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天兴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儿科
- 认识儿童青少年抑郁
- 作者:郭天兴|发布时间:2012-05-22|浏览量:2587次
人们通常认为儿童青少年是快乐、无忧无虑的,因为他们不必面对成年人那无法逃避的忧虑、负担和责任。因此,当我们面对儿童青少年的消沉、易激惹、不安时,总是认为他们耍小孩子脾气,并且认为这些不愉快情绪会很快消失。然而,当这些情绪持久地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交关系、学习和总体功能时,才引起我们的重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郭天兴
我们时常会想当然地认为: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应像成人那样,表现明显的情绪低落、无兴趣及无望感。事实上,不少儿童青少年是通过其他方式表现抑郁情绪。他们最可能表现为易激惹或暴躁,也可能非常好斗、情绪化和爱哭,使别人很难和他们相处。这种见诸行动的表达方式是抑郁障碍儿童青少年回避痛苦情绪的一种手段。因此做为家长或老师,常常不知道孩子的情况而更多地予以指责,无形中加重孩子的抑郁情绪,从而导致自杀或伤害行为的出现。
由于儿童青少年在自我意识、认知能力、表达症状的言语能力上存在缺陷,因此,识别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确实存在困难。其实,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表达和体验抑郁的方式也不同。婴儿期的被动和反应迟钝,学龄前期的退缩和抑郁,学龄期的好争辩和好斗,少年时期的内疚和无望感,都可能是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表现。但具体如何识别?不妨从以下几点去考量:
1、 情绪低落:抑郁障碍儿童的情绪低落比正常儿童严重而且持续时间长。且常伴有易激惹、内疚和羞耻感。
2、 行为紊乱:常表现为不安、激越、活动减少、言语缓慢或经常哭泣。有的表现为偷盗、逃学、撒谎及打架斗殴等品行问题。
3、 态度变化:抑郁障碍儿童常出现无价值感、无望感、自卑及自杀。
4、 认知障碍:抑郁障碍儿童自我意识过强,思维缓慢,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做出决定。他们常有过多的自动性负性思维,且过于自责。
5、 生理的变化:抑郁障碍儿童较常出现进食和睡眠问题,表现为食欲下降或增强,早醒和易惊醒,总是感到疲劳。同时常出现头痛、胃痛、恶心、持续的躯体疼痛和精力不足等和躯体不适。
显然,儿童抑郁障碍与成人抑郁障碍在症状的表现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但是,忧伤、几乎失去对所有活动的兴趣和乐趣,易激惹等是常见的主要症状。与成人相比更常出现抑郁的表情、分离性焦虑、恐惧、躯体不适、行为及品行问题。相反,快感缺失、精神运动性阻滞、自杀企图、功能损害等症状的出现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抑郁障碍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中比较少见,前者患病率小于1%,后者大约是2%,但青少年的抑郁障碍患病率则高达5-6%。这样高的患病率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很难遇到,这与家长的忽视与认识上的不足有关。但是,忽视常常是灾难性的。因为抑郁障碍是一种在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疾病,它对儿童和家庭的社交、情绪和经济造成长期的影响。多数青少年的抑郁发作可能持续数月,但起病较早的青少年会倾向于反复发作。除了复发以外,重度抑郁障碍儿童像成年人一样,持续存在长期的不良后果,包括高的自杀企图和自杀发生率、因精神障碍和躯体问题住院的高比例、酒精滥用/依赖、社会心理损害、就业问题和低教育水平。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郭天兴)