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承泽执业医师
-
医院:
成县中医院
科室:
中医科
-
已通过认证的信息
- 深夜手机党注意!3个症状出现,...
- 老祖宗的养生智慧:每天踮脚,百...
- 茶叶、菊花、枸杞子可以一起泡水...
- 血海穴的使用指南:缓解皮肤瘙痒...
- 流注
- 杏苏散与凉燥解析
- 蛔虫性肠梗阻
- 亚临床型克汀病
-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
- 毛囊性黏蛋白病
- 脉溢
- 毛发囊肿
- 蚂蚁叮咬
- 黏膜白色海绵状痣
- 面瘫-唇肿-裂纹舌综合征
- 慢性萎缩性肢皮炎
- 麦收皮炎
- 毛舌
- 膜迷路积水
- 迷路窗膜破裂
- 目劄病
- 麻风性角膜病变
- 脉络膜缺血
- 毛滴虫病
- 浸渍足
- 颈椎椎弓裂
- 继发于严重肝疾患的棘红细胞增多...
-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己糖激酶缺乏症
- 交叉性异位肾伴有或不伴有融合
-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
- 结节性脂肪坏死
- 结肠粪性穿孔
- 合成树脂与塑料所致的皮肤病
- 合成树脂皮炎
- 汗孔角化病
- 混睛帐
- 黑棘皮瘤
- 汉德-许勒尔-克思斯琴病
- 喉火器伤
- 喉刺伤
- 何谓肉瘤?
- 福克斯-阜太斯病
- 过度通气综合征
- 风痹
- 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第四
-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的病因
- 风牵偏视的治疗
- 伏梁
- 肺胀诊治
- 少腹如扇
- 史-约综合征
- 减压病
- 球孢子菌病
- 醛固酮缺乏症
- 片吸虫病
- 皮克病
- 皮脂腺增生
- 动脉夹层
- 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
- 肾上腺髓质增生
- 马方综合征
- 马尔堡病毒病
- 毛圆线虫病
- 弥漫性硬化
- Mirizzi综合征
- 毛囊瘤
- 丘疹性血管增生
- 毛发上皮瘤
- 梅克尔细胞癌
- 赖氏综合征
- 肋锁综合征
- 念珠状链杆菌性鼠咬热
- 小螺菌感染的鼠咬热
- 类鼻疽
- 利斯特菌病
- 莱特雷尔-西韦病
- 三痹
- 铝骨病
-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 科罗拉多蜱热
-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
-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 肾疳
-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风温
- 毛发腺瘤
- 喉切伤
- 喉切伤
- 士的宁中毒的临床表现
- 拇指掌指关节尺侧侧副韧带损伤
- 肝热病护理常规
- 梅毒性骨软骨炎
- 塞泽里综合征的表现和治疗
- 迷路震荡
- 猛兽伤
- 脏寒癃胀
-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
- 过敏性眼睑皮肤炎
- 宫颈外翻
- 泌尿生殖系放线菌病
- 马尔尼菲青霉菌
-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
- 慢脾风
- 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
- 弥漫性空回肠溃疡
- 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
- 盲襻综合征
- 四氯化碳中毒的治疗
- Milk-Alkali综合征
- 风寒犯肺(小儿肺炎)
- 门静脉高压症
- 卵泡发育不良
- 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推拿治疗
- 双侧肾缺如
- 离位皮炎
- 拉休尤-格拉哈姆-利特尔综合征...
- 绿猴病
- 结胸证
- 泪腺肉样瘤病
- 泪腺分泌功能减退
- 失用症
- 泪腺多形性腺癌
- 热带性出汗不良
- 镰状细胞贫血眼部病变
- 软化斑
- 偏沮
- 泪液分泌过多
- 卵巢残余综合征
- 滤泡囊肿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表现
- 老年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肿瘤的症...
- 瞀瘛
- 绿脓假单胞菌属感染的发病原因
-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 痉病按六经辩证分类治疗
- 耻骨炎
- 肠胃结石
- 蝉联现象
- 洛博芽生菌病
- 冲浪者结节
-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
- 绿色瘤
- 冷凝集素综合征
- 垂痈
- 镰刀菌病
- 丑胎
-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
- 喘促
-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
- 夏伊-德雷格综合征
- 赖利-戴综合征
- 肠道短路关节炎皮炎综合征
- 拉福拉病
- 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
- 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
- 迟发性低丙球血症
- 昏迷
- C5功能不全综合征
-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
- 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
- 夸赛纳森林病
- CreutzfeldtJako...
- 粗制棉子油中毒
- 肠毛滴虫病
- 科干综合征
- 苍耳子
- 抗活化的蛋白C症
-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 残窦综合征
-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
- 品他病
- 巴瑞特综合征
- 克拉伯病
- 考后综合症
- 胆石性肠绞塞综合症
- 鼻孢子虫病
- 表皮松解性棘皮瘤
- 鼻红粒病
- 寒凝肝脉-肝与胆病辨证
- 河豚鱼中毒
- 鼻疽病
- 白点病
- 铋中毒
- 伴有脂肪瘤样痣的褶皱皮肤
- 变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
- 蓖麻子中毒
- 苯海拉明中毒
- 钡中毒的有关知识
- 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
- 小舞蹈病与投掷运动
- 闭锁肺综合征
- 鼻旁窦支气管综合征
- 息积 气分病也
- 贝壳甲综合征
- 小肠疝气方
- 痰毒
- 雅司病
- 口腔毛滴虫病
- 卡他莫拉菌感染
- 利什曼病及黑热病
- Jessner淋巴细胞浸润
-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 脊疳
- 交叉性异位肾
- 僵人综合症
- 皮肤B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
- 小儿雅司病
- 脑回状颅皮
- 颈部勒伤
- 金属性变色
- 结核性苔藓
- 假斑秃
- 挤奶者结节
- 尿精
- 经行舌麻
- 椒疮
-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
- 大楼病综合征
- 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
- 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临床表现
- 经行泄水
- 继发性女阴过度角化
- 假麦格综合征
- 急性卵巢-输卵管自身扭转的产生...
- 大网膜扭转
-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
- 脊髓前中央动脉缺血症候群
-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
- 跟高血糖有关的症状
- 酒胀
- 绦虫病
- 产后血瘀腹痛
- 急黄
- 桑毛虫皮炎
- 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
- 色欲伤
- 芒硝外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 食物中毒的症状及紧急处理办法
- 高渗性脱水
- 垂体前叶机能减退
- 僵鉧
- 急性腹膜炎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 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疾病
- 毛囊炎
- 怔忡心悸方
- 胃溃疡出血
- 输卵管绝育术
- 上吐下泻——中阳虚冷证
- 多发性神经炎
- 无月经卵巢炎
- 挤压综合征
- 盘肠气痛
- 阿片类药物中毒
- 刺毛虫皮炎
- 重舌
-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 女性性欲低下,性功能障碍以及性...
- 子悬
- 小儿腺病毒肺炎治疗方三首
- 子烦
- 子满
- 小儿急慢惊风
- 甲沟炎("虾眼疔"、"代指")
- 痃癖痞异辨
- 张怀赤公早晨泄泻下元虚寒
-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盆腔积液致反复经行发热中医诊治
- 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 痿躄(肢萎)
- 惊风
- 桑毛虫皮炎
- 经行尿感
- 中气不足
-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脱位
- 肝肾虚亏眩晕
- 血瘀发热(肾痈)
- 肾石症(胆石症)
- 伤寒
- 瘰疬
- 肾咳的治疗方法
- 煎厥症
- 哮吼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 绦虫病
- 子喑
- 症瘕
-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病原因
- 蟹睛疼痛歌
- 外科症治方药—舌衄、 悬痈 、...
- 狐惑
- 消渴是一型糖尿病
- 虚劳五法
- 痨瘵总括
- 红蝴蝶疮
- 尖白根黑舌
- 寒伏喉痹
- 女性外阴炎的主要表现
- 温病壮热的表现及病机怎样?
- 中药方剂治化脓性乳腺炎
- 湿温案绎
- 战振栗
- 智能障碍
- 论瘴疟证候
- 脏躁病
- 绦虫病
- 脘腹胀满、便溏
- 暑瘵医案
- 食物中毒
- 切不可一见神昏,便谓内陷心包
- 裂纹舌的中医治疗
- 产后蓐劳
- 细菌性食物中毒
- 损伤性休克
- 四肢血管损伤
- 旋后肌综合征推拿治疗
- 小儿暑温
- 久疟(乱型久疟证)
- 肉瘿
- 虚喘的辨证论治
- 血痹病 (椎管狭窄)
- 肌强直综合征
- 肉痹
- 论发热恶寒
-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推拿治疗
- 重症疳积泪眼下痢大渴
- 痛风饮(主治: 风湿热痹,痛风...
