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点名2种危险「头疼」,别再...
- 美迪医讯(MIMS)
- Adams and Victo...
- 大医精诚译文 ...
- 希波克拉底誓词
- 因长期用电脑导致肩部不适几个简...
- 心理防卫机制 ...
-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抑郁症临床路径 (2013年...
-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20...
-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 GBS预后不好因素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分类
- 血压
- 运动神经元病资料
- 肉毒素治疗
- 加拿大临床神经生理学家学会推荐...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20...
- 脑出血临床路径(2010NBH...
- 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路径(20...
-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2010N...
-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路径
- 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卫生部20...
-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路径(卫...
- 视神经脊髓炎临床路径(卫生部2...
- 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卫生部...
-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
-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
- 神经肌肉病包括哪些疾病?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卫生部2010年版)
- 作者:陶拓宇|发布时间:2012-04-26|浏览量:593次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CD-10:I67.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陶拓宇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2.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神经功能缺损。
3.头颅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提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头颅MRV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DSA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
4.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常规、生化检查能排除其他疾病。
5.排除良性颅内压增高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抗血栓治疗:
(1)抗凝: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
(2)溶栓:尿激酶或r-TPA。
2.病因治疗:针对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两类疾病进行治疗。
3.对症治疗:
(1)降低颅内压。
(2)控制体温。
(3)防治癫痫。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治疗感染。
(6)营养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7.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疾病编码。
2.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3.无严重脑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和伴发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外伤等)。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抗“O”、纤维蛋白原水平;
(3)心电图、X线胸片;
(4)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等检查;
(5)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头颅MRI和CTV/MRV。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肿瘤全项、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蛋白C、蛋白S、抗心磷脂抗体、全脑血管造影(DSA)。
(七)选择用药。
1.尿激酶或r-TPA等溶栓药物(急性起病,病程相对较短患者)。
2.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等。
3.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颅内压增高患者)。
4.对症治疗药物:
(1)有癫痫发作者抗痫药物治疗。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病情平稳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有所好转。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原发疾病或并发症使病情危重,需转入ICU治疗。
2.住院期间感染(颅内或颅外)加重,需进一步抗感染治疗,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3.颅内压难以控制并有引起脑疝可能者需请神经外科协助诊治。
4.并发症加重者须进一步治疗,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CD-10:I67.6)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2?4周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