,肺胃热盛者。 |
参芪降糖片 |
人参皂甙、五味子、山药、生地、麦冬等。 |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 |
口服,每次8片,一日3次。 |
主治2型糖尿病。 |
渴乐宁胶囊 |
黄芪、地黄等。 |
益气养阴生津。 |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多饮、五心烦热、乏力多汗、心悸等。 |
金芪降糖片 |
金银花、黄芪等 |
清热益气 |
口服,每次7~10片,一日3次。 |
气虚内热消渴病,症见口渴喜饮,易饥多食,气短乏力等。用于轻中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糖脉康颗粒 |
|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
口服,每次6g,日2次。 |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五.延缓或逆转并发症,挽救生命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最突出、最显著优势之一是:中医药能延缓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挽救生命。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心脏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三联征”,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延缓和/或逆转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是当前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首要问题,也是今年国家科技攻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笔者有幸参与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林兰教授的国家“九五”、“十五”攻关课题,采用糖微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糖微康胶囊能延缓或逆转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十五”攻关课题采用大样本、多中心、随机的方法,对中医药延缓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进展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中医药能延缓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进展,尤其能延缓和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内文献也有许多同类报道。
案例4:江某,女,34岁。1999年发现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2000年3月住院期间,眼底荧光造影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I期”,连续半年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查示“糖尿病肾病III期”。无水中和高血压。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无明显自觉症状。就诊于某三甲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予中药糖微康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至今。2002年9月起,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在正常范围,2002年12月、2003年12月、2004年12月连续3年查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无进展。
【个人简历】倪青,男,36岁,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200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分配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工作至今。师从著名糖尿病专家林兰教授,从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工作至今。为国家“九五”、“十五”攻关课题主要研究者之一。目前承担国家科委课题、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78篇,医学科普作品200余篇,主编医学著作20余种。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