- 小儿疳眼歌
- 胬肉攀睛
- 安冲止呕汤治妊娠恶阻
- 癔症
- 气胸与纵隔气肿
- 小舞蹈病
- 湿热病篇
- 论往来寒热
- 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
-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 肱骨内上髁炎的中医诊疗方法
- 水臌的诊断依据
- 猫眼疮
- 溢饮肢痛
- 阴茎头包皮炎的中西医治疗
- 痿证
- 脉痹
-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可采取哪些自疗...
- 阴冷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
- 痿痹的诊断要点
- 血府逐瘀汤治奇证和疑难证
- 呕吐哕辨
- 前庭大腺炎
- 郁冒
- 慢性单纯性鼻炎推拿治疗
- 五硬
- 推拿治疗婴儿感冒发烧案例
- 阴道痉挛的推拿治疗
- 药物过敏反应的八误区
- 气性坏疽
- 膈下脓肿
- 化脓性骨髓炎
- 盲肠炎并发腹膜炎一例
- 阿托品中毒
- 黑热病
- 喉喑
- 夹阴伤寒
- 孢子丝菌病的简介
- 积滞
- 积聚
- 幼稚子宫中药治疗方
- 阴虚发热
- 噫气、哕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 金疮
- 颈椎骨折脱位诱发高位截瘫
- 痹症(筋痹)
- 小舞蹈病
- 简述伏暑的发病机理?
- 钩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
- 隐球菌病
- 痹症寒热与风乘
- 便秘热结气滞血瘀 苦参子炮甲效...
- 遗传过敏性皮炎
- 热哮
- 杨梅疮
- 反应性精神病的诊疗
- 老年眩晕的中医治疗经验总结
- 阴道痉挛的推拿治疗
- 房事两感症(伤寒两感)
- 热入血室
- 风瘙痒
- 山楂配当归 阴茎痰核消
- 小舞蹈病(风湿性舞蹈病)
- 痈
- 肺结核合并妊娠
- 风牵出睑(睥翻粘睑)
- 胃黏膜脱垂症名医妙方
- 论气臌治法
- 瓜藤缠
- 干血痨
- 牙宣者阳明之热极
- 漆疮
- 化脓性指头炎
- 疫毒内侵泻痢当下之
- 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
-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 盲肠炎
- 稻农皮炎
- 肝风内动-肝与胆病辨证
- 溢泪症
- 芒硝外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 须癣
- 尺桡骨干双骨折
- 肝阳上亢-肝与胆病辨证
- 肝厥
- 气性坏疽
- 胆胀
- 外科症治方药——眼丹
- 骶髂关节扭伤是怎么回事?
- 疔疮
- 心肺气虚证与心脾两虚证
- 肠间脓肿
- 肺阴虚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 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
- 手足皲裂性湿疹辨治
- 手癣
- 癫狂病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囊痈
- 脱疽
- 女性外阴炎的主要表现
- 痞气
- 骨蒸
- 胎肥证
- 胎赤
- 钩端螺旋体病
- 小儿腺病毒肺炎治疗方三剂
- 月子病、月家痨能治愈吗?
- 丝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
- 绦虫病
- 胎萎不长
- 胎死不下
- 幼女性外阴阴道炎
- 胎热证
- 胎漏
- 阴挺
-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 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
- 脾疳
- 脱水
- 慢性肾炎氮质血症6方
- 肺热喘咳
- 小儿水肿简介
- 急性腹膜炎
- 厥阴证头痛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
- 疰夏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 脾肾阳虚病
- 尺桡骨干骨折
- 太阳病用药
- 中医阳虚生风
- 丹痧
- 关格
- 痞满——积湿而成
- 寒邪凝滞型吐失
- 脾劳之饮食饮食劳倦伤脾
- 产后蛊胀(虫臌)
- 客忤
- 辨虚火
- 痰 厥
- 食积痞积虫积痰积水积
- “痰火”小议
- 太阳中风
- 女子梦交中药方剂
- 女劳疸黑疸同治论
- 一例痉挛性肠绞痛的中医治疗
- 噤口痢
- 痰饮
- 驱虫药
- 潮热
- 气热血热辨
- 茜草如何治疗痰热性咳嗽?
- 治疗产后三大症病痉方即产风
- 厥脱证诊疗常规
- 阿片类药物中毒
-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 产后伤食
- 一尺神经麻痹患者的中医治疗
- 胎毒
- 脓窠疮----一种特殊的化脓性...
- 肝血虚证
- 脾受病发四肢不用
- 谈湿阻、凉遏、寒凝与冰伏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 伤寒太阳少阴两感证
- 尿布皮炎
- 赤游丹毒
- 肝咳
- 虫积论
- 产后病目病
- 赤膜下垂歌
- 急性肝功能衰竭中医治疗方法
- 赤白游风
- 外科疮疡辨经络病
- 急性腹膜炎
- 肌强直综合征
- 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的病因与治疗
- 奶麻
- 产后失眠
- 性高潮障碍的中医治疗
- 项痹病
- 漆疮(生漆皮炎)
- 外阴湿疹
- 钩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
- 赤痢状之急性肠炎
- 岔气自治一法
- 厥证
- 崩漏病
- 胃痉挛经验方
- 虚寒胃痛汤
- 时病本气篇 痧胀
- 休息痢下皆紫血治疗
- 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
- 急性淋巴管炎
- 小便不通(交肠、关格二症附后)
- 心肾不交证
- 夹色伤寒(转载)
- 阴痹之一——厥阴证骨痹
- 头痛的元凶 视交叉部蜘蛛膜炎
- 亚硝酸盐中毒
-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案例分析
-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治疗方法
- 颈部的岩肿——“失荣”
- 精子增多症
- 推拿按摩可除膀胱湿热
- 背痈门(七则)
- 白秃疮
- 金元岩赤白痢
- 健康饮食预防脑血管硬化
- 白淫
- 角膜炎“聚星障”
- 谈脾胃病中阴虚证的辨别运用
- 胃阴虚的症状
- 胃阴虚的临床辨证治疗
- 钩虫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 男人不育之痛的“死精症”(转载...
- 颈椎骨折脱位诱发高位截瘫
- 相似与临床
- 小半夏汤
- 羚角钩藤汤
- 天人相应与临床
- 33、柴胡桂枝汤
- 3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31、大柴胡汤
- 32、四逆散
- 36、小半夏汤
- 37、大半夏汤
- 42、麦门冬汤
- 34、柴胡桂枝干姜汤
- 男子阴痿、梦遗精滑
- 41、栝蒌薤白半夏汤
- 40、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39、旋覆代赭汤
- 论痰饮咳嗽
- 38、半夏厚朴汤
- 诊痰望法提纲
- 科内业务学习资料汇编
- 论妇人诸疾
- 辛凉解表仍沿用银翘桑菊 ...
- 荆防败毒散替代麻黄汤辛温解表 ...
- 增液汤养阴主方 ...
- 酸枣仁汤安眠主方 ...
- 越掬丸解郁主方 ...
- 金铃子散镇痛主方 ...
- 萆?分清饮除淋主方 ...
- 五苓散退肿主方 ...
- 三仁汤利湿主方 ...
- 逐瘀汤化瘀主方 ...
- 保和丸消食主方 ...
- 温胆汤痰浊主方 ...
- 大小陷胸汤破开之异 ...
- 大小柴胡汤病位之分 ...
- 大小青龙汤应用之别 ...
- 建中汤类的运用 ...
- 泻心汤类的应用 ...
- 除烦名方栀子豉汤类 ...
- 温通要方桂枝汤类 ...
- 回阳经方四逆汤类 ...
- 清气主方白虎汤类 ...
- 养血良方四物汤类 ...
- 通腹首方承气汤类 ...
- 补肾效方地黄汤类 ...
- 健脾祖方四君子汤类 ...
- 仲景创建35首止吐方 ...
- 沈绍功临床治病经验40篇31-...
- 沈绍功临床治病经验40篇21-...
- 沈绍功临床治病经验40篇11-...
- 沈绍功临床治病经验40篇1-1...
- 肺系疾病的治疗 ...
- 中医朱良春推荐的奇效良方 ...
- 蜀中名医田八味 ...
- 下肢水肿特效治疗方 ...
-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七) ...
-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六) ...
-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五) ...
-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四) ...
-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三) ...
-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二) ...
-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一) ...
-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的验方十则 ...
- 丁甘仁医案赏析 ...
- 李济仁践行新安医学治验 ...
- 干祖望-----"小激...
- 黄芪用法 ...
- 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 ...
- 对寒热错杂诸方综述 ...
