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天兴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儿科
- 关注“脆弱儿童综合征”
- 作者:郭天兴|发布时间:2012-06-03|浏览量:753次
谈起现在的孩子,做爷爷奶奶的总比做父母的更有感触:那就是现在的孩子难养。也难怪,自从我国把计划生育做为一项国策后,家家独苗的情况比比皆是。比起爷爷奶奶辈,他们膝下常有几个子女,又限于当时的医疗及经济状况较差,因此不会像今天的父母亲那样对孩子的健康过于关注。想想看,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两对爷爷奶奶及两个父母之间,其受注意的程度明显高于前辈人。但同时,现在的父母养育一个孩子的风险确实比前辈人高。这不难想像:若掌中的宝贝一旦有个三长两短,那真是天塌下来的事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郭天兴
也许是稀有与风险共存,造成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健康的过度重视。这未偿不可,但过度总是不好。做为儿科医生的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健康及生长发育常常存在过多的忧虑。比如对孩子生病的看法上,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没有抵抗力,因此要特别小心,唯恐酿成大病不好收拾,因此常会要求医生尽早地把孩子的病治好。更有甚者,为了不让孩子生病,常常采取的措施就是过度保护孩子或限制孩子户外活动,其结果往往使孩子更容易生病并继发心理障碍及社会适应不良。因此在儿科临床上有这样的一句话:“焦虑的父母常常会养出多病的孩子”。其实与这句话相类似的是一种发生于儿童与父母之间关系的疾病叫“脆弱儿童综合征”。
“脆弱儿童综合征”是以父母对其子女健康和发育的过度担心为特征。通常是在父母发现其子女存在医学上的疾病后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其子女的健康过分担忧,在孩子康复后这种担忧依然存在。临床表现:在父母方面表现为与子女之间病态的分离困难、失眠、过度保护和放纵。在儿童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上学与社会交往障碍。
其实,这是不难理解的一种亲子关系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其发生与父母有关。出现这种关系的父母常常具有一般未解决的心理问题。最常见的是在养育过程中出现的过度焦虑与内疚。有过度焦虑的父母对孩子的健康问题倾向于最坏的预期,而且往往会过于低估了自己处理事态的能力,因此常常恐慌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其后果是倾向于过度保护及限制孩子的活动及社会接触。同样地,当孩子出现严重的疾病时,父母常会带有一种内疚的情感,觉得对不起孩子,孩子的病与自己有关。当这种情绪一直存在时,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也倾向于不要求或过度纵容。当孩子得到无原则的过度纵容之后,孩子会不自觉地感受到好处,并学会了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就可以获取所需的不良习惯,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疾病继得性获益。
了解了发病机理,父母就应该知道怎样处理了。若确实处理不了,建议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因为严重的焦虑与内疚是一般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