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天兴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儿科
- “佝偻病”预防中的误区
- 作者:郭天兴|发布时间:2012-05-25|浏览量:470次
谈起“佝偻病”的预防,没有人不认为那是一件“鸡肋”事。这个话题老生常谈,且已深入人心,不就是补补钙及维生素D吗?但尽管如此,本病还是普遍存在。当做父母的得知自己的孩子,还是缺钙引起的“佝偻病”时,确实大惑不解。因此,这样的父母经常带着孩子到医院求助医生,医生会对孩子进行实验室检查,排除了代谢异常疾病后常建议:孩子要经常户外活动、多补充钙剂及鱼肝油、多喝牛奶及经常熬些大骨汤吃。这些建议对否,很少有人怀疑过。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郭天兴
对于“佝偻病”的预防,长期以来,不管是医生还是家长都太注重“因素治疗”,那就是补充或预防性地应用“钙剂”及维生素D。而忽视了其生物学方面的吸收及利用的相关问题,而这些问题常干扰着孩子正常的骨骼钙化。
说到吸收,我们不得不谈到饮食。目前,大多数婴幼儿都进行牛奶喂养,普遍认为牛奶含钙量多,这一点并没有错。但吸收并不理想,牛奶含磷量高于人乳的6倍,婴幼儿肾脏没有能力排出如此多的磷,结果引起高磷血症,由于血清钙和磷浓度相反的相关性,减少了钙在骨骼中的沉积,同时减少1.25(OH)2D的生成,最后导致低钙血症。这一点是那些大量喝牛奶,却见佝偻病的原因。在饮食方面的误区还常见于这样的方面:很多家长沿用老前辈的做法,经常用大骨熬汤喂养,认为这样可以补充钙质,但熟不知,大骨汤里含有更多的磷质,且其钙质为有机钙,不可能为机体所吸收。还有另一误区是饮食结构的失调。正常情况下,蛋白质的摄取量占总热卡的10-15%,而脂肪应占30-35%。其余碳水化合物应占50-60%。而目前孩子的饮食结构方面存在过多的蛋白质,其日常饮食几乎全是牛奶、鸡蛋、肉食,这些蛋白质经过机体的代谢易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不利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同时由于脂肪的吸入过少,易引起脂溶性维生素D的吸收障碍。
说到利用,骨骼的钙化不仅需要正常的钙磷比例及维生素D的作用,运动对于骨的钙化也起到关键的作用。谈到运动,普遍认为户外运动可以接触更多的紫外红,促进机体合成内源性维生素D3,这是医生建议的目的。但是运动的意义并不是完全出于此,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的正常钙化及塑形,同时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后者有促进骨生长的作用,还有促进25-OHD转变为1.25(OH)2D的作用。
谈到这里,我并不是否认有些孩子确实存在某些疾病影响正常的骨骼钙化,但毕竟这样的情况十分少见。“佝偻病”在目前的条件下还十分常见,更多地说明我们对其认识存在着误区,而这种误区一直影响着孩子的健康。对于深受“佝偻病”困扰的家长,我不妨建议他们对照上面的情况对孩子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做进一步的调整。尽量进行母乳喂养,因为母乳钙磷比例为2:1,非常适宜肠道吸收;若进行人工喂养时,应该选用钙磷比例较接近2:1的牛奶,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日常饮食方面应该适当增加碳水化物含量,即米、面等,但不要以高糖饮食;不要一味进行补钙;增加孩子户外活动。当以上方法都无效时,不妨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以排除代谢性疾病所致的“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