- 月经周期的用药调养 ...
-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方 ...
- 邱志济治疗顽固便秘举隅 ...
- 乳头皲裂 ...
- 石菖蒲带下良药 ...
- 治脱发验方 ...
- 治慢性中耳炎一方 ...
- 慢性肝炎民间奇方 ...
- 滑胎[习惯性流产]中医治疗法 ...
- 吴南京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
- 免煎中药治疗白带过多临床验方 ...
- 痛经散敷脐治疗痛经 ...
- 银屑病辩症治疗用药 ...
- 牛皮癣(银屑病)复发原因 ...
- 银屑病的抗菌疗法及抗微生物疗法...
- 掌跖脓疱病的治疗 ...
- 脓疱型银屑病 ...
- 关节病型银屑病 ...
- 刘复兴主任治疗银屑病经验介绍 ...
- 足部多汗症验方 ...
- 银屑病贴脐疗法 ...
- 妇女上环后带下综合征 ...
- 吴竺天临床经验方应用 ...
- 妇科用药临床经验及临床医案分析...
- 朱良春治带下诸症特色 ...
- 女性八个上环的最佳时间 ...
- 中医辨证治疗痰多(汪群辉) ...
- 从湿治过敏性鼻炎 ...
- 鼻窦炎外治八法 ...
- 鼻窦炎丸 ...
- 针药并用治疗结节性痒疹 ...
- 神经性皮炎病治与防 ...
- 软皮汤治疗硬皮病 ...
- 欧阳恒病案评析---掌跖脓疱病...
- 张学文活用苦参经验 ...
- 激素依赖性皮炎辨治体会 ...
- 经行乳房胀痛 ...
- 女性乳房胀痛的6个原因 ...
- 乳痈速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 ...
- 中西医解读乳腺增生 ...
- 常见的乳房肿块的鉴别
- 乳腺小叶增生的中医治疗 ...
- 小儿遗尿 ...
- 中老年妇女尿失禁 ...
- 临床经方随录【子宫肌瘤】 ...
- 临床治疗顽固性呃逆随录 ...
- 慢性盆腔炎经验随录 ...
- 易黄汤加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
- 五苓散临床应用 ...
- 前列腺炎【经验方】 ...
- 排石汤治疗胆道结石疗效观察 ...
- 中医治痤疮效果好 ...
- 颜氏仙方,专治青春痘 ...
- 痤疮的治疗经验谈 ...
- 痤疮 ...
- 经行面部痤疮中医治疗法 ...
- 痤疮的中医辨治 ...
- 子宫肌瘤中药治疗方 ...
- 中医治疗青春痘的经验 ...
- 治疗痤疮验方 ...
- 老药新用治痤疮 ...
- 痤疮如何分轻重…… ...
- 陈茂蒙经方脉案---经方治疗痤...
- 顽固型座疮的综合治疗 ...
- 化瘀散结丸治疗囊肿性痤疮 ...
- 闭口粉刺分型与处理方法(摘) ...
- 痤疮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 痤疮的治疗概况 ...
- 囊肿型痤疮 ...
- 外感病 ...
- 师生18问 ...
- 中风分两类 ...
- 中风病从痰论治 ...
- 脉诊 ...
- 温胆汤辨证、组方要点浅议 ...
- 沈绍功---经验方药歌括 ...
- 闯出一条新路??王鹏飞 ...
- 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 ...
- 牛皮癣卫气营血辨证治疗 ...
- 牛皮癣脏腑辨证分型治疗 ...
-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路径(2010...
- 经方”配“时方”运用经验 ...
- 治喘神剂 ...
- 双和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蒲辅周...
- 刘渡舟苓桂术甘汤运用拾萃 ...
- 补肝气温肝阳小议 ...
- 周仲英教授利用“升降散”治疗“...
- 痰的临床意义 ...
-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选录 ...
- 附子、乌头、蛇床子 ...
- 黄连、朱砂、牡蛎、龙骨 ...
- 白鱼、文蛤、鸡屎白、猪膏、乱发...
- 硝石、芒硝、赤硝、矾石、云母 ...
- 芫花、甘遂、大戟、滑石、戎盐 ...
- 妇科疑难杂症治疗秘方 ...
- 一药之增损,其效立见 ...
- 盆腔炎症和盆腔瘀血综合征的经方...
- 祝谌予教授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 ...
- 性激素六项的临床意义 ...
- 泽漆、赤小豆、防己、海藻、商陆...
- 蒲灰、通草、石韦、茵陈蒿、连翘...
- 茯苓、猪苓、泽泻、葵子、瞿麦 ...
- 鸡子白、猪肤、冬瓜子、知母、石...
- 百合、贝母、白薇、紫参、柏叶、...
- 麦冬、天冬、竹叶、竹茹、萎蕤 ...
- 白酒、葱白、麻黄、苏叶、栝蒌根...
- 杏仁、薤白、桔梗、橘皮、皂荚 ...
- 白前、细辛、射干、紫菀、款冬花...
- 黄芪、薯蓣、五味子、诃黎勒 ...
- 雄黄、铅丹、铅粉 ...
- (庶/虫)虫、蜣螂、鼠妇、蜂窠...
- 干漆、红蓝花、败酱、鳖甲、紫葳...
- 川芎、牡丹皮、桃仁、土瓜根、蒴...
- 王不留行、桂枝、羊肉、黄酒、苦...
- 艾叶、灶中黄土、新绛、马通 ...
- 猪胆汁、乌梅、枣仁、山茱萸 ...
- 苦参、生梓白皮、甘李根白皮、狼...
- 白头翁、秦皮、白蔹、豆黄卷 ...
- 赵炳南治湿治癣系列方 ...
- 张志礼治疗银屑病方 ...
- 银屑病:湿去气通 自然汗解 ...
- 银屑病治疗方法 ...
- 血脂代谢异常 ...
- 动脉粥样硬化 ...
- 老年眩晕 ...
- 老年贫血 ...
- 老年性痴呆 ...
- 骨质疏松症 ...
- 老年肺炎 ...
-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 ...
- 刘炳凡老中医妇科用药经验及医案...
- 妇科-各种数值 ...
- 女性生殖系统各种炎症汇总 ...
- 川黄胶囊 ...
- 及第胶囊(陈胜威) ...
- 赵炳南治疗银屑病医案 ...
- 便秘
- 糖尿病严重下肢溃烂内服秘方 ...
- 神经衰弱验方 ...
- 皮肤血管瘤 ...
- 瘢痕疙瘩 ...
- 色素痣 ...
- 鱼鳞病 ...
- 毛德西教授治疗不寐证经验 ...
- 附子治病验方 ...
- 多毛症 ...
- 脱发 ...
- 脂溢性皮炎 ...
- 皮脂溢出症 ...
- 酒渣鼻 ...
- 寻常性痤疮 ...
- 雀斑 ...
- 黄褐斑 ...
- 白癜风 ...
- 红斑狼疮 ...
- 单纯糠诊 ...
- 多形性日光疹 ...
- 晒斑 ...
- 尿布皮炎 ...
