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为什么易患化脓性鼻窦炎?
- 如何使用滴耳药物?
- 卡他性鼻炎就是普通感冒!
- 我的好友赵刚平荣登《科学中国人...
- 咽炎患者如何选用润喉片?
- 小儿鼻衄和鼻炎怎样护理
- 鼻炎的预防
- 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
- 急性鼻炎是什么病毒引起的?如何...
- 急性鼻炎就是普通感冒!
- 什么是雾化吸入疗法?雾化吸入疗...
- 小儿秋季鼻出血的处理和预防
- 你知道五官的节日吗?
- 得了慢性咽炎怎么办?
- 扁桃体切除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 鼻涕倒流是疾病吗?
-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院歌
- 北大学子
- 舌扁桃体脓肿
- 耳声发射检查的临床应用
- 清明节祭文--悼念父亲
- 鼓膜是什么?鼓膜穿孔后还有听力...
- 耳痛的诊断与治疗(四)
- 耳痛的诊断与治疗(三)
- 耳痛的诊断与治疗(二)
- 耳痛的诊断与治疗(一)
- 为什么耳朵越掏越痒?
- 小儿中耳炎的诊治和预防
- 如何使用滴耳药物?
- 看病有道(序言)
- 看病有道儿(二)---看病时,...
- 滴耳后有时会出现眩晕是怎么回事...
- 看病有道儿(一)---看病时,...
- 中耳炎的治疗应注意什么?
- 做好一个医师!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几种类型?
- 急性和慢性中耳炎可发生哪些并发...
- 中耳炎有遗传性吗?
- 鼓膜外伤性穿孔要注意什么?
- 鼓膜穿孔有何危害?
- 耳朵流水和疼痛是中耳炎吗?
-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为什么要用滴鼻...
- 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 分泌性中耳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 分泌性中耳炎应该如何治疗?
-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什么是中耳炎?
- 中耳炎常见病因有哪些?
- 中耳炎知识问答
- 咽喉有异物感是什么病?
- 冬季反复发作鼻炎咽炎患者可服归...
- 慢性咽炎是魔鬼?----四位网...
- 慢性咽炎该如何正确治疗?
- 我爱苹果树--一位网友自述用中...
- 治疗鼻炎不要轻信广告
- 当代医圣裘法祖
- 介绍一种小儿鼻腔异物的救治方法
- 外耳道炎的治疗
- 分泌性中耳炎要早治
- 治疗鼻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三)
- 治疗鼻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二)
- 治疗鼻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七)
-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六)
-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五)
-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四)
-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三)
-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 慢性咽炎为什么治不好?(三)
- 慢性咽炎为什么治不好?(二)
- 为什么咽喉卡了鱼刺大夫看不出来...
- 慢性咽炎为什么治不好?(一)
- 声带息肉用什么手术方法治疗好?
- 不要自己经常挖耳朵
- 回吸涕带血 鼻咽癌早期信号
- 甲钴胺能治什么病---临床应用...
-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
- 中药辛夷和麻黄的典故
- 学着尊重每个人每个生物
- 黄瓜西红柿不能同时吃
- 没想到,竟是一辈子
- 读”大医精诚”有感
- 咽异感症的诊断和治疗
- 声带小结的诊断和治疗
- 鼻甲肥大的诊断和治疗
- 鼻涕倒流.请问有什么好的治疗方...
- 咽喉发红,有一白色粒状的米点,...
- 鼻子经常交替出血怎么办?
- 急性喉水肿的诊断和治疗
- 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和治疗
- 孕期鼻炎如何治疗
- 用冷水洗脸能防治慢性鼻炎
- 新生儿鼻塞的处理
- 声带沟的诊断和治疗
- 常用的正确滴鼻方法
- 影响发声的药物
- 小儿扁桃体该不该切掉?
- 耳鼻喉科检查备忘录
- 儿童鼻窦炎的治疗和康复
- 儿童鼻窦炎早知道
- 如何发现幼儿鼻窦炎
- 儿童为什么易患化脓性鼻窦炎?
- 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
- 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
- 慢性咽炎的食疗良方
- 过敏性鼻炎采访记
- 小儿-?初冬时节防喉炎
-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
- 鱼刺、鸡骨卡入咽喉喝醋、用饭团...
- 鼻病患者如何选用滴鼻药
- 看病要“出根”(会心一笑)
- 小儿感冒是否要服抗生素?
- 如何正确应用咽喉良药“六神丸”
- 患了鼻炎,如何正确选用中成药治...
- 程书均院士: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预...
- 如何配戴助听器
- 咽炎小用药
- 滥用润喉片易致慢性咽喉炎
- 为什么像感冒但吃药不见效?过敏...
- 过敏性鼻炎能根治吗?
- 鼻炎患者日常生活应注意什么?
- 头孢曲松钠 七种常见不合理用...
- 慢性咽炎小知识
- 鼻塞的常见病因
- 低温等离子治疗鼻炎
- 急性咽炎不要乱用抗生素
- 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 读"癌症始于人祸"
- 润肺止衄汤治疗干燥性鼻炎性鼻出...
- [心理竞技]看病,利益背后的心理较量
- 作者:苗相波|发布时间:2008-10-15|浏览量:1163次
两道疤痕既然已经割错,死掉反而简单。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再一刀,就“到了”。
高医师的手却停在半空中,迟迟没动,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一颗颗冒出来。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耳鼻喉科苗相波
护士赶快为高医师擦:“您有没有不舒服?”
高医师僵硬地摇了一下头。
住院医师麦克清了清喉咙,小声问:“要不要我接手?”
