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天兴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儿科
- 如何应对有“违抗行为”的孩子
- 作者:郭天兴|发布时间:2012-05-18|浏览量:534次
违抗行为也可称对立行为,是较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的病态行为。其通常表现为以极端的否定、敌对、漠视及唱反调行为对待事物。正常情况下这种行为萌芽于2-3岁时的幼儿期,较发展于青春期。前者为幼儿自我意识的出现,后者为青少年独立意识的表现。这本是儿童正常的心理发育及社会化过程,但由于存在生物、遗传、环境及教养的问题,会使这种行为偏离正常的发展方向而成为病态行为。如果不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很可能会发展成为品行障碍及反社会人格。如何进行早期干预呢?不妨试试以下方法: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郭天兴
1、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家中有这样的孩子,实是父母的不安。为了严肃孩子的行为,家长们常常采取打骂与斥责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这往往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具备良好的亲情关系,才有可能改变孩子的行为。日常生活中不妨抽出一点时间做为“特殊时间”(不长,只需20分钟左右)与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在这段时间父母不可以斥责或批评孩子。倘若他们不依常规行事,在可许的前提下,不如依其规则进行活动,让他们偿到其所带来的后果。这种在亲情沟通中循循善诱地改变孩子行为的教育方式,正应验民间一句说得很在理的话:那就是“用软绳子牵牛”。
2、 适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牛脾气发作时,其注意力及思维很容易卡壳。做父母的应该知道这时再多的说教也无济于事了,应该适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从事其喜欢做的事或陪他散步。若事情较为严重,可事后再适当提起讨论。孩子往往经过这样的冷静处理后,常常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 为孩子处事提供较多的选择:由于这样的孩子潜意识里存在着否定及对立成份。不管事情好坏,其行为直接地表现为拒绝与对抗。因此要让他们做事时,尽可能不要提供单一的模式。譬如:孩子这时想看电视,但又不得不做作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家长就喜欢命令孩子先做完作业后再看电视,这常常造成孩子违抗。我们不妨让孩子选择“先看后做”还是“先做后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必然选择一项,其不但乐意接受,更重要的是让他感觉父母尊重他的选择。
4、 故意提出相反的要求:如上所述,这样的孩子往往存在对立的潜意识成份。因此我们不妨应用“反向心理”作用提出要求。当你不想再看你的孩子老考倒数第一名时,你有时不妨试着对他说:“别用功了,再读也是第一名”。说不定让你给说反了,这就是“激将法”的极致所在。
5、 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绝对不能允许唱反调的行为得逞,否则孩子会更加变本加厉。有威信且态度坚决的父母往往可以培养出最具适应能力的孩子。但威信的建立并不等于打骂及指责。因为你越情绪化,孩子也就越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父母应该同孩子设立一些准则,并且让孩子了解你不是存心在惩罚他。一旦孩子违反这些准则,可坚决地让他们承担其所带来的后果。需注意的是在执行过程中你的态度必须前后一致,否则会适得其反。
6、 了解与其相关的疾病:如果你的孩子同时还有儿童多动症或情绪障碍(这种情况相当常见)那么治疗儿童多动症或情绪障碍有可能降低他们的违抗行为的强度。
7、 药物治疗:据目前研究发现:有违抗行为的儿童及青少年其大脑的扣带系统功能明显活跃。由于扣带系统与“认识弹性”有关。这一系统的功能活跃,常常会使患者认知固着,注意力无法及时转移而出现诸如强迫症症状。其存在有遗传及生物基础,因此不全是孩子故意或意识所为。可喜的是目前发现能提高神经递质血清素(5?羟色胺)的药物能改善这类疾病的预后,但其应用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8、 营养及运动:由于这些患者大脑的血清素含量较低,故能提高血清素含量的食物对这类患者极为有力。目前发现高碳水化合物及高效价动物蛋白质食物如:麦类、面包、饼干肉类、牛奶、蛋类等,都含有5?羟色胺的前体物质色氨酸。同时运动可以提升脑内左旋色氨酸水平。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郭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