- 擦烂红斑
- 冻疮
- 痱子
- 嘴唇干裂
- 手足皲裂
- 化妆品皮肤病
- 农药皮炎
- 稻农皮炎
- 瘙痒症
- 神经性皮炎
- 血管性水肿
- 荨麻疹(风疹块)
- 药疹
- 遗传过敏性皮炎
- 湿疹
- 口红接触性唇炎
- 接触性皮炎
- 丘疹性荨麻疹
- 毛囊虫皮炎
- 刺毛虫皮炎
- 桑毛虫皮炎
- 虫咬皮炎
- 孢子丝菌病
- 隐球菌病
- 念珠菌病
- 甲癣
- 须癣
- 头癣
- 花斑癣
- 体股癣
- 手癣
- 足癣
- 麻风
- 脓疱疮
- 毛囊炎
- 淋病
- 梅毒
- 艾滋病
- 疣
- 单纯疱疹
- 智力发育不全
- 多动征
- 自闭症
- 焦虑症
- 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 老年性痴呆
- 症状性精神病
- 反应性精神病
- 周期性精神病
- 躁狂抑郁症
- 躁狂抑郁症
- 精神分裂症
- 强迫症
- 癔症
- 神经衰弱
- 咯血
- 心动过速
- 心动过缓
- 高血压危象
- 重症肌无力
- 小舞蹈病
- 震颤麻痹
- 偏头痛与群集性头痛
- 癫痫
- 脑肿瘤
- 中风(急性脑血管疾病)
- 运动神经元疾病
- 腰椎管狭窄症
- 颈椎病
- 多发性神经炎
- 带状疱疹
- 面肌痉挛
- 面神经瘫痪
- 三叉神经痛
- 失眠和嗜睡
- 头痛
- 对神经疾病征象应具备的基本认识
- 暑热症
- 儿童多动综合征
- 遗尿症
- 性早熟
- 小儿尿路感染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 小儿支气管哮喘
- 小儿肺炎
- 上呼吸道感染
- 腹泻病
- 新生儿黄疸
- 新生儿脱水热
- 小便异常
- 小儿大便异常
- 小儿发热
- 性传播疾病
- 异常白带
- 阴道出血的疾病
- 痛经
- 更年期综合征
-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 闭经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不孕症
-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 子宫内膜癌
- 宫颈癌
- 女阴癌
- 卵巢肿瘤
- 子宫肌瘤
- 盆腔炎
- 宫颈炎
- 老年性阴道炎
- 幼女性外阴阴道炎
- 阴道炎
- 前庭大腺炎
- 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白斑)
- 外阴瘙痒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妊娠
- 糖尿病合并妊娠
- 贫血合并妊娠
- 肺结核合并妊娠
- 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
- 慢性肾炎合并妊娠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胎盘早期剥离
- 前置胎盘
- 宫外孕
- 流产
- 脓胸
- 胸壁结核
- 血胸
- 气胸
-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 男子不育症
- 睾丸炎
- 乳糜尿
- 男子性功能障碍
- 尿路感染
- 肾下垂
- 尿结石
- 压力性尿失禁
- 前列腺增生
- 慢性前列腺炎
- 下肢神经损伤
- 周围神经损伤
- 腱鞘炎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肩关节周围炎
- 颈肩、腰腿痛
- 骨折
- 下肢静脉曲张(慢性小腿溃疡)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
- 胆囊炎和胆囊结石
- 乳房肿块
- 骨关节炎
- 强直性脊柱炎
- 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
- 皮肌炎与多肌炎
- 类风湿关节炎
- 尿路感染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急性肾小球肾炎
- 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
- 营养不良和消瘦
- 单纯性肥胖
- 低血糖症
- 糖尿病
-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 皮质醇增多症
-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过敏性紫癜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
-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 慢性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
- 溶血性贫血
- 营养性大细胞贫血
- 缺铁性贫血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贫血
- 急性胰腺炎
- 脂肪肝
- 肝昏迷(肝性脑病)
- 肠易激综合征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胃肠神经官能症
- 溃疡性结肠炎
- 消化性溃疡(溃疡病)
- 慢性胃炎
- 急性胃炎
- 返流性食管炎
- 寻常性痤疮
- 高血压病
- 冠心病
- 麻疹
- 风疹
- 病毒性肝炎
- 强迫症
- 癔症
- 躁狂抑郁症
- 精神分裂症
- 症状性精神病
- 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 多动征
- 自闭症
- 焦虑症
- 老年性痴呆
- 颈椎病
- 多发性神经炎
- 带状疱疹
- 面肌痉挛
- 面神经瘫痪
- 失眠和嗜睡
- 三叉神经痛
- 头痛
- 神经疾病的护理
- 神经科临床的各种辅助检查
- 对神经疾病征象应具备的基本认识
- 瘾疹
- 阴病
- 饮食不消
- 寒冷
- 癖积
- 痰饮
- 头颈部疾病的刺血验方
- 作者:王承泽|发布时间:2011-12-25|浏览量:978次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晴,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骨清凉始见功。
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用芦叶或竹叶搐入鼻内,出血为妙.不愈再针合谷(《针灸大成?玉龙歌》)。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赤眼迎香出血奇,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精卤(舌下两边紫筋)(《医学入门》)。
东坦日: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眦起,刺晴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针灸聚英》)
攒竹:两眉头陷中。《素注》针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禁灸,针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出针。宣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明堂》宜细三棱针三分出血,灸一壮(《针灸大成》)。
虢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唐高宗头痛,秦鸣鹤日,宜刺百会出血.武后曰:岂有至尊头上出血之理。已而之刺,微出血,立愈(《针灸大成》)。
(治喉蛾神方)将病头上看有红点.用外挑破即愈(《良朋汇集》)。
喉痹:觅头上红疙瘩,用针挑破即愈(《串雅外编.针法门》)。
耳尖,以耳翼卷折,取耳尖上。主治沙眼,眼有翳膜。
灸五壮。目疾久不愈,眼红肿者可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耳后静脉出血,治目疾,目赤痛俱效,亦即?脉之分枝(《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赤目。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治眼红肿及头痛,宜用三棱针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紫脉即见,刺见血立愈。又法以手紧扭其领令紫脉见,却于紫脉上刺见血,立愈(《奇效良穴》)。
鼻准穴,在鼻柱尖上,专治鼻上生酒醉风,宜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鼻准穴,鼻柱尖上,三棱针出血.治疗鼻上生酒渣风(《针灸输穴索引》)。
喉闭:竹纸渗巴豆令满,作纸捻点灯旋之,以烟熏喉间,即吐恶血而消。或刺入喉间出紫血亦愈。盖咽喉病发于六腑者,引手可探,及刺破喉血即已(《串准外编、熏法门》)。
目热。心血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中,若还血出真为美,目内清凉显妙功。内迎香,在鼻孔内,用芦叶或箬叶作卷搐之,血出为好,不愈再针合谷(《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内迎香,奇穴。鼻孔中上端。用长三棱针或长粗针轻刺出血。旧说取芦管子向鼻中刺出血。主治目暴赤肿痛(《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鼻环,在鼻翼之半月形纹中间接面部之处是穴。主治疔疮、酒渣鼻。针二分,稍放血,不灸(《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鼻环,奇穴,耳鼻半月形纹之中间,接面部之处。针二分,稍出血.主治酒渣鼻、疗疮;亦治颜面组织炎(《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上腭穴,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锃,治蚂蟥黄疸,四时等病(《备急千金要方》)。
聚泉一穴,在舌上,当舌中,吐出舌出,直有缝陷中是穴。......治舌胎、舌强亦可治,用小针出血(《针灸大成》)。
海泉,在舌下中央脉上,主治消渴。针出血(《类经图翼》)。
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舌下中央系带上,金津、玉液之中间微后些,针二分,出血,主治消渴、呃逆(《中国针灸学》)。
治舌卒肿,满口溢出血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方:刺舌下两边大脉出血,勿使刺著下中央脉,出血不止杀人。不愈,血出数升;则烧铁蓖令赤,慰疮数过以绝血也(《备急千金要方》)。
治舌强肿起如猪胞,但针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即消,切勿刺著中央脉,令人血不止,侧以火烧铜筋烙之,不止则杀人,或以釜下墨醋调敷.舌上下脱去再敷,须臾而消,此患人多不识,失治则死(《世医得效方》)。
在舌下两旁紫脉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肿痛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下两旁紫脉上,主治消渴、口疮、舌肿、喉痹,三棱针出血(《类经图翼》)。