“不用!”高医师又硬硬地摇头说,“你看看,是什么?”
麦克凑近看了一下:“瘤啊!”转头看手术助理大卫,大卫也说:“瘤嘛!”
“你们再看!看仔细!”高医师沉声说。
两个人又看,还彼此使眼色,转头对高医师说:
“确定是瘤?!”
高医师的脸一下子红了:“明明不是瘤。”
“是什么?”两人异口同声问。
“是胎儿!”高医师“当”一声,把手术刀放下,“缝上!”
“缝上?”麦克靠近,用膝盖在下面顶了一下高医师,“高老师,缝吗?还是说……”
“不要多说了!”高医师转身,“你们接手,小心缝好,我去跟家属解释。”
高医师往门外走,老护士海伦追过去,小声问:“您要怎么说啊?”
“我实说!怪我没看出来,没想到她42岁,还怀了……”
“您换个方式说吧!”海伦有点央求,“高教授,您是知道的,医院里哪个手术出问题,都……”
“我不一样!”高教授手一挥,走了出去。
才出手术室,病人的丈夫就焦急地冲过来:“高医师!怎么样?我太太还好吧!”
“很好!”
那男人如释重负地大叹一口气:“太好了!太好了!谢谢您!谢谢您!幸亏有您。”
“不要谢我!”高医师挡住鞠躬的男人,“只希望你不会怪我。”
“怪您?”男人脸色一下子变了,“手术出了问题?”
“没有!你放心!你太太很平安。”高医师拍拍那男人,
“这要怪我先没看出来,以为是肿瘤,没想到打开来才发现你太太怀孕了,是个胎儿。”
“胎儿?”男人瞪大眼睛,“死了吗?”
“没有,一点也没受伤,我及时发现,已经没问题了。”
男人没吭气,站在那儿怔着。
高医师又鞠了个躬,道歉,告退。但是才转身,就被那男人在嘶吼中一把抓住领子:“庸医!我要你赔偿!”
医院免费把她转到楼上的头等房。
因为那女人才知道情况,就开始尖声哭喊:“赔我孩子!我孩子要是有什么问题,我找你们拼命!”搞得病人们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那丈夫也天天来吵,甚至他太太回家之后,还每星期都来闹。
医院很低姿态,免费检查、免费接生。还怕开刀的伤口裂开,免费做剖腹产。
所幸母子均安。
转眼6年过去,那小孩长得聪明漂亮,幼儿园毕业还拿了奖。
高医师好几年前就退休了。
他不得不退,因为那一家人隔一阵就到医院大闹。“庸医把胎儿当肿瘤”成了大新闻、大丑闻。
医院赔了很多钱,高医师的官司也还没了结。
那女人甚至站在高医师家门口,把衣服裤子扒开,大声喊:
“两道疤!两道疤!姓高的郎中!你怎么赔我?”
想一想
这是由30年前,一位台湾妇产科医生告诉我的故事改编,那位早期妇科名医确实因此几乎身败名裂。
看完这个故事,我要请问你:
当年如果你是高医师,在旁边两位住院医师“挺”你,说“没错!是瘤”的时候,你是凭自己良心,把病人肚子缝好,再去向家属和病人认错,还是??既然已经打开了,对胎儿也可能有些影响,何必冒险呢?干脆!一刀割掉,然后向家属和病人报告好消息,说肿瘤已经切除。
甚至,你可以说幸亏你发现得早,没有扩散,保证没问题。
于是,你接受病人和家属的道谢,甚至向你下跪,说你“恩同再造”,送你“妙手华佗”的匾额,四处为你宣传……
于是,你的名声更响亮了!生意更好了!病人更多了!只怕有一天你死,病人们都会排队送葬呢!
是啊!那是个胎儿,根本不是肿瘤,你一刀割除,甚至想,这女人都42了,干脆连子宫也一起拿掉。所谓的肿瘤当然不会扩散,既然没有,如何扩散?
于是你过关了!享受了过关的甜美果实。
只是,我请问你:下一次,又碰上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还有,你的学生、助手看在眼里,改天他们当了家,碰上这类情况,他们又会怎么做?
再往坏一步想,如果一个医生把小事做大、把小毛病说成大毛病、把小手术变成大手术,发现非但病家会加倍感恩,而且可以加倍收银子,甚至加倍安全,你会怎么做?
比如你是肠胃科医生,起初你只是判断错误,“切开来”,才发现是胃溃疡,而且不严重,吃吃药就能治好。
套用前面的“思考方法”,你会乖乖缝回去,再向病家道歉,说你没看清楚,接受病家责难;还是干脆来两刀,把那溃疡的部分割了,然后对病人报告:“您放心!手术很成功,而且不是恶性肿瘤,不会扩散,您安了!”接着是病家的“厚礼”与“三呼万岁”?
看病,本来就有许多“心证”与“推论”。
什么叫严重?什么叫轻微?完全由医生判定。
比如乳癌,只是把那癌症相关的地方切掉,还是切除之后,外加化疗,又或干脆把一整个乳房都切了。
更甚一步,你可以咨询病人的意见:“既然一边有乳癌,家族又有这类的病史,是不是两边都切掉?一劳永逸嘛!”
病人如果选后者,你动两边的大刀,手术费多得多。
也确实!整个切了,未来那病人要得乳癌,都少了“场地”,确实比较安全。
你错了吗?
没人能说你错!因为这是你的判断,也是病人的选择,世上任何人都不能硬说你错。
多少不必要的手术,就这么出现了! (刘墉)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