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运权主任医师 教授
-
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科室:
肝胆外科
- 肝内巨瘤如球,苦觅良医得救
- 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对胰十二指肠...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围手术期...
- 罗运权:责有攸归 创造生命高度
- 零并发症攻克“癌中之王”
- 少年腹中生“足球” 神刀快手...
- 巨大纤维瘤病1例报道
- 中小手术实现“二合一”
- 仁心仁术,勇攀高峰
- 特殊生长方式的外生性肝癌一例
- 小黄疸大问题
- 生命的接力棒
- 肝内打隧道 巧做“挖石工”
- 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
- 好心未必有好报
- 巨大肾上腺髓性脂肪瘤1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茧腹症1例
- 肝脾联合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
- 胆囊壁异位肝组织一例
- 罗运权,张海阳,唐勋.应用脾门...
- 罗运权. 肝硬化的治疗进展. ...
- 肝细胞腺瘤合并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 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
- Influence of pr...
- 可切除肝癌术前经肝动脉化学药物...
- 先天性巨结肠病研究国内10年进...
- 国内大肠癌研究及诊治进展
- 结直肠肛管外伤手术治疗进展
-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
- 结肠造口灌洗进展
- 前列腺素与肿瘤
- 人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肝细胞生长...
- 糖尿病增加肝硬变患者原发性肝癌...
- 肝细胞生长因子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在大...
- 实验性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HGF...
- 酷似肝脓肿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并...
-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和组织中前列腺...
- 大肠癌患者单核细胞产生的免疫调...
- 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
- Gene expression...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在人...
- 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
- 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可切除肝癌...
- 肝脏外科的发展历程
- 作者:罗运权|发布时间:2008-10-24|浏览量:1650次
肝脏外科的发展历程
曙光医院东部外科 罗运权
肝脏外科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其古老,是因为第1例肝切除手术的开展距今已近3000年(1716年,Berta);说其年轻,是因为我国肝脏外科起步至今仅40多年,肝脏外科的发展充满着坎坷和曲折,同时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20世纪肝脏外科的发展,基本特点是从无到有(国内),从低级到高级(国外),不断提高,日趋完善,即迅速发展,又广泛普及的辉煌时代。21世纪的肝脏外科将迎来更加辉煌发展的时期,肝脏移植的广泛开展和普及,使肝脏外科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历程。肝脏外科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外科的支持,无菌术、麻醉、输血的发展使肝脏外科得益非浅,外科解剖学的进步更促使肝脏外科迅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带动肝脏外科突飞猛进发展。上海曙光医院东院肝胆外科罗运权
1 历史的轨迹
1888年Carl Langenbuch首先成功实施行肝左叶切除,Lucke(1891)首次报告从肝左叶切除一肿瘤而Wendell(1911)则切除右肝叶。美国外科医生William Keen(1899)报告了3例成功的手术病例。人体的肝脏从外表上看是浑然的整体,以往一直把镰状韧带作为肝脏的左右分界。直至1888年Rex通过几具哺乳类动物的肝脏腐蚀标本观察,指出门静脉左、右分支构成肝脏的两叶。1898年Cantlie发现人的肝左右叶是对等份,由通过胆囊窝至下腔静脉窝的平面分开,所以后来称此线为Rex-Cantlie线。1909年VonHaberer结扎肝左动脉切除肝左叶;1911年Wendell 在肝门外结扎右肝动脉和右肝管沿Cantlie线切除肝右叶,于是开始了解剖学与外科学的结合而推动肝外科发展。随后,Wangensteen(1945) 在阻断入肝血流下切除肝右叶;采取阻断入肝血流切肝相继开展。
2 肝脏外科解剖的发展
肝脏解剖学方法的进步,促进了肝脏外科的发展。1951年瑞士的Hjortsju [1]首次建立了肝脏管道铸型腐蚀标本和胆管造影的研究方法,经过10例的观察,提出肝动脉和肝胆管呈节段性分布,并将肝脏分成内、外、后、前、尾共5个段。后来,Healey and Schroy[2] 的进一步研究亦证实Hjortsju 的发现,在肝内的门静脉的分布亦相同,并根据通常的解剖学命名原则提出肝脏的分段命名系统。通过以上研究从三维空间弄清了肝内脉管系的分布、走向及相互关系,证明了肝动脉、门静脉及胆管在肝内的Glisson鞘内并行,为肝脏外科手术的止血提供了依据。1954年Couinaud [3]依据肝内脉管系统的分布,提出肝脏的功能性分段。该法把肝脏分成8个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肝段,它们是:I 段肝尾叶,II 段左外叶上段,III 段左外叶下段,IV 段肝左内叶,V 段右前叶前段,VI 段右后叶下段,VII 段右后叶上段,VIII 段右前叶后段。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肝脏分段法,是指导临床肝切除的基本原则。国内吴孟超等[4]于50年代也进行了肝脏解剖的研究,提出了5叶4段分法。它们是尾状叶,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左外叶又分为上、下段,右后叶也分为上、下段。该分法与Couinaud法大同小异。同样可以用于指导临床肝切除。