一切新得哑巴症,必系舌硬。金津穴、玉液穴,此两穴在舌底下,俗名两大血管,须刺碎血管见血为要《《针法穴道》)。
金津、玉液,口内舌下面正中舌系两侧之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主治口疮、舌炎、消渴、扁桃腺炎、绞肠痧、喉痹,针二分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金津玉液,奇穴。舌下正中系带两侧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卷舌取之,针2一3分(出血),或用小三棱针刺出血,主治口疮、舌炎、扁桃腺炎、消渴;一说亦治重舌、喉闭(《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重舌,刺青柱以排针《《针灸甲乙经》)。
舌下生小舌,谓之重舌,舌柱即舌下之筋如柱者也,当用第五针曰铍针者刺之(《类经》)。
唇里:主治肝病、齿龈炎、口噤、口臭、口腔炎、面颊肿、蚂蟥黄疸。针法:三棱针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口角入颊肌内侧一寸处,针二分,出血。主治口疳齿龈溃烂、黄疸(《中国针灸学》)。
面八邪:承光穴,位于前头部,入前发际二寸五分,头顶正中线旁开各一寸五分处,计二穴。禾?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直下与人中沟中上1/3点相平,计二穴。人迎穴,位于颈部,颈动脉三角内,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上缘平,计二穴。主治:疠风。针法;砭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耳尖放血:治疗结膜炎(红眼)。方法:在耳尖上刺破上皮,挤出一点血;当放血后,患者会感到痛痒感减轻,还可以再在耳垂和耳垂中心用耳针,针刺留针30分钟(《卫生与健康报》)。
旱莲酊配合七星针治疗斑秃
治疗11例,痊愈10例,有效1例;疗程约l一3个月。药物配制法:旱莲草20克,蒸20分钟,侯冷,加75%酒精200毫升浸泡(冬春3日,夏秋2日)后去渣取汁。用法:搽患处待干,用七星针轻叩打,而皮肤潮红为度。开始搽药每日3次,叩打2次。待新发增生时,改为每日搽药2次,叩打1次(《上海中医杂志》)。
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内经.缪刺论》)。
喉痹,刺手小指爪纹中,出三大豆许血,逐左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备急千金要方》)。
井穴点刺出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 观察
治疗30例,疗效满意。方法: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关冲,挤出2一3滴血;酌情配合针刺天容、合谷或内庭、曲池诸穴,留针10~30分钟,间歇运针(《上海中医药杂志》)。
面部穴位透刺,拔罐法和口服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疗效观察
除在其穴位上针刺外,并在大椎穴点刺放血(主要用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起针后加拔火罐10分钟,再配制口服牵正散,每日晚饭后煎服1剂。治疗150例,结果属周围性者痊愈66例,基本痊愈44例,明显改善33例;属中枢性者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河南中医》)。
点刺太阳穴放血治疗高血压头痛疗效观察
治法:主穴为太阳(双)、印堂,额痛加攒竹(双),巅顶痛加百会、四神聪,项强加风池(双),眩晕、眼花耳鸣加头维(双)。以刺血针或三棱针点刺各穴约0.2厘米深,每穴令出血5-6滴,体质壮实而头痛严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50例中,基本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同时观察了病情相同的中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70%,西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67%。三组疗效比较以本组为优(《中国针灸》)。
挑治疗法治疗颈后毛囊炎
寻找患处附近暗褐色,压之退色,大小不等的小点为挑治点,挑断肌纤维3~5根,再以轻、中、重手法(耐受为度)点刺5~7次,3日l次,每次换新挑治点2一3个,附1例青霉素治疗2月无效,改用本法3次治愈,随访年余未复发(《河南中医》)。
针挑和芥敷治疗面神经麻痹112例
用30%硼酸水含漱口腔后,于麻痹侧内颌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及其前后各0.3~0.5厘米处3个挑刺点,及此3点上下各约0.5~1.O厘米平处3个挑刺点,由浅而深地每点雀啄挑20-30次,挑刺出血后漱口。以温水将芥末20一30克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厚约0.5厘米,敷于地仓、颊车及下关穴位之间,20一24小时取下。结果:痊愈79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中华理疗杂志》)。
至于走马喉痹,生死人在反掌间,砭刺出血,则病已。当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令人排针锐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盈斗(《针灸聚英》)。
眼边忽然红肿发痒,名偷眼针,背上膏肓穴处,第三节骨两旁是有红点,用针挑破即愈。如不用针挑,用灯心一烧即愈。如不见点,用木梳背频频刮之,红点自现出也(《验方新编》)。
麦粒肿:位于背部正中线,左右旁开各三寸、平四五胸椎棘突之间点,附近有红点处。左右计二穴。取穴:膏肓穴附近有红点处。主治:麦粒肿。针灸:针破红点,或用艾条灸5-10分钟(《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八关大刺,治眼痛欲出不可忍者,须刺十指缝中出血愈(《景岳全书》)。
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目疾,睛痛欲出、赤,大刺八关(《保命集》)。
八邪:位于手背,将手握起,每两个相邻掌骨小头之间是穴。第一二掌骨小头间者又名大都;第二三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上都;第三四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中都;第四五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下都。主治;头风、牙痛、手臂红肿、痹。针法。针l一2分,或出血(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
针刺太溪穴治喉痹
类全善尝治一男子喉痹,于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盏而愈(《济阴纲目》)。
耳后处放血治喉蛾证
在耳后紫络上放血治疗喉蛾证,屡试屡验。耳后紫络,在耳廓背面上缘(即耳后的浅显静脉)。当咽喉红肿时,此络脉比较明显。操作时先用碘酒与酒精消毒,然后以锋针点刺,使其出血数滴即可,患左取左,患右取右(《针灸处方集》)。
头痛
用皮肤针轻叩头部痛处有止痛效果。较重者可选风池、太阳、阳白叩刺至少量出血后加拔火罐。
面神经麻痹
可在患侧地仓、禾?、挟承浆、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太阳、翳风等穴,用皮肤针刺使少量出血,用小口径火罐吸拔5一10分钟,隔天1次。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牵板有倒错现象时,效果较好(《针灸治疗手册》)。
前项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楷根病自痊(《针灸大成?行计总要歌》)。
疗头风热痛,头肿大肿极,即以三棱针刺之绕寸已下,其头痛肿立瘥。穴前顶(《普济方?针灸》)。
治目梳梳,视物不明,眼中赤痛,及睑?动,又云,三度以细棱针刺之,目大明。穴攒竹(《普济方?针灸》)。
1957年,福建省厦门海堤工地的医务人员,用针刺耳背出血方法,医治麦粒肿、某些角膜炎等眼科疾患,也获得满意的效果(《针灸史漫话》)。
治舌卒肿,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勿使刺着舌下中央,脉血出不止杀人,如上治不愈,或血出数升,则烧铁篱令赤,熨疮数过,以绝血也(《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以贬针刺肿处,出血立效(《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如病甚,以小三棱针,藏于笔头中,狂以点药于喉中痹上,急刺之,则有紫血顿出,效。如不藏针,恐患人难以刺之(《普济方?针灸》)。
十宣十穴,在手10指头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穴,两手指共十穴,故名十宣。治乳蛾,用三棱针出血,大效(《针灸大成))》。
拿穴拔火罐疗法治疗精神病50例临床观察
拿穴是以指重压心、肺、肾俞等穴后叩击命门,然后在背部沿膀胱经拔罐,自上而下每侧拔火罐四个,留罐半小时,再后捏拿安宁穴(颈两侧1/3,颈动脉搏动的后方l厘米处),并用大黄与精神安适药,有效率为91.68%(《交流资料》)。
目痛:刺以三棱针出血,以左手爪甲迎其针锋立愈(《普济方?针灸》)。
治颔肿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穴橘以三棱针,刺微出血,泄诸阳藏热,次针阳谷二穴而愈(《普济方?针灸》)。
治男子妇人,喉闭肿痛不能言者,刺少商穴出血立愈,如不愈,以温白汤,口中含漱,是以热导热也(《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中暴逆(资生经)。先取冲脉,后取三里、云门,各泻之,又刺手小指端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治急喉闭缠喉风,灸三里穴二七壮,有人?苦喉痹,虽水亦不能下咽,灸三里而愈,又随肿一边,于大指外边指甲下与根齐,针之,不问男女左右,只用人家常使针,血出即效。如大段危急,两大指都针尤妙(《普济方.针灸》)。
治咳喘,穴曲泽,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治面肿,目痈肿,刺陷骨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治口缓治牙关不开,则阳灵穴,应针各刺一刺出血(《普济方?针灸》)
癞:感天地间杀万之气,声哑者难治,针委中出血二三合,黑紫疙瘩处去恶血(《针灸聚英》)。
神经衰弱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二,手掌割治部位五。
