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心病病例介绍
- 作者:梅运清|发布时间:2013-04-05|浏览量:537次
高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微创手术
近日,一位高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顺利出院。该患者71岁,因活动后气促4天余入院,入院后心超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型房间隔缺损,重度三尖瓣返流伴重度肺动脉高压。上海同济医院胸心外科梅运清
患者心功能已经受损,日常活动能力受限,符合手术指征,但患者年龄较大,同时由于先天性心脏病长达70余年,一直未得到纠治,导致心脏变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并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因此手术风险较大。梅运清教授决定采用微创小切口的方法进行手术,尽可能减少手术的创伤。手术准备完善后,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右前外侧小切口房缺修补+三尖瓣成形环修补三尖瓣。
微创手术是心脏外科的发展趋势,它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的特点。微创小切口手术病人的年龄从1岁到成人,疾病范围包括先心病,瓣膜病,既可以适用非体外循环,也可以适用体外循环手术。现在微创手术的范围已经涵盖了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瓣膜置换和瓣膜成形等心脏病的治疗。
心胸外科梅运清教授介绍,目前较为公认的“微创”概念是,避免胸骨正中切开、避免肋间过度撑开、避免或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等,主要包括:胸骨上/下段部分切口手术、右胸肋间切口手术、胸腔镜辅助/全胸腔镜手术、机器人心脏手术、非体外循环介入手术等等。微创心脏手术给医患双方均带来了诸多益处,对医方而言,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提高床位利用率,还可明显减少输血量,缓解目前紧张的用血供求矛盾;对患者而言,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微创手术的创伤小、恢复快,输血少、风险低,切口短、更美观等优点,使得他们在康复以后的社会活动中充满自信。可以说微创手术很好地顺应了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也适应国家新医改的要求。
近年来,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在国内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内较大的几家医院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微创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手术。上海市同济医院近两年来,也成功开展了经右胸小切口二尖瓣、三尖瓣手术、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等手术,在完全达到传统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更快。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需要密切的团队合作,必须具备丰富的外周体外循环技术与经验,还需强大的麻醉及心超技术做后盾。微创手术所用的器械和设备不同于常规手术,必须配备微创专用“武器”,才能让手术者真正“享受”微创手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