3 肝脏的血流控制
肝脏象是一团充满血液的“海绵”,碰一碰就会出血,出血和止血贯穿着整个肝脏外科的发展。多年来,外科医生对此伤透了脑筋。直至1908年,Pringle在美国的《外科年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肝外伤止血札记”,报告了8例肝外伤病人,4例在手术前已死亡,1例拒绝手术,3例施行了剖腹术,手术时Pringle用他的拇指和食指捏着肝蒂以暂时停止出血使伤处能够看清,虽然此3例病人随后死亡,但Pringle用了3只兔子做实验来验证他的设想是正确的。这一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沿用至今,成为肝脏外科的突破,并被成为Pringle手法(Pringle’s maneuver)。对以后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1953年Rafucci通过犬的实验,提出了犬可以安全地耐受肝门血流阻断15min。这个标准一直是临床上所采用的依据,但事实证明临床上常温下肝门阻断时限可达60min,甚至更长。后来,Child又进行了系列研究,并报告了2例病人结扎门静脉后并无不良结果。13个猴子耐受结扎肝动脉,这些研究给Pringle肝门阻断的安全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3 肝血流阻断法及肝脏对缺血的耐受时限
在肝门阻断下手术可以不出血,但肝脏到底能耐受多久血流阻断?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肝门阻断15-90分钟不等。临床上如何?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肝门阻断时间在15-20min 之内是安全的,但对于广泛的和复杂的肝切除术,此时间不够,所以多次的20min阻断间隔5-10min的血流开放是有效的,此法即是临床上常用的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临床实践还发现,肝脏有无硬化,对肝门阻断的耐受不同,正常肝脏一次阻断时间可长达30min,而硬化肝脏则不行,每次最好不超过20min,否则,会发生术后肝功能衰竭。分次阻断入肝血流虽然是安全的,但是每次恢复血流时,出血量增加,所以,肝门阻断要因人,因肝而宜,不能千篇一律。
全肝血流阻断术,1966年Heaney[5]首先提出全肝血流隔离下施行肝切除术的概念,手术时钳夹肝门、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并同时阻断腹主动脉。Huguet 1978年曾使用此方法,手术死亡率较高,达28%(肝硬化病人肝癌切除)。Bismuth[6](1989)将此方法用于51例病人,总手术死亡率下降至20%,平均肝血流阻断时间不超过50min ,并认为不需要阻断腹主动脉,不要用于肝硬化病人。Huguet[7](1992)指出,肝切除术虽然广泛使用,但是,当肿瘤过大位于肝脏中央或靠近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时,一般不宜用常规方法切除或者手术危险性大,常规手术可能撕破肝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发生大量失血及空气栓塞。全肝血流阻断可防此并发症。国内部分单位也有类似报告[8,9]。
半肝血流阻断术,随着肝外科技术的发展,近年有作者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术行肝切除术,该法适当解剖肝门,在肝脏血管左右分界处置肝门阻断带,此法可进一步减轻对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特别实用于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手术,非熟练掌握肝脏解剖者不宜采用,该法有一定的并发症。日本Makuuchi[10](1987) 报道肝硬化肝切除术时使用半肝血流阻断是安全的,国内也有部分单位使用[11-13]。
4 肝切除技术的发展
在了解肝脏解剖后,肝外科手术便迅速发展,在50-60年代,肝叶切除术已经标准化,此时多奉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既在肝门部首先处理入肝和离肝血管,游离肝周韧带,然后切除肝实质。1952年Lortat-Jacob、Quattlebaum和1953年Pack的规则性肝叶切除奠定了肝外科的基础,1980年Starzl[14]发表的扩大肝右叶切除术仍为当前所常用的方法;但肝左叶扩大切除术手术方法,仍嫌不够完善。在我国行肝切除的多数为肝癌,肝癌合并肝硬化高达86%,50-60年代的规则性切肝,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国内出现“量体裁衣”式的肝切除,切到肿瘤周边2cm范围,即肿瘤局部切除或肝叶段切除,同样取得根治效果,而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成为我国乃至亚洲的肝癌治疗模式[15,16]。
随着肝叶切除技术的进步,中肝叶肿瘤的切除,肝尾叶肿瘤切除也屡见报告,Nagasue[17]报告6例原发于尾状叶肝癌单独尾叶切除术的远期效果,其疗效不逊于其他部位的原发性肝癌切除。现在,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也使肝切除变得更加安全。超声刀、水刀在分离肝实质时[18],能完整保留肝内管道系统,便于分辨和处理肝内管道系统,避免误伤,使用该类仪器时可阻断肝门也可不阻断肝门;施夹钳、结扎速的运用提高了手术速度,不需要逐一结扎管道;氩气刀、断面喷PW胶、生物蛋白胶等化学性、生物性材料用于创面的止血更加方便、可靠。过去肝创面的处理是对拢缝合或覆盖大网膜,新材料的应用逐渐替代传统办法,肝脏手术已无部位障碍,只要病人能耐受手术,手术有价值,任何部位肿瘤均能切除。现代肝脏手术已从粗糙变得精细,从危险变得相对安全,从复杂变得相对简单;超声刀、氩气刀结合术中B超、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更提高了肝脏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5 肝脏外科展望