水气罐疗法取穴背部自风门至肝俞,每隔两横指拔一罐;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及其上下每隔两横指各拔一罐;外关、合谷、涌泉、太阳各拔一罐《实用针灸学》)。
用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眼,叩打后颈部和眼区部位,风池、大椎、内关,一般每次叩打20一30次,用中等强度,隔日 1次,15次为 1疗程。在 711例的 1383只眼中,叩打颈部及眼区821只眼,近期治愈93只眼,显效352只眼,进步304只眼,无效者72只眼,近期有效率91.3%;叩打正光穴的562只眼,近期有效率为97.3%,略高于前者。通过半月至3年的随访得知,688例1319只眼中,停针后视力继续提高及保持原疗效者805只眼,占61%;视力减退,但仍高于治疗前水平的为423只眼,占32.l%;退至以前水平59只眼,占4.5%;较前更差者32只眼,占2.4% (《针灸研究进展》)。
急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眼病,中医称此病为暴风客热,俗称红眼,以疏泻风热为主,故多用速刺放血的方法,针刺治疗结膜炎获效较快。针新明1(在翳风穴前上5分)治疗结膜炎24例,用诱导手法,以捻转提插找到酸胀感觉后,不留针。结果治愈20例,显效2 例,进步2 例;用耳垂放血治疗17例,15例1次治愈,2例两次治愈(《针灸研究进展》)。
针刺太阳穴治疗麦粒肿
针刺太阳治疗35例,取患侧穴,用泻法,得气后留针15分钟,出针后挤出血少许,经1次治愈31例。2次治愈2例,两例化脓疗效不佳,经切口排脓而愈(《湖南医药》)。
挑刺治疗麦粒肿
让病人取坐位将患肢上举,用力向背后沿脊柱旁开1.5厘米处,以患者中指能摸到处为挑刺点;常规消毒后,术者左手握其皮肤,右手用三针棱挑刺出血,两手指一挤,用消毒干棉球拭净血液,贴上胶布,23例中,21例1次治愈(《烟台医药通讯》)。
针刺治疗麦粒肿的经验介绍
在患者背部皮肤找豆疹状小红点为针刺点,左眼挑右背,右眼挑左背,用粗针直刺入l一2分深,强刺激不留针,逐刺完毕,起针后以出血为好;如无血,可用手挤压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拭去血液,每天1次;43例中,治愈36例,好转5例,无效2例《医药卫生》。
急性扁桃体炎属实热症,针刺多采用泻法,取穴以合谷、颊车、少商为主,其他有取天柱、鱼际、郄上、东风(又称扁桃体穴,在下颌角下方)、平桃(廉泉上5分,旁开1寸)、喉开(角孙、颅息、联线后1/3)等。耳针取耳轮三穴、咽喉区,或耳背静脉点刺,或扁桃体反应区加喉反应区。有发热者加耳尖(耳轮最高点)放血或刺少商,一般用三棱针或粗针点刺出血,以泻实热。大多数病例经针治1一2次即愈。有报告治疗507例,486例痊愈,15例好转,6例无效。另有报告342例,针治1-3次,90%基本痊愈,针114例,治愈率98.2% 。耳针治疗,耳背静脉点刺,都在2天左右取得满意疗效。针刺治疗多能立即止痛,针后体温及白细胞均降至正常,亦有先升后降者(《针灸研究进展》)。
梅花针治疗神经衰弱与癔症的效果均较好,因症而选用传统的治疗穴位;对神经衰弱用中度或轻度刺激,对癔症用较重刺激,放血则用中等刺激(《上海市精神病学文摘》)。
刺血疗法与激光疗法,用以治疗精神分裂症,也有报道。刺血疗法所用穴位以太阳与曲池为主,配以委中与丰隆等穴,刺破浅表静脉血管放血少许,对精神分裂症的实证与热症的有效率达70% (《针灸研究进展》)。
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头痛50例
治法:前额头痛刺太阳(双)、印堂;偏头痛刺太阳(双);头顶及后头痛刺大椎或百会。于所取穴周围显露静脉的部位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血管放血(呈暗紫色),血止后拨火罐约5一10分钟,用2%碘酒棉球擦针孔;百会穴只放血不拔罐; 7-10天治疗1次,3次为l疗程,每次出血总量3~50毫升。结果:治愈30例,显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初次治疗无效及出血呈淡红或鲜红色,一般不再采用本法治疗(《陕西中医》)。
流行性腮腺炎
三棱针疗法,处方分三组。一组:在耳下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拔火罐10~20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一张。二组: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一次。三组: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甲状腺机能亢进
三棱针疗法:取穴:颈肿块局部。治疗时患者端坐稍仰头,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三棱针(直径0.9~2毫米,长10~20厘米,根据肿物大小选用)向肿块腺体横刺,快速进针,以恰到对侧壁为宜,进针后不捻针、不提插,迅速退针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针,深度均恰到对侧壁(即五针呈锥体形),每次拔针切忌偏斜,迅速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3一5分钟,以防出血。每日针刺一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一7日(此法也适应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截根疗法:取穴;肺俞、心俞。穴位消毒后局麻,用小刀片切开穴位表皮,刀口长1厘米,并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深度0.3一0.5厘米即可,挑了3一4次后,外涂以碘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治疗时取一穴,各穴交替运用,每7-10日截根一次。
三叉神经痛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颈后,脊椎两侧、耳颞前、颌下,眼或口周围;二组:痛点、耳前、耳下、太阳、鼻区、两手掌、十指端。
面神经麻痹
三棱针疗法取穴:患侧口腔粘膜(适宜初病者),三棱针放血或用刀片割治,使之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脊椎两侧(以颈椎、胸椎l一5为主)、耳前、颞部、眶上、眶下、颌下;二组:后颈部、耳前、颌下、颞部、眶上孔、眶下孔,配合谷。
拔罐疗法取穴: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均患侧。每次选1-2个穴,用小号火罐,以投火或闪火法拔罐10分钟左右,或在穴位用皮肤针刺络后再拨罐,3日治疗一次,宜配合其他疗法,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有倒错现象时,效果明显。
脑血管意外
闭证,宜宣闭开窍,降炎化痰,祛风行气;取十二井穴、督脉、足厥阳经穴为主,用三棱针刺出血,强刺激;井穴放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语言謇涩,哑门、风门、通里,翳风、廉泉、夹脊(胸5一6、胸8~骶5)等;偏瘫,夹脊(胸5一腰5-骶5)、手阳明、足阳明、少阳、太阳经循行路线。
头痛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以颈椎、骶椎部为主;头部阿是穴。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手掌割治部位四。
拔罐疗法取穴:印堂、太阳、曲池,实证患者宜拨罐治疗,瘀血者刺络拔罐。
落枕
皮肤针疗法:取穴:大抒、大椎、肩井、肩外俞、风门、风池、颈l一4夹脊;自上而下,自内向外,沿穴位间连线叩刺,以红晕不出血为宜,1日治疗2次。
拔罐疗法:取穴:阿是穴(痛点)。先用皮肤针在痛点叩打,稍见出血点,拔火罐,出瘀血即可。
白内障
挑治疗法:若右眼患病,让患者左手伸掌从右肩上过,手紧贴于肩胛区,中指尖下三横指范围内,可找到1~3个红色疹点,挑破即可(左眼相反)。同时取洗碗叶(南方草药)和葱各等量,混合捣烂,包患眼同侧拇趾和对侧手拇指。两眼病,两肩红疹均挑治,两手亦同时包药。
急性扁桃腺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少商、商阳、尺泽、曲池。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颈后、侧颈部、前颈及喉部、虎口、颌下三角区,配合三棱针疗法效果更明显。
牙痛
下关刺后拔罐,商阳三棱针刺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颈椎两侧、耳前、大小鱼际,虎口、牙痛阿是穴。
耳背静脉放血,余穴1日针刺1次(《实用针灸学》)。
眼痛忽然血贯晴,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骨清凉始见功。
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用芦叶或竹叶搐入鼻内,出血为妙.不愈再针合谷(《针灸大成?玉龙歌》)。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赤眼迎香出血奇,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精卤(舌下两边紫筋)(《医学入门》)。
东坦日: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眦起,刺晴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针灸聚英》)
攒竹:两眉头陷中。《素注》针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禁灸,针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出针。宣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明堂》宜细三棱针三分出血,灸一壮(《针灸大成》)。
虢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唐高宗头痛,秦鸣鹤日,宜刺百会出血.武后曰:岂有至尊头上出血之理。已而之刺,微出血,立愈(《针灸大成》)。
(治喉蛾神方)将病头上看有红点.用外挑破即愈(《良朋汇集》)。
喉痹:觅头上红疙瘩,用针挑破即愈(《串雅外编.针法门》)。
耳尖,以耳翼卷折,取耳尖上。主治沙眼,眼有翳膜。
灸五壮。目疾久不愈,眼红肿者可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耳后静脉出血,治目疾,目赤痛俱效,亦即?脉之分枝(《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赤目。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治眼红肿及头痛,宜用三棱针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紫脉即见,刺见血立愈。又法以手紧扭其领令紫脉见,却于紫脉上刺见血,立愈(《奇效良穴》)。
