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
- 老年人房颤诊治专家共识
- 成功PCI术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 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是否都应该...
- 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杨水祥,...
-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POCT)...
- 《2011 ESC妊娠期心血管...
- 室性早搏的再认识
- STEMI治疗的中国现状
- 心血管病人心理障碍特点及其治疗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
- 缓慢性心律失常
-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 2011心肺复苏新概念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紧急临床处理
-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
- 慢性收缩性心衰的新概念、新指南
- 低血压
- 室性早搏诱发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
- 心律失常应该如何预防?
- 老年人调脂治疗进展
-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新证据和新指...
-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
- 心肺复苏最新进展
- 脑卒中的康复原则
- 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治新进展
- 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
- 冠心病人的日常生活管理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
- 心律失常应该如何预防?
- 心房纤颤药物治疗新进展
- 降压治疗须把握两个“度”??解...
- 合理应用低分子肝素
- 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
-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
- 胰岛素注射部位巧选
- 腔隙性脑梗死的分类及分层诊断
- 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治疗策略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
-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
- “发现到治疗”??如何面对缩短...
- 冠心病患者冬春季节注意事项
-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
-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
- 施惠达和压氏达可互换吗?
- 高血压三年,现160/120,...
- 高压120 低压105 请问下...
-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 心房颤动患者手册
- 植入式动态心电图
- 什么人容易患冠心病?
- 心脏病的防治
- 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200...
- 高血压病的“五要五不要”
- 高脂血症的防治
- ACC/AHA颁布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
- 作者:倪卫兵|发布时间:2008-12-14|浏览量:368次
为进一步规范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的治疗,ACC/AHA制定并颁布了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指南全文即将发表于JACC。其要点如下:南通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倪卫兵
1. 对于ACHD患者,应采取大型专科医院与区域ACHD中心相互协作,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治疗与随访相结合的综合管理策略。
2. 应针对ACHD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患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筛查与健康咨询、体育运动建议、心内膜炎的预防、避孕知识、随访建议等。对于所有ACHD患者,还应进行社会心理学筛查。
3.实施择期非心脏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经胸超声以及血液检验在内的全面评估。病情严重的高危患者(如严重肺动脉高压、紫绀型ACHD、严重的残余缺损、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的手术应在经验丰富的ACHD专科诊疗机构进行。
4. 右心腔扩大的患者需注意排除房间隔缺损、部分肺静脉异常分流或冠状静脉窦间隔缺损。
5. 若动脉导管未闭伴发左心房或/和左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或右向左分流,应考虑实施封堵术。此时经导管介入治疗可作为一线选择。同时存在肺动脉高压与右向左分流时不是动脉导管封堵的适应证。
6. 对于体力活动受限或发生心律失常的ACHD患者应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特别是了解肺动脉返流的情况。
7.伴有严重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且临床症状明显或运动耐量明显减低的法洛氏四联征患者可考虑进行肺动脉瓣置换。伴有中重度右心室扩张、症状性心律失常或中重度三尖瓣返流者也可进行肺动脉瓣置换。
8. 患有严重ACHD并伴肺动脉高压的女性,特别是存在Eisenmenger 畸形者,应建议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避孕。
9. ACHD患者在妊娠之前,应让患者充分了解妊娠可能对母婴具有一定风险。同样,对于紫绀型ACHD患者任何非心脏手术均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因此术前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细致评估。
10. 部分ACHD患者植入起搏器可以显著获益,但其操作过程可能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应由熟悉心脏结构异常的医生进行操作。
11. 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对于右心房与右心室扩大者均可应用介入或手术方法进行第二房间隔修补。
12. 建议应用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进行影像学与血流动力学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主动脉狭窄情况、主动脉瓣返流、左心室容积质量与功能、升主动脉容积与解剖以及其他相关病变。
13. 应对所有主动脉瓣膜疾病与法洛氏四联征患者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残余病变情况进行终生随访。
14.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获益,但对于部分高危患者采取相关预防性治疗是合理的。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