21世纪的肝脏外科将是飞速发展的时期,常规肝切除技术得到普及,基层医院也能开展常规肝切除。微创肝脏外科技术将得到拓展,如腹腔镜肝段切除治疗肝脏良性肿瘤、肝囊肿开窗、肝脓肿引流及腔镜下射频治疗肝肿瘤等。原位肝移植技术将得到推广,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技术已成熟,将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定型手术,我国的肝移植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方面已取得可喜成绩;“人工肝”逐渐成为良性终末期肝病治疗和肝移植术前准备的重要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克隆技术的发展,“转基因肝”、“克隆肝”将会产生,“人造肝”进入临床将使肝脏移植发生飞跃。它不仅解决了供体不足的问题,“克隆肝”还彻底解决了排异反应问题。中医中药在肝病治疗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重大成果。中西医结合是我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科学巧妙的结合,21世纪随着中医技术的提高和中药制剂的科学发展,特别是多种注射剂的问世,中医中药在肝脏外科围手术期的作用将日渐重要。不断发掘祖国医学的宝库,使之用于肝脏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创造有中国特色的肝脏外科技术。
关键词 肝脏外科 肝切除术 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Hjortsju CH. The topography of the intrahepatic duct system. Acta Anal(Base l),1951,11:599-615
2. Healey JE Jr, Schroy PC. Anatomy of the biliary ducts, analysis of the prevailing pattern of branching and the major variations of the biliary ducts. Arch Surg,1953,66:599-616
3. Bismuth H. Surgical anatomy and anatomical surgery. World J Sssurg,1982,6:3-9
4. 第二军医大学肝病研究小组。我国正常人肝内解剖的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62,10:97-103
5. Heaney JP, Stanton WK, Halberd DS, et al. An improved technique for vascular isolation of the liver: experimental study and case reports. Ann Surg,1966,163:237-241
6. Bismuth H, Casting D, Garden J. Major hepatic resection under total vascular exclusion. Ann Surg,1989,210:13-19
7. Huguet C, Chieco PA, Gavelli A, et al. Technique of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for extensive liver resection. Am J Surg,1992,163:602-604
8. 王成友,张宗耀,耿小平。无血切肝术52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612-613
9. 董家鸿,蔡景修,王曙光,等。全肝血液转流及冷却灌注下半离体肝脏切除术治疗肝门区肿瘤(附1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469-471
10. Makunchi M, Mori T, Gunmen P, et al. Safety of hemihepatic vascular occlusion during resection of the liver. Surg Gynecol Obstet,1987,164:155-158
11. 王秉成。常温下病侧血流选择性阻断施行肝切除术治疗肝癌23例体会。腹部外科,1989,2:162-164
12. 郑光琪。肝门区域血管阻断切除肝脏肿瘤63例报告。普外临床,1993,8:245-248
13. 严律南,袁朝新,张肇达,等。应用半肝血流阻断行肝叶切除术29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94,32:35
14. Starzl TE, Koep LJ, Weil IR, et al. Right trisegmentectomy for hepatic neoplasm. Surg Gynecol Obstet,1980,150:208-213
15. 吴孟超。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探讨。中华外科杂志,1964,12:309-312
16. 汤钊猷,余业勤,周信达,等。1450例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92,30:325-328
17. Nagasue N, Kohno H, Yamanoi A, et al. Resection of the caudate lobe of the liver for primary and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Am Colon Surg,1996,183:1-8
18. 张志伟,陈孝平。超声刀及水射刀在肝脏外科的应用。消化外科2003,2(2):151-152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