鼻准穴,在鼻柱尖上,专治鼻上生酒醉风,宜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鼻准穴,鼻柱尖上,三棱针出血.治疗鼻上生酒渣风(《针灸输穴索引》)。
喉闭:竹纸渗巴豆令满,作纸捻点灯旋之,以烟熏喉间,即吐恶血而消。或刺入喉间出紫血亦愈。盖咽喉病发于六腑者,引手可探,及刺破喉血即已(《串准外编、熏法门》)。
目热。心血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中,若还血出真为美,目内清凉显妙功。内迎香,在鼻孔内,用芦叶或箬叶作卷搐之,血出为好,不愈再针合谷(《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内迎香,奇穴。鼻孔中上端。用长三棱针或长粗针轻刺出血。旧说取芦管子向鼻中刺出血。主治目暴赤肿痛(《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鼻环,在鼻翼之半月形纹中间接面部之处是穴。主治疔疮、酒渣鼻。针二分,稍放血,不灸(《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鼻环,奇穴,耳鼻半月形纹之中间,接面部之处。针二分,稍出血.主治酒渣鼻、疗疮;亦治颜面组织炎(《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上腭穴,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锃,治蚂蟥黄疸,四时等病(《备急千金要方》)。
聚泉一穴,在舌上,当舌中,吐出舌出,直有缝陷中是穴。......治舌胎、舌强亦可治,用小针出血(《针灸大成》)。
海泉,在舌下中央脉上,主治消渴。针出血(《类经图翼》)。
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舌下中央系带上,金津、玉液之中间微后些,针二分,出血,主治消渴、呃逆(《中国针灸学》)。
治舌卒肿,满口溢出血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方:刺舌下两边大脉出血,勿使刺著下中央脉,出血不止杀人。不愈,血出数升;则烧铁蓖令赤,慰疮数过以绝血也(《备急千金要方》)。
治舌强肿起如猪胞,但针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即消,切勿刺著中央脉,令人血不止,侧以火烧铜筋烙之,不止则杀人,或以釜下墨醋调敷.舌上下脱去再敷,须臾而消,此患人多不识,失治则死(《世医得效方》)。
在舌下两旁紫脉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肿痛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下两旁紫脉上,主治消渴、口疮、舌肿、喉痹,三棱针出血(《类经图翼》)。
一切新得哑巴症,必系舌硬。金津穴、玉液穴,此两穴在舌底下,俗名两大血管,须刺碎血管见血为要《《针法穴道》)。
金津、玉液,口内舌下面正中舌系两侧之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主治口疮、舌炎、消渴、扁桃腺炎、绞肠痧、喉痹,针二分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金津玉液,奇穴。舌下正中系带两侧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卷舌取之,针2一3分(出血),或用小三棱针刺出血,主治口疮、舌炎、扁桃腺炎、消渴;一说亦治重舌、喉闭(《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重舌,刺青柱以排针《《针灸甲乙经》)。
舌下生小舌,谓之重舌,舌柱即舌下之筋如柱者也,当用第五针曰铍针者刺之(《类经》)。
唇里:主治肝病、齿龈炎、口噤、口臭、口腔炎、面颊肿、蚂蟥黄疸。针法:三棱针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口角入颊肌内侧一寸处,针二分,出血。主治口疳齿龈溃烂、黄疸(《中国针灸学》)。
面八邪:承光穴,位于前头部,入前发际二寸五分,头顶正中线旁开各一寸五分处,计二穴。禾?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直下与人中沟中上1/3点相平,计二穴。人迎穴,位于颈部,颈动脉三角内,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上缘平,计二穴。主治:疠风。针法;砭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耳尖放血:治疗结膜炎(红眼)。方法:在耳尖上刺破上皮,挤出一点血;当放血后,患者会感到痛痒感减轻,还可以再在耳垂和耳垂中心用耳针,针刺留针30分钟(《卫生与健康报》)。
旱莲酊配合七星针治疗斑秃
治疗11例,痊愈10例,有效1例;疗程约l一3个月。药物配制法:旱莲草20克,蒸20分钟,侯冷,加75%酒精200毫升浸泡(冬春3日,夏秋2日)后去渣取汁。用法:搽患处待干,用七星针轻叩打,而皮肤潮红为度。开始搽药每日3次,叩打2次。待新发增生时,改为每日搽药2次,叩打1次(《上海中医杂志》)。
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内经.缪刺论》)。
喉痹,刺手小指爪纹中,出三大豆许血,逐左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备急千金要方》)。
治疗30例,疗效满意。方法: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关冲,挤出2一3滴血;酌情配合针刺天容、合谷或内庭、曲池诸穴,留针10~30分钟,间歇运针(《上海中医药杂志》)。
面部穴位透刺,拔罐法和口服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疗效观察
除在其穴位上针刺外,并在大椎穴点刺放血(主要用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起针后加拔火罐10分钟,再配制口服牵正散,每日晚饭后煎服1剂。治疗150例,结果属周围性者痊愈66例,基本痊愈44例,明显改善33例;属中枢性者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河南中医》)。
点刺太阳穴放血治疗高血压头痛疗效观察
治法:主穴为太阳(双)、印堂,额痛加攒竹(双),巅顶痛加百会、四神聪,项强加风池(双),眩晕、眼花耳鸣加头维(双)。以刺血针或三棱针点刺各穴约0.2厘米深,每穴令出血5-6滴,体质壮实而头痛严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50例中,基本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同时观察了病情相同的中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70%,西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67%。三组疗效比较以本组为优(《中国针灸》)。
挑治疗法治疗颈后毛囊炎
寻找患处附近暗褐色,压之退色,大小不等的小点为挑治点,挑断肌纤维3~5根,再以轻、中、重手法(耐受为度)点刺5~7次,3日l次,每次换新挑治点2一3个,附1例青霉素治疗2月无效,改用本法3次治愈,随访年余未复发(《河南中医》)。
针挑和芥敷治疗面神经麻痹112例
用30%硼酸水含漱口腔后,于麻痹侧内颌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及其前后各0.3~0.5厘米处3个挑刺点,及此3点上下各约0.5~1.O厘米平处3个挑刺点,由浅而深地每点雀啄挑20-30次,挑刺出血后漱口。以温水将芥末20一30克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厚约0.5厘米,敷于地仓、颊车及下关穴位之间,20一24小时取下。结果:痊愈79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中华理疗杂志》)。
至于走马喉痹,生死人在反掌间,砭刺出血,则病已。当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令人排针锐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盈斗(《针灸聚英》)。
眼边忽然红肿发痒,名偷眼针,背上膏肓穴处,第三节骨两旁是有红点,用针挑破即愈。如不用针挑,用灯心一烧即愈。如不见点,用木梳背频频刮之,红点自现出也(《验方新编》)。
麦粒肿:位于背部正中线,左右旁开各三寸、平四五胸椎棘突之间点,附近有红点处。左右计二穴。取穴:膏肓穴附近有红点处。主治:麦粒肿。针灸:针破红点,或用艾条灸5-10分钟(《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八关大刺,治眼痛欲出不可忍者,须刺十指缝中出血愈(《景岳全书》)。
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目疾,睛痛欲出、赤,大刺八关(《保命集》)。
八邪:位于手背,将手握起,每两个相邻掌骨小头之间是穴。第一二掌骨小头间者又名大都;第二三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上都;第三四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中都;第四五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下都。主治;头风、牙痛、手臂红肿、痹。针法。针l一2分,或出血(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
针刺太溪穴治喉痹
类全善尝治一男子喉痹,于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盏而愈(《济阴纲目》)。
耳后处放血治喉蛾证
在耳后紫络上放血治疗喉蛾证,屡试屡验。耳后紫络,在耳廓背面上缘(即耳后的浅显静脉)。当咽喉红肿时,此络脉比较明显。操作时先用碘酒与酒精消毒,然后以锋针点刺,使其出血数滴即可,患左取左,患右取右(《针灸处方集》)。
头痛
用皮肤针轻叩头部痛处有止痛效果。较重者可选风池、太阳、阳白叩刺至少量出血后加拔火罐。
面神经麻痹
可在患侧地仓、禾?、挟承浆、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太阳、翳风等穴,用皮肤针刺使少量出血,用小口径火罐吸拔5一10分钟,隔天1次。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牵板有倒错现象时,效果较好(《针灸治疗手册》)。
前项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楷根病自痊(《针灸大成?行计总要歌》)。
疗头风热痛,头肿大肿极,即以三棱针刺之绕寸已下,其头痛肿立瘥。穴前顶(《普济方?针灸》)。
治目梳梳,视物不明,眼中赤痛,及睑?动,又云,三度以细棱针刺之,目大明。穴攒竹(《普济方?针灸》)。
1957年,福建省厦门海堤工地的医务人员,用针刺耳背出血方法,医治麦粒肿、某些角膜炎等眼科疾患,也获得满意的效果(《针灸史漫话》)。
治舌卒肿,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勿使刺着舌下中央,脉血出不止杀人,如上治不愈,或血出数升,则烧铁篱令赤,熨疮数过,以绝血也(《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以贬针刺肿处,出血立效(《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如病甚,以小三棱针,藏于笔头中,狂以点药于喉中痹上,急刺之,则有紫血顿出,效。如不藏针,恐患人难以刺之(《普济方?针灸》)。
十宣十穴,在手10指头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穴,两手指共十穴,故名十宣。治乳蛾,用三棱针出血,大效(《针灸大成))》。
拿穴拔火罐疗法治疗精神病50例临床观察
目痛:刺以三棱针出血,以左手爪甲迎其针锋立愈(《普济方?针灸》)。
治颔肿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穴橘以三棱针,刺微出血,泄诸阳藏热,次针阳谷二穴而愈(《普济方?针灸》)。
治男子妇人,喉闭肿痛不能言者,刺少商穴出血立愈,如不愈,以温白汤,口中含漱,是以热导热也(《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中暴逆(资生经)。先取冲脉,后取三里、云门,各泻之,又刺手小指端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治急喉闭缠喉风,灸三里穴二七壮,有人?苦喉痹,虽水亦不能下咽,灸三里而愈,又随肿一边,于大指外边指甲下与根齐,针之,不问男女左右,只用人家常使针,血出即效。如大段危急,两大指都针尤妙(《普济方.针灸》)。
治咳喘,穴曲泽,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治面肿,目痈肿,刺陷骨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治口缓治牙关不开,则阳灵穴,应针各刺一刺出血(《普济方?针灸》)
癞:感天地间杀万之气,声哑者难治,针委中出血二三合,黑紫疙瘩处去恶血(《针灸聚英》)。
神经衰弱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二,手掌割治部位五。
水气罐疗法取穴背部自风门至肝俞,每隔两横指拔一罐;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及其上下每隔两横指各拔一罐;外关、合谷、涌泉、太阳各拔一罐《实用针灸学》)。
用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眼,叩打后颈部和眼区部位,风池、大椎、内关,一般每次叩打20一30次,用中等强度,隔日 1次,15次为 1疗程。在 711例的 1383只眼中,叩打颈部及眼区821只眼,近期治愈93只眼,显效352只眼,进步304只眼,无效者72只眼,近期有效率91.3%;叩打正光穴的562只眼,近期有效率为97.3%,略高于前者。通过半月至3年的随访得知,688例1319只眼中,停针后视力继续提高及保持原疗效者805只眼,占61%;视力减退,但仍高于治疗前水平的为423只眼,占32.l%;退至以前水平59只眼,占4.5%;较前更差者32只眼,占2.4% (《针灸研究进展》)。
急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眼病,中医称此病为暴风客热,俗称红眼,以疏泻风热为主,故多用速刺放血的方法,针刺治疗结膜炎获效较快。针新明1(在翳风穴前上5分)治疗结膜炎24例,用诱导手法,以捻转提插找到酸胀感觉后,不留针。结果治愈20例,显效2 例,进步2 例;用耳垂放血治疗17例,15例1次治愈,2例两次治愈(《针灸研究进展》)。
针刺太阳穴治疗麦粒肿
针刺太阳治疗35例,取患侧穴,用泻法,得气后留针15分钟,出针后挤出血少许,经1次治愈31例。2次治愈2例,两例化脓疗效不佳,经切口排脓而愈(《湖南医药》)。
挑刺治疗麦粒肿
让病人取坐位将患肢上举,用力向背后沿脊柱旁开1.5厘米处,以患者中指能摸到处为挑刺点;常规消毒后,术者左手握其皮肤,右手用三针棱挑刺出血,两手指一挤,用消毒干棉球拭净血液,贴上胶布,23例中,21例1次治愈(《烟台医药通讯》)。
针刺治疗麦粒肿的经验介绍
在患者背部皮肤找豆疹状小红点为针刺点,左眼挑右背,右眼挑左背,用粗针直刺入l一2分深,强刺激不留针,逐刺完毕,起针后以出血为好;如无血,可用手挤压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拭去血液,每天1次;43例中,治愈36例,好转5例,无效2例《医药卫生》。
急性扁桃体炎属实热症,针刺多采用泻法,取穴以合谷、颊车、少商为主,其他有取天柱、鱼际、郄上、东风(又称扁桃体穴,在下颌角下方)、平桃(廉泉上5分,旁开1寸)、喉开(角孙、颅息、联线后1/3)等。耳针取耳轮三穴、咽喉区,或耳背静脉点刺,或扁桃体反应区加喉反应区。有发热者加耳尖(耳轮最高点)放血或刺少商,一般用三棱针或粗针点刺出血,以泻实热。大多数病例经针治1一2次即愈。有报告治疗507例,486例痊愈,15例好转,6例无效。另有报告342例,针治1-3次,90%基本痊愈,针114例,治愈率98.2% 。耳针治疗,耳背静脉点刺,都在2天左右取得满意疗效。针刺治疗多能立即止痛,针后体温及白细胞均降至正常,亦有先升后降者(《针灸研究进展》)。
梅花针治疗神经衰弱与癔症的效果均较好,因症而选用传统的治疗穴位;对神经衰弱用中度或轻度刺激,对癔症用较重刺激,放血则用中等刺激(《上海市精神病学文摘》)。
刺血疗法与激光疗法,用以治疗精神分裂症,也有报道。刺血疗法所用穴位以太阳与曲池为主,配以委中与丰隆等穴,刺破浅表静脉血管放血少许,对精神分裂症的实证与热症的有效率达70% (《针灸研究进展》)。
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头痛50例
治法:前额头痛刺太阳(双)、印堂;偏头痛刺太阳(双);头顶及后头痛刺大椎或百会。于所取穴周围显露静脉的部位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血管放血(呈暗紫色),血止后拨火罐约5一10分钟,用2%碘酒棉球擦针孔;百会穴只放血不拔罐; 7-10天治疗1次,3次为l疗程,每次出血总量3~50毫升。结果:治愈30例,显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初次治疗无效及出血呈淡红或鲜红色,一般不再采用本法治疗(《陕西中医》)。
流行性腮腺炎
三棱针疗法,处方分三组。一组:在耳下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拔火罐10~20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一张。二组: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一次。三组: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甲状腺机能亢进
三棱针疗法:取穴:颈肿块局部。治疗时患者端坐稍仰头,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三棱针(直径0.9~2毫米,长10~20厘米,根据肿物大小选用)向肿块腺体横刺,快速进针,以恰到对侧壁为宜,进针后不捻针、不提插,迅速退针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针,深度均恰到对侧壁(即五针呈锥体形),每次拔针切忌偏斜,迅速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3一5分钟,以防出血。每日针刺一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一7日(此法也适应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截根疗法:取穴;肺俞、心俞。穴位消毒后局麻,用小刀片切开穴位表皮,刀口长1厘米,并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深度0.3一0.5厘米即可,挑了3一4次后,外涂以碘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治疗时取一穴,各穴交替运用,每7-10日截根一次。
三叉神经痛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颈后,脊椎两侧、耳颞前、颌下,眼或口周围;二组:痛点、耳前、耳下、太阳、鼻区、两手掌、十指端。
面神经麻痹
三棱针疗法取穴:患侧口腔粘膜(适宜初病者),三棱针放血或用刀片割治,使之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脊椎两侧(以颈椎、胸椎l一5为主)、耳前、颞部、眶上、眶下、颌下;二组:后颈部、耳前、颌下、颞部、眶上孔、眶下孔,配合谷。
拔罐疗法取穴: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均患侧。每次选1-2个穴,用小号火罐,以投火或闪火法拔罐10分钟左右,或在穴位用皮肤针刺络后再拨罐,3日治疗一次,宜配合其他疗法,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有倒错现象时,效果明显。
脑血管意外
闭证,宜宣闭开窍,降炎化痰,祛风行气;取十二井穴、督脉、足厥阳经穴为主,用三棱针刺出血,强刺激;井穴放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语言謇涩,哑门、风门、通里,翳风、廉泉、夹脊(胸5一6、胸8~骶5)等;偏瘫,夹脊(胸5一腰5-骶5)、手阳明、足阳明、少阳、太阳经循行路线。
头痛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以颈椎、骶椎部为主;头部阿是穴。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手掌割治部位四。
拔罐疗法取穴:印堂、太阳、曲池,实证患者宜拨罐治疗,瘀血者刺络拔罐。
落枕
皮肤针疗法:取穴:大抒、大椎、肩井、肩外俞、风门、风池、颈l一4夹脊;自上而下,自内向外,沿穴位间连线叩刺,以红晕不出血为宜,1日治疗2次。
拔罐疗法:取穴:阿是穴(痛点)。先用皮肤针在痛点叩打,稍见出血点,拔火罐,出瘀血即可。
白内障
挑治疗法:若右眼患病,让患者左手伸掌从右肩上过,手紧贴于肩胛区,中指尖下三横指范围内,可找到1~3个红色疹点,挑破即可(左眼相反)。同时取洗碗叶(南方草药)和葱各等量,混合捣烂,包患眼同侧拇趾和对侧手拇指。两眼病,两肩红疹均挑治,两手亦同时包药。
急性扁桃腺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少商、商阳、尺泽、曲池。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颈后、侧颈部、前颈及喉部、虎口、颌下三角区,配合三棱针疗法效果更明显。
牙痛
下关刺后拔罐,商阳三棱针刺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颈椎两侧、耳前、大小鱼际,虎口、牙痛阿是穴。
耳背静脉放血,余穴1日针刺1次(《实用针灸学》)。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